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以後很多人總會談起「如果再選一次,不會選現在的學校」?
因為題主是一個哈爾濱的工科大學的女生,身邊的女生有的很感性,而且有很多會談起這個話題時候都會說如果再選一次想去廈大啊或者去北京啊,更喜歡人文氣息濃厚一點的學校。這是對現狀的不滿的另一種說法還是對自己的了解加深的過程呢?
謝邀。我舉一個真人的例子。相信你看完之後對怎樣選大學會有一個新的看法。
是我一個朋友,在中國長大,但是因為是外國籍,所以讀的學校不一樣。高中畢業後要是想在中國念大學,他就只有清華,北大,復旦和交大四個選擇。他父母只是希望他能去清華北大任何一個他喜歡的專業畢業就好。但是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安排。他自己考察美國的學校。
他首先把美國所有的名校在地圖上標出來,然後以學校為基準點進行考察。他在每個學校周邊住7天左右,除去去學校裡面收集信息之外,他還很仔細的收集了當地的一些人文資料,經濟數據,還有當地的支柱產業等等。
他自己對每個學校都做了很詳盡的調查,並且製成了表格。格式如下:
首先是這所學校他感興趣的專業的課程設置,也就是說要是念這個專業他要學哪些課。然後通過朋友和家人的幫助,把這些課程將來的應用方向寫出來。
接著他分5個方面來概述一個學校的情況:
1. 師資:這個學校有哪些老師,這些老師的研究方向又具體是什麼。(對確定自己將來的學習方向和碩士申請也很有幫助。)2. 同學:在校學生的構成比例,來源群體。(他個人比較偏愛國際化程度高的大學。)3. 硬體:查詢對比各個學校的硬體設施。4. 軟體:學校風氣,還有周邊的人文情況。5. 其他:相對個人個性化的感受。然後他自己對各個學校進行評分排名,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去了綜合得分最高的大學的最喜歡的專業。
通過這個過程他不僅對自己的將來想要學的專業和學校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也對美國各洲文化有了自己的感受。美國很大,每個州都不一樣。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好處,比如他在大學裡面碰到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話聊。因為同學都很樂意談自己家鄉的情況,他又對這些情況有自己的了解。
後來我自己出國,我也按他的做法做了一遍。真真正正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也真的發現自己的感受和網上的留學攻略完全不同。他講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自己的眼睛肯定比別人的嘴巴靠譜。」
關係到自己前途的事情,真的應該自己對自己多負責。
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是15歲。高中一個交流學期,兩個暑假加一個寒假,一共做了10個月。我上面講的所有東西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據我調查,大學同學中有七成以上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才會來到現在這個學校的~
題主我來給你說說我的故事吧。結論已經加粗,覺得字多的直接下來看結論即可。先說一下,我也是工大的,10本14碩。10年本科入學,當時錄取的是能源學院,我們那一屆還是大類招生進來之後大一上學期結束分方向;不過後來我不爽分的方向就轉走了(大一上狀態不好,大一下拼了一下整個大一進了20%,但分方向的時候只看第一學期成績)。後來我來到了有「亞洲第一」之稱的焊接專業,過渡了一學期,玩了一年,後來考了一年研,最後做了一學期畢設。就這樣結束了本科學業生涯。哦,對了,我考研沒考上,調劑到學院內另外一個專業,不過名頭比焊接差遠了。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我從大二就開始想過,經歷了這兩次專業變動,我想我應該出來說一下。就我個人而言,我現在偶爾也會埋怨我爸。記得很清楚高考分數出來之後,我自己去查專業,回來之後就給我爸說,我想報武大和廈大,他們的經濟學和數學排名都挺靠前的(我忘了他倆的對應關係了),然後當時我爸就劈頭蓋臉一頓說,「學數學以後除了當老師還能幹啥」「經濟學學啥,咱家這麼窮研究經濟學研究個屁」…後來發現。。。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就是結果我來到這裡學了工科。不過現在我發現我並不適合這個東西,我討厭背誦別人強塞給我的東西,我也有時候YY要是當時去了廈大或者武大,自己學的興趣盎然,風生水起,現在也不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但是事情沒有如果不是么,與其在那裡埋怨、YY還不如著眼未來、腳踏實地。當我想到這一步的時候,我就會把注意力放在以後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做什麼樣的事所以我現在需要做什麼上。現在在一個野雞專業,心態比以前好多了吧,下了實驗室,見了本科工作的同學,說是工作的師兄;當班長當助管見識了各種人各種事。偶爾跟室友吐槽一下工大,不過不再當真的去想要是當時沒有來這兒會怎麼樣。平心而論,我覺得自己比本科入學之前最大的成長是對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有了一個雖然模糊但卻大致正確的認識,會儘力規劃自己未來半年、一年、三年、十年的人生,退一步說,至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因為之前頹廢太久加上現在換了個方向所以專業知識一團渣,但是我至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能夠靜下心來做科研的人所以果斷不會讀博,但至於是否自學數學或者計算機或者說堅定從商現在還沒有想明白,與君共勉。)記得大三結束時放假回家跟我爸談心,我說了一句:「在大學呆了一年發現什麼大學都無所謂(當然了是同檔次或者差不多的),再呆一年發現專業都無所謂,再呆一年發現自己混的怎麼樣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什麼都是虛的。」這是當時我參加了數十次高中同學聚會和老鄉會和走親戚之後的個人體會。現在我把這句話送給題主,希望你能理解。最後,恰巧這兩天看到這個問題大學期間培養何種能力最為重要? - 能力培養 點開之後你會發現裡面沒有一條是大學本身能夠教會你的,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去經歷去思考。會產生「如果當初去X大就好了」是因為你賦予了大學教育本身太多期望和要求,而這是任何一個大學所做不到的。
好像跑題了,健身去,回來再修改。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邀請我,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應該還會選清華的,我猜我身邊大部分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這個問題像是個偽命題
我猜可能只是因為經歷過了,所以想要重新選擇其他的選項,這是開啟了上帝模式之後的觀點
假如你對現在的大學一無所知,回到填志願那個時候,面對一堆只知道名字不知道長啥樣的學校,你真的就不會選擇你現在的母校么?
