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與吐蕃(中)
2018-2-19 迷惘的唐史官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盛唐與吐蕃第三階段的較量(上)——唐蕃短暫的和解與小勃律歸屬權的變化
吐蕃的部隊雖然被唐軍打得慘敗,但是唐軍亦付出了不小的待價,不得不撤回境內治療傷者,優贈烈士家屬,連唐玄宗在給張守珪的書信中都專門提到了這些問題。不過隴右地區的戰況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重大進展,吳王李恪的孫子、朔方軍大總管安王李禕於729年率兵遠程奔襲前往隴右,攻克吐蕃的邊境重鎮石堡城,設振武軍。次年,年僅18歲的王忠嗣偵察得知吐蕃贊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率300精騎星夜出擊,突襲吐蕃軍隊,結果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
吐蕃入侵不成反失領土,不得已放棄進攻,轉為遣使請和,請求以甘松嶺為界,展開互市。唐玄宗卻認為:「吐蕃贊普往年嘗與朕書,悖慢無禮,朕意欲討之,何得和也!」
皇甫惟明上前勸阻,說這一定是吐蕃邊將貪功,偽造外交書信以激怒陛下,如果遣使訪問,就一定能把事情說清楚;唐玄宗便派皇甫惟明與張元方出使吐蕃,二人說明來意,緩和了兩國關係。在朝中,宰相裴光庭認為以甘松嶺為界對唐多有不便,不如以赤嶺為界。最終唐蕃雙方在金城公主的促成下在開元二十一年(734年)於赤嶺立碑分界,劃定雙方領土。
同上次一樣,在河西隴右連連受挫、損兵折將的吐蕃又將槍口對準了西域,這一次吐蕃加強了與唐朝的藩國突騎施之間的聯繫,以致聯姻。蘇祿為更好地在多方大勢力之間周旋,達到復興西突厥的目的,先後迎娶了唐、後突厥與吐蕃送來的公主,將她們「並為可敦」。早已覺得突騎施勢大難制的唐遂改變戰術,聯合阿拉伯帝國,東西夾擊突騎施(詳情見前文《盛唐與突騎施》)。吐蕃則趁唐在西域駐軍主力北上之際,於736年不顧唐朝的一再警告再次北上,攻佔了小勃律。
盛唐與吐蕃第三階段的較量(下)——唐帝國的報復行動
面對吐蕃此次軍事行動,唐隨即在河西隴右展開了針對吐蕃吞併小勃律的報復行動,時任河西節度使的散騎常侍崔希逸曾對乞力徐說:"兩國和好,何須守捉,妨人耕種。請皆罷之,以成一家豈不善也?"並與其殺白狗為盟,各去守備。此時崔希逸的侍官孫誨入朝,為了取悅皇帝,他建議趁吐蕃不備對其展開偷襲。玄宗聽後,立即派了太監趙惠琮隨孫誨前往涼州,矯旨要求崔希逸發兵掩襲吐蕃。崔希逸不得已出兵,果然大破吐蕃,斬獲甚多,乞力徐逃歸本國。 吐蕃因此大怒,於開元二十六年(739年)大舉進犯河西,崔希逸領兵拒戰並大敗吐蕃,但他無法原諒自己的失信行為,不久之後就被遷官內地,鬱鬱而終,孫誨也因為矯詔被處死。
玄宗知道經過這次在河西的作戰,唐蕃短時間內再無和談的可能,索性撕破臉皮,在河西展開全面進攻。早在二十六年四月,鄯州都督、知隴右留後杜希望攻克吐蕃新城,以其城為威武軍,發兵1000鎮守;此時玄宗又讓岐州刺史蕭炅繼任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擔任隴右節度使,王昱擔任劍南節度使,砸毀此前設立的界碑,從三個方向對吐蕃發動猛攻。七月,唐軍從鄯州發兵奪取吐蕃河橋,在河左修築鹽泉城。吐蕃調兵3萬企圖收復失地,王忠嗣率領本部兵馬沖入敵陣,斬殺數百敵軍,所向披靡,吐蕃軍大敗。杜希望又於鹽泉城置鎮西軍。但王昊的劍南兵在進攻安戎城的戰役中因地形險峻久攻不克,吐蕃大量生力軍又順利趕到而失敗,大量物資落於敵手。
二十七年七月(740年),吐蕃又進犯白草、安人等軍,玄宗令臨洮、朔方等軍分兵救援。再加上白水軍守捉使高柬于堅守死戰,來犯之敵被盡數擊退。王昊因戰敗貪污被貶官後,華州刺史張宥繼任益州長史、劍南防禦使,但張宥是文官,不懂軍事,軍中大事全交給益州司馬、防禦副使章仇兼瓊處理。章仇兼瓊於第二年春天買通了安戎城中的羌人,讓他們打開城門,發動兵變,裡應外合,成功拿下安戎城。章仇兼瓊將其改名為平戎城,讓監察御史許遠率兵鎮守。
盛唐與吐蕃第四階段的較量(上)——石堡城爭奪戰
貞觀二十九年(742年)春,金城公主去世,吐蕃遣使前來告哀請和,玄宗予以拒絕,直到數月之後才光順門外為金城公主舉哀。吐蕃見求和不成,便於六月發兵四十萬進攻承風堡,衝到安仁軍,渾崖峰騎將盛希液以五千唐軍憑藉地型擊退敵人。吐蕃見承風堡拿不下來,又於十二月重新調集兵馬,轉道攻陷了廓州達化縣,大肆屠殺城內軍民,隨後進攻石堡城,此時轉任河西、隴右兩鎮節度使的蓋嘉運自恃曾在西域屢立邊功,沉溺酒色,不思防務,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致使易守難攻的石堡城被吐蕃輕易奪回,唐軍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點。震怒的唐玄宗隨即將蓋嘉運撤職。
