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坐飛機遭遇熊孩子:我們為何對「人造囧途」無可奈何?
社交媒體上,一則被標註為「春節坐飛機遭遇熊孩子」的短視頻被熱議。視頻中,一個「熊孩子」大鬧飛機客艙。航班是從德國飛往美國,歷時8個小時。整個飛行過程中,「熊孩子」不停地鬧騰,發出魔鬼般的嘶吼,幾乎逼瘋所有的乘客。
面對這樣的事情,「輿論的矛頭」直指熊孩子的家長,認為是「子不教父母過」。可對於「人造囧途」而言,輿論即使再講道理,可路人卻依舊難逃被逼瘋的境地。從視頻的記錄來看,8個小時中,熊孩子一直保持高能的狀態。空姐沒辦法,乘客更是無可奈何,所以只能硬深深承受。
實際上,類似的事情也不是頭一次發生。可每一次發生之後,輿論除卻攻擊「熊孩子」的父母,並不能就事情本身作出相應的對策。而對於「熊孩子」的父母,礙於「親子關係」的壁壘,在公眾場合下,本能的會選擇庇護自己的孩子。
這種一公一私的對峙,理智和人性的博弈,很難用對錯和合理給出結論。於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該討伐的繼續討伐,「熊孩子」千篇一律,「人造囧途」卻只能硬深深承受。我們不得不承認,成年人在給予孩子保護的同時,不得不淪陷於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和旁人的立場終將難以執中。父母眼中,孩子再怎麼熊,也是自己的孩子,批評歸批評,可心底藏著真愛。旁人而言,只是關注公共場合的秩序,至於孩子會不會被傷害,絕大多數人好像不太關心。即使關心,也只是停留在公共標準層面。
於此,「熊孩子」註定是父母和旁人的「攪屎棍」。不僅自己臭烘烘,也讓周圍的人陷入廝殺的境地。過去人們常用「淘氣」描摹一個人孩子的怪癖,現在人用「熊」。淘氣中有些許可愛的的氣息,可「熊」的標籤里,卻是面目可憎和無可救藥。
很多時候,「熊孩子」自己可能還不清楚周遭發生什麼,只是囿於自己的小世界進行犯渾。可父母卻成為代償罪惡的眾矢之的,旁人一下子變成氣勢洶洶的壞叔叔和壞阿姨,他們廝殺著,他們焦灼著,共同勉強維持著「人造囧途」。
對於,「子不教父母過」而言,這是較為公認的一種輿論大棒。雖然指出事情的本質,但卻很難緩解事情發生時的尷尬。「因為年齡小,所以就犯渾」,這好像是「熊孩子」對於「孩子特權」最大的濫用。當然,「熊孩子」自己也很清楚,犯渾有時候就是為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證明給父母看,證明給旁人看,證明給這個世界看。
可惜,這場存在感的實踐過程中,卻充滿傷害邏輯。不僅讓旁人難以忍受,相信在場的父母也是沒有辦法。很多人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可以適當體罰。可是,公共場合下,體罰或許並不能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會被認為「虐待孩童」。
不得不說,「熊孩子」的父母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平日里就深受其害,更為無奈的是,「熊孩子」犯錯,其父母還要乖乖背鍋,真是無奈的邏輯。同樣,旁人更是難以去解決。作為路人,多數人真是不願意去管這種「閑事」。「垃圾人」太多,誰都不能保證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正常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是多數人在陌生環境下的處世之道。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本來就快,人與人的耐心閥值越來越低。作為「熊孩子」的父母而言,如若熟悉自己孩子的脾性,就盡量提前哄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影響公共場合下公眾的正常活動秩序。而對於旁人而言,遇到「熊孩子」,也最好別用憤怒去直接回擊,因為憤怒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局面徹底崩潰。
所以,我們一邊要承認,世間需要有共識,一邊也要承認,世間存在奇葩。有些「熊孩子」的父母很講道理,有些「熊孩子」的父母很不講道理。遇見講道理的父母,很多事情會變得好溝通,遇見不講道理的父母,結局自然就是「遊走的熊家庭」,場面自然就會更加失控。
於此,「人造囧途」也只能走向死局,「熊孩子」鬧翻天,親生父母鬧死心,旁人接近瘋人的邊緣。除卻輿論等待冷卻,熊孩子玩累歇菜,似乎真的沒有很好的解決之道。面對「熊孩子」,單靠批評孩子的父母,或許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本身,而且弄不好會讓旁人吃不了兜著走。所以,輿論上一直都是「群毆式」,即便「熊孩子」的父母很憋氣,可也是難以辯駁。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這個13歲乳量驚人的中二少女求干!果然,出門就……
※收拾熊孩子最狠的一次是什麼?
※女朋友被熊孩子罵成是小姐,我這麼做錯了么?
※陪熊孩子寫作業是一種什麼體驗?
※是什麼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