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壓力測試完美,背後意義深遠而殘酷 (下篇)
轉載請在標題下註明:來源 | 阿甘看天下(ID:ACM_KAKA22)
上篇談到,美聯儲6月28日對美國34家主要銀行的壓力測試全部通過,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年美聯儲連續加息、縮錶帶來的最不利市場壓力下,美國銀行可以承受大約4930億美元的損失。這個測試結果清晰表明了當下美國銀行業的健康狀況,從而讓美聯儲主席耶倫底氣滿滿的喊出了「在有生之年,美國不會再看到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
說到這裡,有讀者反映,上篇數字還是太多,文字太過枯燥,看起來太累。嗯,本篇儘可能讓語言描述更生動點兒,否則大家都不喜歡看也就失去了發帖的意義。
§ⅰ 可能被廢的「Dodd-FrankAct(多德-弗蘭克法案)」
美國金融業當前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首先要歸功於2008金融危機後「多德-弗蘭克法案」所起的重要保護作用,因為它直接避免了金融業被連根拔起。但就是如此重要的一項法案,當下美國人卻在考慮廢除它。
5月4日,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人通過了一項旨在推翻「多德-弗蘭克法案」的「CHOICE議案」(金融選擇法),共和黨認為這項舉措將刺激經濟增長、增加就業,而民主黨認為反轉過激 可能會引發下一次金融危機。公婆說來各有一團道理。
這項「金融選擇法」新議案內容主要包括:撤銷沃爾克規則、廢除生前遺囑計劃、提高應急準備金計提、不再為華爾街從業人員的獎金設限,不需要公布大型金融機構CEO同員工薪資的差距,關鍵是還對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這一兩黨矛盾焦點做了大幅修正……篇幅所限不做逐條列舉解釋,鑼鼓聽音兒。
§ⅱ 金融保護傘已成桎梏
歸納一下美國人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呢?首先必須闡明一點,對任何一項政策價值的考量,都必須納入時間坐標軸之中才有意義。
新的美元指數上漲周期已經來臨,美聯儲強勢收緊美元流動性,即將帶來全球若干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美元資本抽逃後引發的經濟危機。在這個過程中,熬不過危機的經濟體面臨崩潰,政府、企業、住戶的債務總不可以不償還吧?怎麼償還?廉價甩賣優質資產。而此時美國放寬對其金融行業的管制,為的就是促進金融力量在短時間內得到迅猛發展,成為這些被甩賣資產的新主人。
喜歡看玄幻和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玄門內功固然根基紮實,但煉起來實在太耗時日,動輒幾十年方可大成,等到稱雄江湖之際才會驀然發現身體已經不行了,再靚的妞兒也泡不動了,東莞大保健幾分鐘就完事兒了……如此,辛辛苦苦練功所為何來?而解除部分桎梏後的邪派武功如化功大法者,雖然可能會走火入魔,卻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速成效果,旋即笑傲江湖大殺四方。
而美國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這個桎梏,就可以讓金融業達成類似的速成效果。它的指導思想是,放開手腳讓金融企業去發展,爭取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具備儘可能強大的收購能力,為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下山摘桃子做好準備。謀定而後動,接下來美國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戳破全球泡沫經濟體引發危機。也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真正薅到物美價廉的羊毛。很俗,不幸的是很真實。
§ⅲ 強大如美國,隱痛和榮光
永遠不要忘記,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長期藏富於民帶來的後果是民眾富得流油,但國家卻窮得要死,政府每花一分錢都要放在國會嚴苛的放大鏡下審批。而絕不像某些經濟體,年末就制定並開始執行來年財政預算,卻在一個季度之後才開會審批通過,錢已經花出去了還審議啥呀?至於說公職人員以權謀私、貪污腐敗?不能說絕對沒有,但的確很少聽到類似報道,尤其對某些戴著哈哈鏡看自己、戴著顯微鏡審視別人的那啥媒體而言。嗯,不說了。
長期實施低稅收高福利政策,國民實惠了但政府囧了。截至2016年底,美國政府債務的水平已經達到19.7萬億美元,嗯,頭頂這麼大一個債務堰塞湖。眾所周知,債務上限追加需要通過國會繁瑣的審批程序,而這是任何一屆美國總統都不願去面對的。
如此,債務都佔到GDP的105%了,還要繼續推高嗎?不推高又怎麼化解?有人說了,難言之隱一洗了之嘛,效仿朝鮮,直接把債務攤派給納稅人不就得了嗎?呵呵,除非美國總統自己不想幹了,否則特朗普做夢也不敢打選民的主意。國民的羊毛都要薅,這算哪門子本事?
那麼問題來了,注意不是『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哈,而是不敢薅自家國民的羊毛,那就只能把目光瞄準海外羊毛咯。而能不能薅得動,這恰恰是考驗美國總統偉大或者平庸的試金石。
已經發生的史實是,上世紀曾經強大到和美國比肩的蘇聯,經過1922到1991年70年創造的驚人財富(相關報道約28萬億美元),不就是被傑出的總統羅納德·里根薅走了么?別忘了強橫狡詐的北極熊毛是多麼難薅!但失去了民心支撐、飄蕩在半空的懸浮體,光剩拳頭和牙齒如何立足並發力呢?而對比北極熊,那些個阿貓阿狗小白兔們的毛,能扛得住「美利堅」牌剪刀嗎?
