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是問題少女,做為姐姐應該怎麼辦?

.


理解一位有責任感的姐姐的著急。來,我們一起想想辦法看。

有兩本書推薦樓主先讀一讀,然後看看能不能推薦給父母讀。我推薦的,都是我讀過的書。

第一本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豆瓣)

內容介紹

「 賈容韜老師原來是做企業的,由於孩子教育出了問題,成為年級倒數第一名,還差點被學校開除,痛心之餘,賈老師決定做陪讀爸爸。在這個過程中,賈老師也進行了反思,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主要是家長教育方法的問題,他開始從書上學習,看了上千部書,做了80多萬字的教育筆記,同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變了,孩子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逐漸好學上進,最後還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樓主或可先讀一讀這篇豆瓣書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評論: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書評摘錄

「 作者賈容韜以一個父親身份寫的字字真切,他的問題也是中國父母的通病,但他改變了,改變了自己,更改變了孩子,把兒子從成績倒數第一、打群架、幾欲被學校開除的學生用一年多時間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好孩子。 我的欽佩的不是賈容韜多偉大,而是他的改變從對孩子嘮叨打罵不信任到對孩子的鼓勵信任交心,多少父母可以做到呢?孩子逃學泡網吧打群架成績倒數,家長只會對孩子責罵、武力,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從來不在自身找原因,永遠是孩子的不對。當父母不易,孩子年少不理解,可父母又何嘗理解自己子女呢?他們需要關愛溝通,需要父母和自己說知心話,理解自己。 雖然過了青春年少,長大了,對父母曾經的愛現在能理解,那時那日真的無法理解,真的很希望父母能傾聽我們心聲,為什麼成績不好,為什麼叛逆,為什麼討厭你們的嘮叨……」

第二本 家庭決定未來 (豆瓣)

內容介紹

「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是美國家庭的保護者,他的名字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家喻戶曉;他的書籍被擺放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大中華地區數以億計家庭的書架上;他的廣播節目以世界多種語言傳遍地球的各個角落。他的著作勇於管教 (豆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詹姆士·杜布森是個獨生子,還曾經是一個可憐巴巴的留守兒童?這個生性倔強的男孩子,在青春期的那幾年,也曾遊走於危險的邊緣。無意中將他置於困境之中的是他父母,但是以極大的愛、智慧和犧牲把他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的更是他的父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妹妹的問題,絕非看兩本書就能解決,但,樓主若願意花時間和父母一起學習這兩本書,卻有可能是讓問題得到良性處理的一個開始。這條路或許漫長,但看樓主提問的語氣,對妹妹滿懷關愛,這就讓待解決的問題有了溫暖的內核。看樓主的行文,雖然著急,卻並無多少躁氣,可見有個冷靜的頭腦。有愛心,有頭腦,這是解決家庭問題不可缺少的兩大關鍵要素,可喜的是,這兩樣樓主都不缺少。

自古華山一條道,但改變和影響一個人,卻要多備幾招,多選一些路徑,多打造幾把鑰匙。若樓主直接去影響妹妹,可能客觀條件不足。但若能先影響父母,讓父母先反思自己在教育妹妹的問題上出了什麼問題,讓父母先慢慢發生變化,或許妹妹也會跟著有些不一樣。

然而,影響和改變父母,又是談何容易。只是,再麻煩的事兒,都可以不斷分成「相對容易處理」和「相對難處理」兩部分。對相對容易處理的麻煩,要有勇氣搞定;對相對難處理的麻煩,不妨先放一放,等待時機,也給自己時間來思考良策。你需要做的,首先是區分這兩者的不同——哈哈,樓主可能會笑了,是的,我不過是把基督教那句盡人皆知的箴言改了一下敘述口氣——

