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進廟是否應該拜佛?


如果佛因為你的香火供奉磕頭禮拜而保佑你,那佛就犯了「貪」念。

如果佛因為你不肯供奉甚至不尊重他而懲罰你,那佛就犯了「嗔」念。

如果佛因為是在廟裡,才要求你拜佛供奉尊敬他,那佛就犯了「痴」念。

你說這佛是拜也不拜呢?


存心邪僻 任爾燒香無點益;

扶身正大 見吾不拜有何妨。


拋開財富、地位、學歷、人生經驗後,

如果你發現自己其實挺可憐,終日逃不開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取蘊、求不得。煩惱永遠如影隨形,分分鐘都可以不開心。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的衰老、容顏的枯槁、壽命的終結是一件自己說了不算的事兒。

如果你覺得自己其實什麼都控制不了,哪怕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念頭。

如果你真心覺得這種境況沒什麼好炫耀和臭美。

如果你知道具有了無上的智慧就可以斬斷這一切自己不做主的慘淡人生。

如果你對這種智慧充滿了仰慕、希求、虔誠和敬畏。

那麼,俯伏在地,禮敬每一個生命,每一位凡夫,每一位聖者,每一位佛陀。

藉由寺院的建築、庭院、造像、禮拜……來親近真正的自己!


對我自己的要求是: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就努力讓自己葆有一點孩子的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關於廟宇、道觀、教堂,一直都是虔誠而敬畏,有時候不參拜是因為不了解其中禮數,怕頂撞。

如果是景區的收門票的商業氣氛濃重寺廟,便盡量不進,我怕被香客的人流弄亂了思緒。

如果是山間偶遇的廟宇,掃地僧自顧修行念佛,我會靜靜走進,避開中軸線沖著神明的路,沿著偏廊走走,聽聽鐘聲看看古松,讓心靜一靜,接受此地的福祉的洗禮已是福分,有誰能說此刻的安寧不是彌足珍貴,不是當下的答案。

若我早上吃了葷腥,穿了裙子,來了月事,背包里有肉食,就一定不會走進去。每一次我都會在最後深呼吸,抬頭仰望,掌心合十伏在心上,深深彎下身子後退著走出大門。

有許多事情其實是自己的一種敬畏,懷有敬畏便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的人性,享受片刻為人的渺小與皈依。

神在天上,也在心上。


天上落兩顆流星你要許願,看到個破噴泉你要許願,過生日對著蠟燭你也要許願,可偏偏對著泥菩薩就不應該許願了?

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拜菩薩之後菩薩不會顯靈來幫你,這就是個儀式罷了,說到底是幫助人堅定內心想法和預期的一種形式手段。

你拜坨狗屎也可以啊,本來無一物嘛,佛陀跟狗屎沒有分別的。但大家習慣拜人型的東西,至少臉得是人臉,退一萬步至少得有人的思維吧。

所以孔子可以拜,老子也可以拜,耶穌可以拜,觀音也可以拜,關公可以拜,媽祖也可以拜,馬克思可以拜,毛主席也可以拜。當你默念各位大大保佑我考試及格的時候,你別指望大大爬上來替你考試,你應該在那一刻充分認識到,老子太在意這場考試了,一定要努力才行啊!

以後跪在廟裡別磕了頭就起來,認真用這段時間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希望做出什麼選擇。當然,如果沒有空去廟裡,每天坐馬桶上想也是一樣的,會有收穫。

相信我。


只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又拜,夕又拜,教我為難!


說法多了去了。導遊說,要買買買。大媽說,要拜拜拜。大爺說,要燒燒燒。年輕人說,要拍拍拍。微博說,要忌忌忌。算命說,有難難難。

然而我們正信佛教徒,恭敬在心,該拜就拜,該頂禮就頂禮。從不瞎逼逼。也從不忽悠人。


佛菩薩也不是貪官小人,隨性隨心就好。

如果心中想你不幫我,我不拜,這類人就要遠離寺院。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譯文:那些給我塑造金身,跪在前面苦苦哀求的人實在是太low了,這種lowb 老子從來都懶得見。

你看,連佛祖都說你千萬不要拜我,尊重一下版權人的意見吧。


告訴你個秘密,佛,不在乎。


發言權:我名字。

求財求子求平安不用拜。

燒香添香油錢也沒用,佛已經涅槃了,也不會做這種交易。

求財就努力工作,求平安多運動遵守交通規則,求子就多生幾個增加概率。(和果可以的話)