so……謝葯。我或許不會。
在本科的時候,在跳專業考研的路上,我好歹認識了三五知己,又因為機緣巧合才走上宗教研究的路。如果換個了學校,我或許會沿著相反的方向前進——從宗教學跳到經濟學吧?但是,與之前這些人的相識將不復存在,我沒把握我還能在路上遇見他們。
這大概都是命吧,獨特而不可再來。謝邀。恕我直言一句,這其實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偽命題,而邀請我答題的題主,我點進了您的主頁,看了您對這個問題下回答的點贊的類型,基本一致,所以我大概知道了您其實是希望看到您自己內心預想的那類答案,只是看看有誰能夠概括或者說出而已。
話不太中聽,但是您可以問問自己的心裡是不是真的像我以上說的那樣想的,根據您的描述,我大概猜出您現在應該就讀於哈工大,當年高考選學校的時候,這個分數下,如果再選一次,大概可以去一下武大或者廈大或者其他,反正至少不會來到一年裡夏天直接進入冬天的哈爾濱,讀現在這個看起來個人似乎不是很滿意的專業。
簡而言之,當年您可能有更好的選擇,等到信息掌握得逐漸變多以後,不太滿意現狀,對未來有一點迷茫或者不安。
事實上,不僅是選大學,今後您應該還會遇到很多事情,來充分讓您後悔,並且明白一件事:
為什麼做決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 生活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偽命題,生活中很多事做決定,都是很難的,都會讓您後悔。不是在這個問題上後悔,就可能在那個問題上後悔。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專門諮詢了我的女朋友。
她的回答是,她覺得後悔,當初讓她選擇,她說不定會直接選擇廈大,不會選武大,因為在武大學的不是她喜歡的專業。她的後悔是有理由的。但對我而言,我一點都不後悔,在武大這三年多,挫折困難心酸都遇到過,高興歡喜成功更多一些,而且還遇到了現在的女友,我對我大學生活挺滿意,來武大以後,深刻覺得: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而且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從沒有在後悔選擇方面糾結,也從不會去問自己:我當初怎麼就選了武大?
我當初怎麼就選了這個專業?我當初怎麼就腦子進水做了這個事情哪個事情……?對我來說,從明白」時間不能倒流「這個真理以後,我就更傾向於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how「上,而不會去糾結」why「?你看,雖然樣本容量不足,但我說的,因人而異吧。
本來回答到這裡,問題基本就結束了。
但我多嘴的老毛病犯了,總想來一碗雞湯再收場。前段時間我保研的時候選專業,由於情況特殊,基本上可以選擇我們學院任何一個導師任何一個方向,我又在選擇方向上糾結了一番。
後來我兩天晚上沒睡好,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確定了以後,現在開始接觸了一個全新的方向。這個方向難嗎?難。後悔選這個方向嗎?不後悔。自己選的,又沒人逼我。結合我自己到現在經歷來看,如果在選擇方面糾結,那估計備選答案都差不多。在此我推薦黃繼新老師的解決方式,事實上我就是這麼做的,效果還不賴,不過我劃的範圍基本是top3:
感謝閱讀1. 有足夠的智力去快速判斷哪些選項是最優的。如果難以選出一個,那就選出 Top 5 來。
2. 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是完美的。3. 從 Top 5 最優解中,隨便選一個。4. 有勇氣承擔任何一個決定帶來的所有後果。它既包括你能預見、或希望達到的後果,也包括你無法預見、你不希望出現的後果。5. 告訴自己:不會死人的。
因為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我也一直幻想如果當時去了人大,現在是不是在跟將軍談笑風生呢~我覺得自己是選錯了專業。報大學的時候對自己的專業了解不足。這個真的很致命。到碩士才有機會換回來。浪費了很多時間。
我承認我後悔。我出國的時候知道的信息太少,來了才知道自己選錯了學校。
給我再一次機會我一定詳細調查好再來。如果換個文科學校,我現在可能都離婚兩次了。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因為做選擇的時候信息或判斷力不足。後來在有了更多信息之後利用新信息很容易就看出來當時的選擇並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很差的。
然後說幾句:
關於樓上很多一味強調混得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努力而完全不能找客觀理由的觀點,我並不能夠完全同意。任何一件事情的發展都一定是由內因和外因兩種力量推動的。上了不適合的學校、不適合的專業對人的負面影響或許可以用努力彌補,但是「努力+外部條件好」和「努力+外部條件差」兩個組合哪個更給力總是一目了然的吧。
就我自己來說吧,我在一個不錯的學校,剛進大學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出於跟風目的選了一個熱門的、分數很高的專業。但是大三之後我不知道是頓悟了還是怎麼回事,我好像知道了我大概要往什麼方向發展,但很遺憾的是我所期望的發展方向和我本身的專業並無聯繫,而且進入相應領域對我一個沒有基礎的人來說很難。當時頹廢了很久,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後來算是調整過來了一點,開始嘗試著進入我所期望的領域。
怎麼說呢,後來我也發現我其實並不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那些比我更努力更有決心的人可能同樣的時間已經能夠從零基礎達到專業水準了,而我卻提升不大。有時候我也會後悔,如果當時選了某某專業現在就自帶專業光環了,平時稍微水點到頭來也能混個相關工作機會,而現在半路出家可能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也不一定就有任何優勢,何況我又沒那麼努力。
但是我想要告訴樓主,同時也要告訴自己的是,後悔與埋怨沒有任何意義,現在可以做的只能是在現有的限制條件下爭取最好的結果。以前的錯誤選擇在經濟學上叫做沉沒成本,既然不能改變現在就不要考慮了。
作為一個後悔過,或者可以說至今仍在後悔的人,我很能理解題主的心情。有這種負面情緒並不是你的錯,但你必須知道的是,如果你想要做得更好,你需要現在更加努力,爭取機會,包括爭取重新選擇的機會。而克服自怨自艾的消極影響也是努力的一部分。
或許有人還是冷嘲熱諷,即使你很努力了仍然把你的外部困難視為你自身不作為的結果,但是只要你自己心裡清楚你所付出的每個一點一滴的意義,你在不斷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那就夠了。
共勉吧。
————————一開始爪機打的後來在電腦上給一些關鍵地方加粗了。寫得比較隨意,有些辭不達意,摺疊了就摺疊了吧。(雖說第一次寫這麼長也想多拿幾個贊呢!)因為之前功課沒做好,沒有想太多就去了,後來後悔是發現,大學不僅僅是讀書的地方,也是交際圈,周圍是個什麼樣的圈子,周圍人的追求很影響到個人發展,當然也可以完全不管不顧,不過能在一個互相幫助互相提升的地方,不比在一個處處需要小心需要故意低調的地方好?
