小孩輸不起,這種心理父母如何教?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一位媽媽跟兒子玩推球,他們的遊戲規則是在客廳的中間畫一個圓圈,孩子和媽媽站在圓圈的2米外的地方,把球推進圓圈。誰推進圓圈的次數多,誰就贏。一開始,小男孩很高興,所有孩子玩耍時都很高興。但是,當這個小男孩輸掉了3,4次之後,孩子越來越暴躁,最後不僅把球丟掉,還用手擦掉了客廳中間的圓圈,一副氣鼓鼓的樣子,也不願理睬媽媽。
這位媽媽的遭遇,對很多家庭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孩子輸不起,輸掉時就脾氣暴躁。爸媽們如何引導忍受不了自己輸的孩子呢?
?孩子為什麼會害怕輸?
對孩子來說,他們潛意識中的「輸」等同於「不聰明」、「差勁」,但與此同時,他們卻又不認同自己「不聰明」和「差勁」,這種挫折衝突便容易讓孩子們生氣和憤怒,甚至會因此害怕輸。為什麼會這樣?心理學家Guy Winch說,失敗會讓人覺得自己渺小。簡言之,挫敗感會讓孩子的自尊受創,他們會覺得自己能力差、不勝任或不夠聰明,影響了他們「繼續」的信心。當一個孩子經常經歷挫敗,這個孩子便可能會害怕輸。很多時候,孩子們眼中的輸並不是多麼嚴重的事件,只是事件給孩子帶來的不良感受,讓他們覺得受傷。
比如一個小寶寶想自己穿一件衣服,但是他嘗試了很多次後,紐扣總是扣不上,這時大人可能會說:「多大的事情呀?至於讓你發脾氣嗎?」作為大人的你,如果常常這樣應對孩子的挫敗感,會讓孩子更挫敗,因為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更渺小。所以,父母該理解孩子遭遇挫敗後的糟糕情緒。父母對孩子有同理心,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面對挫敗。
?如何讓孩子不怕輸?
挫敗的不愉快感覺只是不良的感覺,這種負面的情緒來源於孩子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事實本身。父母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建立孩子輕鬆情緒跟失敗事件的關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說,鼓勵孩子嘗試他們懼怕的事物,必須給他們提供快速、積極的反饋,以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我家兒子很小時,經常被倒塌的積木玩具哭泣,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表現,但我認為不能讓孩子養成一挫敗就發脾氣的習慣,因為這樣的行為不助於他的成長。有一次,他從玩具箱里抱出一盒積木,自己在房間的一角壘房子。因為他當時太小,不懂技巧,也不懂壘整齊,一塊接一塊地往上壘,每次壘了幾塊就倒塌,讓他很生氣。他覺得積木是在故意惹他生氣。我非常理解,根據讓.皮亞傑的理論,寶寶越小,常常覺得萬物有靈,他們的玩具也是活的。所以,我有意識地改變挫敗事件給他帶來的不良情緒。
「我陪你玩,看誰壘得高。誰輸了誰就要被人在臉上『畫公仔』。」
「媽媽,什麼叫『畫公仔』?」
「你平時在畫紙上畫畫是不是?現在畫紙變成了臉……」
還沒說完,兒子哈哈大笑,他覺得很有趣。
我們找來幾支粗粗的彩色筆,也沒忘記翻出了一把鏡子放在旁邊,開始了壘積木比賽。第一次,兒子壘到5塊就塌了,被我用黑色的彩色筆在臉上加了一條鬍子,他「哈哈」大笑起來,對著鏡子看了看,笑得更厲害,眼淚都迸出來了。雖然我給他解釋了為什麼他壘的積木容易塌,但因為年齡太小,他總是輸給我。最後,我臉上只被他畫了一根「鼻毛」,他的臉卻被我畫成了一隻大花貓,雖然他總是輸,但再也沒有因為輸掉而不愉快了。相反,還越玩越歡。最後,我跟他說:「輸了不可怕,頂多就變成一隻大花貓而已。」自此,兒子遇「輸」再也沒哭了。
疑惑:為什麼父母不能「讓著」孩子?
我經常看到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高興,在跟孩子玩耍時故意輸給孩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故意讓著孩子是一種無知的溺愛,一個在家裡備受父母呵護的孩子,當他出外跟其他小朋友玩呢?當孩子長大上學呢?孩子跟別人是平等的,沒有誰會故意讓著他。溫室里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早讓孩子接受「輸」的滋味,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有好處。
?幫助孩子對抗「輸」的有效措施:小成功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就像爬樓梯,每一點小進步能累積成大自信。美國心理學者亞當·格蘭特說,小成功能幫孩子找回自信。當一個孩子壘積木,每一次比上一次美觀一點、穩固一點;當一個孩子學習穿衣服,每一次比上一次順利一點、動作流暢一點;當一個孩子學習自行車騎行,每一次比上一次前進得多一些、平衡感嫻熟一些……這些小進步和小成功,能給孩子帶來喜悅,他們的自信也會慢慢培養起來了。一個孩子的成長,最糟糕的其實不是輸,而是丟了不怕輸的勇氣。只要不怕輸,孩子便能淡定地在原來的基礎上前進一點點。
讓「輸」變得有趣,孩子就不會害怕「輸」;讓「輸」來得深刻,孩子便會感謝「輸」。培養孩子不怕輸的智慧吧!
本文關鍵字:害怕輸、心理成長、親子育兒 、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心理學家們知識,分享科學、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杭州准媽媽瑪莉亞學習太極養胎後,口碑怎麼樣?
※消費升級時代:用戶升級裝備如何才能做到「爽歪歪」?
※杭州孕媽咪瑪莉亞練習拉瑪澤法後,評價還不好?
※生日快樂&我愛你
※懷孕前三個月有哪些注意事項,看這個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