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升級】·第三天|「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不堪一擊

文 | 王爍 編輯 | 儒商詩人

來源 | 《30天認知訓練》

微信公眾號 | 儒商詩人

| Begin |

我相信不少人與儒商一樣,經常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則會想:「我的命真苦啊~怎麼受傷的總是我」。不少人會下意識地將生活中的困難歸咎於命運,今天我們就與王爍老師一起來看看一門學問,如何不被糟糕的命運所傷害,怎麼樣才能過好這一生!

這門學問叫斯多葛。

我必然會遭遇負義、無禮、背信、惡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這句話開始每一天。

說這話的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羅馬皇帝,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

奧勒留少年時期曾修行犬儒學派(Cynicism)穿布衣,睡地上,拒絕享受,但不得要領。偶然得到埃皮克提圖(Epictetus)的課堂答問集,獲得大啟發,轉而修行斯多葛(Stoic)學派,成為羅馬最後一個偉大的斯多葛。

01

—— 斯多葛是什麼? ——

圖片來源/斯多葛

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大賢君中的最後一人,在他之後,羅馬的榮光只剩餘暉。他執掌大權數十年,但沒有被權力敗壞。

羅馬·奧勒留時代

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Cassius Dio)說:「從進入權力核心到死於王座,奧勒留幾十年間始終是同一個人,沒有任何改變。」

奧勒留也是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柏拉圖所期待的那種哲學王,哲學王指的是統治者應當是哲學家。作為一個斯多葛,他本無意向他人佈道,而把所思所想記在日記里,原題是「致我自己」,後人改名出版,《沉思錄》留傳後世,成為斯多葛學派的經典。

斯多葛不是貴族的專利,誰都可以做。奧勒留的精神導師埃皮克提圖出身奴隸。羅馬四大斯多葛中的另外兩位,塞雷卡(Seneca)集劇作家、銀行家、政客於一身,穆索尼烏斯(Musonius Rufus)則終身執教。他們出身不同,背景迥異,各有境遇,在斯多葛思想里找到了理想人生的模板,那就是內心寧靜

斯多葛(Stoic)是教人怎樣過好這一生的學問,源自希臘。學派得名自Stoa Poikile,指雅典中心廣場北側的繪畫長廊,創始人芝諾經常在這裡給門人講課。

公元前300年,也就是蘇格拉底在同一個廣場上被審判近100年之後,希臘城邦的政治、軍事已衰落,但學風大暢,諸子爭鳴。

一個極端是享樂主義,花開堪折直須折,珍惜眼前,讓慾望飛;另一個極端是犬儒主義,榮華富貴皆浮雲,惟有放棄物慾,才能得到真自由,破衣敝履,以地為席。那個讓亞歷山大走開別擋住陽光的第歐根尼,就是位大犬儒。這兩派,一派玩世,一派棄世。

斯多葛既不像犬儒主義一樣棄世,也不像享樂主義一樣沉湎物慾。斯多葛主張物物而不為物所物,既享受現實美好,又洞察其轉瞬即逝。人生應追求有德性(virtue)的生活,並等待命運女神的垂青。盡人事,知天命。

所謂德性(virtue),就是成為我們所應當成為的那種人。至於應當成為什麼人,斯多葛自有套說法,我們對於父母兄弟朋友家邦負有責任,職責一個也不能少。什麼也不能阻止一個斯多葛履行職責。

中國人也有類似的良好生活的模板,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有什麼區別的話,就是中國人比斯多葛少了一點對無常的敬畏。

斯多葛推崇理智,因為惟人有理智,成為應當成為的那種人,就要讓理智主導我們的生活。

一個斯多葛曾如此安慰陷入喪子悲慟中的母親: 「只有理智能使我們停止流淚,命運是不會讓淚水停下來的。」也許只有另一個斯多葛才聽得進這勸慰。

斯多葛從希臘傳入羅馬,獲得了極大成功。 羅馬人改造了斯多葛,把內心寧靜放到極高位置。對羅馬人來說,寧靜德性同樣重要,並相互關聯:德性完備則平靜降臨,內心免於一切負能量;反過來,內心寧靜才能追求德性。

理想的羅馬斯多葛是這樣生活的,享受美好,追求事功,但絕不沉湎其中,洞察一切都像朝露一樣,隨時消失。如果榮華富貴轉瞬間被奪走,那也是命運使然,絲毫不能動搖一個斯多葛的沉著與泰然。

無憂無懼,無嗔無念,內心寧靜。當然,寧靜它不是放棄所有的情緒,而是放棄負面的情緒,不為憤怒、悲傷、焦慮、恐懼所動。

02

—— 怎樣做一個斯多葛 ——

圖片來源/斯多葛學派

要做一個斯多葛,你得會這些功夫:

| 第一 |

總是設想最壞情形,假設一切已被命運奪走。

設想最壞的情形,這件事本身就會降低命運無常可能對你的心理傷害。噩運對那些以為前面只有好運的人衝擊最大。珍惜生活,但時刻自省,洞察美好終將逝去,專註從當下獲得快樂。