還好吧,可能不同人身邊情況不同,我就很少看到有大學同學後悔的……
請問題主在選擇這所大學之前,有取過實地考察嗎?有進去宿舍看一看條件嗎?有在校園裡跟裡面的學生隨便聊天幾句問問情況嗎?有進教學樓走一走看一看嗎?如果都沒有,那連你自己當時都沒有認真地去選擇,對自己未來的四年負責,別人也沒有辦法。後悔再正常不過了嘛。說起來,中國的高中生,大多數都處於一個「對著一大堆分數線圖,模擬考平均成績,歷年一本線,再聽著父母老師學哥學姐等一大幫人的忽悠,就對自己未來四年做了決定」乃至於決定了自己未來人生的走向,說起來,不知是誰的悲哀呢?
這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也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不可能在選學校的時候真正知道所有關於這個學校的一切,所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不經歷大學的學生恐怕也沒有對大學和專業很多的了解,所以肯定處於信息的劣勢。但是,當大學畢業之後,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大學甚至各個專業會有了經歷之後質的提升,所以才會後悔,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考研的原因,再給自己一次選擇的機會。但是遺憾的是,現實中,實際上當博士畢業,也仍有很多人對學校不了解。
題主這種感覺我能體會到,但是學校的氛圍並不是地域決定的,比如北航的存在完全抵消了它在北京的地理優勢。總而言之一句話,工信部的七個學校都是這麼蛋疼,計劃時代的怪胎為何在今天還能存在!而且在宣傳中把自己的呆板與枯燥當成了優勢,只能說不知廉恥。總是吹牛逼自己科研多強多強,其實那麼多牛逼 的院士跟小本科生有毛關係,只求來一個不再只讀ppt的老師,我就磕頭謝恩了!重要的是保持樂觀,不要過度的注重環境。用一句萬能的話來說就是「來都來了。。。。。」
我有一個日本同事。說起讀書時代,人和人都是一樣的——抄作業啊,考試不及格啊……但當我問他考大學的時候想學什麼專業的時候,他很堅定地說,他要學計算機編程方面的專業。
想起我考大學時,專業?我一頭霧水。長輩們都說,計算機工資高,醫生待遇好,學數學的都是倒霉蛋,會計容易找工作……
我倒也不是沒喜歡的專業——算是比較喜歡生物吧,但因為色盲……最後莫名其妙地報了一個會計專業,一個莫名其妙的本科學校……然後混了4年後畢業了。現在工作10年,後悔得不要不要的。我覺得,選了學校後悔,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沒有能力提供優質教育。
父母有沒有能力拓展孩子的眼界? 有沒有能力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能力? 有沒有資源提供優質的教育?
他們教育我,只要考大學,考上大學就一切都好了,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然後大學畢業了,我才知道我就是一個屁——就連打電腦遊戲都能賺錢的時候,我捧著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像喪屍一樣完成每天的工作,然後身心俱疲地回到家,反思自己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但我無法責怪我的父母。這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局限性,他們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和眼界,也沒有這個經濟能力。
我只能責怪自己,覺醒得太晚了。直到畢業後多年,我總算髮現,艾瑪,我有喜歡的東西哎! 我可以一屁股坐在鋼琴面前,反反覆復彈令人作嘔的哈農指法,也不覺得厭煩。我可以一年365天每天都練習花式輪滑都不厭。我可以無論寒暑,即使被人擊倒100次也要爬起來練習劍道……然而,最好的光陰都過去了。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再要談拚命追逐夢想啊——遲嘞。只能當做業餘的愛好了,要為自己熱愛的事物奉獻全部的精力——我做不到。
我小時候就喜歡輪滑。從小學2年級就開始了。一直喜歡。只是,在父母眼裡,這就是不務正業,就是調皮搗蛋的玩耍啊——然而,現在有花式輪滑大賽,最最不濟的,練得好些,在廣場上教孩子也能賺錢。
我也喜歡武術。只是中國的武術教育你懂的,舞術嘛。直到我接觸了日本劍道。然而,最好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自由自在沒有負擔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 那些年輕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一周練7次,而我只能可憐巴巴的一周練2次3次,外出比賽交流什麼的,跟我基本無緣——當然,心靈雞湯可以說,你還不夠努力啊,你還能往前沖啊——我能不能把雞湯倒你頭上呢?