也不是一種類似景點自拍任務。

佛陀反對偶像祟拜。但如果出於對師長的禮節,智者的尊敬那便拜。一般佛教徒是這樣的。

你拜,沒什麼物質利益給你。你不拜,不會有劈你的雷在趕來的路上。


從小被家裡長輩教育不能做對「神」不敬的事,所以一般靠近寺廟這種地方我都心懷敬重。說實話作為一位唯物主義者,卻對這種事物態度曖昧,我的觀點是寧可信其有。

有一次,與小夥伴們出遊,路過一寺廟。比較傳統的小夥伴說遇到寺廟就要進去拜一下,我倒是無所謂,既然他要進去我們只好跟進去。

寺廟裡的一切,會慢慢感染你。高插的香,熙攘的人,神聖的神像,樸素的和尚。看著虔誠的人一個接一個地跪拜,你會慢慢被感染,被同化,就連我這種不熱衷的人也有跪下的念頭。

那就燒一炷香吧。

香買完了,幾十塊,但是比我想像中便宜。插完香,我鞠躬拜了一下,我覺得既然選擇了上香,就應該一心選擇相信。那一拜,我是虔誠的。

這個時候,一位小和尚對我說,凡是上香者,都可以進去一個房間里聽一位和尚師傅慧言幾句,免費的。聽到他強調免費一詞,我反而有點不自然。我看了一下上普通香的遊客,並沒有這種安排待遇。睿智的老和尚在我心裡還是有很高地位的,於是我有點激動又滿懷感激地走進房間。房間里有兩位遊客,老和尚正在和其中一位低語。我看了一眼和尚,他和外面的和尚比不那麼樸素,有漂亮的袈裟,佛珠。很快到我了,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的感激恭敬突然一掃而光,心裡又變得如此清晰。老和尚問了我一些基本情況,我透露得不多,歲數,遊客身份,和同學一起遊玩。最後老和尚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結束了他的贈言。但是,他給了我一個做工粗糙的護身符,並對我說,你可以出去外面添個福。對於一個第一次進寺廟這麼多動作的我,起初並不知道什麼是「添福」。出了房間,小和尚在迎接我,問我是否添福。我腦里還在努力猜想老和尚簡單的贈言里是否隱藏什麼含義或禪意,看上去高深的僧人說話絕對不可能那麼簡單的吧。於是我糊裡糊塗地答應了小和尚添福,以為這樣心裡的猜想可以解開。

被告知添福可以有100,200,500等不同選擇時,我終於知道什麼是添福了。我從口袋裡摸出100,沒有說話遞給了小和尚,他把錢放進一個箱子里,說了幾句祝福的話我一句沒聽清,然後糊裡糊塗走出了寺廟。

小夥伴們都在等我了,看到我這麼晚出來,就問我在裡面幹嘛。

我心裡在想各種事,老和尚的話到底隱含什麼睿智的含義?添福到底有沒有用?我錢包還剩下多少錢?怎麼我拜完比沒拜心還煩?

這時候一位小夥伴問我「誒,我剛才看到你進去聽老和尚說話了,怎麼這次這麼捨得,他給你說啥了?」

「沒啥……那誰……等一下去吃小吃的時候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如果你未曾接觸過佛法教義,佛法也未曾給你帶來過任何善的改變,那麼你不拜又有何妨,拜這個動作全在自己,佛不會對你有任何要求。

如果你曾受益於佛法,你因感念佛陀的智慧而想要拜謝佛,那麼貼一篇如何拜佛的帖子給你參考:

文章轉自:問問師父微信平台

1、進門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

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2、燒香

香燒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寶,又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也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德香,讓世界充滿愛香。

一般進到寺院需按寺規上三炷香,拜完要將三炷香按順序插入香爐,並且嚴禁擅自燃燒大香,以免傷人並造成環境污染。民俗中的燒香,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

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燒香,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燒香後再叩頭。

3、頂禮

(俗稱「叩頭」)虔誠頂禮十方諸佛菩薩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禮者雙足。向佛陀聖像行禮,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佛足。

此又稱頭頂禮敬、頭面禮足、頭面禮。 「頂禮」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至誠。 民俗中,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

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雙掌合十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毛個深層含義,佛像不都是土石堆起來的嘛,題主你想多了。寺廟我也進,進去看看古建築,看看佛像的精美,讚歎一下勞動人民的辛勞和技巧,足夠了。


問是非而不問厲害 謀萬世而不謀一世 男兒在世堂堂正正 不愧天地 又何必吃齋念佛


十月二號去了普陀山,普濟寺和南海觀音那裡挺多人跪拜的。

我也點了三炷香,不過沒跪倒是拜了三拜。

我不是佛教徒,但是偶爾也會想想,萬一他們真存在呢?

