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要塞——(1)血染的589號命令

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大山深處,埋藏著一個曾經絕密的軍事工程,埋藏著百萬勞工的冤魂。同時在這裡,也埋藏了一個帝國吞天的妄想。我曾獨自前往這些大山深處,去感受那裡的神秘,在殘垣斷壁之中仍浮現著詭異和陰冷,累累白骨也證實著這些地下魔窟曾吞噬過的生命。此系列文章將對關東軍要塞進行一定程度的描述,重新發掘這曾經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逐漸佔領中國東北,在炮製滿洲帝國後,大本營計劃在這裡建立侵略和資源掠奪的據點。在當時的日本軍部中,所謂的陸軍」北進派「佔了上風,那個新生的國家,他們的心腹大患——蘇聯,成為了日本帝國的下一個侵略目標。這也是「關東軍589」號命令的最初目的之一。

在邊境線的陽光下,日本人刺刀的反光直接閃爍在蘇聯人的眼前,曾經隔著一片大海的威脅,到了今天,只隔著一道窄窄的界江了。在緊張的國際形勢下,這難免會讓蘇聯人緊張起來。蘇聯源源不斷的將軍隊部署在遠東地區,密切關注著關東軍的一舉一動。同時,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對面,蘇聯遠東軍區開始著手建設軍事工程,做出了防禦的姿態。其實,早在20世紀初,那個把沙皇俄國從經營多年的中國東北趕回老家的正是眼下站在江對岸的死敵。只不過這一次,他們威脅的已經不只是海外利益,而是他們自己的土地。他們磨刀霍霍,來勢洶洶。曾經的勝利讓他們狂妄又瘋狂。而此時新生的蘇聯,不僅還沒有做好同這樣的敵人進行作戰的準備,甚至還處於內部的大清洗之中,軍隊戰鬥力低下,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

回到主題,在1933年9月30日,時任關東軍參謀的遠藤三郎來到新京火車站,也就是今天的長春火車站,他在這裡接到一群來自東京大本營的神秘人物,其中就有在日本東京參謀本部里被稱為「戰爭幽靈」的作戰科長鈴木率道大佐。他們收到了來自大本營的命令,要求他們秘密勘察滿蘇邊界地區,為「北進」計劃做好準備和探查。

經過密謀後,這些人在第二天與遠藤一起分甲乙兩隊,從長春出發。1933年10月6日,以乙班為主的早晨向密山方向出發了,以甲班為主的在上午十點向東寧綏芬河方向出發,甲班登上了邊境重鎮東寧縣城的西南高地,他們聽取了當地守備隊軍官有關蘇聯紅軍陣地情況的介紹說明。在1933年10月11日,他們越過了小興安嶺的奇克,到達黑龍江畔。他們翻山越嶺進行了地面偵察和空中偵察。在蘇聯一側的某城約四百米的沿岸,他們看到了已經修築好的軍事設施,遠藤三郎在日記中這樣寫著一句話」蘇聯一側和黑河的情況比我預想的要嚴重的多。「

偵察活動結束後,遠藤和鈴木一行人返回,遠藤三郎馬上開始起草一份秘密報告,這份報告很快就被報送給東京大本營。在一個月後,他們收到了東京方面的指示,時任關東軍司令的菱刈隆大將,隨即就下達了這份代號為「589號」的絕密命令,即《關東軍關於在國境地帶東寧、綏芬河、平陽鎮、海拉爾附近修築陣地》命令。就是這份密令,讓1934年5月的關東軍迅速行動了起來,在這條充滿變數的邊境線上,關東軍利用戰俘和勞工,修建了這人類歷史上最強大、功能最齊全、軍事設施最密集的要塞群。這把隱秘的屠刀即將在飽食過中國人的鮮血後,最終劍指蘇聯。

在「589」號命令中,要塞修築分為三期,計劃工程的第一期在東寧綏芬河、半截河、虎頭、霍爾莫津、璦琿、黑河、海拉爾等地進行,他們自1934年6月到1938年春基本完成。關東軍還從東寧起,沿烏蘇里江、黑龍江直到內蒙海拉爾的各國境陣地,依次編為第1至8的序號,組建了國境守備隊。

