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能商業時代里,「無人」不該是零售趨之若鶩的方向

最近,在智能商業的圈子裡,無人零售領域可謂是熱鬧非凡。Amazon Go無人超市開業了,五芳齋的24小時無人餐廳亮相了,上海萬象城還出現了一個無人快閃店。從巨頭試水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業態的萌芽開始,無人零售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經歷了極速裂變、瘋狂成長乃至遍地開花。

但是,Amazon Go號稱不用排隊「即拿即走」的店,開店第一天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排隊進入,現場感受的人表示,為了進去他足足排了15分鐘的隊伍。五芳齋動用了一系列的高科技硬體軟體,主打自助體驗,宣稱整個用餐過程,不管是排隊、點餐還是取餐、結賬,全靠消費者自助完成,但是仍需要七八個工作人員在現場。位於上海萬象城的無人快閃店,走進去看著「衣食住行」場景式產品,卻感覺與生活相距甚遠,逛了一圈,不論是現場氛圍還是實際內容,也無法產生該有的興奮感。

尤其是再早之前誕生的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們,現在來看,也都停在了想像空間里。資本賦予無人零售玩家們蒙眼狂奔的力量,卻無法教會他們落地生存的技能。反而在一輪輪的跑馬圈地、極速擴張之後,同質化、高損耗、剛需低等問題接踵而來。

這讓人不禁想問,無人的概念在零售領域是不是玩的通?消費者真的會關心店裡有人還是無人?無人零售終極解決的人工成本真的是現在零售商業的痛點所在么?

在便利店方面,曾有人做過一份非常詳實的調研,筆者總結了四條結論,或許這些結論在側面上說明了,其實無人並不一定比有人好,也未必是未來真正的趨勢。

1、7-11、全家、訊貓智能便利店,人工成本只佔整個便利店的7%左右,佔比不大,對便利店來說,人工服務所產生的價值遠遠高於其成本。人工完成了很多工作,防火防盜、擺放商品。每個便利店就像一個前置倉庫一樣,它要補貨、理貨、收銀,干很多活,還能回答顧客的詢問。

2、Amazon GO、阿里的無人便利店純粹像概念車一樣,它只是個Demo,它的成本是很高的。目前而言,通過高科技實現的無人場景,所花費的費用,遠比其節約的人工成本高昂的多。

3、對於便利店而言,重要的是要有強有力的智能供應鏈系統作支撐。以雲媒股份旗下的訊貓智能便利店為例,藉助以雲媒雲倉儲為核心的智能供應鏈數據平台系統,得以在全國各地市場迅猛發展。然而,大部分無人便利店創業者對供應鏈並不熟悉,而且如此高昂的科技成本下,很難呈現規模效應。

4、如果想以加盟的方式快速擴張,則需要證明其盈利的能力才會有足夠的吸引力,但在傳統便利店尚且較難盈利的現狀下,無人便利店是否能夠自證是存疑慮的。

對比的結果顯而易見,無人便利店並沒有實際優於有人便利店。對於一些花費更加高昂的無人零售業態,考慮到其高的令人咋舌的投入費用和難以規模化的現實,我們所做的更多的可能是看熱鬧吧。

「無人」的這個概念,源頭上來說,似乎是想要減少店鋪的人力成本,同時提高效率,並且獲得消費者全方位的數據。但是無論是便利店對比的結論,還是擁有目前最高技術的Amazon Go,並不能真的降低成本,尤其是Amazon Go看起來更像是亞馬遜的一個「高科技玩具」。

智能商業,雖然是在將一些商品流通環節智能化,但是其核心仍是在於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比如簡化購物流程、提高購物效率、增加購物的愉悅感等等。即便,「即拿即走」的無人模式在某些場景里存在價值,但是它也不應該是零售趨之若鶩的方向。

推薦閱讀:

無人值守超市視頻對講系統/IP對講系統
他不是回歸傳統,而是意圖將茶賣給年輕人,「打造未來的傳統」
體驗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這將是未來線下購物的終極方式?
無人便利店才是新零售?機器人表示不同意

TAG:無人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