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有度量放下暫時不能改變的,有智慧區分兩者的不同

另外,除了書以外,有些寫青春期叛逆的電影(青春殘酷物語 )可能也會有幫助。或許可以找幾部你覺得會引起父母共鳴的,和父母一起看,說不定也能和妹妹一起看。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妹妹和父母的心態。看完後若妹妹或父母願意聊天,也可趁機聊聊自己的想法,只是務必點到為止,寧可說得不夠,也別說多了,見好就收。

妹妹的這種狀況,是家庭的隱憂,也是家庭因禍得福的機會。

祝樓主和家人 轉危為安,吉星高照。

====重要補充,樓主請看====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正在讀楊傑的書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豆瓣) 昨晚讀到了後面的幾篇,頓時聯想到樓主的這個提問。思考一番,今天上午我寫了如下文字,希望能對樓主有實際的借鑒,同時,希望樓主能和父母一起讀這本書。

「未鵬推薦楊傑的讓孩子心悅誠服 (豆瓣),買了,讀了,覺得不錯,但還沒有引起我深深的共鳴,也覺得出版社沒把產品做好,價值轉化不足。接著買了她的《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細細讀完,真正有了想結識她的衝動。因為她把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寫得很透徹。這一點蔣佩蓉在自己的書中也剖析過。

她在書中寫了「為童年而戰」和「童年決定一生」,前一篇寫父親,後一篇寫爺爺。她寫道,她童年時期,由於父親承包工程獲得較好收入,家境比較興旺,當時家裡還買過汽車,那是她爸爸一生最春風得意的時候。因此,父親那時在家裡總是笑容滿面,對孩子們很有耐心。楊傑寫道:「這一段正是我成長的關鍵期,所以爸爸幾乎把他性格中的精華全都傳遞給我。」

這段好日子持續了五六年。後來楊傑的父親想去探礦開礦,但是很不順,債台高築,這一段時間,她家的處境跌入谷底,父親的心情一落千丈。這時候恰好趕上楊傑弟弟的成長關鍵期,弟弟就沒有楊傑那樣的好運氣。楊傑當時正在讀大學,還在生病,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也為了讓父母高興,讓他們看到希望,決定跨專業考研,她當時考研成功,在病中創造了一個奇蹟,父母確定特別高興。楊傑感嘆「到此為止,我們一家三代人總算完成了一次教育突圍」。

對這一切,楊傑以她不斷學習獲得的知識予以了細緻的分析。我尤其認同她對父親做出的這兩條分析:

第一條:一個人童年缺失的東西,他會花一輩子的光陰去尋找。同樣是被人忽視,楊傑的爺爺選擇退縮,與世無爭,而楊傑的父親則是進取,要改變命運給人看看。他在乎的是別人對他的肯定和羨慕。受過比父輩好得多的教育的楊傑,具有了前輩所欠缺的清醒和犀利。她認識到那種促使父親與命運抗爭的原動力是把雙刃劍——父親的成功是受這股力量的驅使,失敗亦然。「這股力量反過來駕馭了一個人的命運。其實,父親一輩子都在為奶奶的願望而奮鬥。」

第二條:性格的社會傳遞。父親反對爺爺,他的性格果然與爺爺大不相同。他開朗,對公共事務有熱情,有夢想,不甘於現狀,對小孩子有耐心,也有辦法。等到開礦不順利的這個階段,我卻發現父親性格深處的脾氣浮出水面,雖然沒有爺爺那樣暴躁,但也容易推卸責任,為小事耍賴。歷史是如此驚人地相似,這次輪到弟弟反對父親,而弟弟又複製了這部分性格。

楊傑對她爺爺性格的敘述和分析也讓我頗多感慨。楊傑的爺爺三歲喪母,七歲來了後媽。爺爺的童年是在被冷落和被忽視中度過的。這使得後來爺爺的性格很難融入身邊的人群。有時,人家還故意欺負他。面對比他強的人,爺爺也不敢反抗,心中的怒氣,多撒在老婆孩子身上。爺爺放棄了很多尊嚴與權利,將自己藏起來,變得與世無爭。楊傑猜想,許多人只當爺爺是空氣,沒人在意他心裡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這樣的爺爺,卻對家族裡的老人十分善良孝順。爺爺好幾次守在即將過失的家族老人身邊,一守就是個把月。睡在行將就木的人旁邊,真的需要膽量。爺爺的老叔臨終之際,拉著爺爺的手哭了,說他以前看不上爺爺,沒想到最後爺爺竟然這樣陪伴他。

