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關於四大力學
這篇文章沒什麼營養,只是做一點總結。
對於已經很成熟的四大力學,講解的切入點很多。一般的最中規中矩的講法最適合做第一遍的教材當然,也有一些書會從邏輯上用自己的思路去構造整個理論。就我個人而言,一般的在寫note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自己去構造思路,而不是直接搬運中規中矩教材中的內容(當然,掌握不透的時候,我也就只能搬書了,然後補充一些細緻的說明)。
對於四大力學而言,要找到一種邏輯上比較合理的講法,切入點是很多的。這裡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認為可行的思路,同時也歡迎大家補充。
於此同時,這個專欄關於四大力學中的傳統內容,也就告一段落了。
一,經典力學:
在實際問題中經典力學關注的模型有三種:質點,剛體,和流體。當然,剛體和流體的模型在質點模型的基礎上是可以給出來的,它們更像是解決某類實際問題的具體手段,不包含在基礎理論中。由此,下面我們只考慮質點。
1,從古典變分法出發:
牛頓力學的核心是 ,對於保守力可以寫為 。這是一個微分方程,每一個微分方程都有與之對應的積分型泛函求極值的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去湊和 等價的泛函求極值問題,即: 。
由此,這裡邏輯上的思路是:結合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基本力學原理,逼出積分型泛函 中拉格朗日量的表達式,進而得到描述力學系統泛函的形式,從而給出描述力學系統的微分方程。這也就是朗道開篇的講法了。
2,從位置和速度出發:
經典力學中需要確定質點的位置,從而必須引入坐標系和不同坐標系之間的變換。當位置確定之後,質點運動的信息還不能完全確定,因為同一路徑還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去運動,即同一曲線可以用不同的參數化。由此,只有速度和位置都確定了,質點的運動才能完全確定下來。
由此,邏輯上的思路是:物理上確定位置而引入的坐標系,以及不同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變換自然的賦予了質點構型空間(所有可能位置的集合)以微分流形的結構。我們記構型空間為 ,那麼很自然的其上切矢 就是速度,切叢 中的點完全確定了質點的運動狀態, 就是系統的狀態空間。勒讓德變換 使得餘切叢 也可以作為系統的狀態空間。而餘切叢上有自然的恰當辛結構 ,考慮其誘導的同構映射: ,局部坐標系下寫為: ; 。可見,只要給定 上的函數 ,我們就可以確定光滑矢量場 ,進而給出 上的保辛結構流 ,即系統狀態的演化。同理, 在勒讓德變換下對應的 上的函數 也可以確定系統的演化。
3,從物理學量出發:
描述力學系統性質的物理學量有很多,它們的量綱自然也不同。物理學量之間,同量綱的可以加減,不同量綱的可以乘除。所有我們很自然的選取一個代數 作為物理學量的集合。其次,這個代數中並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有物理意義,我們需要某種運算把代數中有意義的物理學量篩選出來,我們可以定義映射 ,滿足 的元素被「挑選」出來作為有意義的物理學量。所有很自然的我們希望力學量的集合 是一個 代數。
由此,邏輯上思路為:定義經典力學中力學量的集合構成一個對易的 代數,一般它是函數代數,映射 將實值函數篩選出來作為力學量。假定它是某個緊的Hausdorff空間上的函數,由Riesz-Markov定理可以給出 代數的態: ,即:力學量的期望值。我們還可以確定狀態空間 即為相空間, 為劉維爾測度, 代表力學量停留在 的概率。
二,電動力學:
電動力學的基礎就是Maxwell方程,面對實際問題,唯一要做的也就是求解Maxwell方程。不同與經典力學,電動力學的馬後炮還是很難打的。因為Maxwell方程是完全基於物理實驗的,如果硬要從邏輯上構造的話,會給人感覺太欽定,太生硬,物理上的理由不夠充分。這裡我沒有什麼太好的想法,只能羅列一些可能的切入點。
1,電動力學需要滿足狹義相對性原理,即洛倫茲協變性,故其中物理量必為時空流形 上的張量場。然後,我們直接把 主叢上的聯絡拉倒底流形 上作為矢勢: ,而主叢上的曲率拉到底流形 上即為電磁場強 : 。
2,用標量場和旋量場在 定域規範變換下的不變性,逼出規範場 ,同時給出規範場需要滿足的規範變換式,進而定義規範場的拉氏密度。
三,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邏輯上去切入同樣不容易,實際操作起來一定是要結合實驗去說明的。不過,如果我們先總結S-G實驗中的實驗現象,發現量子力學中系統的狀態空間是一個內積空間。那麼,在此基礎上討論問題就會輕鬆很多
1,從線性空間出發:
假定量子力學中狀態空間是一個Hilbert space ,很顯然描述演化的流需要保內積,即流是一族單參數強連續酉運算元群 。進而,根據Stone定理:酉運算元群的生成元唯一,即: 。自伴運算元 就是生成系統隨時間演化的力學量。
2,從力學量出發:
同經典力學相似,我們定義量子力學中力學量的集合構成一個非對易可分的 代數,一般它是運算元代數,映射 將自伴運算元篩選出來作為力學量。由其GNS構造即可得到 代數的態: ,即:力學量的期望值。我們還可以確定狀態空間 為復可分希爾伯特空間, 即為力學量的算符表示。
3,結合實驗:
這是我認為最科學的梳理方法。
先講有限維狀態空間:總結S-G實驗的結論,討論二維狀態空間的量子力學。然後討論自旋的耦合,依然是有限維狀態空間。之後在此基礎上給出量子力學的公理。
再講無窮維狀態空間:總結氫原子光譜的實驗現象,結合微分方程的邊值問題,類比有限維的情況,給出函數空間與自伴運算元的概念。結合物理概念指出無窮維情況中的基本概念與重要定理,最後再次說明量子力學的公理。
四,統計力學:
統計力學我目前沒有什麼好想法,感覺唯一比較好的思路就是從統計力學研究對象的性質,以及自由度過大導致力學方程無法求解開始,引入相空間上的空間分布。在遍歷性假設的條件下,時間平均等於空間平均: 。對於近獨立子系組成的系統,系統的相空間 可以分解為: , 空間即為子系統的相空間。
對於近獨立子系組成的系統而言,從大量的硬幣,骰子組成系統的統計性質出發是比較好的。它們分別對應 是的二能級系統和六能級系統。相比物理上三種粒子的分布,它們僅僅差了一個能量守恆的約束條件: 而已。
推薦閱讀:
※ABCs of Quantum Mechanics
※Note:「讓我們假設類星體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致Donald Lynden-Bell
※時間究竟是什麼?
※相對論中讓人暈頭的「同時」。
※弦,妙不可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