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咖啡問題吵得那麼嚴重?

如題,甚至一些基礎性問題也能吵起來。

無謂的問題喋喋不休,一些烘焙,生豆,產區,技術的知識乾貨少之又少。


作為不願撕人又經常參與撕的一個非圈內人來說說。

本不想答這個問題,因為不想參與撕。

但突然想起知乎上的一個觀點,與咖啡無關,也跟咖啡圈無關,但卻可以從某種意義去解釋這個問題。

知乎咖啡話題下的風氣,其大背景是知乎最近一年甚至兩年來的大量貼吧用戶、微博用戶的入駐。曾經,我們吐槽知乎凈是抖機靈的、講故事的,吐槽知乎吃棗藥丸。

而事實上,知乎現在沒有死在抖機靈、講故事上,而是改為被大家吐槽貼吧化、微博化吃棗藥丸。何其相似啊。以至於抖機靈、講故事已經形成了知乎特色的回答方式。雖然個人反感,但不得不承認其為客觀事實。

回到咖啡話題本身,有些活躍用戶,在我看來是一身的貼吧習氣、微博習氣。這種習氣的影響下,怎麼可能還具有知乎以往的理性撕逼的氛圍,不可避免的像貼吧、微博一樣,攻陷評論、人肉對手。

可以這麼講,知乎的咖啡話題看出身、看屁股不差於知乎的其他話題。有的人是學院派,正經的機構培訓出來的;有的人是野路子,拜個師傅摸爬滾打;有的人是本土派,兢兢業業面對本土客人;有的人是海歸派,自帶先進理論加成;有的人是吧台派,靠門店經驗;有的人是證書派,證書等身;有的人是改行派,成熟行業經驗觸類旁通;有的人是底層派,從刷杯子開始入行;有的是運營派,各種運營手段層出不窮;有的是技術派,掌握各種沖煮手段;有的人是拉花派,說壓多少層就壓多少層;有的人是萃取派,各種萃取參數爛熟於胸。

說了那麼多類型,其實就是有多少類型就有多少立場,屁股決定腦袋,誰也看不上誰。

當這麼多樣的背景遇上知乎的貼吧化、微博化,不撕等什麼?而且要撕個天翻地覆!

遑論,咖啡話題下撕逼的人多種多樣,有從業者、愛好者、想入坑而尚未入坑者。真正有乾貨的人沒多少願意分享,沒幹貨的又喜歡瞎嗶嗶(比如我),一副菜雞互啄的樣子。你們還覺得這話題有不撕的餘地嗎?

最後,我不點名的說幾個人,做流量的吃相好看點,貼吧來的別把這裡變貼吧,自稱愛好者的別擺出一副大拿的樣子。人無完人,望自珍重。來自一個沒進過咖啡圈就已經退出咖啡圈的喝咖啡人的祝福。


14年入行,進了上海一家咖啡豆咖啡器具批發的公司。當時完全小白一枚,分不清速溶咖啡和咖啡的區別,有點像歡樂頌裡面邱瑩瑩那樣。剛開始會是各種培訓,手沖,虹吸壺,比利時壺,摩卡壺,冰滴,全自動咖啡機半自動咖啡機,有咖啡烘焙,生豆,杯測一類的。在這樣的公司,咖啡豆可以隨便用,每天做著各種器具的咖啡。 到現在,我個人對咖啡的理解是,咖啡就是一種飲料,就像茶一樣。經常喝,會喜歡上,就發現咖啡是生活的一部分。之前碰到過幾個義大利客人,剛開始用幾十元一磅的豆子做,第二次專門用義大利進口的咖啡豆,價格在一百元一磅左右。本以為他們會更喜歡義大利那款,那三個義大利人最後一隻表示最喜歡那款羅姆豆配比高的比較便宜的那款豆子。由此我就改變了看法,貴的未必是好的對於咖啡豆。個人口味是關鍵。 說的亂七八糟有么有


自問自答一發。

貴乎咖啡圈能為金杯研磨萃取吵得喋喋不休。

為了沖煮的一些手法吵來吵去。大眾口味黨與味覺靈敏黨吵來吵去。

1.沖煮手法是決定咖啡味道的根本嗎?

