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瞎看 | 奇特如謎的家庭關係

2014-11-05 發表於「騰訊·大家」專欄

終於用iPad上的kindle看完了《糾正》(當然是中文的,不過翻譯得相當不自然)。

兩兒一女的一對老夫妻,丈夫艾爾得了帕金森和阿茲海默病,妻子伊妮德既竭力照顧又心生怨氣,對許多事(比如,丈夫的專利被別的公司以5000元買走,丈夫還要分給自己原有的鐵路公司一半錢);對整個婚姻(比如,為什麼在堅持一下就有雙倍的退休金的關鍵時刻突然辭職,為什麼寧可向投機的鄰居提供企業信息使對方在股票生意中發了橫財卻不允許自己購買股票,以及為什麼對自己那麼冷漠、不夠愛即使身體已經已經糟朽到這個程度了,等等)中的許多事不滿。她最盼望的是孩子們能夠重新回到她們在中西部聖裘德的家裡過一次聖誕節。這背後也是覺得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大兒子加里是費城一家中型銀行的副總裁——屬於看上去穩定但實際上在金融業算是進入死局的職位,懷疑自己患有抑鬱症,受著絕對不去聖裘德過聖誕的聰明漂亮又有著巨額遺產的老婆進行的心理對抗戰的折磨,兩個兒子還在煽風點火,最後他們還使計逼著最乖的小兒子也不得不屈服。

二兒子奇普一路念著美國最左派的思想讀完了博士,在一所大學當老師,上課時痛斥資本主義的消費騙局,卻和家庭富有並認為有錢無罪的女學生有了極為肉慾的師生戀,還被學生告發了,接下來過上了一邊號稱寫劇本一邊給律師行當兼職校對,實際上主要是喝酒、約會、向妹妹借錢的頹廢生活,在老爸老媽和妹妹在他家等他一起吃飯的時候,偶遇他女朋友的丈夫,一位立陶宛投機革命者,受邀去立陶宛發大財。

小女兒丹妮絲是爭強好勝、幾次和有婦之夫約會、離過一次婚,搞過同性戀又不承認自己是同志的廚師。實際上作者對她的人生經歷下了許多筆墨,特別重要,但不能劇透。

父母二人吃了一頓二兒子缺席的午飯之後,一起去乘遊船旅行,父親從船上摔到了海里。接下來,病情惡化更嚴重了,還伴隨著時不時出現的更嚴重的精神分裂。

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大兒子、小女兒,先回到了聖裘德過聖誕,二兒子從發生政變的混亂的立陶宛千辛萬苦地回了家。他們重新梳理了各自的對立關係,大多變成同情,找到了家庭未解之謎的答案,但並不可喜。最後,二兒子和母親在父親開槍把自己打死之前,把父親送進了醫院,接著是療養院。

看完這本書的當天,我媽說她要得阿茲海默了,因為忘了一件小事。我當然說這不要緊,我每天忘記的事比她多得多。這不是個好回答。

我腦子裡想到的都是艾爾。他的幻覺,糞團在到處奔跑,他想求助但只是把伊妮德打得很疼,他固執地不肯洗淋浴而每次都不能確定是否能從浴缸里站起來,可他又時不時是清醒的……這才最糟糕。

我媽說,你現在就不耐煩,到時候肯定不會好好照顧我。我說,那到時候你就哭唄,反正怎麼都會覺得我沒好好照顧你。這是一個更差的回答。

(《人人都愛雷蒙德》劇照)

看《糾正》這種書讓人對家庭生活產生很多懷疑,這懷疑又扎人又熟悉,實際上感嘆幾天也就過去了。可有一天回過頭來可能覺得好像就在小說里已經提醒過的事,在自己身上還是無縫嵌套了。不過,我媽離阿茲海默真的還是太遠……

如此敘述,似乎不值得為這本小說在iPad的Kindle上點9000多下翻頁。可弗蘭岑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特別善於寫那些美夢實現後的破碎,揭露平和之後的偽善,講述初衷與結果之間可悲的差異,同時,一切結論又飄忽不定。在你認為家庭要完蛋的時候,實際上人們選擇的是挺一下就過去了或者裝聾作啞,當一切迫在眉睫的時候,主人公確實可能無動於衷。在你向著爸爸或者媽媽,暗嘆他們被對方折磨的可悲的時候,可能筆鋒一轉,你會發現剛才還是受虐者的人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也是猖狂的施虐者,那些同情弱者的人,也可能更是在弱者的傷口上撒一把鹽。

