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歷史上的一場百年對決

凱恩斯vs哈耶克(Keynes vs Hayek) :政府干預實體經濟VS 自由市場經濟

凱恩斯主義是政府對市場干預給予宏觀調控的源頭,在1929華爾街經濟危機後引發的經濟大蕭條中被提出。他提出:假如在一場嚴重的經濟下行(當時的1929經濟危機中)仍然實施哈耶克等人主導的純市場經濟(幾乎無政府干預,任憑市場『』自行恢復『』),會導致經濟體陷入流動性陷阱,導致經濟體陷入『』不消費不投資『』的下行漩渦,重則導致金融行業系統性崩潰以及社會騷動,長期下來會造成實體經濟不可挽回的生產力減退(比如技術流失,投資信心下降等等)

因此他主張混合經濟體制,政府在經濟下行時應該積極動用政策干預(包含財政政策:加大政府開支和減稅刺激,以及貨幣政策:降息和增加貨幣發行量,就是提升M2),來刺激消費,投資和出口,把經濟再陷入險境前拉回正常水平。

哈耶克是當時的新古典經濟學代表,作為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衍生,他們學派主張無政府干預,政府職能僅限於提供法治國防等,在實體經濟中完全由市場力』『隱形的手』『決定。他們認為經濟下行是正常體現,表明了需求下滑或生產成本升高導致生產下降,如果政府在信息不對等和政策效果遲滯的前提下』『冒險』『干預,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比方說,經濟體信心已經在自行恢復中,政府卻投入大量貨幣,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他們認為在1929年形勢下,市場能自行修複信心。

凱恩斯說了一句世紀經典『』by the time the market recovers, we are all dead』』(當市場恢復時,我們早就死了)。

美國蕭條了好幾年直到羅斯福上任主張政府干預,加大赤字,發展工業。英國呵呵就比較慘了。德國在資產市場全面崩盤後社會不穩定,納粹黨上台,實施高壓極權統治,但其高政府開支和干預卻讓納粹德國以驚人的速度擺脫經濟窘境成為最強大的國家,點燃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二戰後,這場對決繼續著,各個國家開始加大國營部門力量,明顯凱恩斯主義佔上風。但直至1970年代由中東石油危機導致的生產成本上升,經濟下滑中政府積極干預卻導致了飆升的通貨膨脹。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里根和撒切爾夫人在英美開展的轟轟烈烈私有化運動為代表,標誌了凱恩斯時代的過去,工會力量被大幅削減,龐大的低效國企被紛紛解體為寡頭壟斷私企。此時哈耶克的新古典主義被崛起的相似度極高的『』monetarism『』(貨幣主義)取代,以米爾頓弗里德曼為代表,主張貨幣政策適當干預經濟,反對財政政策,支持自由市場化。

然後在計算機帶領下金融業蓬勃發展,政府也不怎麼干預,英美一度蓬勃發展(黃金90年代),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率使凱恩斯主義淡了下來。凱恩斯主義內部也開始分裂,一方支持勞動力市場自由化,另一方仍然堅持工會對降低收入不平等和消費力的重要性。。。

然後這場百年大戰跨入了21世紀,先是2000美國的dotcom 危機,源自於股民對於科技股票過高的期望,好在銀行業並未過多進軍股市(簡單來說股民沒有用債務炒股),股市崩盤後經濟一年就恢復了,沒有人發現問題,貨幣主義繼續橫行著。。。

然後就是重點也是故事的轉折點——2008金融危機。注意,這場經濟金融災難的別名是次』『貸』『 危機,這個貸可重要了,從2002年開始銀行業創新出各種新的金融產品,比如『』信用違約置換股『』(credit default swap),這些創新產品把銀行自己由於過度放貸和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中人們積累起來的巨額債務打包成股票繼續上市,信用評估產業為了提升自身利益盲目評價風險(把高危股票評為優質股票)加劇了信息不對等,政府卻視若無睹。政府與2006年開始才開始加緊資金流,加息,加大央行逆回購。。。唉,可惜太晚了。。。接下來發生什麼大家也都明白了,銀行自身的高槓桿率(放貸總量完全超過其總資產數倍)成為2007年開始信心崩盤,房價股價崩盤,全面債務拖欠後直直頂在他們腦門上的槍(他們手中從房貸拖欠中得到的房折價嚴重,放貸無法收回,總資產不夠其還清自己從央行和其他銀行借的錢)。金融業遭到從1929年來沒遇到的血洗,無數金融機構倒閉,歐美國家經濟遭到債務影響,遭到重創。(幾乎每個人每家企業每家銀行都欠著錢)

在這個節點,沉寂30年的凱恩斯主義上台。奧巴馬上台,8000億美元的政府開支刺激接踵而至。各個其他西方國家(包括中國的四萬億計劃)紛紛開展政府干預。最終經濟終於沒有像1929一樣重蹈覆轍,幾年裡美國恢復正常,英國雖陷入低生產效率陷阱,其經濟恢復還是可以看到的,其他國家也差不多。

就這樣,凱恩斯主義死灰復燃。。。

事情並未結束,對決會繼續下去,看看英美在2006年到2016年積累的極高政府債務,下一場經濟下行不可避免!而且,下一場對決少不了中國,中國極高的企業債(絕大部分是來源於低效低能國企,其實就應該算成政府債)已成為可能引發中國金融業系統性危機的風險。

在中國轟轟烈烈的供給側改革(國企去槓桿,減少國營部門)中,下一場政府干預vs市場的對決已經悄然打響。。。我作為一個小學者,將靜觀其變。。。

推薦閱讀:

TAG:經濟學 | 經濟史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