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哪些能力,尤其需要早養成?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6年。

2017年尾,我開始手把手帶核心崗位的新同事,因此又關注起「職場新人剛工作時,應該重點發展哪些能力」這個話題。

這段時間,我回顧了自己剛工作時的筆記,和同事朋友交流,總結出了幾點。私以為,這些能力對任何一份工作都很重要。現在分享給大家。

1. 業務敏銳度 Business Acumen

業務敏感度,是我最看重、也想花最多筆墨談的能力。它並非指「戰略」這種大詞——對於剛工作的新人、甚至工作幾年的中層員工,公司並不會要求你有多厲害的「戰略思考」或者「商業洞察」能力,畢竟這些,暫時還輪不到我們來思考。

但對自己所負責的領域,哪怕是新人,也應該具有極高的敏銳度。這個敏銳度的具體體現,包括但不限於:熟知自己業務的核心板塊,把握工作的關鍵流程,了解並能解讀業務重要指標。

聽著可能有點虛,舉一下自己的親身體會吧:

我畢業時加入了某快消公司做管理培訓生,第一年的工作是市場分析。這個工作,主要就是運用調研公司提供的品類銷售數據,分析自己公司和主要競爭對手的生意情況,幫公司回顧業務並找到增長機會。我經常需要撰寫各種報告,發給公司的領導層。

有一次,我在撰寫報告的時候,我的上級經理問我:

「上個月我們D記品牌在北京的銷售增長率是多少?」

我答道:「稍等,我查一下告訴您。」

她馬上翻了一個白眼,說:「查一下?那我自己也可以查,不需要問你。

我非常汗顏——老闆的意思很清楚:我是做市場分析的人,對於自家公司重要品牌的生意表現,應該是張口就能說出的。如果還需要查數據才能回答,說明我對業務缺乏關注和理解。

「查一下」事件之後,我便開始更有意識地關注業務。一開始,甚至是很機械地記憶一些facts,比如「對我們生意最重要的10個城市是哪些,它們各自的重要度佔比是多少」 「哪幾個月份的銷量,對我們全年生意的影響最大」。久了之後,竟有了一種「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感覺——比如,當和同事討論某新產品應該優先在哪裡上市時,我能自然而然地引用該品牌在各地市場份額、增長趨勢提出見解,並得到贊同。

我在前司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一個案例,也得益於這種「數據敏感度」的積累——某競爭對手H,旗下的一個品牌剛上市幾個月,在全國的整體市場份額很小,沒有引起公司關注。

但我由於長期追蹤H,知道它在推廣品牌時,會優先在哪幾個城市發力、再啟動全國性的推廣。所以我特別關注了該品牌在細分城市的生意表現。也得益於此,我早早發現了這個品牌將要全國啟動的傾向。

於是,我撰寫了一份詳盡的報告,總結了我的發現和推測,幫公司判斷了它下一步要發展的區域。正因為此,公司及時採取了措施、遏制了這個品牌的發展勢頭。我也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價值。

直到今天,我換了行業和職能,也仍然用心保持著自己的「商業敏感度」。比如,當程序員告訴我,他跑出的數據顯示「一天當中,有xx%的廣告瀏覽者成為了付費用戶」時,我能夠底氣十足地告訴他:數據不make sense。

當你能夠一眼洞悉問題時,你是能夠贏得別人很多尊重的。

2. 項目/時間管理能力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工作中一定有涉及到團隊合作、部門協調的時候。如何高效地推動事情,也是一項重要能力。

我認為,對於職場新人,在項目管理上有2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優先順序管理。一個項目,不同方面事項的重要度往往不同,我們要能夠抓大放小。有些細節的工作,即使最終不做,也對大局無甚影響;而有的工作,則必須要儘早開展、確保完成——亦即所謂的80/20法則。

2) 任務分配。做項目,除了自己完成工作之外,還需要調度團隊資源。

我的經驗是:需要別人參與、交作業的事情,一定要儘早和對方溝通,為ta留夠時間。

這一點,跟「自己單打獨鬥」是很不一樣的——自己的事情,大不了加個班通宵一下趕出來;但我們沒法這樣去要求別人,所以要早溝通、早協調。

3. 溝通能力

這一點,說起來感覺也很虛,我舉幾個典型場景下,「溝通能力」的體現吧:

1) Be specific

回顧一項活動的效果時,如果它的負責人總結道:「這項活動的參與率很高」。有sense的老闆,一定會問:「很高是多高?具體數據是多少?跟以前的活動比,有多顯著的提升?」 因為「很高」這個詞,模糊、主觀。

相較這種描述,如果你表達的是「我們這次的活動參與率達到了37%,而之前同類活動的參與率平均只有18%。」大家就都能很快理解你想傳達的意思了。

同樣地,如果你遲到了,不要告訴對方「我過一會兒就到」,而是要說清楚,「一會兒」是5分鐘,還是半小時。把話說具體,可以降低很多溝通成本,也能體現你在工作上的專業度。

2) Keep your word

設想一下:同一件事情,你反覆去問同一個人,得到的答案卻每次都不一樣,是什麼感受。我反正會很抓狂。

這也是為什麼,在工作上,已經跟人溝通好、敲定了的事情,不要輕易反覆。比如:

答應了周五下班前要交的報告,就按時交付;

約好了下午4點開的會,就別隨便改時間;

已經align了對一件事情的結論,就不要輕易反水

——關於最後這一點,不是說要「固執」「不認錯」,而是說在形成結論的時候,就要審慎。如果真有新信息和證據,改變結論也無妨.

但不要是自己沒想清楚就下結論,一會兒又自己打臉。

3) Offer solutions

我剛開始工作時,由於不敢自己拿主意,所以總是傾向於把「問題」和「挑戰」總結出來,交給老闆,等老闆做決定。

但我很快就收到了老闆的反饋:「如果你只是告訴我『有問題』,而沒有建議,那你對我的幫助就非常有限。

那之後,我便開始養成「提供解法」的習慣——除了分析、總結清楚現狀之外,我還會列出我的下一步行動建議。簡單說,就是:給方案、給選項,而不只是提出問題。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自己因為需要想「怎麼辦」,思考的深度會增加,對業務的理解度也會更深

提供給老闆的選項,可以幫老闆節省時間、啟發思路,增加了自己對老闆的價值

而和老闆再就「解法」展開討論時,老闆的見解又給自己提供了反饋,可以更快進步

職場上,需要養成的能力很多。對於新人而言,不必貪多。

用一年時間,把這幾點做好,你就已經超越90%的同輩了。

#鵝姐說:鵝姐不定時記錄成長心得的微信公眾號。

#鵝姐:前快消公司管培,Uber市場經理,現互聯網教育公司產品經理。


推薦閱讀:

別讓圈子坑了你!
職場中,學會這3句話,同事都喜歡與你相處
職場中,若想升遷,這3個軟技能不可不知
【職場】對自己的業務主動提出改善計劃

TAG:職場新人 | 職場溝通 | 職場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