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中,各層所傳輸的數據單位如何理解?

OSI模型中

網路層傳遞「數據包」;

數據鏈路層傳遞「幀」;

物理層傳遞「bit流」;

我理解傳遞數據肯定是要有實物為載體吧比如光纖,電纜,不算無線通信的話,然後OSI模型從上向下一層層加工封裝。

那麼平常說「網路層傳遞數據包」怎麼理解,真的在不同主機網路層間有數據傳遞?媒介是什麼?


O(∩_∩)O~

這個要說清楚上一學期的計算機網路才行,遇到水平比較差的還說不清楚。

簡單的說兩句吧。

比如說你郵寄快遞,你需要的是對方的地址和聯繫電話等。然後你把快遞交給快遞小哥,等到對方收貨確認。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忽略一切底層的細節問題,而只認為你使用了一種「服務」以後,就和對方完成了一次通信過程。

這其實就是通信網路中兩個重要的概念:1、通信是在對等的兩個實體之間完成的;2、通信網路中底層為上層提供「服務」,而上層使用底層的服務。對於通信協議,實際上也是要定義這兩部分:1、兩個對等實體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比如去郵寄快遞要求寫收件人地址、聯繫電話什麼的,有時候還要求不能郵寄某些東西(安全性)以及郵寄物品的尺寸(數據包分割);2、要規定所謂的「服務訪問點」,上層協議按照服務訪問點的規定來使用服務,比如你需要去哪裡交快遞,快遞要不要包裝好,交過去要多少錢等等。

正如你和朋友之間的快遞交互是依靠了快遞小哥和快遞公司的辛勤勞動才能夠達成一樣。在通信協議中每一個高層的傳輸過程,都是靠的底層各個實體層層努力來拿到的。最終的信息傳輸當然是靠物理載體上的信號傳輸來完成的,但是在這之上的層層努力是不可忽略的。

所謂的網路層傳輸包、數據層傳輸幀之類的話,其實是有一點誤導。這是一種虛擬的傳輸,而不是一種真實的傳輸。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數據格式而已。就如你交過去的快遞需要裝一個郵包,到了快遞代收點的老闆娘(唉,為什麼我說的是老闆娘呢)那裡就被分門別類打包進箱子里,最後在火車或者飛機上雲的時候是被裝到了集裝箱里一樣。

時間比較短,大概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希望幫助你理解清楚通信網路的實質。

分割線————————————————————————————————

我其實一直有一個計劃來開一門實驗課,讓學生自己從物理層開始用單片機或者FPGA搭建一個網路,這樣類似題主這樣迷茫的孩子就不會覺得很抽象了。

不過,這樣做第一是動了那幫教網路類課程傢伙們的蛋糕,第二是我這兩年實在是沒有精力來做這個事情。我爭取在2017年開出這門課程吧,屆時爭取以MooC的形式和大家見面。


分層本身的意義就是在於把不同層面的工作抽象化成不同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是不是實體存在其實並不重要。因此題主可以不要糾結在此點上。

稍微解釋一下的話:是,您理解的沒錯。較真的講,所有的數據傳輸最終都是電信號,不存在數據包,數據幀,數據bit流,只有電信號而已。

但是如果同樣較真的話,很多習慣上的事情就會變得無法接受。

我舉個類似似的例子:比如您給女朋友打個電話:然而您給你女朋友打電話這個動作實際上也是不存在的,您真正做的事情是使用電話觸發了一個撥號動作將語音轉化為聲波通過聽筒轉化為模擬信號再轉化為電信號通過GSM無線網路到達程式控制交換機通過電話交換網,然後再傳輸到另一個電話交換網然後到達程式控制交換機再到基站通過GSM到達另一部手機然後再轉化為聲音信號而已的一個過程。

看,不抽象就這麼可怕。您還是簡單地說「打電話」這三個字吧,雖然它沒有實際存在,但是認為這個層面的抽象存在才是正確的,這就是工程學的偉大之處。

什麼?您沒有女朋友?那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最終所有數據都是通過最底層的物理層面的電信號來傳遞,傳輸媒介就是實體的光纖,電纜。

高壓和低壓的電信號來表示bit流。再往上所謂的幀,數據包只是有規定格式的bit流而已。所以分層和傳輸的單位是邏輯層面的劃分。


謝邀 先佔個坑


推薦閱讀:

新推出的「雲殼「 name.im 發展前景怎麼樣?
簽華為客戶經理了,通信行業三大板塊,去哪個板塊比較好?
Android與IOS之間如何實現藍牙通信數據傳輸?
新「基站」傳奇
如何看待 @通信女超人 和 @奧卡姆剃刀 這種通信大v ?

TAG:通信 | 計算機網路 | 通信工程 | TCPIP | T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