然後我就發了個願,我說菩薩, 不求你多增加一分一毫的運氣福德了,你也別損我一分一毫,你要真存在,就保佑我該賺一百萬賺一百萬,該賺一千萬賺一千萬,該成首富成首富該成文豪成文豪,該普普通通過一生就普普通通過一生,該健康就健康,總之一句話,我該是什麼,就讓我是什麼。


只能說說自己,個人而言,陪同家人或者朋友不管是旅遊或者專程前去燒香拜佛,我基本都不會拜,朋友也會問「你咋不燒個香,拜拜佛」,我都會說「你們拜吧」,然後繼續我的四處轉轉,走走停停,看看想想。

我所知道的是,這不是因為我不敬畏,也不是不相信,反而恰恰是我更心存敬畏且相信的,我才不拜,因為每當我想朝拜的時候心理總會有一個念頭在拷問自己「自己真的很純粹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這好像是一種褻瀆,所以我只能心存敬畏的凝注,多希望有一天能夠特別特別自然的俯下身朝拜,那會是一個美好的不期而遇。


這點我來答~第一次回答就給題主了

首先以「廟」稱的一般都是不是正信的佛教場所,如果是已經有正信的出家師父接手管理只是暫時未更名的除外,目前宗教的管理還是有些混亂的,所以你進的如果是「廟」且沒有出家師父看看就好,拜不拜也無所謂了,至於為什麼,待我慢慢更。(佛教寺廟稱寺、庵、精舍等,當然精舍如今也被某些不明其意胡亂附庸風雅的商人取做自家客棧或者所謂的文化交流中心,佛教四大名山周邊就很多亂取精舍之名的客棧。道教一般稱觀、院、宮、府等,而廟的定義就廣了,簡直就是包含我國所有神祇不管沒有信仰的,即便是穆斯林的鄭和在大馬隨處都有他的廟宇而且是燒香的,甚至於廟也是包括你死後都會有資格去的~因為宗祠也就是家廟、廟堂一般所供的一般是神明,例如文廟孔夫子武廟關帝君,當然民間信仰的發展很多由民間宗教的信眾廟祝管理的「廟」由於沒有正信的出家師父的管理規範魚龍混雜(身披佛衣偽作沙門的也不少,但不論如何即便懷疑真假也好,質疑某些師父的德行也罷,即做佛事敬重為先,因為你所敬重的是他所披的佛衣,而果報自負即使有不對也不要指出了,因為有些地方出家制度並不規範半路出家而導致小部分出家人不守戒律或素質水平較低的也還是有的,【甚至於某次我們幾位年輕居士跟隨師父去拜訪一個重慶永川的某個廟子,而廟裡的老師父還一直纏著讓我們買香燭拜佛,因為一般看到是跟著師父出行的居士便不會再讓居士們買香燭了,是一切隨意的,甚至於那幾個老師父公然在寺里放所謂「心靈法門」畫小房子的xj視頻】,而這也是目前很多人對於佛教道場的偏見眾多的緣由。)類似於很多武廟都是佛道融合的算命扶鸞問米千奇百怪無非是騙錢居多,一般規範的寺廟甚至於求籤這種世間法都是不會有的更何況是打著神佛旨意行斂財之事的呢?(暫且不談神通之說,因為真神通者不會明白跟你現易神通,即便有些你覺得准得離譜,無非是障眼法加人生閱歷的讀心術)那麼在這種地方拜不拜也就無所謂了,心懷敬意即可,想必換作正信的佛弟子也不會過多的停留,因為氣氛是不對的。

再說拜佛,如果題主所說的廟指的確實是正信的道場,那麼請看這個~

………………晝夜六時恆吉祥………………

拜佛在香客眼中無非是祈求升官發財,解厄消災,說白了都是以香火錢換取功德來讓自己心安的一種解壓方式,當然是無可厚非,即便這樣多了幾分恭敬虔誠的心在,佛菩薩並沒有辦法保佑你,而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這是一種善緣,拜不拜無所謂,即便是瞻仰讚歎也是一種福德,而怎麼拜心誠即可,至於拜佛的規矩最基本不要站在中間的蒲團跪拜就行了,因為那是主法的大和尚才能跪的地方,有些香客不動其意認為跪在中間里佛菩薩更近,實則是一種傲慢心與無知在作怪,三禮畢即可。

倘若是皈依三寶的弟子,那麼正知正見正信正解就極為重要了,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曾經開示過,拜佛懺悔,佛菩薩擔任見證人但不代替還債。 所謂:「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照這麼說,懺悔可使重罪輕受,只要天天拜佛懺悔,就可以消除業障、免除不受果報的責任義務,豈不是太方便了?拜佛懺悔,對消除業障的確有幫助;但是,它的作用是因為佛菩薩看你真有改過遷善的決心及誠心,出面替你擔保,讓你暫時不要受報;或者像分期付款一樣,逐次攤還。就像一個欠債累累的人,躲債躲到一個大富翁家裡,這個大富翁出面向債主擔保,請求大家給這個人一些時間,保證他一定會慢慢還債,請債主不要催逼太急。道理是一樣的,佛菩薩只是做我們的擔保人,並不幫我們還債,所有債務,還是得由我們自己一分一毫慢慢的還。

