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分享】2017知乎總結以及感悟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是一年。回顧整個2017年,我們的精彩仍在繼續,除了幫助越來越多的家庭完成保障計劃和資產配置,小Q也竭盡所能的為大家帶來了更多的增值服務,例如海外醫療福利,海外房產投資機會等。同時,自己的團隊也在進一步壯大,從去年成長到近百人,為更多的家庭帶來專業的服務。另外,小Q一直堅持與大家分享各種最新的知識和感悟,這一年總共寫了52篇原創文章,在知乎上回答了近600個問題,除了保險和理財方面,還有很多留學深造,生活規劃,職業發展方面的問題,可以看到這一年的變化和趨勢,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小Q的感受。

1. 認知升級和消費升級

這一點的感觸還是很深的,隨著大家關於保險和理財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的去為自己和家庭制定保障計劃和資產配置。知乎上很多小夥伴會邀請小Q去回答相關的問題,甚至用值乎去付費提問,可以看的出這一年來整體意識和經濟實力的提升。如果細分來看,可以大致分為幾個群體,大家都有著不同的訴求和規劃。

首先是年輕白領群體,之前這個年齡段的小夥伴普遍保障意識相對較弱,大家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盡情的折騰, 保障的事情離自己還很遠,但是這一年隨著一些因為過度勞累所導致的典型事件的發生, 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脆弱。在知乎的提問中就能體現出來,大家可能剛開始預算並不是很多,但是也希望先把自己的保障做起來,以後有能力再補充。這一點小Q是非常贊同的, 我自己也是從一開始一張保單,按照重要性和預算能力,後來每年慢慢增加,逐步完善各方面的配置。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一樣,你不需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而是先行動起來,再去逐步完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保障這個東西,早一天行動,就能早一天控制風險,不為別人,就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小妹妹的留言讓我印象很深刻,她說自己想買份保險就是想為自己負責,自己長大了就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現在工作壓力很大,假如自己病倒了,不忍心看到老去的父母給自己花錢治病,而是自己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再說說三口之家,一轉眼90後已經開始有寶寶了,80後開始要二胎了,徹底進入了上下三代的家庭結構。新晉的寶爸寶媽對寶寶充滿了期待和願望,希望能為他們帶來的最好的一切。很多朋友諮詢小Q如何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制定計劃,為孩子未來鋪好路,我還記得很典型的例子是一位寶爸要為即將出生的寶寶配置一份儲蓄分紅保險,作為對孩子的第一份禮物,並且要用攝像記錄下整個過程,作為自己和孩子成長曆程的紀念。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這一代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第一批,觀念和意識更加開放,之前的小公主/小王子成長為人父人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健康和快樂中一路成長。

最後,再說說資產配置的需求。經常有人私信我說「小Q,請問我現在有xxx的流動資金,請問應該如何理財和配置呀「。這種類似問題去年海很少,但是今年非常明顯在增加。隨著收入增加和房產的增值,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已經步入百萬和千萬俱樂部,財富是有了,但是理財意識和能力明顯還沒跟上,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人不知道這麼多錢應該怎麼用的問題。另外,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海外資產配置以及海外移民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多,每次小Q都會結合自己和身邊優秀的人的實際案例給大家作為參考,希望大家的財富能夠穩定的保值增值,有時候守財比賺錢更難。

上面列舉的這一年感受到的變化,確實讓小Q也反思很多。大家的意識和能力在快速的提升,是否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夠跟得上這種步伐呢。產品這一塊自然不用說,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公司每年都會調整最新的產品,每次都會讓人眼前一亮。

至於服務這一塊,這一年我建立了專門的客戶服務行政團隊,助理們和我一起為大家提供全程的優質服務。除此之外,小Q在努力的為大家開拓獨有的增值服務,無論是來香港治病/打疫苗,去美國接受頂級治療,購買海外房產,都想儘可能的滿足大家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大家謀到真正的福利。

詳情請查閱下列歷史文章鏈接:

