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殘雲的戰爭(二)

前面我們講到:

1、和平從來都是稀缺的

2、印度高超的詭辯術

3、印度的和平天性是舉世無雙的

4、北京忍無可忍

5、風捲殘雲的戰爭一

今天開講中印系列第6篇:

風捲殘雲的戰爭二


鍋從天上來

當印度國防部長梅農把鍋甩給前線,認為前線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的時候,尼赫魯給了他更大的一口。

尼赫魯說:他堅決不同意戰爭,但手下們(指梅農等人)認為東北邊境印度軍隊擁有巨大優勢,可以進行前進政策。

10月31日,梅農下台,尼赫魯接管國防部。

擊潰第七旅後,中國部隊迅速展開新的攻勢。

新德里要求軍隊固守色拉,前線軍官聲後勤不足,根本辦不到。

新德里置之不理,要求前線必須執行這命令。

10月20日,中國進攻色拉,印度節節潰敗。

在此期間,北京模仿印度顛倒是非的做法,聲稱中國軍隊受到了攻擊,被迫還擊。

但國際並不買賬,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印度沒有進攻中國的實力,怎麼會先攻擊中國。【評:最煩這種誰弱誰有理的態度】

10月24日,北京呼籲雙方總理進行會談,提出按照1959年的實際情況劃分邊界。

北京認為這些建議是平等,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武斷專橫的。如果不帶偏見地看待這些建議,北京並沒有說錯。

但印度不能客觀地看待中國。他們認為:印度的前進政策合情合理,而中國居然對如何合情合理的前進政策予以阻撓,這是一種粗暴的侵略。

新德里立即拒絕中國的談判呼籲,同時聲稱:印度是熱愛和平的,一向謀求通過會談來解決分歧,但絕不接受中國入侵印度,佔領印度領土並以此來作為會談的籌碼。中國要是想真誠解決問題,就應該全部接受印度的主張。

北京方面認為印度簡直不可理喻。於是準備加大打擊力度。

國際方面

以英美兩國政府為首的西方世界向印度表達迅速和毫不猶豫的同情和支持。中國的進攻被認為是對亞洲主要的民主堡壘的打擊。

尼赫魯認為同中國的戰爭將是持久戰,他最初認為印度不需要援助,因為援助可能等於結盟。但當美國表示願意提供援助的時候,尼赫魯立即表示接受。

議員們曾經攻擊尼赫魯,說尼赫魯堅持不結盟和不接受援助,是損害印度安全。但這一次,尼赫魯的做法讓他們閉嘴了。

印度趁此時機,獅子大開口,向西方索要大量援助。當尼赫魯開出援助物資的清單之後,美國人十分震驚,因為印度要求的物資範圍十分廣,數量極其多,而且內容非常混亂。

五角大樓統計了五天,才勉強把第一批援助物資從西德裝上飛機,運往印度。

英國在這方面甚至比美國的動作更快。

在尼赫魯表示接受肯尼迪提供援助的建議的那一天,英國的第一批軍火援助就已到達了新德里。

印度呼籲,各國對印度的軍事援助要提供優惠條件。

英國立即響應印度的呼籲,把最初的幾筆作為饋贈,美國也給出十分優惠的付款條件。

法國則要求按照正常的商業規定付款,印度對法國進行譴責。

印度還向以色列求援,為了不得罪阿拉伯國家,他在求援後仍然拒絕跟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並要求援助船隻不掛以色列國旗。

以色列很憤怒,但最終還是援助了一船迫擊炮給印度。

這之後,周恩來提醒不結盟運動中的亞非各國政府首腦注意這個問題。他說:

印度政府已經公開向美國乞求軍事援助,背棄了不結盟運動。

《人民日報》說:印度長期以來接受美國經濟援助,現在又接受了美國的軍事援助,這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標誌」:它表明尼赫魯政府不結盟政策的外衣已最後脫落下來了。