楊傑是全家的親人中,唯一一個和爺爺關係最好的人,因為她願意無條件地傾聽爺爺,爺爺這輩子都沒有遇到一個願意這樣對待他的人。在楊傑看來,這也造成了爺爺一生精神上的匱乏。這種內在的匱乏感常常以憤怒的方式呈現

讓楊傑難過的是,爺爺的心一輩子都不曾安定過,他害怕展示自己的內在,所以就給自己一把鎖,將全部的感觸封存在一個黑屋子裡。這些負面的能量越來越多,到達無法控制的程度,就會發作出來,指向弱者

楊傑的爺爺和楊傑的父親這一對父子,關係十分緊張,彼此不喜歡對方。楊傑認為,爺爺一定不喜歡自己的童年處境,但他又複製了一個同樣的處境給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不愛他們,而是沒有更好的榜樣去模仿,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超越。

我們總以為成人和兒童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限,彷彿人長大了,懂事了,某些問題就消失了。其實,可能僅僅是被遮蓋起來而已。」——楊傑的感慨,讓我也思緒紛飛。

寫完父親和爺爺的故事後,楊傑反思了自己對弟弟的教育。她說自己「雖然我還沒有做父母的經驗,但在弟弟身上,我扮演了一部分父母的角色。」
讀這一篇,能體會到楊傑心情的難過和沉重,但也並不讓人覺得格外壓抑,因為通過認真思考,她終於找到了和弟弟進一步溝通的路徑和方法。

楊傑家有三姐弟,弟弟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對這唯一的男孩子寵愛有加,凡事到了弟弟這裡就放寬尺度,比如弟弟小時候做作業不認真,父母就總是讓步,導致弟弟上中學後,學習明顯跟不上,越來越沒自信。而楊傑和妹妹相繼考上研究生和大學,無形又給弟弟增添了很多壓力。還不成熟的楊傑,代替父母管教弟弟的學習,但收效甚微,因為楊傑自己也不清楚弟弟的癥結在哪裡,所以管著管著楊傑就忍不住對弟弟發脾氣,弟弟就保持沉默。如此循環往複,楊傑和弟弟的溝通陷入死循環。

好在如今的楊傑,從事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工作,心智成熟了許多,也有經驗多了。再來反思弟弟當年受到的家庭教育,冷靜了許多,客觀了許多。她除了看到父母在教育弟弟時溺愛帶來的問題,還看到當時由於家境很不好,恰好還趕上楊傑也生病,因此家裡的沉重氛圍深深地影響了弟弟。當時的弟弟,年齡很小,卻見證了家裡大部分的艱難時刻。成熟後的楊傑認識到,一個孩子哪裡懂得調節自己,任憑凄風苦雨的心緒長驅直入。楊傑難過地注意到:直到現在,弟弟都特容易情緒低落。楊傑反思道:「現在回頭去想,就算我們無法改變家境,但可以有意識地改變弟弟的心境。艱難困苦的處境,可以讓人垂頭喪氣,也可以讓人奮發圖強,關鍵是往哪方面去看。」

可是,楊傑說自己的父親是個很情緒化的人,遇到挫折,情緒很容易低落,做事退縮,愛猶豫,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是歸因於外方,愛發脾氣。弟弟雖然旗幟鮮明地反對老爸,卻又在不知不覺當中沿襲了這些問題。

