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風水 精髓只有一個字
未央並非專職風水師,也暫未研究周易八卦,僅將關於風水的個人所思錄為札記,關注點更接近今人分類為「環境學」、「「地理學」、「民俗學」等方向。
本文背景文獻:《風水典故考略》
上期摘錄了史箴的《風水典故考略》,由於全文太長,估計沒幾個人有耐心通讀下來。沒關係,今天介紹其中一些觀點及我的通俗版解讀。
首先,此文較明顯的結論如下:
1.定義:風水是「考察山川地理環境,然後選擇適宜地點營築城郭室舍及陵墓等」的一門實用學術。(有關地理,無關吉凶禍福)
2.範圍:風水最初與吉凶、禍福、貧富無關,「堪輿」一詞更偏向陰陽五行術數,但堪輿家也從事擇宅活動。(風水與堪輿範圍不同,但內容有部分重疊)
3.分類:在一些官方文獻分類中,堪輿類術書與相度宮宅陵墓地形的形法類術書前後分列。(官方也認為相宅擇居與陰陽五行術數不是一回事兒)後來風水分為形勢宗與理氣宗,也將專註考察山川形勢與五行生剋吉凶禍福分列。
4.觀點:一些有識之士認可風水擇址的實用性,但不認同將風水與吉凶禍福相聯繫。如朱熹:
「世有選擇之法存焉,不能不用之以代卜筮。但其所謂希福祿不可信,其趨吉避凶之說亦不可。」
也就是說,主動的經驗選擇比隨機占卜靠譜些,但期待僅憑環境改變就能轉禍為福、招致吉祥,這種奢求是不可取的。(風水有用,但並不萬能)
此外,東漢時被世人尊為「陰陽之宗」的張衡,寫有事涉相度陵墓風水的《冢賦》,後人評為漢代風水之作,賦云:
「載輿載步,地勢是觀。
降此平土,陟彼景山。
一升一降,乃以斯安。
爾乃隳巍山,平險陸,刊藂林,鑿盤石,超峻壟,構大槨。
高崗冠其南,平原承其北。
列石系以修隧,洽以溝瀆,
曲折相連,迤靡相屬。」
又云:「宅兆之形,規矩之制,晞而望之方以麗,踐而行之巧以廣。」等等。
其專註于山川形勢的細緻考察與選擇,包括地形地貌,生態小氣候及景觀等,然後因勢隨形而營構陵墓建築,其中獨無陰陽五行生剋、吉凶禍福諸多拘忌,可知其迥別於堪輿之術,而為當時形法家之所為。
參考史箴《風水典故考略》一文,以下就風水經典中對「風水」一詞的解釋稍做探討。
風水
一般認為風水一語,出自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葬經》簡明概括了風水的基本評價標準:「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較早的《青烏先生葬經》,論及「風水」,有稱:「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題金丞相兀欽仄注謂:
「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
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
生氣萌於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也。」
這兩段引文相互參照,我的體會如下:
1.之前提到過擇居為何貴「山南水北」:
中國地處北半球,山的陽面受陽光照射,由此形成山脈背腹受熱不均,冷空氣往暖空氣方向移動,形成由山北向山南吹的風,風力將山北的塵土及養分吹往山南,冷空氣遇寬闊地帶風速減緩,暖空氣抬升遇冷形成雨水,營養物質因此逐漸沉積。【來積止聚】
日久天長,山南形成平緩肥沃的沖積平原,並有雨水或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小溪,條件更利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沖陽和陰】,山北卻相對陡峭貧瘠。(若地形複雜形成亂風或存在其他干擾,就不一定適用這一推論)
2.冷暖空氣對山的作用,大致分為兩部分:在外塑造山形;在內蘊養生氣。
在外塑造山形:
地殼運動形成山脈走向,地質運動穩定後,(冷暖空氣運動形成的)風雨剝蝕山體,沖積緩坡,日久形成山形外觀,也即【外氣成形,山川融結而成形象】。
在內蘊養生氣:
「蘊養生氣」這個概念,估計你會看不大明白。實際上,從中華傳統的整體觀來看,天地自然中的山川,也屬於有生命的整體。
一座完整的有生氣的山,從橫向來看有石脈、水脈、氣脈等(參看《求救的龍脈》);縱向的土壤砂石也分表層、淺層、深層……如人皮毛、血肉、骨骼俱全。形成有機整體後,山才有可能草木茂盛,生機靈動,滋養作物和動物。(可見,山川的形成過程,與胎兒發育過程不無類似,只是孕育過程所需時間極為漫長。)
我認為,判斷宜居地址的原理,就是藉助各種參照物,外觀山形,內判山脈的發育情況。
外觀山形,可估計土質、水文、風力大小以及風的來向,從而選擇防風之處;
(藉助草木等參照物)內判山脈發育情況,可知山中水脈氣脈的流注,生氣利於動植物生長的程度。【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由於氣脈水脈流通,草木逐漸滋生,生物散發的熱量、能量使地溫、氣溫、濕度產生差異,且草木生長榮枯會產生光合作用、水分交換、養分腐殖質等,各種生物因此存活【內氣萌生,穴暖而生萬物】
此時再讀這一段,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又云:「深淺得乘,風水自成。」
——郭璞《葬經》
這裡的【生氣】,我理解為「富含養分、溫度濕度適宜、利於生命發展的精微溫融之氣」。
【得水為上】我理解為,相比於藏風但無水,得水的環境更利於養分的交換和運輸、從而更利於動植物生存繁衍。
明代徐善繼、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須知》中綜述前人論說,有謂
「地理家以風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謂葬者乘生氣也。而生氣何以察之?
曰:氣之來,有水以導之;
氣之止,有水以界之;
氣之聚,無風以散之。
故曰要得水,要藏風。
又曰氣乃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又曰噫氣惟能散生氣;
又曰外氣橫形,內氣止生;
又曰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皆言風與水,所以察生氣之來與止聚云爾。
總而言之,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此所以有風水之名。循名思義,風水之法無餘蘊矣。」
上段中「氣」同上文的【生氣】,而「氣乃水之母,有氣斯有水」一句中,「氣」大約指冷暖空氣交匯形成雨水的過程。
你猜到了嗎?風水核心要義最精髓的一個字,就是——【氣】。
最後引用史箴的一段話作為結論:
「風水」之義,蓋為考察山川地理環境,包括地質水文、生態、小氣候及環境景觀等,然後擇吉而營築城郭室舍及陵墓等,實為古代的一門實用的學術。
以上用現代語言把幾本經典中關於風水定義的文言文翻譯了一遍,加入了未央據實際觀察所作的推演,觀點尚未定論,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你的名字 藏著故事:風水的10個別稱與典故
既然風水好 為啥富不了?
求救的龍脈
風水中 為何藏風是重點?
推薦閱讀:
※你一個姑娘 幹嘛要研究風水?
※香火堂的開光:風水觀勢法
※從《攻殼》尋究極,從山水養靈氣
※既然風水好 為啥富不了?
※當我們提到風水時,我們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