我一直都喜歡音樂。唱歌很喜歡。鋼琴是女神不敢碰。直到現在買了電鋼琴才知道,自己原來擁有一屁股坐在鋼琴前面就起不來的天賦!然而,時至今日,只能當做興趣愛好了,要當職業藝人已經不可能。
最後,我只能繼續干著討厭的工作,日復一日。 而我熱愛的事物,我只能壓抑心中的火焰,當做業餘愛好來玩玩。
不過,長期堅持自己愛好也並非一無所獲。或許未來會有轉機也不一定。恰恰相反,我的學校又小又破,三本院校。坐落在一座很小的城市的郊區,南北長,東西短。幾乎木有春天,夏天蟲子滿天飛,秋冬該有的溫度。從學校到市中心要一個多小時我很感謝我在這裡的遇到的人、遇到的事。不是說這些讓我變得如何如何了不起、如何如何厲害,而是給了我一種心態,快樂的心態。在這裡我變得快樂,我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我經歷著我想經歷的過程。我可以低調的自我放肆,張牙舞抓的掩飾自己的不快樂。沒有繁華的霓虹燈會使我驚慌,那樣的早早就暗下來的環境讓我不斷變得平和。我可以默默地在圖書館裡發獃,慢慢的吃著飯;慢慢的走路;慢慢的讀一本書;不必急於一切。即使迷茫,卻也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感謝我現在的學校讓我遇上了一個不拔尖不闖禍但是歡笑滿滿溫馨滿滿的大家庭;給我現在的我;給了我一段想想就很美好的回憶,木有什麼不好。如果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現在的學校。
因為你來到這個學校後,會發現總有些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地方,也會越來越了解這個學校的優劣。
所以才會想,如果還能回去,我絕不上這個學校吧。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嘗試以後覺得自己不喜歡這個/類大學的,另一種是在現在的大學碰到困難,以為換一所大學就可以解決的。我上過兩次大學,第一次就是屬於前面這樣的情況。去到那個學校以後才發現裡面死氣沉沉,沒有活力。課程和專業我都非常不喜歡,但是出於不願意放縱自己的心理逼著自己去學,最後結果很糟糕。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我根本沒有做錯什麼,除了選錯學校。所以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換了一所學校,現在生活得蠻開心的。另外一種也比較常見,因為一些因素在大學裡受挫了,然後把原因歸結為這個學校本身而不是自己。以為換個學校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結果?自己的弱點還是會把自己弄得一塌糊塗。有不止一個想退學的同學都被我這樣勸住過,他們現在生活得也很好。說到底,無非是不夠了解自己和軟弱,這兩點在現行教育體制和大部分家庭的教育中,都很容易出現。最後加一句,如果再給我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復旦讀自己喜歡的管理,而不是去清北讀個什麼生物環境地理。或者去自己不喜歡的人大念金融
再選一次,多麼奢侈的請求。
可能當我擁有再選一次的機會,我考慮的並不是選擇哪個學校,而是我有沒有資格選擇我想選的那座學校。
我最好的朋友,去了北京一所普通的985,一次他去清華走了一遍,然後他哭了,哭著給爸爸打電話,說自己辜負了自己。
要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我想我的那位朋友一定能考上清華。
可這再選一次的機會,太奢侈了。
你想對十八歲的自己說些什麼? - 李鵬程的回答
所以做好現在的自己吧,從現在開始做,先做起來。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振保是選擇了後者。但假如一切重新來過的話,或許結局無非還是一個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
說這話,多半是因為已經沒有再重新來過的可能了,倘若可以,結局或許真的還是一個樣
難道那個大學真的就像想像中那麼好?難道現在這個就如此不堪阻礙了你的腳步?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試問,人文氣息更濃是什麼意思?學校更重視,還是說志同道合的人更多?請問在現在這個社會,你想要的什麼資料圖書找不到,學校重不重視有什麼關係,這麼多可以交流的平台,咫尺天涯又如何?
過好當下每一天,一天一個墨點,繪成曼妙的線條
( @泛舟游 評論:一條線包含不可數個點,每天一個點是連不成線的 ,(⊙_⊙),說的好對,先擱著吧,暫請意會、意會!)
PS確實有嫁錯人入錯行的倒霉孩紙,但是因為「人文氣息」達不到你的想像就輕言「錯選」確實奇怪= ̄ω ̄=給我選100次我都會選復旦。
我覺得題主描述和我很類似。我大學在華科,學機械。女生。當年大學的時候覺得再來一次機會絕對不會選華科!
原因1:智商是硬傷。
大一的時候我感覺還能應付,但是宿舍有個妹紙在學習工程製圖的時候就已經要瘋了。半夜畫圖到三四點考試還是掛了。其實感覺不難啊,但是她就是腦子想像不出圖形,內心是崩潰的。
我以為這種日子離我很遙遠,然而我遇到了我宿命的對手——大學物理。上課時候的我:( ̄▽ ̄)這個世界好神奇!好多奧秘!做題時候的我:(╯°□°)╯︵ ┻━┻媽蛋的什麼鬼,我次奧我什麼都不會!考試時候的我:(ノ_<) ToT m(__)m老師我求求你,我是廣州的,X科化學,我真的沒學過物理,高考物理第一題是電磁感應是誰發明的。老師你可憐可憐我,我的學號是………這一虐就虐到大二下。我以為我解放了。我太天真了。專業課來了……我每次都是滿懷信心的開始一門課,然後心如死灰。熱力學、動力學、還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媽蛋啊,我都記不清了,遊走在掛科邊緣的我滿眼都是淚光。我真的好蠢啊。我怎麼蠢逼成這樣啊。【我覺得工科越學到後來自己的智商就越跟不上,思想也跟不上,當然學霸除外,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要談戀愛,要減肥,要美,要實習,要準備找工作,要考英語證書,還在網寫小說、看電視劇,看動漫,看電影的女孩紙。
當然並不是說我換其他學校就不會這麼坑爹。但是,我被工科折磨的已經沒有了思考的能力。當時真的覺得好想哭。現在想想,還是因為自己渣。
原因2:稀有動物的女生木有受到優待,反而處處不便。
女生少,我們班上一共四個女生。後來轉班,班裡變成兩個女生。男生們態度很好,抄作業,抱大腿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也沒有像網上傳的會對特別優待。【有還是有,一般沒有男朋友的都會被特別優待。】但是其實不方便反而很多,開班會要去男生宿舍,通知事情常常會把女生遺漏。