尼赫魯越是投靠美帝國主義,就越要適應美帝國主義的需要,堅持反華;他越是堅持反華,就越要投靠美帝國主義。這是一種惡性的循環。尼赫魯一步一步地丟掉了「不結盟」政策,正是他投靠美帝國主義和堅持反華的必然結果。

可能因為中國的宣傳,也可能因為印度本身的做法就存疑,不結盟國家的態度表現的很保留。

雖然印度自稱是不結盟運動國家的領袖,但不結盟國家並沒有讓他擁有一個領袖該擁有的地位。

印度駐中東的記者稱,即使在入侵一周以後,還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政府、黨派、報紙以及知名人士表示過同情印度。

許多非洲國家則斥責西方對印度的軍事援助。

俄國人在衝突發生後不久,通知印度駐蘇使館說他們不再繼續向印度提供米格式戰鬥機

印度同時向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尋求支持,但國民黨台灣這次站在共產黨的一邊,蔣介石政府表示: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統治印度期間單方面提出的。中華民國從未接受過這條分界線,並且強烈反對這項主張

尼赫魯對這些不支持他的外國朋友表示憤慨。他說:人們總勸我不要打,好像我很喜歡打仗。這些所謂不結盟國家是糊裡糊塗的,也有點怕中國。在印度人看來,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而這些國家竟然不肯公開支持印度,是忘恩負義、膽小怕事。

自由黨黨魁問道:我們在世界政治的各方面曾經為這麼多的國家幹了那麼多的事,而它們對印度卻不同情、不支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多數印度議員對這些亞非國家的中立表示無感。一名「獨立的」議員稱:印度正為民主制度打一場世界大戰。用丘吉爾的話說:給我們傢伙,我們就能完成任務。

尼赫魯堅持說:因為軍火供應是無條件的也是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所以決不影響印度的不結盟地位。

當援助物資源源不絕地運達印度的時候,印度因失敗而低落的心情重新高漲起來。

印度的民眾開始認為:之前的失敗只不過是勝利路上的小挫折,印度最終會取得勝利,而勝利會讓印度變得偉大。

尼赫魯堅持他以前的態度,一邊拒絕談判,一邊向國際社會哭訴:如果中國人有什麼領土要求的話,他們本來可以提出來討論,拿出來談談,並採取各種不同的和平解決方式的。

印度學生們焚燒毛和周的模擬像,還有的用血書籤名保證忠於祖國事業;

新德里和加爾各答的華僑商店,不管是開鞋鋪的還是賣古玩的,都被搗毀一空,華僑店主都挨了打。

日本外交官員在小汽車上貼上日本的國徽和印地文的國籍證明,以免被手腳太快的暴徒誤認為是中國人。

群眾支持同中國作鬥爭的這類表現受到政府的表揚,尼赫魯認為:這證明前幾年令人擔憂的不團結和一盤散沙實際上只是一些表面現象,印度骨子裡是團結的。

他還更富有詩意地感謝中國的這次行動,他說:這次行動驟然揭開蒙在印度臉上的面紗,使人瞥見印度的沉著的面貌,剛強、鎮定、堅決,雖則是個古老的面貌,但卻永葆青春而又充滿活力。

儘管如此,尼赫魯還是在許多場合表示印度人是具有內在的和平主義思想,印度民族是溫和的民族,而中國人則是戰爭主義者。

由此看來,印度人對武力似乎有著雙重標準:

