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好30+更有品位更有趣的生活?這是我見過最誠實的回答
01
這幾年總覺得時間越過越快,整個人感覺像上了高鐵。有時想打個小盹休息一下,可是稍不留神就會坐過站,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只有強撐著自己的疲倦,最後的結果反而越活越累。
難道真沒什麼解決方案?
我總覺得30歲以後的人生,應該是更智慧的人生,應該逐漸有能力去解決自己內心的衝突與現實的矛盾。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究竟什麼樣的30+人生,才更值得過?
就拿自己這兩年的變化來說,相對於20多歲來講,的確對很多東西有所節制,物質慾望不斷下降,對精神需求越來越饑渴,總感覺有一種怕自己落後於時代的焦慮感。
如果不靠點「佛系」生活方式,在這個一切快的都沒有暫停鍵的時代,我們拿什麼面對壓力,緩解焦慮?
也許我們的人生態度,早就藏在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中,融入在我們看過的書行過的路里,滲入在我們所刻意感受到的分分秒秒里。
02
我們先從衣食住行來說吧。30+的品質人生,好衣品也該修鍊的差不多了。
至少我覺得百看不厭的衣著風格,包含了面料、顏色、款式以及穿戴場所和用途的各種細節。
衣服的面料應該拒絕那些容易起靜電的材料。
春夏穿舒服的棉麻以及真絲類材質,秋冬選購超薄的羊絨內搭;羽絨服選擇不鑽絨的品牌羽絨服;大衣選款含毛量高的。
這些看起來似乎價格不菲的選擇,只要你選對了地方和購買時機以及購買時記得看成分標籤,選擇基本款,都能以驚喜的價格購入並成為自己衣櫥里的萬年常青款。
衣服的風格不要太過多樣,盡量選擇突出自己風格和氣質的款型,衣服更多體現不說話時卻能表現自己氣質的道具,相對的風格穩定性就非常重要。
以風格為自我選擇的標準,你會發現,風格相對一致的衣櫥會比較清爽,隨便一套穿上,都是自己的風景。
衣服的顏色選擇適合自己膚色的單色為主。
那些色彩繽紛的花朵圖案,或者是奇奇怪怪的卡通抽象圖案,還是留給20+或者50+的人生吧。前者有足夠的時間資本去隨意地尋找風格,後者可以活得更隨性更無懼無畏。
衣服的款式儘可能不要太暴露。30+的女性優雅才是最大的氣場,尤其是職場或者商務場合還對自己有更多的考量。
生活和工作並不能完全分離,工作還佔生活主線的我們,衣服的款式需要隨時切換工作和生活狀態,當然是越簡單越得體越能襯托自己氣質的最好。
在看不見的地方花費更高一些,比如說高品質的內衣和冬季貼身的羊絨衫,這些體驗不會露在外面,卻能結結實實地感受到,寵愛自己的小確幸。
女人應該怎樣聰明的買買買?如果說衣服花銷佔了自己收入的大頭,那明顯屬於支出過大了。
在規劃自己的購入清單中,商場打折甚至是在線商城的反季折扣,都能性價比更高的淘到我們需要的好東西。
再喜歡一件衣服,如果明顯超出自己的預算,多問問自己到底值得買嗎?這樣既可以減少支出,又能實現自己對真正下手買回來的東西,格外珍惜。
03
30+的品質人生,吃的方面也應該有一些自我剋制了。
就像某個加班後的晚上,我看到一位很早相識的boss全家人坐在火鍋店前等位置。
看到一家三口都頂著胖乎乎的身體圓溜溜的臉龐,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等火鍋,我悄悄地從他們身邊經過,沒有刻意去打擾他們的愉悅氛圍。
雖然感慨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是看到一家人都體重超標太多,兒子剛剛成年就已經體重超標,選擇這麼晚吃火鍋,我還是覺得少了點克制。
平時如果不是因為外地有朋友來蓉,或者是親戚聚會,我是絕對不會選擇晚上吃火鍋。
一般來講,我都選擇中午吃火鍋。一方面有限的就餐時間可以控制自己食慾泛濫,另一方面讓腸胃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
現在長期在家吃媽媽牌自製飯菜,我對任何過重的佐料都很敏感,有時去吃外面重口味的飯菜,總會覺得餐後味蕾體驗不佳,需要大量的飲水來化解。
到超市購物時,也總是牢記著幾個採購要點,提醒著自己。
不買那些造型奇特的食物,不買那些添加劑超過五種和食物成分看不懂的食物,不買那些擺在超市中央的促銷食物,而是到超市四周較為冷清的櫃面,對著自己的採購清單認真選擇。
不吃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對於愛吃的水果儘可能削皮或者是蒸食,多吃雜糧粥和雜糧米飯,讓自己的腸胃少一些垃圾,多一些營養。
我們現在的生活,總體上來說,體內的生物鐘消耗過大。
而我們各個器官都是生物鐘的組成部分,學會寵愛自己,就要愛自己和家人的點點滴滴。
從這點上來說,吃絕對是一個大學問,又健康又營養的飲食,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絕對是一件有必要的事。
拒絕不健康的食物,控制自己的過度食慾,吃飯只吃八分飽,這些基本的飲食生存法則,絕對沒錯的。
04
關於住,絕不是房子越大越好,擁有一個所謂的豪宅就擁有了一個燦爛無比的人生。
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一點點的房屋足矣。就算沒有能力買房,哪怕是租房,也要讓自己不那麼湊活著去過每一天。
不管什麼樣的房子,也不管是長期或者是短期擁有的房子,保持室內潔凈,按照自己的喜好添置一些個性化的生活用品,都是非常必要的。
