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電機6:效率,挖掘被忽視的真金白銀
我們購買和使用電機是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工作,如風力發電、管道通風、攪拌水泥等等。電機和汽車除了都具有工具屬性外,另一個共同點是除了購置成本外,都存在使用成本。而在使用成本里,運行成本佔比很大。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油費(我們這裡姑且只討論燃油車)和電費。電機和汽車相似,由於個體間技術規格不盡相同,因此必須要選取合適的指標來相對客觀地衡量運行成本:汽車我們會看油耗,電機則是效率。
如今我們在作出購買汽車的決策時,出於對運行成本的認識,已經逐漸把油耗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來考慮(土豪請無視)。因為在購買汽車之後,使用中持續不斷的燃料開支同購車費用相比並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平時開車上下班,每年的平均里程是15,000公里,平均百公里油耗在7.6升。因為油價波動,我實際的成本大約是0.5元/公里,一年的油費支出則約為7,500元。如果以購車價13萬來計算,5年的油費支出大致是購車費用的30%;10年就能達到60%。如果繼續使用直到車輛報廢的話,總的油費支出應該是可以超過購車價格的。
上述的條件不變,如果我買車時有另一款車,它的平均百公里油耗在5升,那麼我的油費開支可以被壓縮差不多1/3。我也會因為它較低的油費支出而傾向於選擇這款車。另一方面,由於低油耗為用戶帶來的附加價值,製造商可以藉此提高要價,不失為一個雙贏局面。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各大車廠不遺餘力的提高燃油效率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電機的運行成本和購置價格之間的關係?結果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以自己2014年經手的一個項目為例,澳洲的一個污水處理廠採購電機用於污水凈化的相關設備,為此指定的電機規格是6.6kV 4-pole 1100kW。當時的選擇是10萬澳幣和12萬澳幣的兩個方案,效率分別是96.5%和97.3%。
污水處理廠的用電成本是每千瓦時2分錢。按照1年365天每天24小時計算,前者連續運行一年的電費約為20萬澳幣,後者則是19.8萬澳幣。僅一年的運行成本就幾乎是購置成本的兩倍了,這還是建立在公共事業部門享有低費率的基礎之上。從20年設計壽命的角度看:效率97.3%的方案儘管價格更高,但卻是用戶角度更理性的選擇。每年節約的2,000澳幣電費除了可以彌補購買時的差價外,最終還能給用戶帶來總計2萬澳幣的支出節約,這可以算作隱藏的真金白銀了。
上述的計算並沒有考慮財務中資金的時間成本的概念(20年後的2,000元的價值低於當前的2,000元),因此20年累計節約的資金在做出購買決定的那一刻並沒有上述這個數學模型估算得多。不過,這個模型同樣也沒有將20年內電費價格的上漲考慮在內,這個不確定因素則會放大高效電機通過降低能耗帶來的經濟效益。總之,儘管這個模型稍顯「簡陋」,但至少說明了:用戶要做出利益最大化的購買決策,僅僅看購買價格是遠遠不夠的。
需要持續投入成本維持運行的設備,售價並不能反映它的價值。電機就是其中之一, 而效率可以幫助我們從它身上挖掘出被忽視的真金白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