但大學期間最讓我們傷心的,還是一件突發的事情,大二下,我們班裡男生髮了個帖子在學校論壇,說我們班四個女生不積极參加活動。其實這個吐槽沒什麼,但是有認識我們班的這個男生的人就在下面開始對我們女生進行人身攻擊。說來當年我們也是年輕氣盛,硬是把這個男的給人肉出來了,逼他道歉,我們班的男生也給我們道歉了。但是想想這件事,團隊活動的時候,因為班裡有二十幾個男生,四五個不參加很正常,沒有人會說什麼,可是女生,兩個沒來,就會被他們說我們不積極。首先班裡沒有玩的特別好的男生朋友,我們也不是特別願意去。其次,四個女孩子三個都有男朋友,時常約會,然後,各有各的社團。所以大多數活動,四個裡面換著兩三個出席,結果被吐槽不說,還被人生攻擊。哎,心寒。
最重要的,作為女生自己。我女生朋友真的很少。我算是那種逗比的了,特別能交朋友,即便如此,好朋友也不超過五六個,比較熟的不超過十幾個。已經跨區域跨專業跨校區了。我儘力了。所以現在畢業後能聯繫的人就更少了。當年也沒有自己的小圈子很遺憾。
男生朋友怎麼說,熟的也多,但是隨著年紀增大另外我男票洗腦男女之間也不可能有純潔的友誼,所以我基本沒有男生朋友,更別說閨蜜或者藍顏。
原因3:學校氛圍
相信我,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別人的肯定更好。這條不解釋了。
13年大學畢業,當年這種想法最狠的時候困擾了一年就是大二下大三上。但是現在你要再問我,我肯定還是會選華科,但是我除非我腦子進水了我他媽的才選工科!!!!但是我不選工科我好像也沒有必要選華科(╯°□°)╯︵ ┻━┻好糾結。
這個學校給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讓我一步步的成長,這個過程中有辛苦,有迷茫,有堅持,也有喜悅。因為經歷和地點緊緊相連,記憶中也沒法抹去這個學校的好。東九的花,開著暖氣的自習室,好吃的熱乾麵,還有當時潮氣蓬勃的我們。哎,好想再回去看看。人在後悔當初選擇的時候,往往只是關注於當初如果不這樣,會有好處若干若干;而忽視了當初如果不這樣,則不會有好處若干若干。所謂患得患失者,常常只是患不得,又忽略了已得。
剛進大學的時候各種吐槽各種悔恨包括身邊許多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卻對學校越來越眷戀,雖然在武書連的排行榜上,她總是處於985末端的尷尬位置,雖然學校里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但至少我對她的感覺卻越來越好,入學時專業不如意,得益於她的自主選課制度,大一就轉向了自己比較喜歡的專業,上課的數學專業課老師們不僅學識淵博人品高尚,而且都非常謙虛低調,對學生也很好。雖然地處一個二線旅遊城市,實習機會不多,但學校學風氛圍濃厚,經常出現矛盾事件只有在大家搶佔自習室和圖書館座位的時候@-@以前看到過知乎上有人提問「在xxx大學讀書的體驗」 所有的回答都是一片吐槽聲 真的很不能理解,我覺得我們應該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不應該總抱有一種消極態度吧@-@
當然是現狀不滿了······你不知道有,多少工科學校的技術宅,常常一邊敲著代碼,一邊後悔當初沒去學文,好上個女比男比例高的學校啊。
因為大多數人把自己失敗的理由歸於學校菜而不是自己菜。
這個恐怕是樣本量太小了吧,我以及周圍的人就沒怎麼聽說過這樣的想法
當然這就和每個行業的業內人士都勸別的人別干自己這一行一樣,大家都只看自己的不好和別人的好
工作生活愛情上的很多麻煩都是這麼產生的,你看雖然我對選擇的專業很滿意,但是生活上也會有其他方面遇到這樣的想法困擾排第一位的同學 @Sven 的回答思路很好,執果索因:
題主所述的現象更多的,可能是在選學校時所種的果。
(至於為什麼選學校的時候沒有挑選到合適的原因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有很多,@Sven 同學所述的「選校方案」很美,但也只能是個小眾的方法,對於他的回答,很多人都給了贊,我也給了並給了感謝。)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情緒」似乎很常見,看起來是更像是一種「群體性情緒」的表達 ,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為什麼贊同@Sven 同學的回答,有以下兩點:
1.「自己的眼睛肯定比別人的嘴巴靠譜。」
「關係到自己前途的事情,真的應該自己對自己多負責。」
這兩句話說的很在理兒,竊以為很多同學在選學校的時候沒有或者還不能夠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天馬行空的想像揣測人的心理的,以下臆想,如有謬誤,純屬娛樂。)
a.沒有的例子:
「誒呀,終於他丫的考完了,耍起!」
——高考前以及高考時的壓力與高考完的解脫產生了強烈反差,導致持這種想法的同學有一種誤區(部分同學自己並沒注意到這種潛意識裡的想法):人生大事不過了了,及時享樂犒勞自己,選個學校很重要,但耍才是重中之重。
b.還不能夠的例子:
「都考成這樣了/考到這個分真不容易or還不錯,對準分數區間和歷年走勢,以最大『性分比』(參照性價比)仔細選個學校,不要辜負了我的努力就好。」
——這也許是很大一部分同學的想法(這裡提到的「選校方案」也涉及到了為什麼說@Sven同學的「選校方案」小眾,並且現在看似「合理、科學、流行」的「選校方案」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後面還要細說),這樣的同學對自己算是「很負責」,但跟@Sven同學所述「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相去甚遠(回答中那個少年15歲似乎就已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在後來賦予行動,這實在是人之大幸!)
「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這一「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的前提,在「中國特色教育」教育出的同學裡,大多數恐怕是在大學時代才開始思考或者略微思考清楚的吧?並且由此產生了不少困惑。2.
「他自己考察美國的學校。」
「他自己對每個學校都做了很詳盡的調查。」「他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是15歲。」「我上面講的所有東西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多麼令人嚮往的「選校方案」和美麗的結局!