生豆決定60% 烘焙30% 沖煮10%,沖煮對風味的影響是最小的。當然這三個環節隨便一個gg了,咖啡也很難喝。

瑕疵豆金杯萃取還是瑕疵豆。

但是可以用一些手法去犧牲一些東西 避免一些不好的味道(比如說尾端很雜很澀的豆子,可以高濃度沖煮,萃前段,再加水降濃度)。金杯無非是個參考,讓你可以知道自己萃取什麼東西出來,該萃取什麼出來,該做什麼設定去調整。

2.面對店家風味不夠理想(不夠理想,不是差)。 一家店,需要的是出品的穩定和過得去的味道,合適的價格(撇除環境因素)就能吸引來很多大眾客人,而大眾客人是店裡的米飯班主,不是那些高要求的xx愛好者從業者評委比賽者大咖,它要做的是滿足大眾客人的需求就能夠維持營業。要訓練每一個員工,每一杯咖啡都是牛人級別的出品,是不現實的,基本做不到的(還有員工的流動性問題呢),好像一些連鎖式的餐飲店如外婆家,出品一致,不好不壞,性價比高,環境可以,就夠了。 不要去調侃別人哪個奶會更好為什麼不用之類的問題,一個地區,價格符合成本效益又可以用作出品的奶,也就一兩隻。

不要拿著評委的心,去評論別人的店。當然,難喝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3. 沖煮無非 就是 溫度 研磨 比例 時間 四個要素。 玩得深入一點會到 水的鈣鎂含量 tds ph值,細粉等等。

我希望知乎看到更多的是, 烘焙風門,火力調節,膨脹度,脫水率,梅納德反應,焦糖反應,生豆存倉之類的烘焙問題

是,typica,bourbon,pacamara,catuai,蟲蛀豆,斑豆,貝殼豆之類的生豆知識

是yirgacheffe,panama之類的產地知識,豆豆子氣候特性,處理方式等

或是諮詢性,哪個機械開箱體驗,哪只豆子沖煮烘焙體驗。

或者是如何用香氣瓶,風味輪,調教一些香料,食材的濃度去鍛煉味覺。


就是想蹭熱點攪渾水唄~ 順便出來想讓自己漲粉,我說的就是青檸,不匿名!

哪個圈子都有這種人


嚴重?那你是不怎麼看相聲版,特別是早些時候立黨他們在的相聲版。。。論撕逼,咖啡師永遠比不上相聲藝人。。。

介於評論區有一點誤會,我還是說清楚的好。。。

我主要是想表達,在知乎積累已久的風氣和習慣下面,想搏出位的都想撕。相比起比較過分的相聲板塊來說,咖啡版塊的理性交流還是比較多,撕逼還算是少,就少數人引發撕,少數人跟著撕,大多數人都是看看,環境還算不錯。

再者很多時候,大家看見的所謂「撕」,只是理念和想法不同引起的,並不是為撕而撕,更不是「我就是看你不順眼」而撕。這種爭論是好的,不算撕逼。真正想要撕逼的,應該緊追一個對象,拉一群吃不飽飯住出租屋受老闆氣看別人眼紅滿肚子牢騷不滿的人,自詡為所謂的高手大師,其實出了一里地就沒人認識那種,以搏出位為目的,以胡攪蠻纏為手段,以邏輯混亂為驕傲,以人身攻擊為自豪的撕逼,才算是真正的撕逼,也是令人厭煩的撕逼。

隔著屏幕,誰也不知道對面是誰,但能夠上網,現實世界中還是有本體存在的。我實在建議,為撕而撕,就線下去撕,網上高人太多,旁觀者眾,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傻逼在哪裡都沒有生存的權力,無論是網路還是現實。

至於乾貨分享,恰恰是引發爭論的一個點。大家師承不同,地區不同,市場需求不同,學會的東西就是不同。加上咖啡從業者,多半都是有理想有抱負,抱石頭衝天還要勝天半子的人物,自然是誰也不服誰,誰也說服不了誰。無謂爭議,得不償失,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人願意分享,越來越多人熱衷挑刺。

歸根到底,這個市場太大,我國地界太廣,一種手法理念流行,不過是一個省,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商區,一個門店。什麼是乾貨,怎麼用乾貨,有沒有人願意閱讀和理解這些乾貨,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拋出一堆理論,自詡為乾貨的,我不敢苟同。軍迷上戰場,存活率不會比平民高多少。一本《Espresso Coffee: The Chemistry of Quality》金玉在前,好到不可思議,貴到令人嘆息,又有多少從業者買回去看看,研究其中真實不虛的乾貨呢?

