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里的專業術語太多,經卷的內容太多了,真的要全部系統的學習嗎?

看書的時候,或者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大神,引經據典。或者說一些很專業的術語。我很多都看不懂。但是還是覺得很厲害! 一個個百度之後稍微有一定了解了,但是過了一會又忘了。這該怎麼辦?比如瑜伽地師論 感覺內容里的名詞都好晦澀。看到很多大神能夠講次第還有修行的專業術語很溜,很慚愧。我記憶力不好,讀一本經書基本看完只能記住幾句話。這該怎麼辦?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況佛教不同派別之間教義分歧很大。比如你讀完了兩百卷大毗婆沙論,感覺已經掌握佛教的一切知識了,但回過頭學唯識,發現婆沙被批的體無完膚。學完唯識,學應成派中觀,你又驚喜的發現八大難把唯識又全盤否定。所以等你花十幾二十年讀完各種大論,發現自己除了掌握了一堆名相外,其實一無所獲。


讀mbph的時候,一位比丘很愛講這些,還要寫作業。有一次講四禪的,實在寫不來,去問一位我深愛的比丘尼師父,她看了看講義,跟我說,「你記得多少?」我滿臉通紅,說自己記得很少,而且其實不太明白。她笑眯眯地說,「那就都忘了吧,我帶你去做飯。」

廚房裡她一貫的安穩有力,交代我做一些事情,簡單清晰。沒有聊天,甚至也沒有對視。就各干各的,卻是沒有辦法解釋的開心安穩。然後,大家十多人又開心的一起吃飯。

我好想說,吃飯飯我就會寫作業了,也明白什麼是四禪了。但是並沒有——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術語不重要,只是如果這些術語不能幫助你解脫,可能它暫時還不適合你。從慈經,從十分鐘靜坐,從半小時散步慢慢開始吧。好好和自己相處。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56793908/dt_dapp=1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56941546/dt_dapp=1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云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舍利弗言。

不可思議。如來常以如實而化眾生如是實義。多文廣義。利根眾生乃可修之。鈍根眾生難以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鈍根得入是諦。

佛言。

令彼鈍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實諦。一切佛法。攝在一四偈中。

舍利弗言。

云何一四句偈。願為說之。

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因緣所生義 是義滅非生

滅諸生滅義 是義生非滅

爾時大眾。聞說是偈。僉大歡喜。皆得滅生滅。生般若性空智海。


五蘊、四聖諦、緣起法是複雜的、難以理解的,即便對於現在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依然是複雜而難以理解的。

釋尊在傳教過程中,面對那些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人,一般只對他們宣講布施和持戒的好處,不會牽扯他們不能理解的複雜概念。但是如果一個人成為比丘,那麼苦集滅道等高深理論,就是必須學習的內容。

釋尊說過,如果一個人以終極的解脫為目標,『多聞』是必備的技能之一,所以釋尊在提及阿羅漢的時候,一般都會用『多聞聖弟子』『智者』去稱呼它們,哦對了,阿羅漢還有一個稱呼:無學,無學就是『於解脫之道無需再學』的意思,這個學不是單純的指知識,還有實踐、訓練的意思在內。

北傳和南傳的經藏中,都有周利盤特尊者的故事,這位尊者記性不好,連戒律都記不住,他的兄長讓他還俗,他就大哭,佛陀看到後讓他一直念一句話,他念著念著就開竅了。。。。

這故事實在經不起推敲,給人以佛陀有一種『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傾向,實際情況卻是僧團的人數一直在變化,還俗的比丘多了去了,也不見釋尊挽留他們。

依我看,如果經文記不住、看不懂,你還是放棄吧。


你手上現在十三張牌,

三張一萬,二三四五六七八萬各一張,三張九萬。

花名「九蓮寶燈」,隨便一張萬字牌出現你都胡牌。

您需要所有的萬字牌都全部系統出現才能胡牌么?!

學佛如同打麻將,牌胡一張,只要對機,哪張都能胡牌。

根器好,聽牌就寬一些;根器差,聽的就窄一些。

但是只要一門深入,就足夠了……

佛為所有的眾生說了所有的法,

你不是所有眾生,學那麼多沒用的玩意兒幹嘛?!

北大的任何一門專業都能拿學位,總不能說我得把北大開的專業都學遍了才叫上了北大吧?!

那我還是踏實躺下,北大你來上我吧!


我只能這樣說,多看看經書,多念誦經書都有好處的。

經書能增長福慧。

不懂沒關係。該懂的時候自然會懂。


你就讀大乘經典好了,誠心點,時間長了,有了感應,自然記性就好了。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說沒有系統的你是在逗我嗎……

那那麼多法脈哪來的

虛雲一個人挑了五個法脈

普通人學一個都夠了

至於修行次第

什麼叫沒有系統

不對的確沒有系統

因為佛家不著相

不好意思

一切唯心造

欲行佛事

先降服己心

否則

就乖乖受戒

你不是我

沒我的福報和悟性


作為患者不需要把天底下的葯全部吃一遍,只要吃幾種對症的就行。但有志成為一名全科大夫,那麼至少天下的葯了解的越多越好,那樣才能治療各種疾病。


大般若經 《瑜伽師地論》《中論》《雜阿含經》

就可以了,而後再不讀經,只是觀想,修四念處。


你的情況就是,漢地佛教的普遍性的問題……沒有次第、步驟、系統性。

你看國家的教育都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步步地走,沒畢業就不能升級。反觀我們的漢傳佛教,實在不好意思了吧。