方案科學合理,結合了自己的興趣,選我所愛,找到最優解。少年心智成熟,目光篤定,步伐穩健。烏托邦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依託自己所屬的環境,並就當下來看,對大多數人,大多數情況都是無法實現的,但,誰又不羨慕美好的東西呢?美麗的東西,理應得到關注和支持。
以上,是我也跟許多人一樣給了@Sven同學贊,並給了感謝的原因。下面從這種「烏托邦式選校方案」的小眾說起,並就題主所述近乎「群體性後悔」情緒的原因,給出愚見:
1.「烏托邦式選校方案」為什麼小眾?
a.就目前中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及目標來看,高考的目的,「圓一個名校夢」是主流,而為什麼圓這個「夢」的真正動力:
根據自己的未來方向,找一個最能提高自己的平台,從而得以在這個方向上昂首信步 。
卻實實在在不會存在於即將高考的學子腦海里。我們中的大多數也沒時間,沒意識,更沒必要,也不能夠去這麼「胡思亂想」,以至於我現在在大學裡經常聽到不知道該幹什麼或者按部就班卻依舊空虛的同學說起高中,尤其那曾令我們無比痛恨的高三生活真是人生里最充實的時光。(可能很多同學覺得我是在扯淡,18歲以前能有個什麼方向,任務明確而且量大活重,到大學,機會多、眼界闊、時間自由,再想你的方向去,有的人大學四年都沒能想清楚呢,你說的都對,這是現實,我現在分析的就是現實,但我覺得還真是由於任務過於「明確」,導致高考完後不少同學愣頭青地根據熱門專業或者自己在短短3個月里「臆想」出一個「興趣」,再去擇校。這才更是可悲,而大學四年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則是大大的可悲)
b.由於目的一開始就簡單粗暴,同學們中也很少存在像那個15歲就心智成熟的少年,那麼我前文提到的看似「合理、科學、流行」的「選校方案」也就肯定是普選方案,而@Sven同學的「選課方案」就只能小眾。
2.我們選學校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高三口號,媒體主流,老師推薦,指導書刊,家長關懷再加上自己空空如野茫然無措的大腦,一切之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方法:
依託報考指南上的歷年各校高考提檔線,並藉助指導書刊,專家方式方法,再結合自己的分數,算均值、看走勢、查資料、做篩選,根據分數段的不同,學校自然是 G 9、「華約」、「北約」、985、211、一本、二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專業當然選熱門或者至少有前景的,又抑或跟自家人從事的職業有關,出來好找關係的。最終得到一個綜合來看「性分比」最高的學校,投檔,再然後,等通知書,開學。
是的,考啥分,上啥學校,沒的說;這種「選校方案」的科學性從投檔本身來說,也沒的說。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沒有方向的我們,通過「最科學」的方法,上了一所我們不知道要幹啥的學校,再然後,題主所述的現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種「群體性後悔」的情緒表達。
3.人為什麼會後悔?
後悔:為自己過去某一時間的行為或選擇感到遺憾,認為當時如果做出另外的選擇或行為能夠產生更好的結果,含有希望再重來的意味。
注意,這裡當事人未必認為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是不滿於前認為有更好的。。。。。。 From 百度百科(部分節選)
得到的不珍惜,或許是人的天性吧。就好像「外國的月亮就是圓」,是一個道理。
而這個「天性」卻也是自然的,在人還是猴的時候。。。。。。(腦洞模式么,哈哈)如果滿於現有的所得,而不去「看著鍋里的」是要「物競天擇,弱肉強食」自然法則的遭到淘汰的,所以,「向上」「開拓」的是從遠古起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基因里的,只是還在象牙塔里的我們,還沒有感受到社會裡的淘汰,有很多同學不知道,向上不是「想當初」,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的。結尾
我扯了這麼多,好像我是個批判「應試教育」的「小憤青」?
NO,NO,NO。這些都是現實,也是沒必要抱怨,我們目前更無力改變的現實,我只是根據現實,找出一星半點題主想要知道的原因。愛我所選,已經被說老了;選我所愛,又好像沒那麼容易。那麼,在大學裡的諸位,不妨少一些「if only」,多一些「do it」吧!當我們為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嘆息時,我們應該考慮將來的衰老,不要到那時再為沒有珍惜壯年而悔恨。 ——拉布呂耶爾不會。和樓上很多大神比起來我的大學是很新的並且在我剛考大學年連第一屆畢業生都沒出來(沒錯也就是辦校才3年)我當年考了江蘇本一線上面一丁丁點,是個很尷尬的分數。好的本一上不了,去本二自己又不甘心。按照大多數家長的想法應該是研究來研究去找口碑好的學校再想辦法進好點的專業。因為我從小就想出國,但是學習一直不錯,爸媽也覺得高考磨練一下對我有好處,所以一直等到高考完才開始考慮出國的事情。然後我的母校就在這個恰當的時候,帶著恰當的錄取分數線(江蘇本一分數線即可)把我接走了。五年前你問一個人西交利物浦大學是什麼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即使聽說過的也以為是野雞院校。現在的知名度我不清楚但是我相信經過這麼多屆畢業生我的學長學姐們肯定已經為母校掙過不少光,而我能做的也就是繼續添磚加瓦,爭取20年以後如果我有子女的話能讓他們去一個中外聞名的合作大學,,而不是被人反問「啊?飛利浦還有大學??」要問我為什麼不後悔,我也不可能挨個告訴你原因。說說我自己的現狀吧。我的成績一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情況,在重大考試下永遠能達到那根線但是往往又不能超過太多。我在西交利物浦得到的,相比學術成就,更多的是鍛煉的機會,機遇,以及人脈。前兩年大學我跟著四個學長學姐在學校創業園區開小賣部,搞得風生水起,也算小小的第一桶金。學校裡面全英文的授課環境讓我本身的英語基礎更上一層樓。由於我們沒有四六級考試,每學期的英語考試就是按照雅思的模式考核打分的,我從來沒有死記硬背過一個單詞,英語被融匯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裡面,是真正做到了當成一門交流工具,而不是一個學科。大學後來兩年我和很多朋友選擇了2+2來到利物浦大學。因為之前全英文授課加上教材和利物浦大學是完全一樣的,我們來了以後不要上語言課程,直接可以銜接上毫無壓力。我在利物浦有機會和當地的學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我看來也真正達到了留學的目的。我幫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系拍過宣傳片,辦過社團活動。帶著我英國的朋友們回中國玩。後來我碩士還是繼續在利物浦讀,現在畢業後在倫敦一家planning consultancy 實習,並且希望能在一月底之前找到正式工作。我在西交利物浦其實只待了兩年,但是我回把我之後所有的成就都歸結於這樣一個大學。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極好的選擇。我很慶幸我當年選擇了它。
遺憾很多遺憾的權重很大總以為換一個選擇就不會有這些遺憾
因為很多人上的是自己高考分數能達到學校,而不是能自由「選擇」的。
看你所在學校有沒有美女,看那美女是否和你兩情相悅
題主肯定哈工大的,鄙人也是,並且大四了。