楊傑還有一點反思十分可貴,她說當時自己對如何克服學習障礙、提高成績,真是外行。所以在指導弟弟的學習時,總是感覺「豬肉貼不到羊身上」,她總是忍不住對弟弟發脾氣,也不僅僅是他做得不好,其中還隱含著楊傑自己的挫敗感。但也因此,現在身為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楊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父母「愛之深,責之切」的矛盾心情。也正因為教育弟弟上的沉痛教訓,促使楊傑去思考,當孩子在學業方面受阻,他最需要的是什麼。

反思促使楊傑成熟,她放下了從前對弟弟的立場,不再被挫敗感所控制。如今的她,學會了接受弟弟的全部,楊傑相信弟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她願意從現在開始,運用她的所思所想,來和弟弟共同面對成長中的難題。楊傑堅信,只要起步就不算晚。 」


我要是她姐姐(雖然我是男的),就會抽空,花自己的錢,陪她一起玩。先建立一個玩伴的友誼關係,然後藉機利用自己的人脈,經濟能力,見識等等,帶她玩更高級的東西。比如帶她認識和分辨更優秀的男人,吃更好吃的東西,並向她滲透一些「吃」的文化,或者通過別的領域帶她嘗試領略電子遊戲的文化,電影的文化,旅行的文化……所謂文化,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漢文化幾千年來曾經同化了蒙古人,金人,和眾多的少數民族。對付一個區區14,5的小屁孩就行不通了?不可能吧?

所謂高級和低級的玩法,簡單看都是遊戲,背後卻貫徹的是不同的思維方式。當她接受了高級的思維方式,朋友圈,她就會不自覺地向這個圈子靠近,接受這個環境內的價值觀。人都是有虛榮心的。所謂由簡如奢易,由奢入儉難。很快她就會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幼稚。

我們國家傳統的教育,就是填鴨。所以教出了很多叛逆者。但事實上,恰恰是這些叛逆者,才是最優秀的學員。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有自己的辨別能力。而這些才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武器。

教育的本質,是交流,甚至是交換。成年人要做的,是把好的思維方式,資源,書籍,甚至是信息,故事,告訴孩子。讓他們去認識這個世界,分辨世界。而不是讓她被迫接受你所認知的世界。

這其中,有莫大的不同。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家長啊,中國很多的家長,口口聲聲說是在為孩子好。本質上,都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去信仰權力。而從來不知道告訴他們,權力從誕生之日起,就應該是為了服務大眾的。沒有服務,就沒有權力。


如果首先認為妹妹就是有問題的話,那怎麼溝通也沒用。

我也曾經被家裡人認為是問題少年。讀大學的時候,妹妹給我打電話都會問我聽不聽老師話,實在是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但我自己覺得自己不是問題少年。只不過是有些不喜歡寫作業,喜歡打遊戲等與品德無關的問題而已……而且我做這些事是有理由和價值取向的。

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嘗試著去理解你的妹妹。她為什麼要早戀、為什麼打架,問問她是怎麼想的。她的想法不要輕易否定她(大人太喜歡犯這樣的錯誤),也不要告訴她你這麼是不對的,怎麼是對的。問題青年的思維方式是,你說不對,我偏說對,偏要這麼去做。

最好的引導方式是讓她自己學著去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好還是不好,問題少年是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

比如早戀,不一定就是壞事了啊。只不過可能會對學習有些影響,可能她還不善於保護自己,那麼讓她思考怎麼樣對學習的影響降低,怎麼樣保護自己。

比如打架,我覺得沒什麼不對。如果被人欺負,難道不應該反抗么。可能打架這種方式不是最好的,那麼讓她思考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式能夠解決矛盾的。

。。。。。

我現在早已不是問題少年了,我花了很長時間修正自己的行為,花了更多的時間讓父母理解我的想法。很多他們認為我不對的想法,我也用時間證明我至少也沒有錯。

如果作為父母,多相信一下孩子,不是很好么。

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善惡,關鍵是看你能引導出對方善的一面還是惡的一面。


你妹妹是一個不幸福的姑娘,先讓她幸福起來吧。


坦白講這位姐姐很難在這裡獲得幫助。首先一點就是這裡回答問題的活躍用戶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姐姐和父母的差距太大,很難溝通的。他們首先就不認可你們所認為的好少女,或者不覺得她有多問題。

