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男生一年借書296冊:為何會有人覺得讀書太多是壞事?

有媒體報道,浙江大學一位大二學生胡嘯宇同學向浙江大學圖書館全年借書達296次,在借閱達人榜中佔據首位。按照一年365天借閱296冊次書,相當於每天看0.81本書。除掉浙江大學2017年的108天寒暑假時間,在校期間257天,相當於每天閱讀1.15本書。這樣閱讀量下,不得不讓人感到驚詫。

對於胡嘯宇讀書多這件事情而言,或許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讀書氛圍差,才使其成為一則新聞,就讀書實際上也並沒什麼特別之處。當然,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年能「借書296冊」,實際閱讀完成150本到200本,著實也算是好學好讀之人。

在媒體的採訪的細節中,胡嘯宇談到,別人家的小孩都因為花太多時間打遊戲,而被父母「限制遊戲時間」,而自己卻由於花太多時間去讀書,被父母勸導去打遊戲,這樣的事情在高中時就發生很多次。我相信,胡嘯宇的父母是很欣慰的。畢竟,比起那些操心孩子不學習的父母,他們算是較為安心。當然,他們既然勸導孩子多去打遊戲,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世俗偏見的影響,認為「讀書太多是壞事」。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要是閱讀量較大,或者搞科研目,就總會被周圍人欽定為「書獃子」(多數時候有鄙視之意,甚至人們認為不愛說話也是一種原罪)。他們總覺得讀書多的人很死板,甚至自理能力差並且不懂生活。可實際上,死板,自理能力差,不懂生活,真的和讀書沒什麼必然關係。

多年來,我一直認為「書獃子」的「呆」和讀書真的關聯不大。「呆」這種特性不讀書的人群中也存在,或者可以說更多,為何讀書人中的「呆者」就成為所有讀書人的代表呢?這種判定邏輯上的偷懶,著實很成問題。

事實上,讀書和所有事情都一樣,並非讀書就能讓人脫胎換骨。很多人只讀書不思考,只功利自己不建設自己,只一頭進去不出來應用。這種情況下,讀書者自然會陷入紙上談兵,先入為主,可不就是人們常說的「書獃子」。

不過,比起那些讀書者中內斂沉默之人,我覺得那些無知囂張的人更可悲。他們非但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一山高過一山,卻只會以一隅判定這世間的格局。當然多數情況下,結果是可笑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之所以有這種論斷,大概是因為人們對於讀書人的期待較高,覺得既然已經讀那麼書,就應該充滿智識,成為一個非凡之人。這種邏輯的驅動下,大凡有讀書多,卻一事無成者的出現,人們就覺得是讀書多導致的結果,而從來不去反思自己的問題。

我們經常能在媒體中看到「博士被騙」,「作家被騙」,「教授被騙」的新聞,好像這些喜歡讀書的群體真的很呆似的。可實際上,我們都很不清楚,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比那些「農民工被騙」,「普通打工者被騙」(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就是從文化程度上作為讀書群體的區分。當然,農民工和普通打工者中也有讀書人,但相對較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媒體之所以喜歡報道這些,也是在迎合人們的期待落差。所以,才會出現自己不讀書,還認為讀書會壞腦子的人大肆標榜的情形出現。他們認為讀書多是壞事兒,但邏輯上卻幾乎講不通。就因為方圓百里,出現一個沒有讀書而生活還完滿的人存在,他們就認為不讀書也可以活得很好。就因博士教授中出現幾個極端呆板者和上當者,他們就認為讀書害人毀人。有時候想想,擁有這些錯誤邏輯的人,才是生活的呆者。

這世界從來就不存在書獃子,音樂獃子,這獃子,那獃子,唯一存在的就是生活的獃子和生活的蠢人。這些人中,他們有些人看似活潑伶俐,但腦子裡卻裝滿糨糊,遇到喜歡的事物叫好,遇到不喜歡的事物就叫罵,他們分不清對錯,更沒有是非觀念,除卻會不高興和沒頭腦,就會用不著邊際去實證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看到人家讀那麼多書,而自己沒有讀,就認為讀書沒用,判定讀書有害,以此來證明自己不讀書的合法性。正是這樣的邏輯推動下,讓主流的觀念中都漂浮著讀書太多是壞事的氣息,這大概也是驅動胡嘯宇父母勸導其打遊戲的力量,想來也是很尷尬。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這幾本「紅色書籍」備受千億級董事長青睞
分享《丈量世界》之高斯篇——他們只希望得到別人的善待,思考則免談
拆書|《華彬講透孫子兵法》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敗局復盤:同樣一件事,都很用心,為什麼一個大成,一個大敗?
拆書|《華彬講透孫子兵法》第四章 軍行第四

TAG:讀書方法 | 讀書的意義 | 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