再說拜佛的實際意義:看到高大莊嚴的佛菩薩塑像我們能夠消除內心的偏執我慢,三跪三拜之中是將自己的身體放低去頂禮關於宇宙真諦的大智慧者以示自己對佛菩薩的願行的敬重、更是放低自己的心氣去學會謙卑與寬容,是放下一切粗魯急躁愚鈍等不良習氣,所以拜佛更是一種自省跟懺悔。


進寺廟只是因為對塑像壁畫建築感興趣,不會燒香拜佛,當然不會往寺廟裡帶什麼不該帶的食物,不會在裡面說什麼不信的話,曾經在廟裡借住過然後付了相關的費用。既然不信,尊重別人就好了,拜不拜的真沒什麼心理負擔。


凡事牽扯到信仰就沒法給個確定的答案了,信徒與非信徒,教派中不同分枝,不同分枝中的不同理解,循環往複就沒法說了。。

不如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進廟拜佛就好像做客一樣,進了主人家門就要遵守主人的規矩。也比如即使你多想當個無拘無束的人,做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就要守時。在外面的世界海闊天空任你行,進了一方小天地如果心存敬畏,拜拜又何妨。如果心存抵觸,外面看看就好。


從一個宗教人士的角度看,可以通俗的解釋為:我們以廟為家,你來到了這裡,等於到了我們的家,給佛菩薩磕頭,等於去別人家裡

拜訪,給人家父母打個招呼而已。僅此而已。


拜不拜無所謂,因為沒有規矩要拜,但是諸如不能拍照這類的規矩就要做好


就我個人來說,如果進了寺廟我會對佛和佛教存在一種尊敬的態度,但是盡量不去拜他們。如果真的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拜【比如家中長輩在場的情況下】我會把這禮拜給予釋迦牟尼這個智者,而不是這位「神仙」。


即使別人家敞著門,咱進去了是不是也得跟主人打聲招呼。


一句話!不要想的那麼複雜,如果你信佛就應該知道拜佛只是表面上的行為而重要的是佛心!


隨意。但必須尊重寺廟裡的一切事物


廟裡沒佛,只有寺里有佛,所以並不知道題主進廟拜的是什麼東西


學佛人必看的)佛門禮儀

一、殿堂儀規

『殿』者王所居:佛謂之大醫王,能醫眾生之煩惱存亡大病,又我國開端釋教初
傳入東土為王等貴人所崇奉尊奉。殿堂之辭,乃武則天所立,如眾臣五更早朝必
上殿稟事。俗云:『無事不登三寶殿』。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頭而入,不行行走正中央,以示恭順。若靠門左面行,則先以左腳入,
 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他不行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清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行:以佛殿為信道,,恣意穿
 梭遊走。

4.進殿之前領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行左顧右盼、處處觀覽,禮拜後方
 能仰視聖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全部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行左旋,以示正路。群眾共修繞佛時,留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需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行談塵俗言語,更不行大聲喧鬧,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行坐於殿內,即便評論佛法,亦不行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行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行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順。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群眾。

(二)怎麼尊敬佛像:

1.不行批判佛像之嚴肅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2.凡通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刻、空間不方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穩當進程,切不行恣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盡量修正,如從頭裱褙等,並使其潔凈。

(2)如無法修正,紙制者應以恭順之心火化,並將余灰持往凈處埋葬。石雕木刻者,以恭順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辦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咱們的眼前,承受香供養。假如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避免燒到別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間隔,舉香觀想拜佛。

 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心(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面(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全部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全部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行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向允許。
6.如看見佛像或經文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順
時,宜暗裡善言相勸。

(三)怎麼禮佛(拜佛):

1.禮佛不用立於中心,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需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是故只需出於至誠意、恭順 什麽方位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志願,若殿內群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行個人禮拜,避免影響群眾的次序,且不合威儀。

3.禮佛三拜之意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兼并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領先整肅威儀,表裡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4)其辦法

第一拜:(發露實項)悔過弟子○○願與眾生同修悔過。

*發露悔過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義之所生,全部我今皆悔過。

*實相悔過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妄,心妄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悔過。

第二拜:發願修道弟子○○願與法界眾生

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能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三拜:同普賢迴向弟子○○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共證真常。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5)禮三寶文

我弟子○○願與弟子多生、現在爸爸媽媽、師長、常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借主,甚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凈三業兼顧塵剎盡未來際,專心頂禮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方三世全部諸佛。

禮佛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禮法

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專心如法歸命禮。

禮僧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聖僧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4.拜佛時有必要心裡恭順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全部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行移動雙腳的方位,避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行翹起,如此才符合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順,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國際亦無比,人間所有我盡見,全部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云:『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賞,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逕行而過。

7.若有落髮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坐落師之後。

8.禮佛時,不行看似恭順,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聲譽,詐現威儀。

9.大殿正中央的拜墊是住持禮佛用的。

二、敬法

(一)怎麼請經、持經(演示):