我個人的經驗其實是,這個歲數,朋友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要靠運氣,你們努力也無法幫她結交到好的朋友。尤其是比她稍微大一點,她也認可的,你們也認可的人。這樣的人很少,能成為她的朋友的概率更低。

就算這個人出現了,對方父母怕被你家小孩帶壞從而不讓她和你家妹妹來往的可能性又很高。

所以這個事情真的看命了。你們能做的,就是你這個姐姐能成為這個人。能讓她放下戒備,能以你為驕傲,以你為楷模。

還有一點,這個問題少女妹妹以素質和小道德層面,是不是還不錯(這個從小家教帶來的,再叛逆的姑娘,從小家教好,小素質小道德絕對過關的)。如果這點也不行,真的就是關照她,由著她這樣生活吧,她的生活就這樣了。關照她別太過分淪落就好了。只關心,不要求和索求和希望改變。這樣至少她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觀里還是幸福的。


把她當「少女」,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把她當「正常少女」,問題就解決五分之三了

青春期,別帖標籤,別裝,要接納,要尊重,要陪伴,要發現。

說實話,寫起來就這幾個詞,挺簡單的,但做到的寥寥~


曾經作為一個初中被開除過三次,勸退兩次,讀過六個中學,砍過人,被人砍過,離家出走n次,輟學流浪2次,蹲過看守所,進過黑磚窯......的問題少年,現在在所謂的985大學上學,被很多人引為勵志典型、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好青年,我又要來「騷」一下了。

首先,早戀不算什麼事。你說你擔心你妹妹出事。這個你不用擔心,這樣下去肯定會出事。至於這事情是大是小,這可不一定。有的人一點小事就足以讓她回心轉意,有的人嘛,到了黃河依舊不死心。這可能還是和其中的教育有關吧。你妹妹到底為什麼會這樣,我不去亂分析了。我就建議建議該怎麼做。

最重要的,給她換一個學校,越好的越好(聽起來好怪)。學校不僅要學風好,人文也得好。十分重要。以前我在其他學校讀書的時候,學習也很好,老師也很重視,朋友也很多,但是這不能阻止我學壞。很奇怪的事情,很可能是因為我身邊有壞人。直到我去了鳳池中學,全封閉的管理,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那種生活無味,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過的很開心。在那裡也學會來了很多東西,老師會告訴你,接受別人的東西的時候用兩隻手,老師也會用行動告訴你,你像他鞠躬問好,她也一定會像你鞠躬問好。過年什麼的,老師會給同學們發紅包,雖然不多,100分的科目就發一塊錢,120分的就發1.2元,但是那種喜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同學不會一個個的攀比你的兄弟狠還是我的兄弟多。為了避免同學們攀比,學校一律穿校服。有夏裝和冬裝。看吧,在這樣的學校估計你是沒多少心思去想「壞」的。

其次,要讓她感受到你們的存在,之所以是說存在而不是所謂的愛,是因為我覺得愛這個東西太難表達了,你表達了她不一定懂。就拿我來說,當初父母一再而再而三的送我去讀書,不顧別人的冷嘲熱諷,到最後,我自己都知道,就算我再怎麼不是人,也不能讓別人小瞧了我爸媽,我要讓他們知道,我爸媽是對的。所以,這就不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了。你以及你的家人,要讓你妹妹感受到「你的過去怎麼樣,我們已經不是那麼在乎,只要你改正就好。而且,我們願意給你改正的機會,也願意陪著你」,這樣,她會好很多。

再次,不要讓她再與以前的那些人有聯繫,年紀小,很容易被「綁架」。

最後,不要寄希望一次或者短時間,你以為我第一次被開除的時候沒賭咒發誓下一次好好好讀書嗎?你以為當我離家出走沒飯吃的時候沒想過好好好讀書不鬧事嗎?你以為我每次開心學沒有說過「別人吐口水在臉上的話抹掉算了」這句話嗎?還是那句話,一個人要吸取教訓太難了。


一個人很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成本去做什麼的。

知道要「培養」一個人有多難么?