我是湖北人,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不會選擇哈工大,同樣後悔沒去武大,沒去廈大。
相比擇校,私以為擇城更重要,開闊眼界,實習機會,這些都是一般的城市給不了的,在東北,有些地方的發展相對來說是比較落後的,不僅僅是指經濟,還有思想方面,有時候甚至感覺跟一些人無法交流。在哈爾濱,在校期間幾乎沒有去名企實習是機會(其他學校的就更沒有了),想去一些國際性的活動(會議、論壇、體育賽事等)做志願者也沒機會,因為木有啊!因此在大學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幾乎為零。
身為哈工大管理學院的學生,專業上沒有任何優勢,除了哈工大這塊牌子帶來的一點附加價值之外,在找工作時,這是唯一的一點作為所謂名校學生的優勢。
哈工大的死板簡直令人髮指的地步,題主所說的人文氣息,在哈工大幾乎沒有,雖說是一所以工科見長的學校,但是管理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這些明顯偏文的學院,在管理方面就不能松一點嗎,我們重要的是實踐啊。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是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而不是為了規格嚴格而嚴格啊。
還有一點難以忍受的是氣候,冬天要不要那麼冷啊,呆在室內是很舒服,但是簡直沒法出門啊,而夏天和南方區別不大,我們花四年來適應一座城市的生活,畢業後卻又從零開始,去適應另一種生活。
所以再給我一次機會,那就去北上廣深吧。
個人愚見。他們只想著要選擇對得起自己,而不是自己對得起自己的選擇。
可能覺得換一個開始就能換一個結局吧。
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選擇我的大學,不過度過的方式會稍作考量改動
記得在面試某公司的時候,老闆問我「為何你要修雙學位,如果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現在的專業嗎?」當時我想,尼瑪如果我說不會的話豈不是否定了我四年大好青春,一定要說會!接著老闆又問為什麼不會呢?然後我就愣在那裡了。面試的時候總會特別緊張,你懂的,不過每次失敗後我都喜歡重新回味面試的細節,對於這個問題,我回頭又想過一次,最後的答案是:不會。倒不是說因為現在的工作尚算理想回首過去便覺得尚能接受,當我回望這四年來我都做了些什麼的時候,是的,我的專業課雖然沒掛過科但卻是不咋地,學了自動化對著PLC也說不出個1234,但是在這個專業,在這個班級,我認識了他們。他們是學霸,也是逗比,是暴走割樹機,也是綠鞋打野的春哥,是把我拖下床的哥們,也是陪我死在床上的兄弟。他們給我抄作業,教我搖一搖,帶我闖深圳,游桂林,跟著我吃腸粉,然後介紹給其他妹子。你們踩我的兵阿森納,黑我的小泰勒,蹂躪我的破電腦,踐踏我的六月霜。他們就是我四年大學生活里最大的收穫。學業不如人意,不能總怪天怪地怪專業,換個學校就能稱神了?誰敢100%確定?我也不敢。學藝不精是我大學四年一個很大的遺憾,但是認識了這群朋友,又讓我這四年充滿意義。——————————————寫完發現題目好像不是這個意思(汗),但無論什麼地方都不會百分百盡如人意的,但每個地方都有你值得珍惜的東西。
當初有兩個大學錄取我,北大數學系和港科大工學院。我之前本來是打算去港科大的(1w的預錄取費用都已經交了),結果後來老師說你一個南方人,就應該去北京看看,說不定以後都沒機會去北京了呢。然後我就來了北大數學系。但是我現在一點都不後悔啊!!!我真的是太感謝我的老師了!!!真的是來到這裡才發現世界太大我太渺小了,一棟宿舍一堆大神就在你旁邊的感覺有木有!!!如果在港科大的話我覺得也許我就會跟那些local那樣天天玩來玩去無所事事的了吧。
人的一生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後悔~
其實很多時候會後悔當初那麼冒傻氣放著北京上海一線城市不去選擇了一個三線城市,也會後悔當初由於信息不完整放著更好的大學不去選擇了現在的學校,更會後悔放著那些好就業的經管法不學學人文學科結果以後就業只能選擇那些專業不限的崗位。確實會後悔啊,每次想到如果當初更明智說不定現在能過的更好,怎麼不會呢?特別是當初由於學校政策原因被坑了一波,我們專業每個人都是各種義憤填膺啊,當時直接就有人回去復讀了,可是現在還是每個人都在安心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假設過去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想想就好了,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然後就可以獲得比現在優秀的的多的心理安慰,我是優秀的,只是被學校坑了而已。把對自己不優秀的怨氣發在學校身上,自然會有那種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肯定不會選擇母校的心理。雖然每個人的現在都是由無數的小事構成的,當初換一個選擇也許你現在的生活會不一樣,但是說到底,你現在是什麼樣,還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寫的好像有點雞湯了,淚奔。。。那就不匿了吧
僅有一次的青春怎麼過都會覺得有些瑕疵會後悔吧
一句話:太高估自己的實力。
1.現實原因:高考現行錄取制度限制,大部分省份(如我大廣東)是考後填志願。考後填志願容易出現考前理想(規劃)與現實分數不一致的問題。而填報志願的時間有限,不具備充分考察所有目標院校的時間精力。
而我們考察學校的指標來源只有幾種:
1.高校排行榜(名氣)2.過來人的意見3.學校名字(這個巨坑……)4.高考填報志的參考書(往年的錄取分數和排名)一般高考生就從這幾個指標考察了,填報志願一般也遵循「沖,穩,保」三大原則
衝上了,卻讀不到好專業,產生落差;穩到了,卻不是足夠好的學校,不是211,不是985,產生落差;保了,覺得自己的分數與能力讀這種學校虧了,產生落差。
好學校,卻不是大城市。大城市,又不是好學校。
歸根到底了,要不就是你很上進,要不就是你很貪心,要不就是對自己內心的不滿。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就醬 不光是大學 如果有第二次機會 很多事情都想重新來過
大部分人的大學生活都與他們對大學的期待有落差,多了解點其他學校,可能你會發現,你想去的只是你想像中的學校。ps畢業後再回頭看你這個問題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山看著那山高
沒考上985,211會不爽,考上了985,211但不是排名前十的還是不爽,考上了排名前十的,不是北大清華依舊不爽,考上了北大清華,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還是不爽,是喜歡的專業但是難學,再次不爽,大學與理想中差距太大,或者是自己的價值得不到展現再一次不爽,總之人的慾望就是難以滿足,總是會想要獲得更多更好的。
在哈爾濱讀書……本來畢業前確實是有這些念頭,畢業工作了感覺其他學校的人做的實驗啊、搞得東西啊太渣了……然後覺得在哈爾濱讀書還行,談不上好壞
因為大學之前視野太窄,對其他領域全無了解,就跳了純理科的坑。慢慢的發現這條路不好走,對於research追求的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沒有過多興趣(當然能力也不是很夠);而現在的大學沒有提供太多其他的選擇。如果能再選擇一遍,可能會去學心理學之類的。
如果是人大,北外,北航,上交,中科大這種,我想是因為男女比例吧。
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一定會選南大,就是南京的南大!不學醫!