1.請經時,經要夾於食指與中指之間,食指與大拇指同置書面,另三指置書下。

2.凡持經像,皆當雙手捧之平胸,不行將經文只手攜行、隨意放置或置於腋下。

3.不行將經文卷之若筒。

(二)怎麼誦經: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安坐,如對聖容,不行靠背交足,有失恭順。欲讀經,有必要 默坐頃刻,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受,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誦經時,除雙腳不行穿插外,也不行邊誦經邊吃東西。

2.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行草草涉躐。

3.讀書當覆以經蓋,避免塵埃積落。經上有塵埃當以凈布拭之,不行用口吹塵經典上不行放置塵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4.個人誦經以不阻礙別人為宜,團體則應隨眾誦念。

5.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行摺疊經頁。

6.專供讀誦之經本,不行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有必要擦凈。講課之經本則無妨於消隱處筆記。

7.誦經時,有人拜訪或問話時,能夠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動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議論塵俗語,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誦完而心生煩惱,當知:

 誦經的意圖,是為了開智能。念佛的意圖,是為了培育信心愿力。茹素的意圖,是為了培育慈悲心。

8.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9.買經文時,不行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規矩之。對經文、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全部法器,皆當恭順處置之。

10.經文損壞應當修補工,如真實無法修補工時,能夠燃燒之,將余灰灑於清凈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三、敬僧

(一)僧五敬德

1.發心離俗:謂落髮人發勇猛心,脫離凡俗、修習菩提而為人間之福田。

2.破壞形好:謂落髮人剃除鬚髮,破壞相好,除掉塵俗塵衣而著如來之法服,具佛威儀而為人間之佛田。

3.永割親愛:落髮之人捨棄爸爸媽媽親情之愛,而專心積勤修道,以報爸爸媽媽生成之德,兼能為人間之福田。

4.委棄軀命:謂落髮人委棄生命而無所顧惜,惟專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人間之福田。

5.志求大乘:謂落髮之人,常懷濟物之心,專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脫全部有情,為人間之福田。

*由以上僧之五凈德,應當敬僧如敬佛。

(二)敬僧之法

1.路途中、默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剪髮時、以及洗澡、上廁所、乘車船、睡卧等時,勿禮拜大德。除誦經、患病、剃髮、作業之時,不得見落髮眾通過而不起立示禮。

2.遇大德入寺院中,當集合群眾,敲二鼓一鍾,直到大德進入大殿站好停止,由班首稱:『頂禮某大德』、或『向某大德接駕』,若大德要脫離時,亦敲二鼓一鍾,直至上車停止,此乃迎來送往應有的禮節。若僅是個人欲行禮,則可進入佛殿後,向佛行禮,口稱:『頂禮某某大德』。

3.大德叮嚀之工作,當奉命唯謹,極力辦妥。不行請師父幫我拿東西、帶東西,例如:有人知道師父要出國,即請師父幫助帶化妝品、免稅煙、酒等物,這皆是不合理的現象,落髮人若有出國的時機,也不要幫人拿東西,由於有的行李中,可能藏有藥物、走私貨,這點要慎重。

4.頂禮大德時,虔誠一拜即可,時刻不宜過長。遇見師夫應以合掌問訊以示禮儀,若大德謙遜不受頂禮時,合掌問訊即可,莫執著己意。假如向大德說頂禮三拜,而大德未說『一拜即可』時,仍然要拜三拜。頂禮大德要在佛殿時才行禮,不要在大路旁、水溝邊或火車站等不宜之處,遇師即頂禮,如此驚世駭俗之行為,有失嚴肅、規矩。合掌問訊時要雙手,假如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禮即可,不行只用一隻手作揖,這是不符合禮儀的。

5.手中持經時,碰到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

6.不得直喚落髮眾名諱。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7.不得盜聽落髮眾誦戒經。

8.不得說落髮眾過錯。不得落髮眾結為爸爸媽媽、兄弟、姊妹。

9.不得與落髮眾同堂,若非得已,即便同堂亦不得同榻。

(三)稱呼大德

1.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某老法師』、『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師』、或『師父』、『法師』。

2.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作『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若不知分辯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稱作『師父』。

3.對年青比丘、比丘尼,則可僅稱『師父』、或於其名號下加稱『師』字,如有『○○師』即可。

4.請問大德名號,領先合掌,然後說『請問上下』、『請問師父尊號』、『法師尊上下』。

5.於大德前,不行自稱『我』字。當視聯繫而自稱『後學』、『學生』、『晚學』、『未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

(四)與大德說話

1.若有問題請問大德,應說『請開示』。

2.與大德說話,立處不行高於大德,亦不該站立路中。假如師父在樓上,要到樓
 上請師父開示,假如師父在樓下,不行在樓上扯開嗓門地叫喚師父,應該到樓
 下來請示。

3.請開示,應請大德自訂時刻,避免影響大德修持,且應事前與師父約定時刻,
 比較抱負。

4.大德問話,當坦白大方,據實答覆。

5.大德與客人言談時,不行莽撞打岔,有事投告,當則立靜候招待,不得率爾插
 嘴,失卻敬意。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候再請示。