不是想或不想的問題,而是要取決於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基本面。關注下這方面。
§ⅳ 慘淡的經濟基本面,凸現出恐怖的債務血影
6月27日七一前夕,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報告稱,受新興市場國家大肆舉債3萬億美元的推動,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水平已經飆升至217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達到全球生產總值(GDP)的327%。迅猛增長的債務主要來自於新興市場國家。IIF由此發出警告,這些國家即將面臨短期債務償付風險。換個說法,某些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的苗頭已經出現!
報告進一步指出,新興市場國家總債務攀升3萬億後達到56萬億美元,佔到其GDP總規模的218%,較2016年第一季度高出5個百分點。大國在這一增幅中雄踞2萬億美元,債務目前已經接近33萬億美元,而且以家庭債和企業債居多。
新興市場國家總債務56萬億,大國雄踞33萬億,而且負債結構以家庭和企業債為主,這意味著什麼?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居民消費能力和企業擴張能力將同時受到制約,消費和投資必將同時低靡。大國的經濟增長曆來有『三駕馬車』之說,出口發動機在美國大幅削減美中貿易逆差之際已經越來越氣息奄奄,而長期低靡的居民消費已經被高房價榨乾了最後一滴血,企業投資如果再不給力,難道從此只依賴政府投資了嗎?
不幸的是,這正在一步步演變成為現實。
§ⅴ 站在懸崖邊上自慰
近年來,大國一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2012年至2016年財政赤字率分別為1.5%、2.1%、2.1%、2.4%和3%,上升趨勢異常醒目。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擬安排財政赤字率仍舊維持在3%,比2016年增加2000億元達到2.38萬億元。
有必要知道的是,3%赤字率是國際公認的警戒水平線!而長期遊走在這條紅線上意味著什麼?嗯,身後就是懸崖,退一步將萬劫不復。非但如此,當前形勢看這條紅線被突破或許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沒看到專家們已經開始頻頻造勢『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未必就是天條不可觸碰』嗎?呵呵,就算我們特色的那啥比西方真正的市場經濟還要先進一百倍,但人家沿用幾十年的警戒線是可以被兒戲般輕易僭越的嗎?只能慨嘆——專家威武!
政府財政赤字持續高位運行,債務增長規模達到全球新興市場國家的2/3,一連串的數字還意味著什麼?嗯,6.5-7%的經濟增長率,代價實在是太高、太高了,可以說經濟每增長那麼一點點,都需要高債務的刺激。那麼問題又來了——
§ⅵ 美元債務越背越重,終成最後一根稻草
此時,全球發達國家卻非但不再刺激經濟,反而開始不遺餘力去槓桿,過去的一年將公共和民間債務總體削減逾2萬億美元。美國利率水平的穩步上升,無疑會提振美元並加大全球借款成本。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開始部分回撤此前注入全球市場的刺激計劃,讓新興市場的高債務水平越來越水落石出,越來越醒目。
時至今日,發展大國家急劇飆升的債務積累卻已經開始拖累其主權信用狀況。5月24日穆迪公司將大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3下調為A1已經敲響了警鐘。債務上升為經濟長期增長帶來的阻力,最終將會給金融穩定帶來風險。IIF直言不諱警告稱債務延期風險很高。
IIF報告最後指出,過去一年新興市場國家的硬貨幣計價債務增加超過2,000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最快增速,其中70%為美元計價。新興市場國家在2018年年底到期的新興債券及貸款超過1.9萬億美元,面臨償還金額最高的首先是大國,其次是俄羅斯及土耳其等。眾所周知,率先打響加息升值第一槍的正是美元,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美元債務正越背越沉重。
七一節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今年又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雙喜臨門,連中資銀行都在『不約而同』的密集發炮以拉高離岸人民幣匯率,所為何來?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嘛。而此刻IIF的這份報告,實在讓人感覺像是大餐中飛出的蒼蠅那般醜陋,那般不受待見。
債務危機,真的距離我們很遙遠嗎?為什麼有人已經聽到了魔鬼低沉的喘息聲?
§ⅶ 尾聲
一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歸根結底還是債務危機,還是信用危機。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曾有一句名言——信用的提供不可避免要承擔風險,我們不應對防止所有危機心存幻想。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央行行長的話,會對那些還在市場經濟中蹣跚學步的特色經濟體不適用嗎?嗯,有沒有見過不受地心引力吸引的物體呢?除非你生活在大氣層外的外太空,地球上顯然是不行的。
美聯儲進行金融壓力測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點兒像美國軍方在全球部署反導系統,目的只有一個——我的導彈可以打到你,而你的則打不到我。而金融壓力測試結果非常完美,就說明美國的金融系統具備了類似反導系統的能力——美聯儲收緊流動性可以令泡沫經濟體破裂崩潰,但在汩汩流入美國的強大美元托底下,美國的資產市場可以毫髮無傷,進而毫無顧忌的瘋狂出擊。
本想接茬兒談談當下的應對舉措——金融去槓桿,看看篇幅,以後找個機會單獨談吧。
一切都不是陰謀,而是當面鑼對面鼓的對憾,美國的潛台詞是——我就是要通過收緊貨幣來薅你的羊毛,你泡沫等身又不敢戳破任何一個,又能如何?一念及此,想起了昔日古龍先生筆下「楚香帥」的一則短箋——
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 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特別提示:傾力打造精品交流小圈子,也可以關註標題下微信公眾號申請加入。
推薦閱讀:
※理財知識(2):買房好還是買股好?│脫苦海
※從理財風格到撩妹技能,錢要賺回家,美人要抱回家
※理財知識(17):學習名人如何管理資產│梁隼
※理財知識(14):月供ETF儲蓄計劃│脫苦海
※理財知識(6):「樓股混合」投資模式│脫苦海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