計劃的第二期工程,在吉林琿春五家子山、綏芬河的觀月台、半截河、東寧以東的密山廟嶺、黑河上游的法別拉等地修築工事。大致於1939年完工,依次編為第9至第13國境守備隊的番號。

在1939年諾門罕事件爆發後(這是後話了),關東軍又在罕達嘎亞附近及海拉爾地區的牙克石鎮修築了防禦工事。

第三期工程是1940年後開始,在三江地區、松花江右岸的富錦、烏爾古力山附近以及小興安嶺東側的鳳翔等地構築野戰陣地,按原有序列鳳翔被編為第14國境守備隊。(鳳翔要塞屬於後勤補給功能)當然,第三期工程到1945年滿洲戰役打響也沒有完工。

回到計劃本身,這份命令首要的就是它的絕密性,在1935年的秋天,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大將乘飛機親赴東寧地區視察,這是一項絕密工程。出於保密需要,關東軍於1936年發布了「第749號作戰令」,該命令專門規定凡涉及到要塞的任何事情都必須採取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例如將中國居民與要塞群隔離,列車通過時必須拉上窗帘,定期航班的飛機接近要塞上空時,乘客必須拉上窗帘,且必須低空飛行,以便觀察哨可以用望遠鏡觀察。這些嚴格的措施,都是為了防止蘇聯間諜獲取要塞情報。要塞地下工事的修建是最為絕密的,因此絕對不允許有人活著離開。每到一期工程完工,日軍就會對參與這期工程的勞工進行所謂的最後處理方案,他們被活埋、槍殺。因此,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參與過修築地下工事部分的勞工活著出來。

保密的同時,這份命令也不僅僅體現在它的絕密性上,大本營對工期和造價都進行了嚴格的要求,足以看出大本營對要塞修建的迫切和重視程度。但是,這樣龐大的軍事工程造價肯定是天價一般,僅計劃的第一批共十四處要塞,就耗費了五億多元,這在軍費中佔了巨大的比例。因此大本營下了死命令,要節約耗材,任何的浪費和拖延時間都是不被允許的。大本營對時間上也有要求。即使是在冬天,要塞的修築也不可以停工。關東軍每天都會把燒好的熱石灰送到陣地,在軟化凍土後繼續開工。這導致導致衣不蔽體、營養不良、長時間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勞工在冬天大量的死亡,關東軍不斷補充勞工,以保證工程進度。要塞工程外圍工程的勞工不知道日本人到底在幹什麼,但是他們總能看見成千上萬的人被送到深山裡,一批又一批,但是卻沒有看見哪怕一個人活著走出來。

日軍北進計劃需要的是進攻,因此關東軍修築的要塞的第一功效就是為進攻部隊提供進攻陣地。曾在法國學習軍事的遠藤三郎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東方馬奇諾」的監工,而師從法國的日本陸軍對於修築要塞和如何使用要塞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遠藤三郎,這個日後受到毛主席接見的日本人將親眼見證百萬中國勞工的血淚。

在1939年,第一批軍事工程如期完工了。日軍大本營和關東軍司令部對此讚不絕口,稱其為「東方馬奇諾」防線。比起馬奇諾 防線700公里的防禦距離,這條所謂的」東方馬奇諾「防線的防禦距離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多公里,在這條」東方馬奇諾「的背後,不為人知的是他的血腥和殘忍。參與修築要塞的勞工數量近一千萬人,具體的死亡人數已經無法找尋,根據關東軍資料和戰後零星的供述,推測至少有300萬勞工,永遠深埋在了這些大山深處。如今這裡陽光明媚,植被茂盛,但是這裡永遠沒有陽光。

不管怎樣,對於關東軍來說,「589」號命令完美完成了。作為「皇軍之花」的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他們已經做好了「北進」蘇聯的第一步準備,前文曾經說過,這是一支狂妄而又瘋狂的軍隊。他們的最終 失敗的原因 ,就是沒有清楚的認識到:江的對面那個新生的國家,早就不是那隻幾十年前行動遲緩無力的病熊,而是一個在不久之後,就會讓他們從美夢中 驚醒的紅色噩夢。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日本侵華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