6.大德看經、寫字及上課、歇息時,不行上前與之說話。

7.若有比丘或優婆塞於深山崖洞獨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請法供養。即便是知
 其患病,亦不行單獨湯劑奉侍,應當請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四、四威儀

欲了存亡,先要安分守己,如孔子之制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弁律威儀
無異。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申則心有依處,故古人內行、住、坐、卧四威儀中
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左顧右盼輕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一)行如風

   『舉動動步,心不過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行左拋又瞄,不行腳跟遷延作聲,舉動嚴肅而安定,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二)立如松

   『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讚賞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地安穩,不行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並於恰當立時則立,於所立於恰當的方位,並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三)坐如鐘

   『跏趺晏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即坐時,應將精力一致、身心放鬆。由後觀之,彷如大鐘一般安穩。切不行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四)卧如弓

   『非時不卧,為調攝身心,或暫時的卧,則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兒卧也。』

五、收支佛門之禮儀

(一)入

1.消假--先到大殿向諸佛菩薩頂禮消假,次至師父處頂禮消假。

2.接駕--見到有法師來,應頂禮接駕。

(二)出

1.乞假--欲離寺前須先向佛菩薩禮拜乞假,次向師父乞假。

2.送駕--送師父出門當頂禮送駕。

六、穿戴海青應留意之事項

(一)上下樓撩衣之法。(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後片,避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時,雙手不行下垂,應放掌或合掌。

(三)跪拜時怎麼撩衣?(雙手同撩前片)

(四)長跪時怎麼動身?(先將左腳向前曲折,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回收)

(五)默坐時,將蓋布巾置於海青內。

(六)閉靜後,雙腳不行直伸,以示恭順。

七、齋堂儀規

(一)表裡威儀當具足

1.內:食存五觀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切勿散心雜話、起諸別離。

(二)食為法本-受食當表裡威儀具足,併當發三願:

1.願斷全部惡,無一惡不斷(諸惡莫作)

2.願修全部善,無一善不修(眾善奉行)

3.誓度全部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古德云:『五觀若明(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三)拿碗筷的方法

1.碗--表龍珠、精華,如吾人本具之如來智能德相,即所謂的摩尼珠,欲『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

2.手--謂之龍口含珠。

3.筷子--謂之鳳允許。

八、講堂規約

 (一)聞法的心態-殷重巴望的盆,方能滿裝智能法音,創始安閑的人生。

 (二)聞 思 修-專心的聽,細心的想,行我所知,才幹到達聞法的真義。

 (三)獨坐的威儀-抬頭挺胸,安坐攝心,會讓你聽得更深化,更清楚。

 (四)桌面整齊-桌面是擺放經文的道場,保持桌面整齊,就是恭順佛法的具體表現。

——————————

正觀居士

(轉貼相關資料,於佛運網:http://www.xiaopingshi.com學習正法心得欄目〕  燒香 :  上三炷香 帶者恭順心 至誠意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謝與思念。去染成凈,貢獻人生,醒悟人生。  燒香的意義有四個方面:  1、表明虔誠恭順供養三寶,以此演示接引眾生。  2、表明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明燃燒本身,普香十方,提示佛門弟子無私貢獻。  表明點著了釋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平息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人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愛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明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明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滿意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意」。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著後應插在香爐中心,第一支香插在中心,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面,心中默念:供養僧,凈而不染。  應怎樣拜佛  一般人拜佛總喜愛站在佛前中心的方位上,其實這是不對的。由於森林(寺院)里的規矩只要住持和糾察才幹夠在中心的方位上禮拜。其別人應該站在左右兩頭才對。  拜佛時應先於佛墊前邊站好,兩腳間隔應前八後二(寸)為宜,兩手當胸合掌,然後問詢,問詢時背與腰的視點應在90o與120o為宜,兩手作彌陀印(左手掌與右手背相疊)或觀音印(左手背與右手掌相疊),頭部抬起時,兩食指相對呈必定視點,兩拇指並齊至於兩食指中心,兩食指向上置於眉心為宜,然後放下,合掌,並開端禮佛。  禮佛時上身要漸漸靠向拜墊,兩腿漸漸向下曲折,先將右手按住拜墊中心,待左手伸至前方後再將右手移至右前方,此刻兩膝天然置於拜墊邊際,頭部也天然置於兩手之間,既所謂心悅誠服也。心悅誠服後,兩手翻掌向上,並略微伸出頭部1-2寸,表明蒙引之意。  直立時應先將兩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墊中心,左手脫離拜墊後當胸作半合狀,腿緩緩直立,然後右手脫離拜墊與左手作合掌狀並站直身體。如是三拜後,再行問詢,算是跟佛菩薩離別再見之意,這樣整個拜佛儀軌才算滿意。  其實,拜佛不是意圖,學佛才是意圖,心中敬佛才是真實的拜佛,咱們拜佛就是要學習佛的無限慈悲心,學佛身處煩惱而常具有的清靜心,學佛為救度眾生而寧下陰間,常住嚴肅的陰間大無畏獻身精力,所以當咱們置身佛前預備拜佛時,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薩,腦里觀想佛菩薩形象,此所謂身、口、意三業相應。這樣拜佛的功德才算滿意,才幹起到「禮拜一拜,罪滅沙河」之功效。