學唯識的,一上來就看【瑜伽師地論】,這是錯誤的。

要先學【五蘊論、百法、八識規矩頌,二十頌,三十頌,南山律】,這是初級班,為期三年到五年。

然後學【辯法法性論,辯中邊論,攝大乘論】,怎麼地也要三五年吧。

最後學【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現觀莊嚴論】,至少七年。

有興趣的,再學【中觀派】,快的話,八年十年。

啊對了,這是要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今生如是學,來生還是這麼學,無量世地學【小,大,南傳,北傳,藏傳,顯教密教,因明,聲明,內明,醫方明,工巧明,禪凈密律,紅白花黃……】


第一步:學《中論》

不懂中論,想學好唯識,基本沒有可能性。

註:讀懂《中論》的鑰匙在《真實義品》中,注意配合閱讀。

第二步:學《瑜伽師地論 真實義品》

註:真實義品,幾乎沒有術語,但是需要對哲學的認識論有一個很清楚的了解,否則難以讀懂。

學懂真實義品,可以搭建起一個唯識的框架

第三步:學《心經》、《金剛經》

反過來理解《中論》的思想,如果能看懂這兩部經,可以說已經明白了般若為何意了?

第四步:學《大乘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大乘五蘊論》

第五步:學《解深密經》、《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論》、《華嚴經 十地品》、《三性論》

第六步:學《楞伽經》

第七步:學《辯中邊論》、《辯法法性論》、《六門教授習定論》、《止觀門論》

第八步:學《成唯識論》、《現觀莊嚴論》、《顯揚聖教論》、《觀所緣緣論》、《俱舍論》、《因明入正理論》

第九步:學《瑜伽師地論》

...............

配合閱讀:《印度佛教史》、《阿含經》、《阿毗達摩講要》、《大毗婆沙論》、《大品般若經》

如果能讀完,理論上,大小乘佛教的核心要旨幾乎了解了。

最後一點要明白的是,學唯識,不要糾結於阿賴耶識是什麼了?趕緊把三性能夠弄懂,就比大多數佛教徒厲害得多了。


首先要明白讀經的目的是什麼,讀經有什麼用,為何讀經。

宗是佛心,教是佛語。佛心是一真法界,是大涅槃。佛語即是三藏十二部。

那麼佛喋喋不休說這麼多幹什麼,生信,生信以後幹什麼?放下經卷,去修行。

修行人不必做大通家,千百公案信手拈來,字字珠璣,口吐蓮花,說的天花亂墜,辯才無礙又如何,臘月三十可抵得過閻王老子幾句么。

況且,學而不能用,等於白學,經卷讀的再多,不能用來降服現前煩惱又有什麼用?


根據自己所修的法門,修學相應經典。

根據自己所受的戒,修學相應戒律方面經典。

根據師父安排,修學相應經典。

不能自己盲修瞎煉。


如果是為了滅苦解脫,提供一點個人看法,漢譯經典論典沒基礎的現代人看有一定難度,但是今天網路發達,南傳巴利聖典有現代語言翻譯,易讀得多。

不用搞清楚太多術語,先看相應部,弄清楚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總共二十三個概念真不算多,在這個基礎上學習十二因緣,四聖諦,後面兩個概念學通了自然化腐朽為神奇。

持戒是前提,配合培育信(禮敬彼世尊,阿羅漢,正自覺者)效果更好。


你首先得了解佛學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明確你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簡單說來,無論是什麼法門,所有佛學修行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證悟空性成佛。又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所以佛陀才講了無數的法來針對不同因緣的眾生。

就好像大家都餓了,都需要吃東西解決飢餓問題,而吃東西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飽肚,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所以食物需要有多樣性來針對不同的人。

佛法里也有很多方便法,非究竟解脫的法。就好像食物里也有一些零食,可以暫時解決一些飢餓問題,但是長期只吃這些反而會帶來更多的麻煩。但是它們也很有存在的必要,也是一種引導他人更深入了解佛法的一種途徑。其實很多學佛的人,包括我,最初也都是因為有一些生活的所求才開始接觸佛法,像是健康、財富、事業、人際關係、生活等等世間的所求,但是隨著接觸方便法到後來自己的興趣越來越濃,自然就開始深入了解更多的佛法深意了。

我個人建議,你現在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佛法的見地,建立一個對佛法的正確見解,推薦可以看看宗薩欽哲仁波切寫的《正見》。用正見作為一把尺子,這樣自己接觸各種佛法、法門心裡就有了一個衡量標準了。

然後就是確定自己現階段的目標。需要做的就是先多接觸,所謂的廣聞思,佛法很廣,但是並不需要全部都學、都精通,也沒必要,如同鑽井取水,你不需要挖無數不深的井,只需要用力挖一個井,挖到井水就成功了。接觸多了,自然會找到自己感覺比較投緣的方向,然後就多向那個方向努力試試。

學佛也不一定要多強的記憶力,只需要多抓住本質與規律,很多經論都很長,但是善加總結的話,核心其實都是很簡單的,並不複雜,大道至簡。很多佛學名詞只要多聞思,一次記不住,多接觸幾次慢慢就記住了,記住固然好,記不住也不能說絕對不好。

佛法是更講求實踐的,實踐起來都是很簡單的一些方法,然後就是持之以恆不斷的做就可以了。理論的東西知道一些核心的概念,像是了解一下什麼是輪迴、因果、業力、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空性等等也就可以了。例如《入菩薩行論》,其實簡單總結就是講菩提心的重要性,假如都能背誦,卻不實踐,那跟沒接觸沒任何不同,而反過來,哪怕看完之後偈頌全忘了,卻只記得在生活的起心動念中都不斷的實踐發菩提心的願和身體力行去利益他人的行菩提心,那就足夠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