誠如評論孫老師所說,郭德綱不跟人撕,是自身能力水平太高,又是自己吃山珍海味,管別人罵陰了天,也是活得自我,知道時間有限,沒必要把精力花費在無用功上。

至於評論原題主說我撕,我也想效仿郭德綱說一句,我沒有他那麼大的本事,但本質也是文字工作從業,靠操作語言吃飯的。要是真想撕,我也怕收不住手。


講真各裝各的逼完全可以相安無事的,但都想在裝逼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啊,這不就容易引起爭吵了么。

還有些人翻來覆去用聳人聽聞的東西證明一件事:「我牛逼」,而且是用極度奇葩的方式來說明自己牛逼。告訴你結果但又沒有任何論據證明自己是對的,甚至普通人簡單分析一下都會覺得是在胡說八道:

1. 公認理論是垃圾
2. 金杯不是給人喝的
3. 評委是垃圾
4. 全美國都沒有好的咖啡製作技術
5. 自己用眼睛能看出粉碗中咖啡粉的重量且精確到0.1克

這種人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安靜很儒雅」不能證明其網上的言論與德行,在知乎上信口雌黃就活該被圍起來懟。

我管你在家是不是儒雅呢。


謝@咖啡小白邀,你確定邀我來不是為了搞事情咩騷年?

個人看法:任何主觀、無法量化的話題都很容易引發爭吵,更何況存在暴利及可衍生暴利的行業

而咖啡的口味恰恰是非常、非常、非常主觀化的,同理,Hi-Fi、精釀啤酒、攝影圈也是一樣。

這類話題里的撕逼與鄙視鏈無關,廣告圈為什麼不撕逼呢?因為有4A在,有專業理論在,裝逼不成是很容易現眼的。

而咖啡不是。

作為(國內而言)的新生事物,對咖啡口味的評判還是非常個人化的,主觀性比較強,比如你喜歡的柔和口感在他人眼裡是沒有展現風味,你喜歡的酸別人覺得是萃取不足。這也正是咖啡容易引發爭論的原因所在。

——總不能指望客人都上過杯測課呀。

即便客人帶著杯測碗到店後先來一發作為基準,不同的咖啡師製作時對某支豆子風味作出的修正也不盡相同,衡量的標準最終還是在於個體的口味偏好。

更何況就現狀而言,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咖啡仍然是一知半解的,這也為奇奇怪怪的老法師們提供了舞台。(此處暫不展開)

我覺得知乎還是請胡元正老師來設個專區比較好,這樣的話老法師們能消停好久呢。。。


隨意寫一點。

先說自己吧。

我這人,不愛撕逼,但不代表我不會撕逼和扒皮。

在二群的同學可以說說詳細。

那麼回過來,為什麼知乎咖啡話題那麼喜歡撕逼呢?

我個人的愚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必定有些人想當「上等人」

而你自己也發現了,撕逼的無非就那麼幾個。

他是杭州的咖啡師嗎?

不是!

他是咖啡圈的佼佼者嗎?

沒聽過這號人。

他懂得很多嗎?

至少就目前我接觸的來說,他除了想蹭熱點,其他都不懂。

所以吧,無非就那麼幾顆老鼠屎在試圖攪鍋。

無傷大雅,他強任他強。

別搭理這類「上等人」就是了。

我承認我活在陰溝里,但我沒有放棄過爬出來的機會。


因為他們來回答的核心目的,不是分享,而是營銷,營銷個人品牌(個人公眾號),用來吸粉子流量,或者幫人賣軟廣。


技術上的爭吵是正常的。各種流派探討技術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是正常的。

但是有句話講得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談討技術也得建立在一定的經驗高度之上。

總有某些人,明明一知半解,卻噴這噴那。煽風點火。死不要臉。

為什麼我連死不要臉這種詞都用上了,因為這種人不僅僅是攻擊別人的技術,還附帶著質疑別人的人品。對別人人身攻擊。

攻擊別人的技術是正常的,但是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是不是有點過分。

拿譚老師 @Peter Tam 來講,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都不會認同他的某些觀點,也確實譚老師比較銳利。但是尊重他的人依然不少,為何?至少我沒見過譚老師公開質疑別人的人品,反而質疑他的倒是不少。

