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商業大勢下的變革機遇,帶來680萬街邊小店的春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隨著線上流量成本升高、線下零售業回暖,面對線上線下融合的巨大市場機遇,在智能商業的驅動下,快消品市場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春天。
攜資本、技術、金融等優勢,阿里、京東、雲媒股份等紛紛用智能商業的形式以小店為入口,加快布局快消品B2B行業,以期分享乃至引領智能商業大勢下的變革機遇。
680萬終端小店亟待升級,前景廣闊
據凱度諮詢《2016年中國快消品B2B》統計:全國大概有680萬家終端小店,雖然比較分散,但是出貨額佔比最大。雖由2014年的54.9%略降至2016年的49.3%(對應CAGR約-2%),但佔比仍近半。
梳理快消品的發展空間可以發現,早在2016年其市場規模就已經超過4萬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平穩,其中以680餘萬家夫妻老婆店為主的傳統通路佔比最大(約50%),但僅16%小店使用B2B平台訂貨,且76%小店分布在低線城市和鄉鎮市場,改造提效空間大。
諸多小店目前整體信息化程度不高,甚至還有不少仍舊沿用手工記賬的方式。仍有部分小店店主還在採用起早貪黑的批發市場進貨模式,或電話給經銷商等待進貨的模式,在時效性和精準度上非常低。凱度諮詢預計,2016-2018年,使用B2B平台訂貨的小店數將由16%提升至44%,訂貨頻率將由平均4-7天1次增加至1周2次,單次訂貨金額將由950元增加至1500元,B2B平台訂貨額佔比小店整體訂貨額由25%提升至50%。
傳統分銷渠道層級冗長,詬病頗多
快消品具備高頻、重複易耗等特性,市場空間廣闊。但是原有的「品牌商→各級經銷商(層層分級)→零售商」分銷模式層級複雜,效率低下,存在諸多詬病:
(1)信息殘缺:冗長複雜的流通鏈條讓品牌商處在非常被動的狀態,難以獲得完整準確的終端數據,這直接導致品牌商難以根據終端消費者的實際情況調整產品和促銷活動,同時也無法把控價格。而小店方面,由於無法接觸到品牌商,中間環節繁亂,存在假貨、商品質量等風險。
(2)資金鏈壓力大:由於各級代理的層層壓貨,導致整個流通環節資金緊張,具體來說:①品牌商:大量壓貨可能導致商品滯銷,庫存商品的激增將佔用大量資金;②經銷商:由於經銷商自上而下層層壓貨,渠道商品容易過剩,大量商品積壓在經銷商手中,資金鏈壓力較大。
(3)物流效率低:較高物流成本和較低配送效率導致小店進貨過程繁瑣、商品品種有限,難以滿足消費者愈加多樣化的購物需求。
因而,可以清楚的看到,從品牌商、經銷商到終端小店都存在亟待解決的詬病,品牌商需要直觀準確及時的數據,經銷商希望降本增效,終端小店希望商品「真快好省」。
B2B市場發展迅速,佔有率逐步提升
受益於互聯網、智能化商業、供應鏈等領域的日益成熟,B2B行業持續發展。據易觀統計,2016年中國B2B電商交易規模達14.4萬億元,2011-2016年CAGR達27.3%,預計2017年增長22%至17.5萬億元;B2B電商市場營業收入2583億元,2011-2016年CAGR達41.9%,預計2017年增長79%至4628億元,增速高於行業且持續提升,體現主要B2B企業的市佔率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B2B模式下,「品牌商→電商平台→零售商」的傳導機制更高效。雖然互聯網能夠縮短渠道、降低配送成本,但是快消品低價高頻特性使其不適合純電商模式(物流成本高),在B2B模式下,以小店為渠道和流量入口,有效縮短渠道環節,降低小店採購成本和電商配送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商業邏輯成立。其中:
(1)實現信息對稱:B2B平台為品牌商提供更為龐大的終端渠道,並實時跟蹤商品銷售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目標客群的消費習慣,精準制定銷售和營銷政策,打破品牌商和終端小店的信息不對稱;同時,小店從平台進貨,實時了解貨物來源,減少了商品信息不透明、貨源相對雜亂,存在假貨、商品質量等問題。
(2)降低資金占用:平台型B2B下,經銷商利用電商平台撮合交易,可以減少人工成本,並共享物流系統,減少資金占用;對應的品牌商則可以通過分析銷存數據,及時了解及調整訂貨需求,按需生產,減少由於庫存商品激增導致資金占用增加。
(3)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共享物流體系之下,能夠彌補經銷商的配送短板,提升配送效率;同時,統倉統配模式可有效保證商品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小店採購成本,提升小店進貨和補貨的效率。
B2B服務百花齊放,賦能小店各具特色
快消品B2B百花齊放,各具特色。B2B行業尚未形成壟斷或寡頭格局,從運營模式上來看,京東以自營為主,以數據、品牌、管理等賦能小店,但模式偏重,承擔存貨風險,SKU不如平台豐富,且跨區域擴張中可能面臨當地既有經銷商和品牌商的阻力;阿里以撮合模式為主,延續「平台+分享」思維,輕模式快速擴張,但三級倉儲模式下的物流時效和商品品質保障度均弱於自營模式。
作為阿里新零售與京東新通路之外的第三極,雲媒股份旗下的智能商業系統倒是走了一條更具特色的道路。從雲媒股份的官方報道梳理髮現,雲媒股份在智能商業領域頗具代表性,在布局區域和品類、供應鏈及物流配送、經營模式等方面都與阿里和京東存在差異。
雲媒股份以山東區域為中心,逐步輻射到全國範圍。雲媒股份「訊貓智能便利店」除了提供快消、日用品及生鮮零售,更多的傾向於社區便民增值服務,如繳費、快遞、家政、出行、送貨上門等,同時幫助中小微超市構建標準化,進行智能化升級和改造,提高其競爭力。
在供應鏈方面,雲媒股份自主研發的智能供應鏈系統,將個快消品經銷商、批發商、物流商資源納入統一管理體系,傾力打造成「雲媒雲倉儲」,以業務和用戶為中心,實現智能供應鏈的高效調度。升級為雲媒雲倉儲的快消品經銷商,不僅可以輕易實現進銷存業務及財務的一體化管理,還能實現商品24小時在線關聯銷售、人員動態管理及壟斷式區域訂單的獲取。此外,雲媒雲倉儲擁有高度智能化的庫存管理、商品管理、財務管理、倉庫盤點、員工管理等功能,可解決人員冗餘、降低倉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倉儲周轉等關鍵性問題。
經營模式上,雲媒股份是側重於為經銷商、批發商提供智能化升級服務。其旗下的訊貓智能化商業系統,將體系內原有的製造、物流、倉儲、零售終端及相關產業信息系統化、聯網化,實現了整個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將整個商業生態的流通放在「雲層」,創造實體商業經濟供應鏈智能化的新業態。
推薦閱讀:
TAG: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