如果別人發動戰爭,就是好戰的提現,而印度發動戰爭,則具有天然的正義性。

印度的民眾開始忘記之前的小失敗,把注意力集中在瓦弄前線,熱切期待著即將出現一場印軍大捷。

在公眾期待的壓力下,11月16日,印軍在瓦弄發起進攻的集結命令。

然而,印度軍隊的集結十分拖拉,這可能是因為印度方面的交通線比較差,也可能因為印度人普遍不守時的性格。

總部下令前線要進駐三個師,但實際上只有一個旅按時到達集結地點。另外兩個師在停火很久之後才到達那裡。

中國則相反,他們似乎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不斷向前推進。

11月初,空中偵察發現中國的卡車在達旺賓士——說明公路已經修通。

接著,中國部隊又開始修整從達旺到色拉一段的印度公路。

同時,他們沿小路向印度陣地大規模搜索前進,而當時的印度軍隊對此一無所知。

這期間,考爾將軍生病,軍長換上了富有經驗的辛格將軍。但就在辛格將軍考察完前線後,尼赫魯出手,將辛格換下,重新讓愛拍馬屁,但沒有前線作戰經驗的考爾當了軍長。

前線的軍官對此表示抗議,因為他們認為考爾沒有經驗,但尼赫魯無視了他們的抗議。

蒂邁雅將軍講:陸軍中的每一個官兵都知道,考爾是個從沒有進行過實際作戰的軍人,在陸軍中無法把這類事掩蓋起來。軍官們都不尊敬考爾。

1962年11月12日,第六庫馬翁營的兩個連,在重迫擊炮和幾門野戰炮的火力支援下,開始進攻中國部隊所據守的一個山頭制高點。

當天晚上,中國部隊進行反攻,把倖存的庫馬翁士兵全部趕下了山,這支部隊返回營地的時候已大半折損在戰場上了。

印度報界對這次進攻大加讚賞。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國部隊悄悄尾隨這群印度士兵,並對其陣地發動猛攻。

因為之前的火力掩護已經耗光了炮彈,印度陣地在中國軍隊的進攻下迅速潰散。

11月13日早上,考爾命令該旅撤退,並電報新德里,聲稱中國兵力十分強大,攻勢兇猛,要求外國軍隊支援。

中國軍隊十分狡猾,他們拿下印度的陣地後,在該旅撤退的路線上伏擊印軍。印軍因此傷亡慘重。

11月18日凌晨,中國部隊開始對印度的前哨陣地和機場進行炮擊;

拂曉時,中國步兵攻擊了山上的印軍陣地。中國的火力十分兇猛,炮火幾乎將印度的工事夷平。而且他們的戰術配合也很好,他們在正面進攻效果不大後,隨即繞到印度後方,拿下了陣地。

中國發動攻擊的五個小時後,印軍陣地盡被攻破。印度軍隊被迫集中到山谷旅部周圍的高地上。

中國在東段發起進攻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7日,也在西線對印度的陣地發動進攻。

西線的印軍抵擋了約三個小時,隨後被擊潰。殘部逃入原始森林,潰不成軍。

17日晚,中國切斷公路,困住印軍第62旅,旅長辛格請求撤退。

考爾給他們發了模稜兩可的電報,一方面要求他們掃清公路上的敵人,一方面要求他們堅守陣地。(註:這樣的命令是為了事後推卸責任,因為這次潰敗後,考爾指責該旅長違反了自己的指示精神。)

從色拉派出的一支約兩百人的強大作戰巡邏隊,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並被殲滅。

消息傳出後,印度的士兵開始認為印度軍隊不管任何地方碰到中國軍隊,一定會被打垮。

因此,印度軍隊的士氣開始瓦解,士兵們開始不再聽從軍官的號令。中國部隊一開火,印度部隊就開始潰退。全旅的陣地開始瓦解。

中國部隊一槍不發緊緊地跟著後撤的印度部隊,佔領了他們已經修築好的陣地。

關注公眾號【戰略總局】收看最新內容:中國,無一人被俘

精彩預告:

18日凌晨5點,印度坦克部隊兩名軍官到德讓宗的師部彙報,發現師部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連崗哨都沒有一個。

就在此時,中國的部隊出現在大約1000碼(900米)的地方,開始向這個師部開火。

炮火響起後,德讓宗部的師長帕塔尼亞驚慌失措,立即丟下部隊,匆匆逃離戰場。

weixin.qq.com/r/zS6wqI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Science》:中國 AI 產業發展迅猛,美國的優勢只領先 6 個月
全新一代聆雅耳背機
中國哪裡領先,哪裡落後,看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就知道了
想當魔法師的教授不是好神棍
最新中國世界級遺產全名錄,無論你去過幾個都必須要收藏!

TAG:印度軍事 | 印度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