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了,帶來流傳千年的花饃的問候可好

花饃也叫「面花」、「麵塑」,在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陝西、甘肅等北方省份和地區作為傳統食用塑作藝術一直比較流行,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山西的聞喜花饃還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早的花饃實際上是用來祭祀祈福。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大批的牲畜供祭祀宰殺,尤其是貧困地區或者災年更是無法做到,於是有人就用面做成各種動物的形狀來代替牲畜進行祭祀供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風俗。

剛才提到的有花饃製作傳統的地方,大部分地區土地都不算肥沃,水源不足,不適合水稻生長,小麥及其他麵食原材料植物種植比較多,飲食也一直也是以麵食為主,這就為花饃誕生提供了前提。

每到節日,人們就用最珍貴的小麥磨粉,做成各種花樣的花饃麵塑用以祈福消災、避禍趨吉。

這種傳統從唐朝開始就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了。一般會在清明寒食節、農曆七月十五用面捏成面人用來祭奠先人或者祈求躲避災禍。春節的花饃種類就更多了,人們會做出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花饃,代表各種美好寓意,除了祭祀供奉之外,也會互相贈送,相互祝福。比如用面做成魚的形狀象徵連年有餘,做成老虎祝願小孩子虎頭虎腦,身體健康,茁壯成長。

今天看來,這種傳統民間的飲食與信仰習俗、民俗藝術完美結合的花饃的祭祀意味已經越來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食用、觀賞、甚至是收藏,而更年輕的人也會覺得很新鮮、好玩。新年到來之際,具有各地鮮明特色的花饃,別緻的造型和斑斕的色彩將春節裝點得分外美麗。

複雜又簡單的花饃

提到花饃,腦海中就會出現琳琅滿目、色彩斑斕的有著濃郁民間藝術特色的花饃麵塑,看著賞心悅目的同時,也會對這種複雜的藝術深深折服。

觀賞性的花饃還是比較複雜的,基本不會用來吃,所以材料中會加入膠水、顏料、防腐劑之類,保證花饃的硬挺、鮮艷和長時間保存,創意也就更多。

食用的花饃受到食用安全的限制,不能添加防腐劑、色素之類的材料,雖然看起來比較繁瑣,但實際做起來沒那麼麻煩,不過技巧和構思還是需要的。

食用的花饃可以全部純手工自己做,也可以用現成的模具來做。

手工花饃從和面、發麵開始就散發著濃郁的民間風俗,比如面要當年的小麥新磨出來的,香甜可口;發麵最好用自家一直保留的面肥,保證口感;工具更是五花八門,擀麵杖、剪刀、刻刀、筷子,甚至是帶齒梳子都能用得上。

製作手法和技巧算是頗有講究的,揉、捏、切、壓、搓、撥、按等手法讓花饃變得千變萬化。花饃的顏色也是純天然的,使用各種帶有顏色的食材製作或者提取,菠菜汁、胡菠蘿汁、番茄汁、紫薯等都能發揮染色的作用。

說花饃簡單,實際上是說看起來繁複的花饃造型實際上也是由各種簡單形狀的面花組成的。

一般會先用麵糰做一個基本的造型,上鍋蒸熟,確定花饃的基本形狀。然後再用各種食材加以點綴,或者一同蒸。我們在家蒸饅頭時再上面點綴個紅棗,可以說是最簡單的花饃了。

再複雜一些的,就需要麵糰、染料和其他食材做好各種面花,用牙籤、棉線之類插在蒸好的花饃的主體上,做成各種主題和形狀了。於是花饃就有了各種美好的寓意。

除了純手工製作的花饃,還可以用現成的花饃模具來做花饃。這些模具也是用木頭做成,刻畫好了各種美好寓意的動物、物品的形狀,簡單漂亮,不過創意就沒辦法隨心所欲了。

把發好的麵糰壓在模具中兩面扣好、壓實,再小心地摳出來上鍋蒸熟,花饃就好了。

發揮創意自己做花饃

複雜的花饃咱做不來,但是簡單的還是可以的,而且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包餃子我們小孩子就拿面劑子自己玩,捏成各種好玩的東西形狀,現在做花饃也能重回那個時候,找回童趣,給春節加點「料」。

家裡沒有面肥的可以買點酵母粉和泡打粉,按照說明上的劑量比例和人口準備麵粉,溫水和成麵糰,喜歡口感細膩一些的可以加點牛奶。蓋好蓋子在溫暖的地方讓麵糰進行發酵。

發酵好的麵糰撒上乾麵粉揉搓,將裡面的空氣排出,搓成細條狀。

紅棗洗凈,把麵條揪成小段,再將紅棗用麵條捲起來,擺成花朵的形狀,連接處用手捏實。

將花饃坯放在室溫中再發酵10分鐘左右,再放入蒸籠,隔水蒸開再繼續蒸15分鐘左右,美麗的紅棗花朵就好了。

當然,掌握了基本方法就可以發揮創意了,可以用菜汁、可可粉將麵粉染色發酵,再用工具做成各種形狀點綴在花饃面坯上一同蒸熟。

比如,將麵條打個結;一端用手捏成細嘴的形;另外一端抻長,用小刻刀劃幾刀做成尾巴;用紅豆做成眼睛點綴上,美麗的喜鵲就做好了。

某寶上買現成的花饃模具做起來就更簡單了。

PS,蒸好吃不完的花饃晾涼後可以放在冰箱冷凍室中,想吃的時候再蒸透就好。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官方網站: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推薦閱讀:

汕頭有什麼不能錯過的餐廳、小吃店?
如何做出好吃的熗土豆絲?
蘇州有哪些好吃的有特色的小店?
「小蔥日食記」——四喜丸子:解碼傳奇的四喜丸子!

TAG:美食 | 春節 | 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