你給它的期望太高了,比如可以遇到一個和你非常合得來的老師,和你關係非常友好的舍友同學。事實卻不能幫你一一實現,你會發現,老師和你溝通困難,舍友同學有各種各樣的人。
我在本科時也曾經這麼想。但等畢業了,就一心再想回去,從沒後悔當初的選擇。
嘿嘿,我廈大的,可是再來一次我也不會選廈大。我會選一個喜歡的專業,哪怕名氣稍小。
不會。我想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真的想去大學好好學習么,有目標么。至少我的目標是大學以後才明確的。所以,去感受大學好了…
因為不知道一流大學是吹出來的。王牌專業也只是泡沫吧。
也才知道,一流大學根本對不起自己的付出。原來有錢就可以擺平一切。因為覺得努力的自己值得更好。壓線進的當然不後悔。想想那些高考比你高三四十分的同學。他們一定哭著說早知道我就該去人大,南大,浙大,復旦,免得和一群盧塞一起。我看數理金融考進來的同學,也是可以壓線進以上這些明顯高一層次的學校的哦!我如果壓線進武大我肯定也不會後悔。我一定跪舔。如果我也能花點錢買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甚至學校。我為什麼要後悔。為什麼大學以後很多人總會談起如果再選一次,不會選現在的學校?
「為什麼」是不是應該改成「是不是」?
至少我不會,我的答案是無所謂。我覺得很多人會對自己的過去不滿,對自己的現在不滿,於是在「如果能再選擇一次」的YY當中說「那麼我不會……」。為啥啊,因為「這特么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對嗎,我想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吶喊吧。如果不質疑自己的過去,不鄙夷自己的現在,簡直都不好意思在人群里混了是不?但卻不見得我們有做出什麼改變自己的事情。我原來在中部城市的985讀大學,後來考研到上海,發現兩者差別太大了。以前的大學只知道考試,順利通過考試周就謝天謝地。平時除了上課就是自習,或者偶爾去圖書館看一會兒書。現在發現除了上課科研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有很多學術活動,你聽到的那些大牛的學術講座,會發現他們真的是不一樣的,他們對自己的研究充滿了激情。在這邊看到的很多人,他們做事情是因為熱愛自己做的這份工作。當然本科學校環境很好,各方面設施都很好,但是總覺得少了一些活力。個人感覺,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氣場,看你在選擇的時候傾向於什麼。很多人最開始不懂這些,覺得只要選排名靠前的大學,而不管地理位置或者人文環境,之後等自己發現了才會惋惜當時應該可以報另外的大學。
沒有啊,我會選擇現在的學校的。雖然剛知道我被華電錄取簡直雷劈,這種完全的理工科院校完全不是我的菜!但是知道了專業之後還蠻開心。而且來了之後反而覺得人生開啟了新的大門。認識了好多好多有趣的人,自己也改變了很多,變得更開朗熱情積極正能量,更包容,更能欣賞別人,包括欣賞母校≡ω≡雖然也會想我當初要是去了川大什麼的(差一分),但是來了我們學校認識了這麼多人,真的感覺也許是一種幸運。最大的感觸人生就是不要太著急,不要急功近利,去體驗每一階段的成長,每個階段你的想法都會不一樣,把你能夠做的想做的事情都一一儘力做好,你就一定不會虛度,並且收穫頗豐。即使有時候你覺得你的學校不是那麼好,但是想想你在這樣一個不是那麼好的環境里成為最好的那一個了嗎?你真的利用好學校所給予你的豐厚的資源了嗎?機會就在那裡,只看你自己真的有沒有想去成為更好的人了。不匿啦。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校友哎!
因為同學大大多數都在北京上海上學,所以一度也很苦惱當初選擇學校的問題。 大一大二的時候也是後悔,死板的氛圍,破敗的環境巴拉巴拉的,還有就是異地戀太遠T.T。 不過,現在感覺雖然是經常城市落後了些、環境差了些,但是這種濃濃學習氛圍還是很讓我喜歡的,畢竟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嘛! 工大真的是一個很適合學習的地方。暑假去了廈大,覺得環境真是超贊,但也覺得只能羨慕,自己並不適合那裡,來來往往的遊客怎麼都感覺浮躁了些。 或許題主可能不是很喜歡工科吧,每次金工看到女生們擺弄鋸、銼刀什麼的,我都覺得可憐女生的手,捂臉... ....................................................................................................................................................... 異地戀分手了,在工大這幾年是沒機會了T.T.................................................................................................明明首行空兩格,怎麼都給左對齊了,好不爽推薦閱讀:
※反駁讀書無用論
※歐美大學紋章英國篇(2):英格蘭非倫敦地區
※講座回顧|基礎篇:大學數學學習方法和技巧
※遼寧野雞大學少的原因
※如何給飛在天上的衛星做「體檢」?我們有了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