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辯論隨想:如何用好「切三刀」

辯論隨想:如何用好「切三刀」

人往往問我,思辨性思維到底是什麼,我總會這麼說,要看情況。聽起來似乎並沒有在回應,但我以為,這恰好是非常重要的回應,因為【看情況】這三個字道出了最重要的問題,情境。

一個辯題往往是失卻前後語境沒有上下文段落的,而我們在討論辯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切三刀。

第一刀,切的是語境。

說是切,其實往往是補玩辯題的主語。

今天評了一場看起來很奇怪的比賽,深語網辯的【白起和許墨究竟哪一個更適合做男友?】,這個題目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它背後討論的,是女性心目中的對男生的【普適度】的要求到底是什麼。

可我們也知道,不同的女生對男友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在最後的點評環節就在思考,這究竟是討論一個大眾範圍的女生呢,還是討論遊戲中的儘管性格單薄,但是卻有明顯性情的女主呢?

在辯論圈應該有一條俗語【離開背景談辯題,都是耍流氓】。

馬薇薇最擅長不斷切割適合群體,在盧卡斯的視頻《馬薇薇如何做到攻守自如·》里就提到這招。實際上,辯論的話題下必然有不同的群體,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同、閱歷影響不同,自然會帶來很多不同的看法,你不能說他們所言都是錯的,而是要想辦法找到某些具體的語境去討論這個問題。

譬如說【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個題目,我們歷史上當然有漫長的【英雄造時勢】的時候,但在【當下】,英雄造時勢,大多都是謊言。

第二刀,切的是受眾。

這個受眾,其實就是評委。

但這個受眾,也並非完全是評委。

這就和年輕教師上公開課一樣,你的課文講解不能出到下面坐的專家教授的深度,這不現實,但也不能完全不顧專家教授的觀感,上自己的課,你必須要構建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才可以。

奇葩說節目的受眾,幾乎都是【年輕的當下的新新人類】;而青創賽制的受眾,永遠都是【當下的尚未畢業的大學生】。

你想說服的對象,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第三方,但這個第三方,其實是一個非常含混的概念,到底是怎樣的性情、年代、背景、文化、習俗、社會的第三方呢?不同的第三方,說服力度也全然不同。

其實我是比較建議評委應該在比賽前給出【自己的判准】,比賽後把自己的判准再重複一遍點評的——因為其實也蠻容易出現在某場比賽中,因為某一方表現非常奇異,修改了評委的判准之可能。

第三刀,切的是可能。

這是我最近才發現的,這個【可能】太可怕了,帶有強烈的政策推演效果。

我試舉兩例簡單說明:(文字來源網路,不代表本人立場)

【唐僧應不應該娶女兒國國王?】應該帶著女兒國王去大雷音寺。具體做法是①將女兒國王變成佛教徒②解散之前的團隊③帶上女兒國王補給與人馬似到了雷音寺錢和女兒國王斬斷情絲⑤對如來佛祖說,我精簡團隊,實現扁平化管理,你現在可以授予的學位數量更少⑥資源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你國有傳染病,你作為國民,該不該同意國王把可以治療國民的聖女留下?】與另一疫情國家成立防疫合作部門,說服聖女成立「巫術」速成班,授課過程中准許離境,但受到監控,帶出學生後允許脫離國籍,然後暗殺在異鄉,巫術愛有用沒用,希望留下來,愚民信就可以了。

這個切法要求風格陡峭,一般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切角,但一旦找到,就會帶來非常好看的效果。譬如今天有個題【許墨和白起哪個更適合做男友?】我就大膽開了一個腦洞:白起擁有【飛翔】這個超能力。一個會飛的超級英雄,被壞人看到的幾率大太多了,想想蜘蛛俠的女朋友,想想《正義聯盟-巴別塔之亂》里所有(拋頭露面的)超級英雄的家人,他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

這三刀切下去,就可以為你的立場,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角度。

實際上,任何一個辯題,任何一個立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站在自己得利的立場,說給我們想說的人聽,而未來將會以何種可能發展,我們不得而知,老大哥,也在看著你。


推薦閱讀:

評價性辯論的追溯型思考
比較型辯題如何實然化
歷史辯論的詭辯者應對事例
裁判準則(張子龍/2017二稿)

TAG:辯論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