父母們一定會把幾個孩子加以掂量比較,最乖最聽話的孩子往往不是父母的最愛,家長們也壓根無法在多子女的家庭里做到一碗水端平,他們在重病的時候呼喚的可能只是他們最喜歡的那個孩子。而兄弟姐妹之間,無形中在可以容納很多情緒的親情下面,時而涌動著相挺相扶的義氣,又帶著競爭、嫉妒、惱恨……時不時會希望老死不相往來。

前兩天看《曼哈頓愛情故事》裡面男主角和他的哥哥、妹妹都在父親的公司工作,到日子領年度紅包,父親囑咐他們不要把支票的金額告訴別人,但他們拿了之後當然要比一下。男主角比哥哥多400美金,就足以把哥哥氣得半死。父親告訴小妹妹,其實他們倆的錢數是隨機的,我就知道他們要比,只要有差異就會讓他們明年給我好好乾。妹妹一邊感嘆說,老爸您真是讓我又愛又怕啊,突然又問,那你對我是什麼個意思?父親愣了一下,立刻笑著說: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孩子啊。

想起之前我的一個朋友說她為什麼完全不想要二胎,她自己有個哥哥,整個童年都像在爭奪父母那點兒稀缺資源似的愛。《人人都愛雷蒙德》里,雷蒙德吃完了自己的冰激凌,說還想吃,但已經沒有了,父親立刻把哥哥剛吃一口的那碗冰激凌給了雷蒙德:「別嚷嚷了。這個給你。」他哥都快哭了……雷蒙德和他哥都四十好幾了……

(《人人都愛雷蒙德》劇照)

《糾正》裡面,弗蘭岑除了描述主線故事之外,寫了許多配角的人生,其中有女學生的父母如何看似輕而易舉地穩定地發財致富的故事,有讓人驚詫的立陶宛政治家如何走上了利用黨派之名和社會動亂掙錢的故事,但在這部以家庭關係為主線的小說里,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故事也和家庭、子女、兄妹的話題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艾爾從船上摔下來之前,伊妮德在船上與別的乘客交了朋友,一晚,這位儀態萬千的有錢太太對伊妮德講了自己之所以和丈夫進行這次旅行,並不完全是為了要慶祝他們的結婚紀念日,而是殘忍虐殺他們女兒的兇手,將在這一時段執行死刑。她的丈夫,有一天決定要忘記女兒的慘死,絕口不再提起;而她自己不斷地畫著有關槍支的畫,槍並不是女兒致死的兇器,卻似乎是她想像中無法抑制的復仇需要藉助的力量和武器。當丈夫一次次否定女兒的死,她甚至都要懷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這段講述最後以兩個人都去睡覺為收場,伊妮德似乎也沒有萌發出深刻的同情。可看這小說的人卻會深受震撼,經歷如此失女痛苦的人生之後還能有什麼快樂,一切都被毀了的感覺特彆強烈。

這部小說在訴說暗藏的堅韌,維持情感和家庭關係多麼費盡周章,又是多麼普通。那些期待、失望、家庭政治的手腕無處不在,所要求的似乎並不多,又似乎綿綿不絕,讓人疲於應付。許多評論在談論《糾正》的時候都在說美國人家庭的問題,可事實上,哪裡只是美國人有這樣的問題。幸福的家庭似乎只是看起來幸福,揭開華麗的地毯下面可能都是蟲子的屍體,但為什麼要揭露呢。家庭的不幸卻都是相似的。在故事的中間,時間穿插回以前,艾爾懲罰自己喜歡的兒子奇普,強迫他吃完連艾爾自己也不愛吃的晚餐。之後他躲在地下室的工作間,內心非常難過,暗暗渴望妻子的安慰。伊妮德是為懲罰艾爾對自己的冷落而做這頓難吃的晚飯的,她又用讓兒子不能離桌的方式來懲罰下命令的丈夫。奇普努力想要克服,想盡辦法吃了自己能吃的部分,花了五個小時坐在餐桌旁邊,直到睡著,被父親抱上床。

如果沒有作者的描寫,這只是一個父親懲罰挑食兒子的故事。可這背後的角力與各自的痛苦,才是真相。艾爾暗暗想著,下一個孩子,女兒出生之後他要糾正這一切。可家庭卻總有它自己的規則。

(原標題:《奇特如謎的家庭關係》)

-----------

出版信息:

《糾正》

作者:[美]喬納森·費蘭岑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譯者:朱建迅 / 李曉芳


推薦閱讀:

《無問西東》:從許伯常和劉淑芬的相互折磨看「真實」在關係里的意義
沒做過老大,但知道老大不易
佩服!沒時間陪孩子的媽媽寫下100封長信!每一封都堪稱家教教科書
11、媽媽!(原創)
標題啊?我也不知道寫什麼

TAG: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