別總是用湊活一下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一天灰頭灰臉,人生不需要那麼多湊活。
在任何一個房子里,都能過出家的感覺,才是不辜負人生的品質生活。
我平時不管是出差還是旅行,除了人人都會帶的自用物品外,我住酒店的時候,還會備上幾樣我要使用的東西。
一個隔髒的酒店用的純棉睡袋,可以把酒店床單被套和枕頭與自己有效隔離;一盞明亮的摺疊檯燈,可以讓我在閱讀時保護視力;一個可以保溫的燒水壺,讓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設置溫度,隨時隨地有溫水喝;還有一個迷你接線板,可以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充滿電量。
這幾樣東西摺疊起來也會佔空間,個頭不算小,卻能夠有效地緩解在外的焦慮與不適。所以我寧可少帶一兩件外套類衣物,也會為這些小物留出足夠的行李空間。
05
關於行,在我的字典里,30+的人生絕不僅僅是日常交通方式。我所理解的行,包含日常出行,也包含旅行。
以前總覺得買車買房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適應社會生存以及能夠體現自我價值的標準。
年紀越大,越覺得所謂的豪車、別墅絕對不是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唯一反饋。
越來越能夠接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這不是寬容,而是智慧。
我身邊有建築商會遇到客戶用房產抵款,不少是別墅和商業鋪面;也有房地產開發商感慨為什麼自己當年房子賣得太好,自己手上不多留幾套庫存,現在房價短短几年已經翻了三四倍……
而生活里的他們,根本從表面上看不出來是有錢人。
就算有豪車,那也是在需要的場合用來表達自己的道具。更多時候他們選擇的都是滴滴出行和摩拜單車這樣的公共出行項目,前者更方便接送,也讓他們有時間足夠的休息與思考,後者則讓他們覺得既鍛煉身體又能愉快的到達目的地,至於公交和地鐵,他們說,偶爾也會乘坐。如果沒那麼擠,他們很接受。
看來,30+的品質人生,就算是不選擇買車,同樣可以實現。絕對不是說沒車就顯得生活品質不高。
這只是一個個人選擇問題。比如我認識的有些人,的確就不適合開車,不管是從安全性還是從心理承受角度。
今天開放的互聯網生活方式,已經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不要用條條框框去約束自己,活得開心最好。
旅行則需要規划到自己每年日程里。如果你的確不愛旅行,我只能說你的旅行經歷應該是太有限所致。
沒有心愛的人陪同?沒有足夠的錢和時間?
這些都只是借口,近郊遊國內游國外游,都是由自己的時間和可支配的資金決定,旅行終究是自己的事,想去就一定能去。
用心去做好每一次出行,或者把想要到達的目的地認真做好願望清單的詳情,到說走就走時,已經在心中有了地圖。
去一個地方旅行,是與自己的一個夢想邂逅,花錢在這種體驗和經歷上,絕對是一筆雖然消費掉但可以為自己的心靈儲值的財富。
在我的年度願望清單里,旅行就是一項家庭的必要支出,這和購買家庭保險類的支出沒有什麼區別。
如果旅行對你來說,還屬於沒時間沒閑錢的項目,那就要學會儘早的規劃和準備。
平時抽時間多閱讀,多看各種不同屬性的書,也能獲得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在書中旅行這件事,我覺得應該在我們每個人的年度願望清單里。
尤其是那些你想去的地方,如果多看幾本介紹當地文化歷史的書籍,不僅能讓自己的夢想沉澱一下,還能夠為自己做好充分的儲備,有機會實現夢想時,你的收穫總會比別人更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人交流,向人學習,沒錯的。
06
關於30+有品質的人生,我們做好那些蘊藏在衣食住行中的小事,就是智慧的開始,就是有趣的開始。
無需羨慕別人,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生活家。把自己的生活慾望調低一點,也許不想擁有太多的時候,你手上真正有用的東西才會變得少而精,反而價值更大。
認真的去面對工作,認真讀一本書,認真吃一頓健康的飯,認真的護膚,認真的準備一次旅行,認真的過好每一天,認真的讓每一天的哪怕幾個小時過的有價值,每天存不必要的一筆開銷存入自己的旅行儲備里……
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就是你的30+精緻人生。
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天讓自己的心情好那麼一點點,累積的快樂複利都足夠餘生溫暖。
2018,共勉。
@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
推薦閱讀:
※為何大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認為聽古典音樂比聽流行音樂的逼格高?
※年輕人到底愛不愛聽京劇?
※如何評價CK one這款香水?
※?? 如何快速挑選一套好正裝???
※「格調」、「品位」、「品味」,此三者在理解上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