在這裡我提出一個有利於社會主義和平發展,國家長治久安,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議:

請各位噴子回幼兒園重造一下,先學好做人再來。

鋪充一點

還有某些圈裡人,總是一副天上地下四海宇內我第一的架勢,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總是透露著一股「老子入行這麼多年,會不如你,你懂個屁呀」的架勢。

幾乎這兩撥人就攪渾了圈子了。


因為裝逼的多,各種流派的湊到一起就自然吵起來了


都想裝個13唄


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個標準。

口味都不同

你想讓南方人認同咸豆花?

北方人吃甜豆腐腦?

(千萬別引起南北戰爭2333333)


謝謝@Jolly提醒,應該註明在我認識的人里,就此註明一下,以下說的是在我認識,知道和接觸過的人里……

————————高燒39度的分割線——————

謝邀,我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從有咖啡這個圈子開始就存在了各種鄙視鏈和利益鏈,別的不說,鄒磊,季明,劉為等等大咖和專家牽頭的咖啡協會為什麼各種分崩離析明爭暗鬥(咖啡協會是我看著從一個咖啡公司的辦公室里建立到最後的分崩離析的),入行早一點的老人誰還記得12年在國貿的咖啡展的咖啡師比賽有人鬧場,你們有誰又知道其原因?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轉過頭來就是:丫就是一傻逼!(倚老賣老,我01年入行到現在這種事見的太多了)。再說譚老師,他是有有些人所謂的狂妄,但在我和他相處的這十幾年來,他很多時候是一個很安靜很儒雅的人,和網路空間里有很大差別(沒煙抽和啤酒喝多了除外)。我相信 @Ray 在去過鼓樓店裡以後也會對譚老師有一定的看法上的改變?但其他人誰又和他面對面聊天交流過呢?在我看來撕逼這件事,說到底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利益,誰也別跟我冠冕堂皇的說我是為了普及發展中國的咖啡文化事業,你覺得我會信嗎?!說實話,在這個行業里,能讓我佩服的人只有三個:譚老師,咖啡協會的創始人鍾記咖啡的鐘先生(可惜鍾先生前些年去世了),還有就是豆叔,如果非要再有一個,季明季總也算一個。為什麼?因為鍾先生為人很謙和,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位是商人,他只做他擅長的事,從來不過多的指手畫腳,雖說當時他是副會長。而譚老師和豆叔都是學術派很濃,他們更多的再研究自己擅長的技術。當然譚老師鋒芒更顯露一些。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這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問題了,沒那麼容易說清楚。

不過,知乎畢竟是處於真正的中立立場。所以還是有合理的管理的。有些人你只要屏蔽就好了,沒必要打任何交道。

~~~~~~~~~~

補充:

既然有人想要討論,那就來討論一下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2132581

還有一個關於咖啡的味道的,

http://www.zhihu.com/pin/848645903756705792


不外乎幾種原因來吵吧

A以消費者角度探店,說一句人家咖啡做的不好就B就說斷人財路了,別管人家做的好不好我就是覺得難喝還不能說了?有乾貨也不能掩蓋B三觀不正這個事實,你拿10個億拍一部電影我就必須覺得好看驚為天人了?

一般爭吵的起因就是,我認為這個味道是好的你就必須認同,要麼啥啥啥特別好只有我知道你們都不懂,你要不認為我說的對就和你撕 基本就是這樣了

至於A有沒有乾貨我也不知道,也不太關心,以消費者角度說咖啡好不好喝其實並不需要乾貨才能評論,當然 他有一些專欄里錯誤內容似乎不少╮(╯▽╰)╭ 反正我經營的態度就是難喝好喝就是這個味道了,你不喜歡下次就換個地方但是這次的錢你得給了再走,手沖可以不給錢直接走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