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垂直類綜藝面臨同質化危機,2018年還會出現爆款嗎?

回首2017年,你會發現觀眾對綜藝節目的愛好正在發生變化。以《奔跑吧兄弟》為代表的遊戲娛樂類綜藝不復往日輝煌,深耕某一垂直領域的綜藝節目卻正在崛起。《中國有嘻哈》、《演員的誕生》成為爆款,《國家寶藏》、《聲臨其境》等節目也收穫了不俗的口碑。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垂直類綜藝在過去的一年雖然聲勢頗大,但真正成為爆款的卻只有《中國有嘻哈》和《演員的誕生》兩檔。而隨著大量垂直類綜藝的湧現,這類綜藝節目也不得不面臨同質化危機。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2018年的垂直類綜藝還會出現現象級爆款嗎?

垂直類綜藝正在崛起,但爆款為數不多

回顧過去一年的綜藝市場,以《奔跑吧》、《中國新歌聲》為代表的綜N代節目繼續霸屏。但從總體來看,綜N代節目的收視率和影響力都在持續走低。換湯不換藥的節目設置,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忍耐極限,使綜N代節目逐漸成為「雞肋」般的存在。

垂直類綜藝節目的出現,為觀眾提供了新的觀看體驗。所謂垂直類綜藝,即深耕某一垂直領域,致力於滿足某個領域細分受眾需求的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就是一檔成功的垂直類綜藝,這檔節目的商業成功,讓各大平台和製作公司看到了垂直類綜藝的巨大潛力。

實際上,早在《中國有嘻哈》之前,國內已經有多檔垂直類綜藝節目。去年年初意外走紅的《朗讀者》、《見字如面》等節目,都屬於垂直類綜藝。相較於大投資、大製作、大明星加盟的頭部綜藝來說,垂直類綜藝一直有些不溫不火。但這類節目的目標受眾定位精準,一旦形成受眾群,粉絲忠誠度比一般現象級綜藝節目要高得多。

2017年,各大平台爭相試水垂直類綜藝領域,覆蓋了喜劇、音樂、美食、文化、科技、醫療、家裝、親子等多個綜藝類型。僅是文化類綜藝,就分解出了詩詞、書信、收藏、成語等無數個細小的類別,湧現出《見字如面》、《朗讀者》、《國家寶藏》、《向上吧!詩詞》、《成語中華》、《國學小名士》等多檔節目。

萌娃類綜藝同樣不甘落後,以「萌娃+萌寵」為切入點的《小手牽小狗》,以明星夫婦帶娃為切入點的《萌仔萌萌宅》,關注留守兒童的《閃亮的爸爸2》,明星媽媽帶娃的《媽媽是超人2》,明星帶素娃的《放開我北鼻2》,實際上都是細分垂直類綜藝節目。

此外,表演類綜藝中,湧現出了比拼演技的《演員的誕生》,以台詞和配音為切入點的《聲臨其境》。家居類綜藝中,除了2016年播出的聚焦明星家居的《百變吧星居》、《WULI屋裡變》,去年也湧現出聚焦素人家居的《就匠變新家》等垂直類節目。

垂直類綜藝層出不窮,意味著國內綜藝市場日益成熟,細分市場逐漸顯現和被挖掘,不但豐富了綜藝市場的節目類型,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觀看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細分化垂直類綜藝的崛起,可以說是一種必然趨勢。

然而,垂直類綜藝雖然數量繁多,爆款節目卻鳳毛麟角。就目前來看,只有《中國有嘻哈》和《演員的誕生》兩檔垂直類綜藝節目能夠稱之為爆款。即便是這兩檔節目,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中國有嘻哈》曾陷入「抄襲疑雲」,現在又面臨政策風險。《演員的誕生》播出初期熱衷炒作,導致口碑一路下滑。相較於前些年引發收視狂潮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現象級節目,這兩檔節目的口碑和影響力仍有著不小的差距。

面臨同質化危機,垂直類綜藝還會出現爆款嗎?

任何題材的節目都經不起井噴式的消耗,垂直類綜藝也不是例外。不到一年的時間,垂直類綜藝節目已經開始面臨同質化的問題。

就拿文化類綜藝來說,節目主題大多是圍繞詩詞成語、民俗國學做文章,節目形式也逃不開兩大模式,要麼是《中國詩詞大會》一類的知識競答,要麼是《朗讀者》一類的讀文章講故事。文化類綜藝看似數量繁多,實際上節目形式十分相似,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萌娃類綜藝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類綜藝節目無非是讓明星花樣帶娃,其中會設置各種遊戲或挑戰,增加節目的可看性。無論是明星帶自己的娃,還是帶別人的娃,是在家帶娃還是旅行帶娃,實際上節目觀感沒有多少差別。

2018年的垂直類綜藝中,也存在不少同質化節目。僅是舞蹈類節目,就有7-8檔之多,包括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優酷與燦星聯合製作的《這!就是街舞》,北京衛視的《舞力覺醒》,浙江衛視的《新舞林大會》等等,題材撞車撞得十分「慘烈」。

就以往的經驗來看,題材撞車的節目中,能夠脫穎而出的頂多只有一兩個。正如《爸爸去哪兒》之後,萌娃類綜藝再也沒出現過現象級爆款。文化類綜藝看似火爆,實際上也只火了《見字如面》、《朗讀者》和《國家寶藏》三檔,多數文化類綜藝仍然默默無聞。大量同質化的垂直類綜藝扎堆,只會讓爆款的出現更加困難,同時也促使審美疲勞的加快到來。

另一方面,垂直類綜藝的扎堆出現,可能會讓這類節目出現「嘉賓荒」。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垂直類綜藝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串門」的熟面孔。比如周一圍和翟天臨都參與《演員的誕生》和《聲臨其境》,杜江和嗯哼參加了《爸爸回來了2》和《爸爸去哪兒5》,吳鎮宇參與了《爸爸去哪兒2》和《閃亮的爸爸2》。

這看似是個別現象,實際上反映出一個問題。在某一個垂直領域,有才華、受觀眾歡迎,又願意配合節目組的明星,其實來來回回總是那麼幾位。隨著同質化節目越來越多,這類節目的嘉賓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如果不請這些熟面孔,節目組可能又會陷入「大牌不好請,小咖沒流量」的兩難困境。

那麼垂直類綜藝的爆款節目還會出現嗎?文創資訊認為,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從某種程度來說,一檔節目成為現象級爆款,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無法去強求。對垂直類節目的製作方來說,想要從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還得從節目創意入手,著力於開發新的節目模式,不斷融入新的靈感和新的創意。只有這樣,才能在同質化競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推薦閱讀:

網路綜藝進入「大片時代」!街舞,偶像,機器人爭相入場
鐵甲、機器人、極客,「高科技制勝」會成綜藝突破囗?
全民偶像大型選秀「星花樣」北京賽區海選報名開始
2月網綜前瞻丨趙又廷成《奇葩大會》導師,張亮帶隊拯救地球,網綜玩出網劇范兒
「速食喜劇」救不了的喜劇綜藝,或成最先退潮的綜藝品類

TAG: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