好人需要至少十幾年。

壞人也需要至少十幾年啊!

再掰回來呢?很多時候爹媽都沒這成本。

特別是女生這樣的話,家長的教育……估計還在幫倒忙……

是不是真的不良少女先不說了,信不信要改變一個人,溝通是效率最低下的方法。

言傳和身教其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太正常不過了,人家不是人話聽不懂,而是從來沒有人先去親近她,熟悉她,然後再一點點引導她。

比如說找男朋友,他們是怎麼在一起的,她男友是怎樣的人,他們過得快樂么?你有沒有抱著一種聽八卦的心情和她一起蜷在沙發上一邊看八點檔一邊嗑瓜子一邊聽的時間和心情?

腹黑地說,要拆散一對戀人,先要了解他們,至少要讓妹子覺得你是自己人,你是在乎她的愛情的,然後她會把你當作傾訴對象把她戀愛中的疑惑和不安都告訴你,然後順水推舟就……

你上去就「不準早戀」她就必然「我要守護我的愛情」……

手機,打架等等同理,你要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金錢成本花下去,先讓她變得信任和依靠你,然後再來說影響……


確定這是個問題少女么?她只不過是談戀愛而已,青春年少不談,等二十多歲你們又要吐槽她剩在家裡。

不愛學習?再正常不過了,都上高中了,是不是學習那塊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了吧……考不上大學也不是世界末日,對吧?人生重在開心,如果你們不能給她一點建設性意見的話,光是罵她沒用顯然是最沒用的辦法。

我發現只要有問題少女的家人上網求助,就會引來大家明裡暗裡的攻擊。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能變成這樣絕不是突然受了什麼刺激。如果問題少女的家人還是像以前那樣對待她,恐怕問題完全不可能有改善。一句話,問題少女的形成絕對是家庭因素佔主導。就像我有個妹妹也有點問題,她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看到最後醫生跟她媽說,我覺得您女兒的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建議您先接受治療。

其實挺可悲的,一直都覺得,一個孩子不愁吃穿也父母雙全,最終她的心靈卻病了……沒什麼比這更讓家長受打擊了。可是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如果人們善於自省和學習,大概這樣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這是題外話 但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也沒覺得這女孩子有什麼大問題了)


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已經沒用了,如果家庭教育沒問題,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還是讓社會來教育她吧。

走上社會、打打工、吃過虧、見過世面、知道差距、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你們再來教育她、幫她,那才有可能。現在越是護著越沒用,反倒覺得你們是累贅,阻礙了她。

吃虧的的底線是人沒受到大傷害,被騙個感情、打個胎什麼的都不是大不了的事,只要人還活的好好的、沒進監獄就行。


感受不到足夠的愛和關注,不僅是你的問題,更是你父母的問題。不過話說,一半這樣的姑娘能力都很強,如果你嘴裡的問題妹妹以後的日子比你好,怎麼辦:)


哎。。。。

真的只能長出一口氣

人生的路很長,不知道該怎麼說。

有的時候我們覺得對的時候,恰恰錯了。有的時候我們覺得錯的時候,恰恰又走到了對的路上。

贊同 @郭佳的說法,在知乎上很難得到很多的幫助

不是因為大家都說的不對,而是我們真的有時候不知道未來的路是怎樣的

所以,只能按照一般的經驗來做正確的事

高中以前,我很努力,非常努力,成績也不錯。高中以前,我的弟弟很不努力,整天的不知道在幹嘛,反正就是大家眼裡的不著調,不認真學習。

大學的時候,我很不努力,幾乎沒學過什麼像樣的東西,打遊戲,逃課,掛科

而我的弟弟大學時候卻學起了街舞,搞起了軟體,做淘寶

現在雖然我也有不錯的工作,但是卻覺得不如他好,因為他做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而我,每天就是過日子而已