【小Q福利】後續增值服務,海外就醫資源分享

【小Q分享】在做澳洲房產配置時應該考慮什麼

2. 職場半坡和中年危機

這個話題也是這一年來的熱門,80後已經不知不覺步入中年,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和主要經濟來源。面對著市場殘酷的競爭和淘汰,很多人都會有職業迷茫, 尤其已經工作多年,轉行成本和風險過高,但是隨著行業和年齡的變化,很多人感受到職場生存危機,類似的問題也經常被問到。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焦慮過度是沒必要的,而真正擔心的應該是你自己的技能和職業的定位。在社會大分工的背景下,每個人都被賦予不同的角色,一部分取決於你的能力,當然還有你的選擇。所以,職業的定位非常重要,一份需要長期積累才能達到成就的高技能壁壘工作,是不可能被淘汰的,比如科學家、老師、投資家等,所謂的「越老越吃香」。因為年輕人沒走過你的路,你的經驗就是你的本錢,市場也會為你的價值買單。相反,技能壁壘低、迭代速度快的工作,被取代肯定是分分鐘的事兒。所以,選擇職業方向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多看看前人走過的路,想想自己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裡。如果當下的行業和職位沒有積累性和持續性,建議趁早思變和轉行。

另外,我們應該培養自己多來源的收入方式。如果只有工作這一種收入方式是非常危險的,儘可能的去利用自己身上的價值去對接社會上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只是我們平時不注意挖掘。比如,做設計的,可以兼職去做方案和作品。做老師的,可以兼職開個培訓班。做IT的,可以兼職寫代碼。做管理的,可以兼職給企業做培訓。總之,你身上的技能、經驗、資源都可以尋找有效渠道去變現,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在不斷的積累和學習,逐漸建立起個人的品牌。別看說的挺容易,但其實也看個人的本事,很多有能力的人,並沒有這個意識的不佔少數。不是每個金子都會發光,而是需要我們自己尋找到適合發光的位置。

所以積極的擁抱趨勢,主動的去跟著時代去改變,才能贏得未來,以後任何安逸和重複的工作都將逐步被取代,我見過很多上了年紀的優秀前輩還在研究人工智慧和區塊鏈,同時也有很多人年紀輕輕,每天的工作都在重複同一件事。沒有一種確定的方式可以確保過好這一生,只有不斷折騰,不斷改變,站在當下和未來,才能帶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3. 正確的財富觀

因為小Q主要從事理財行業,回答的理財問題較多,很多提問中反映出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很多人都想著如何能迅速致富,最好馬上就賺幾百萬,上千萬。比如如何年薪百萬,如何理財可以保持50%年化收益等等。這類問題關注的人數通常還很多,歸結出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想趕緊發財。基於這類問題關注的人還不少,所以想和大家探討一下正確財富觀的問題。

發財誰都想,但是為了這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爭取的並不多,而更多的是想通過一個途徑和手段迅速達到目標。但是欲速則不達,越想快速積累財富,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現在大家都知道投資和理財的重要性,希望通過理財賺取更多的收益,恨不得直接翻倍,但是卻首先忽略了本金的重要性。

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你有100萬本金,隨便找個5%的理財工具,一年收益就是5萬。而如果本金只有10萬,那必須得收益50%才可以。有人可能會說,誰不知道錢越多越容易,關鍵不是沒那麼多錢么。這其實是一個思維問題,我們在理財之前,首先應該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賺錢能力去積累原始財富,而不是想著通過理財去彌補。月薪從1萬漲到2萬,是通過努力就能比較容易達到的事情,但是如果通過理財就得找到要收益達到100%。所以,第一步應該是儘可能的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並且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這樣才能攢出的足夠多的本金去理財。

其次,理財不能好高騖遠,不會走就想跑。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只有百分之二十多,我們為什麼能夠奢求50%的穩定收益。市場上確實不乏暴利的投機工具,比如最近很熱的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網路上的充斥著幾個一夜暴富的故事,引得無數人羨慕和模仿。但是這個世界上從來發聲的都是成功者,背後很多爆倉而傾家蕩產和跳樓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且還是大多數,所以投資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和操之過急,不然很容易誤入歧途。

有些人可能會想,我等不及啊,現在經濟壓力這麼大,貧富差距這麼大,我就是想快速賺到錢。對於這種想法,一定要認清一點,客觀規律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正確的途徑只能腳踏實地的一步步來,落後了只能加倍努力去追趕,而不是找捷徑和近路,不然最後受傷的一定是自己。

以上就是去年在與大家交流過程中的幾點感悟,新的一年開始了,希望那個每個人都有新的收穫和成長,也期待與大家更多的交流和溝通!

來自公眾號【小Q在香港】


推薦閱讀:

雲集品崩盤誰之過?供應商再次圍攻總部,且看公司高層如何互撕!丨無路可套
如何幫消費者消除心理負擔,讓購買行為更加心安理得?
消費超過1000元,組織都知道

TAG:消費 | 理財 | 資產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