蓋嘉運被撤職後,唐玄宗讓皇甫惟明擔任隴右節度使。天寶元年十一月(742年),吐蕃大軍進犯隴右地區,皇甫惟明立即率軍迎擊,在青海大獲全勝。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將莽布支再率3萬餘人馬,與皇甫惟明部交戰。吐蕃贊普的兒子琅支都憑藉自己的強悍在兩軍陣前挑戰。唐軍先鋒騎將王難得率先出陣,一槍便將琅支都挑於馬下,斬其首而還。吐蕃軍見王子被殺,陣腳大亂。皇甫惟明趁機指揮唐軍乘勢掩殺,斬殺5000餘人。
不久,皇甫惟明便發現吐蕃軍每次進犯隴右地區,都以洪濟城為前哨陣地,遂決心除去這個隱患。天寶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故親自率領兵馬自西平郡出發,長途奔襲,向駐守洪濟城的吐蕃軍發起進攻。由於唐軍出其不意,最終很順利地便佔領該城。
在接連取得勝利後,皇甫惟明立功心切,決心進攻石堡城,消除唐玄宗的心腹之患。面對前來進攻的唐軍,吐蕃士兵一面憑險據守,一面傳書求援,吐蕃即派莽布支率軍兼程往援,並取得青海地區吐谷渾人的配合,與守城將士裡應外合,攻打唐軍。皇甫惟明只顧集中兵力攻城,完全忽略打援,結果慘遭吐蕃重創,副將褚詡戰死,只好退兵。
天寶五年(746年)正月,王忠嗣接替皇甫惟明,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兼知朔方(今寧夏)、河東節度事。王忠嗣此前在朔方、河東任職時,通過提高馬價的方法,從突厥購買了大量的馬匹,這次來河西隴右,王忠嗣一口氣調來了9000匹馬以充實二鎮,不久便在青海湖附近多次大破吐蕃主力,吐蕃前後死傷數萬人。擊退了吐蕃主力後,王忠嗣又在墨離討伐吐谷渾,佔領其全國後凱旋而歸。
唐玄宗見王忠嗣在河西隴右取得重大戰果,便向其詢問攻取石堡城的方法,王忠嗣經過實地考察後認為石堡城地勢險要,此時強攻必定損失數萬人,所得不如所失,上奏建議秣兵歷馬,等待最佳時機。唐玄宗因此對自己的這個養子產生不滿。天寶六年(747年),董延光獻計請求攻佔石堡城,唐玄宗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王忠嗣勉強服從,董延光不高興。王忠嗣的老部下李光弼、哥舒翰等人均勸說王忠嗣積極執行命令,不要引火燒身,但王忠嗣以慈掌兵,堅決不願意用數萬將士的鮮血染紅他的紫袍。結果董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便把責任全推到王忠嗣的頭上,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王忠嗣曾經說:「早與忠王同養宮中,我欲尊奉太子。」防兒如防賊的唐玄宗一聽這話,懷疑自己的養子與太子正在策劃「玄武門5.0」,一氣之下令王忠嗣立即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再加上李林甫推波助瀾,王忠嗣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擔任隴右節度使,為救老上級,他親自前往長安營救,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唐玄宗怒氣才稍有消釋,不過仍將王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
盛唐與吐蕃第四階段的較量(下)「山地之王」收復小勃律
吐蕃自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攻佔小勃律後一直大力經營,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吐蕃贊普又與小勃律和親,把自己的姐姐吐蕃公主赤瑪祿嫁給蘇失利。西北二十餘國的朝貢道路被吐蕃阻斷,唐在西域的勢力受到了嚴重威脅,因此一直企圖重新奪回小勃律。
田仁琬、蓋嘉運、夫蒙靈察輪番對小勃律用兵,但由於吐蕃在地勢險要的連雲堡屯駐重兵,三任安西都護均未能重新奪回小勃律。唐玄宗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馬步兵共1萬人前往討伐,由於唐軍步兵早已全部實現騾馬化,高仙芝用了十五日便到達撥換城,又經十餘日到達握瑟德,又經十餘日到達疏勒(此後唐軍開始進行高原行軍),又經二十餘日到達蔥嶺守捉,又經二十餘日到達播密川,經二十餘日到特勒滿川。高仙芝兵分三路,疏勒守捉使趙崇玭率領3000騎兵從北谷進攻連雲堡;撥換守捉使賈崇瓘從赤佛堂路進入;高仙芝本人則與邊令誠從護密國取道進入,約於7月13日會兵連雲堡。連雲堡南面依山,北臨婆勒川,雖然堡中吐蕃守軍僅有千人,但在城南15里處依山修築工事,有兵八九千人,遙相聲援。