不知道這位姐姐和她的家人如何關心她的妹妹的

如果只是成績,如果只是沒談戀愛,如果只是沒用手機這些,在他眼裡,肯定是不關心也罷

關心是很抽象的,但是的確是可以讓人感受的到的,尤其女孩子,在青春的年月

所以,不如回到最初,想著糾正她的問題,不如去關心是否真的有問題

個人感覺,如果這個孩子還有向上的積極心態,那就是個好孩子,也許你該給他想要的

家長都很怕孩子變壞,變成小流氓,小太妹?

我身邊不學習,搞對象的人好多,可是我發現他們現在都沒變壞,都活的很好

所以也贊同@落塵的觀點,去一個越好越好的學校最好

氛圍真的比較重要

頭一次回答這麼長。。。

如果我那會有知乎,也會問這樣的問題,我的弟弟是問題少年,我該怎麼教育他呢?

到現在,我也無法給那時候的自己說出正確答案

但願這個女孩走過青春的歲月以後,不會後悔

那她的家人也就可以放下心了吧

其實,做姐姐的也好,做父母的也好,不管孩子多大年歲

都怕他走上彎路,怕他在人生的路上有坎坷

永遠都不可能完全放心...


找個靠譜的大叔裝成成功人士去勾搭,然後通過愛的力量教育改造吧。

不懂少女心的專家們就不要瞎操心了。。。


首先,別當她是問題,只當她是妹妹。


某一年,在華聯商場附近一個十字路口,有一對姐妹:姐姐一邊推搡著妹妹,一邊哭;最後姐姐拿出了包里最後一張紙巾給妹妹擦著鼻涕和眼淚。從此以後她們未曾談論起那天發生過的事情。

方式不一定適合,但摸清楚她的脆弱點在哪裡,平等討論,不反對暴力。


每個問題孩子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而這些問題又往往是他們不想觸及的,或是不想和別人說。作為這個孩子的姐姐,首先應該讓她信任你,這樣才會和你說她的心裡話,多和她聊天,一般他們不喜歡別人和他們說學習,那就多聊點她所感興趣的話題吧,多關心她


在我眼裡應該是沒有什麼早戀和問題青年的,關鍵在於家庭的環境,早戀說明一點就是家裡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愛和理解,十七八歲的孩紙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尊重,叛逆這是必然的現在不爆發等到什麼時候表現出來,對於逃課玩手機什麼的是現在孩紙普遍對於寂寞空虛冷的曲解,作為一些正能量的思想傳導作為研2的姐姐,你似乎做的很爛


帶她離開現在的環境,讓環境來影響她,找一個好的圈子,各色人群潛移默化的影響她,最好給她或者引導她做出一個可行性的目標,短暫性的任務來有計劃的引導她。


有時候說真的沒用,不是真的吃過虧她不相信你的。

在學校里跟學生講,真的是有時候一清二楚看著他們往坑裡跳,但是你拽不回來,只有他們自己吃了虧了才知道下次不要往裡跳了,所以可能有時候成長就是這樣,該經歷的都得經歷了才開始明白吸取別人的教訓和經驗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在此之前,即便撞得頭破血流,也要拚死去嘗試這就是青春年少不更事吧。


方法很簡單,讓她的父母先檢討一下自己,在這之前,不要對孩子指責、批評。


推薦閱讀:

在山師附中讀書什麼感覺?
別讓你的朝氣一點點死掉
目前的中國教育對哪類學生最不利?
家長到底該不該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這個問題終於有答案了
如何看待吉大法學落選雙一流?

TAG:情感 | 教育 | 家庭 | 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