想像你已經失去一切,親人、朋友、財富、生命,然後睜開眼睛,珍惜當下。這是最重要的斯多葛心理學,它一再被證明有用。災難來臨時,最先崩潰的總是樂觀主義者,因為樂觀在慘淡現實面前碰得粉碎。

斯多葛就不同,災難來臨對他們只是符合預期。習慣於預設最壞情形,你才能在絕地獲得堅韌和勇氣。

塞雷卡是羅馬四大斯多葛之一,當時的銀行家、政客、劇作家和皇帝的顧問。

一位婦人,三年仍不能掙脫喪子之痛,塞雷卡勸慰她,他說,「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命運女神那裡暫時借來而已,她隨時就能拿走,要愛我們所愛,但要知道我們所愛的都如朝露。」

後世說過類似的話,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仍然熱愛生活。」 他肯定是個斯多葛。

| 第二 |

控制能控制的,無法控制的要放手。

什麼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環境。什麼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對環境的態度。斯多葛將一切環境因素內化成自己對環境的態度。將一切得失之源都歸於自己,放下對無法控制之外物的憂懼焦慮。奧勒留的精神導師埃皮克提圖說,人們想改變世界,斯多葛想改變自己。

| 第三 |

對抗命運對未來的安排,但接受已成現實的過去與現在,彷彿它是宿命。

斯多葛的宿命論針對過去與現在,因為它們已成事實,不可改變。既然無法改變過去和現在,那就不必再枉自悲嘆?不要反覆思量,假設當初怎麼樣會如何,不要把情感、精力、資源浪費在這裡,更不能讓其搖動內心。

| 第四 |

克己。

假想最壞情形可能發生之外,斯多葛會往前再走一步。塞雷卡說有時得按照最壞情形已經發生那樣去生活。光假想失去全部財富還不夠,還要時不時真正過苦日子,給自己主動製造苦難,忍飢挨餓。

跟犬儒不同,斯多葛不追求自虐。他們並不從受苦中收穫快感,只是為了更好地反思現實的甜美。推崇克己,是為了獲得意志力、勇氣和自制力。

| 第五 |

反思。

斯多葛也有三省吾身:今天改正了什麼?今天抵制了什麼?今天有什麼進益?斯多葛入世,積极參与生活,但集參與者與旁觀者兩個角色於一身,一邊作為,一邊又觀察自己的作為,並按斯多葛準則來評估:

你有沒有設想過最壞情形?

你有沒有區分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事情?

你有沒有內化目標?

你是否沉湎於過去,而忘了注視未來?

你有沒有克己?

對一個斯多葛來說,死亡是終極測試。一個標準的斯多葛坦然接受突然來臨的死亡,因為他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因此已經過了自己想過的一生,隨時可死。

塞雷卡自己是這樣死亡的:他的學生、羅馬暴君尼祿令其自殺。門人子弟為之流淚,他則提醒大家記住我們都是斯多葛,然後割開手腕,由於年事已高血流過慢,他命僕人將浴缸放滿熱水,躺在那裡,平靜死去。

—— 本講小結 ——

總結思維導圖-原創於 | 儒商詩人,歡迎收藏/轉發到朋友圈

總結一下,這一講我們與王爍老師主要學習了斯多葛學派的思想,以及討論「怎樣過好這一生」的這個問題。

現代人做斯多葛有什麼用? 有些難題是亘古不變的,在無常世事中,在侮辱、焦慮、災變、老去、死亡面前,無論你是羅馬人還是現代人,都想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喜悅。

斯多葛不僅是學問,它更多的是踐行,用斯多葛的做法, 就是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既入世,又時刻從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自己,注重德行地去生活。

今天的認知思考,其實是受到了這本書的啟發,他的中譯本名字是《生命安寧: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作者奧文(William B. Irvine),他本人也是位哲學家。

人到中年,他才找到斯多葛的修鍊的道路。他從希臘和羅馬留下來的斯多葛的經典當中,梳理重構出上面我所講的這一套修行的現代法門。

—— 今日思考 ——

最後,王爍老師給我們留一個思考題:

你贊同斯多葛的人生哲學嗎?說說你的觀點。

歡迎到留言區寫下你的感悟與我分享。

| 關於我的對思考題的回答 |

儒商詩人

我第一印象,斯多葛有點像中國的「苦行僧」,正如王爍老師所說,類似中國的「靜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但是我覺得太難了,要做到斯多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當然如上文所說,成為斯多葛的幾個方法論:「假設最壞場景、接受命運、克己、反思」中確實能讓人本身更好地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否定自己」從中不斷迭代而成長。最後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 End |

最後留下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比長輩更聰明嘛」

下一節內容: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比上一代人聰明

推薦閱讀:

重新定義「習慣」,新增定義「遺慣」
眼動指標與選擇
好奇心驅動的強化學習:從資訊理論開始

TAG:認知科學 | 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