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庖丁解牛與養生、技擊 權成

莊子

 莊子原文:庖丁為文惠君表演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解牛

解: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呀!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年、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年、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放輕。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牛還沒感到痛苦。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愜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將刀搽的乾乾淨淨,把它好好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養生如此,技擊亦如此,不與對方鬥力、頂牛,把人體結構研究通,把自己身體當成鋒利的刀片,在對方空虛處,關節縫隙處下手,打敗對方自己還不費力,效果還明顯。這篇寓言提示我們很多東西,值的深思!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我拋磚引玉起個頭,博大家一笑耳。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范國昌書法

1、宰牛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庖丁的動作和著名的樂曲《桑林》、《經首》相合拍。

2、庖定是有思想的人,知道找尋規律。

3、剛開始看到的是整頭牛;三年後(時間段很重要),看不到整頭牛了(用眼睛看),看到牛的生理結構,對牛的結構很熟悉了,進入「暗勁」階段。

4、現在是化勁階段,不須用眼,用精神、用感覺即可知道牛的骨縫在哪。刀專找牛的縫隙、空虛處下刀,「避實就虛」,效率高,還不費勁。

5、刀用了十年,依然很好,鋒利如新,不鬥力,不頂牛,不抬杠,不嘔氣。

6、動作放慢、放輕,不急不火,要心平氣和。

7、刀輕輕一動,牛的骨肉嘩啦一下分離,轟然倒地,牛還沒感覺到痛苦。

8、將刀搽的乾乾淨淨,把它好好收藏起來;收功很重要!而且,把把如此,常年堅持。


推薦閱讀:

岐黃傳人徐乃靜 中醫要從娃娃抓起
奇穴刺絡排瘀真的那麼神奇嗎?它的起源是哪兒?
寧願花1萬洗屁股,也不願花1千做….
中醫治得好癌症 卻治不了現代人的愚昧
其實你早已知道這些中醫知識

TAG: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