北京流傳著男拜雍和,女拜紅螺的說法,還有卧佛寺求offer等等,我也是跟風來拜一波。但是我的內心其實還存有些許懷疑,我一直覺得拜佛是一種對佛的模仿的行為,佛是心如止水,是懷有大愛,是充滿希望。我們是來朝拜這樣一種平和博愛的心情,是一種反省,是一種靜修。但是一般意義上的拜佛是來求學業,求事業,求姻緣,求子,求健康,求平安等等,這種索求難道不是違背佛的本意么?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們祈求佛按照我們的願想去改變一些事么?但後來想想,連愛迪生都說天才是99%勤奮+1%靈感,又或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我們祈求的,應該是那三分和1%吧,希望我們在自己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的時候,有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吹一陣東風,讓我們順心遂意吧。所以我意識到,可能拜佛分兩等,一等盡人事聽天命的來許願求天命眷顧,祈求發一手好牌;一等想得到佛的平和博愛的心境,不管拿到什麼牌都能打出該有的水平。


不會拜就不要瞎拜~三尺之上有神明~心存敬畏……心存善念……心存慈悲~就好!


你如果去了衡山,嘿喲,店裡老闆那個說法喲,我上次去,就想爬爬山而已,經不起旅店夥計說,去旁邊香火店看看,要買一點,結果買一個香包不行,店裡有多少神仙、菩薩,你就要買多少,蠟燭、香,這講法那講法,大廟出來,上山也要燒,¥¥¥¥¥¥


唯心而已。佛祖是大智大慧的 ,不會因為你拜了才保佑你,也不會因為你沒有拜就拋棄你,拜佛拜的從來都不是佛,高僧從來都是通過拜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澄靜。。


佛從來沒讓你拜他,拜不拜都是你自己的心念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看自己

因為寺廟本身有文物,藝術品的屬性和宗教場所的屬性。

從宗教場所的屬性來看,是不是信徒都有必要表示尊敬。

從文物藝術品的屬性來看,交了門票錢就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

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

泉州塗門關帝廟


隨心即可。佛只是引導,他在因果之外,但無力改變因果。能改變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


對!必須拜!尤其是帕特農神廟啦,阿蒙神廟啦,都是供如來佛的,必須拜!


禮敬,是由景仰佛陀功德而通過身口意三業體現的行為。包括平日見到的所有佛像、法寶,都應發自內心地生起尊重之心,外在體現為頂禮或合掌問訊。時常有人會問:如果我們表現得不夠恭敬,佛菩薩是否會因此不快乃至遷怒於人?其實,唯有凡夫才會作如是想,那正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作怪。世人會因得不到大眾尊敬而哀傷失落,但佛陀已徹底斷除我執,我們恭敬與否,對他老人家不構成絲毫影響。無論是誹謗還是讚歎,佛陀都不會因之動心,所謂「毀譽不動如須彌」。

既然對佛陀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為何還要禮敬諸佛呢?原因在於,這種禮敬對我們個人修學極為重要。有一分恭敬,就能得到一分佛法的受益。在日常環境中,我們已習慣於放逸,內心也因之躁動不安,時時隨著凡夫心追逐名利聲色,製造人我是非。而當我們踏入寺院或面對佛菩薩像時,往往感到安詳和清涼。因為我們是帶著恭敬心來到寺院,帶著清凈心面對佛菩薩。若在家中營造一個氣氛莊嚴的佛堂,也能幫助我們將忙碌的心安定下來。當然,前提是必須有恭敬心,否則環境能起到的作用也極為有限。如果我們時刻想著佛菩薩的功德和智慧,妄想就難有可乘之機。由此可見,恭敬本身就具有凈化內心的作用。心中有佛,生命就會擁有依怙和目標,而禮敬諸佛,則能使我們從內在身心到外在行為變得調柔而謙恭。

--濟群法師


想拜才拜,不拜請保持安靜


我連廟都不進


我一般看心情,大部分時候會拜,就當講禮貌了。

印象中貌似只有少林寺沒拜,因為圍的人太多,懶得擠。。


你拜,坦然接受;

不拜,笑送離開。


我和妻子都是無宗教信仰的。但我們旅遊時對各處宗教場所還是很有興趣的。

我們的宗旨是,不拜,但尊敬。

入廟參觀,小聲輕語。不指點評論香客,只專心欣賞建築塑像。

任何一個廟宇道觀教堂之類宗教場所,都不禁止非信徒進入。

但作為一個非信徒,我如果參拜反而是一種不尊敬。不相信還要拜,這是虛偽。

所以我認為,進廟不拜,這是恰恰一種禮貌,是對宗教的尊敬。


拜拜又何妨呢?


