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德國留學生遭遇撒旦教事件」,我想說

首先,聲明「所有圖片源自微博,來源見水印,侵刪」

共青團發文關注

這件事是我玩微博以來看到的最荒唐,玩的最大,還不知道會怎麼收場的一次(估計不會好看)。

其實事情基本上已經明朗了,網友都很聰明,結局不外乎兩個:

1.一個人的無聊惡作劇

如果他真是留學生,估計是畢不了業,畢竟國外忌諱污衊宗教,這要是寫進檔案,進徵信記錄的,這位朋友在哪裡都不好混。(再換個思路:萬一國外宗教信徒發現被惡意抹黑,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

2.如網友所說,營銷號互相炒作,帶粉帶流量。

我個人其實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太多的細節,網友已經扒的很仔細了,感興趣可以去微博看看。

「流量時代」

「流量時代」讓大家都看到了流量的力量,也有更多人善用「流量」獲取了巨大的收益。比如:某流量小鮮肉無任何代表作,全憑一張臉參加各類綜藝,就可以達到代言費千萬,年入過億,還不保護人設,大膽戀愛,絲毫不顧慮粉絲心情;比如某女演員,承包了全年的熱搜,一年坐幾次飛機大家都能給她數出來;比如曾經有個洗頭小哥,四張照片,一夜吸粉幾十萬,比如曾經的「杰倫演唱會,小仙女點歌算什麼男人」一夜吸粉20多萬......

「轉發抽獎」

首先談談「轉發抽獎」這個操作,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微博或是看看女朋友的微博,多多少少都有那麼幾條是轉發抽獎。「轉發抽獎」這個產品很有意思,它完美的讓「流量、粉絲」實體化了。

如:

抽一個iPhoneX,大概的轉發量可以到4W-5W,基本上都是活粉,行為都是主動行為,也就是說:5W粉絲≈8388rmb,這樣算可太划算了!

你們知道企業號為了讓大家完成「掃碼關注」這個行為背後花了多少錢嗎???一場營銷活動的費用可能是8388的十倍,甚至一百倍!還不定能達到5w的活粉KPI。

大家還會嫌棄「你們這麼有錢的公司就不能多送點?這活動做得不好。你們這創意很爛」而轉發抽獎這個東西,直接跳過了所有的步驟,直接告訴你「我 抽獎 關注」,簡單暴力,暴力的讓很多營銷人沒脾氣。「多少人經過了多久的努力,熬了多少個夜晚才做到的事情,你告訴我這樣簡單暴力就可以?」當然,每個產品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抽獎」不是不好,只是希望所有的營銷人能夠不忘初心,還是用優秀的內容產出,來吸引用戶的注意。

「營銷號」無下限

營銷號「野蠻生長」,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個暗訪類的賬號,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以揭露「特殊癖好」的群體為劇本,幾乎刷爆了我的首頁,沒幾個月已經是「百萬級博主」了。

且不去談以欺騙的形式「混入這個群體,然後進行揭發」這個行為對不對,網友們甚至無法知道這個群體是否真的存在,畢竟「聊天記錄生成器」那麼多,大家看個新鮮看個熱鬧,於是就成為了這些營銷號的有效流量

漸漸的,大家都成為了「感知營銷的雷達」任何突然火爆的事件,大家都自發的開始尋找,這背後是哪個金主爸爸在撐腰。

無下限的營銷號越來越多,導致消費者有了「營銷歧視」,同樣的產品推廣,營銷號發了就是想賣貨,網紅髮了就是良心分享,說的跟網紅就不想賣貨一樣。

這次的「留學生遭遇撒旦教」事件,希望能給所有利用互聯網發家的公司提個醒,「網路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情會突然炸裂,你也永遠無法預測你會吸引到什麼人的關注,更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玩火自焚。」

與其投機取巧,何不試試站著賺錢呢?


推薦閱讀:

德國留學各階段的申請要求 不可不知
【討論】看完德國妹子的「邪教遭遇」之後的一個大膽且不成熟的想法
德國語言班申請(1)--還沒過DAF的童鞋看過來~~
一念之間 by Zo? (????)

TAG:德國留學 | 撒旦教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