當唐軍進至婆勒川時,河水暴漲,無法渡河。高仙芝為防吐蕃守軍察覺,命兵士每人自備三天乾糧,次日清晨必須過河。將士們見河水如此洶湧,皆面有難色。不想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緩,唐軍迅速渡過了婆勒川,以至"人不濕旗,馬不濕韉,已濟而成列矣"。吐蕃守軍未料到唐軍能突然至此,慌亂中只能依山拒戰,向下不停地投擲滾木礌石,阻止唐軍攀爬。高仙芝任命郎將李嗣業為陌刀將,李嗣業手持一旗,領陌刀手自險處先登,奮力向上衝殺,最終大敗吐蕃,斬首5000級,俘虜千餘人,餘眾都逃入山谷。唐軍繳獲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唐軍花費數十天在高海拔地區進行軍恰好使唐軍有了足夠的時間適應高原地區的氣候,使得唐軍在進行長途跋涉後仍有能力立即投入作戰。)
高仙芝準備乘勝追擊,但邊令誠認為孤軍深入敵境過遠,不宜繼續前進。高仙芝遂讓邊令誠率老弱士卒3000留守連雲堡,親率大軍繼續前進。唐軍疾行三日,到達坦駒嶺。高仙芝怕兵將畏險不敢前進,就偷偷派二十名騎兵,穿上阿弩越胡的服裝來迎接,他先對部將說:"阿弩越胡來迎接了,我沒有擔心了。"到了山邊,兵將不肯下山,說:"您把我們帶到哪裡去?"碰上先派出的二十人來了,聲稱":阿弩越胡來迎接大軍,我們已切斷了娑夷橋。"高仙芝馬上假裝高興,命兵將都下山。娑夷水上架有一座藤製橋,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斷橋則吐蕃不能入援。士兵們看了高仙芝演的這齣戲之後,畏懼心理頓消,唐軍得以迅速下嶺,向阿弩越城進發。
又過了三天,阿弩越城守軍果然派人前來請降。次日,唐軍順利進入城中。入城以後,高仙芝「磨刀不誤砍柴功」,先令席元慶、賀婁余潤率兵先修橋樑、道路,做好準備工作。為了避免強攻造成大的傷亡,高仙芝決定用"假途滅虢"之計智取孽多城。
次日,高仙芝令席元慶率1000餘人到達小勃律國都孽多城下,對小勃律王說:"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橋,但借汝路過,向大勃律去。"城中有幾個死心塌地投靠吐蕃的酋長。但高仙芝對此也早有準備,席元慶依計而行,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詔書綢緞等物件安撫他們,再讓兵士埋伏在一旁,果然俘獲小勃律眾大臣。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慌忙逃得太快,使唐軍一時無法找到他們的蹤跡。高仙芝率唐軍主力到達後,首先處死了那幾個親吐蕃的首領,然後急令席元慶率軍砍斷通往吐蕃的藤橋。藤橋剛砍斷,吐蕃兵馬已至婆夷水東岸,但橋已砍斷,吐蕃兵馬只得隔水觀望,束手無策。接著,高仙芝又派人招諭小勃律王,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兵眾被隔在水東,援軍路絕,生路無望,只得攜公主出降,其國遂平。 自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河中諸國紛紛投降,高仙芝也被大食稱作「山地之王」。(新舊唐書說大食與東羅馬因此來進貢實屬胡說八道,那隻不過是大食一方以比較平等的身份派出一個使團來中國進行訪問與貿易)
小勃律之戰後不久,高仙芝又應吐火羅葉護失里怛伽羅的要求,擊敗了在蔥嶺地區叛亂的羯師,俘獲其國王勃特沒,並立其兄素迦為王。經過第二次的征討,吐蕃的北上西域之路被徹底堵死了,絲綢之路的南線地區的穩定得以恢復,唐政府首次在帕米爾以西的地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控制。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 、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二戰最強衝鋒槍」波波沙:備彈71發 德軍人見人怕
※殲15雖然和蘇33長得像,但是將原型機賣給中國的是烏克蘭
※蘇30MKI不賣中國,原來可以到主席台鞠躬
※美軍轟炸機項目缺錢好尷尬:中國轟20即將領先發展
※俄羅斯今年交付中國新武器:400公里射程全球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