我聽過一句話:心中有佛,拜與不拜都是一樣的;心中有佛,去與不去都是一樣的


個人覺得入鄉隨俗


戒 「貪 嗔 痴 慢 疑」


首先,堅定的唯物主義並非不多,是堅定的信徒不多,這裡的堅定是內心明澈,信而無悔。

再者,無法用應不應該評價。

我進廟是拜佛的,因為我敬畏,敬畏的是思想,如同巨人讓人仰望。


來都來了


我媽由細教落:入屋要叫人,入廟要拜神。


無論何種佛,見到香客總會心中默念:點個贊吧。要麼感謝一下。收藏了唄。我保佑你哦,親。


你不拜,佛祖又不會把你怎麼樣!總不能說佛教徒將你斬首吧!


學佛是為了開智慧。

所謂拜佛,念經,參禪,念佛等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的方便法門,既然實質是為了讓你開啟智慧,為何還要執著於這個相。

如同看山是山那個公案,只是我們的心還沒達到那個境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常有差異。

願法喜充滿。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得見如來


我去靜安寺,拜關公。被我哥踢了一腳~好幾年過去了還是沒想通。。。


我一般是本著參觀的心情去的

我去毛主席紀念堂也不拜啊??

哦,教堂也是,如果是本著敬畏的心情去寺廟,那上帝你們拜不拜?

ramen??


去過展銷會嗎?有要門票的,有不要的。要拜一下商品?只要你進去了,你就是已經幫助了他們,他們該感謝你。


一般不拜,總感覺自己什麼的不懂不知道就求人家保佑有點不禮貌(°ー°〃)


爸媽說你給我拜著!(#/。\#)(#/。\#)


我的天吶這不就是個宗教信仰問題嗎?

前面說什麼俯下身子一副醜態之類的

我就想請問一下,您是耶穌嗎

跪拜的人真的不是相信佛祖是前面說的12580之類的好嗎,他們也知道跪破了頭也不會逆轉局勢的好嗎

這也許就是精神寄託

某些人天天說國人沒信仰天朝藥丸

國人信佛又說僧人貪財信徒愚昧佛教藥丸

能不能先端正一下自己個兒先?


對著佛像拜兩下就心安理得的把一堆上到世界和平,下到不孕不育,品種包羅萬象的問題都讓佛祖解決,真當佛祖是12580啊!居然還問拜佛能不能解決問題,我覺得佛祖沒有一個五指山蓋下來就已經足夠說明他的寬容和慈悲了……

我相信世界的盡頭存在一位至高無上的神,但我不認為他會有空管我們的這點破事!


一、刺激了消費

二、可以讓朋友拍照發朋友圈微博什麼的

三、顯示自己是有神論著,這樣別人就不會說你沒信仰了

四、蹲下也算運動,鞠躬也是拉伸嘛

五、想不到了


你可以不拜。

其實有些不過是地位比較高的生物,而凡人看不見而已。因為我看古代鬼故事的書比如子不語搜神記這類書比較多,所以覺得他們之間是互相有地位尊卑,見到地位高的行禮的。於是我也裝模作樣給他們行個禮。

甚至記得有些將來要成為達官貴人的人沒發跡,廟宇里地位低的生物會向他行禮。

我覺得不拜沒有任何問題。拜只是見到高級長官行禮而已。

但如果指著佛像大罵,那是真作死。

我一個親戚在廟裡對他老婆說這東西沒用的,回來的路上車子爆胎了。有人說和他說了這話有關,他們平時沒有什麼車子爆胎的記錄。

還有人說這裡不靈的,直接腳不能走。

並且不光廟裡,我看一本《洞靈小志》續補里,晚晴民國時期有個神位出街遊行,有個少年作死對著他大罵,結果喉嚨疼了三天直接死掉。

當然歷史上有很多穆斯林屠殺佛教僧侶,踢翻摧毀佛像,對佛像撒尿,沒聽說受什麼懲罰。

還有破四舊時期紅衛兵也是。


哎發現很多人都有了固定非黑即白的模式……

有點醉了,這個你想拜就拜唄,不想拜也行,凡事對人對神都別大不敬,別逼逼……

為啥一定要做什麼呢……這個社會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呀


是有深層次的理由:你不燒香不拜佛,寺廟工作人員的業績從何而來?


推薦閱讀:

遜尼派與什葉派
中國人該不該信基督?如果全民信了,豈不是文明被滅絕了?
有了科學,沒有宗教信仰或許是最好的信仰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何解?
摩尼教教理問答

TAG:佛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