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受害者不止人類一個

《網易科學人》欄目組,用有趣的視角,為您精選科學圈的那些事。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一波關注)

(文後有「網易科學金手指召集令」,期待您的加入)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小小

最新研究發現,武裝衝突與非洲大型動物減少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

被辛巴威象牙偷獵者殺害的大象

1977年,也就是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兩年後,莫三比克爆發了內戰。在接下來的15年時間裡,暴力衝突導致至少100萬人失去生命,而這還僅僅是人類的損失。

政府軍和抵抗軍在穿過該國著名的戈龍戈薩(Gorongosa)國家公園叢林過程中,曾大肆屠殺野生動物,儘管這裡曾被認為是自然的天堂。成千上萬的大象被獵殺,它們的象牙被出售用來購買武器和物資。斑馬、角馬和水牛則成了士兵們的美餐。這座國家公園裡大約90%的大型哺乳動物或被槍殺或被餓死。

2013年,耶魯大學生態學家約書亞·達斯金(Joshua Daskin)開始在戈龍戈薩工作,他說:「物種衝突幾乎導致那裡的野生動物徹底崩潰。我想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性的,或者是某種更大趨勢的預兆。」

顯然這是後者。與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羅布·普林格爾(Rob Pringle)一起,達斯金等人收集了關於非洲所有大型哺乳動物數量的65年數據。他們發現,這些動物數量在和平時期是穩定的,但在戰爭期間總會下降。在解釋野生動物減少的原因時,沒有什麼比戰爭更重要的影響因素了,儘管人口密度、城鎮擴張以及乾旱也有所影響。

達斯金說:「這表明暴力衝突的普遍性質:它會影響政府履行保護職責的能力、責任和動機。它通過增加貧困來擾亂當地社會的結構,並迫使人們轉移到那些可獵殺到野生動物的保護區中。它導致非政府組織的退出。它增加了執法方面的問題,這可能會導致偷獵行為的增加。」

更糟糕的是,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戰爭經常發生在野生動物繁榮的地方。在1950年到2000年之間,80%的主要武裝衝突發生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那裡的動物種類最為豐富和多樣化。達斯金說,這是因為,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獲取以及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不僅會加劇人類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樣也會對野生動物帶來影響。因此,當人們互相宣戰時,他們無意中也在向自然界宣戰。

這似乎很好理解,但有些案例研究表明,戰爭對野生動物來說也是一種恩賜。羅得西亞(現在被稱為辛巴威)叢林戰爭創造了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以至於盜獵者無法行動,大象數量也開始反彈到當時的高峰值。在朝鮮和韓國之間的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家公園,因為沒有人就意味著那裡成為丹白鶴、遠東豹和其他瀕危物種的避難所。

但對於每個充滿希望的故事來說,也同時蘊含著厄運。動物可能受到間接傷害,比如未獲得金錢或肉類,甚至是政治槓桿。在越南,美國軍方曾經用化學武器來破壞植被,給這個國家的「叢林居民」留下了有毒的遺產。在衣索比亞,在該國內戰期間出售的黑市武器最終落入偷獵者手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反政府武裝最近威脅說,如果政府對他們採取行動,他們將殺害受保護的大猩猩。

達斯金說,很難在暴力衝突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中找到平衡,因為「正如你所預料的,生態學家傾向於在和平地區工作,所以在衝突地區的大多數野生動物數量都沒有確切數據。」但他和普林格爾找到了他們能找到的所有數據,顯示了126個保護區36種物種數量的變化。然後,他們將這些數據與有組織的衝突中人類死亡的信息進行匹配。

各個保護區的情況差異很大,但平均來說,達斯金和普林格爾發現和平的地區動物數量趨於穩定,動物族群可以自我維持。戰爭改變了一切,衝突的暴力程度並不重要。事實上,儘管衝突的頻率是兩人研究的最重要因素,但衝突強度是最不重要的。達斯金表示:「這是一場小規模的戰爭還是大規模的戰爭可能無關緊要,而衝突的爆發都會破壞保護野生動物的能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凱特琳·加伊諾(Kaitlyn Gaynor)研究了這個問題,她說:「因為在戰亂地區的人們經常需要依賴野生動物生存,將它們直接作為食物,或者是健康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野生動物的減少反過來可能會延長戰爭持續的時間。」

乍一看,這些似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發現。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已經不堪重負,而且資金不足,無法獲得繼續維持和平的費用。但達斯金和普林格爾也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即使是在那些人們狂熱地戰鬥的地方,很少有大型動物真的滅絕了。它們遭受到重創,但很少徹底消失。因此,當衝突停止時,拯救被傷害的生物依然存在希望。

以戈龍戈薩國家公園為例,達斯金說:「大多數受影響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恢復到驚人的水平,有些甚至超過了戰前的規模。」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和美國非營利組織戈龍戈薩恢復工程(Gorongosa Restoration Project)之間的合作。

在戰後的幾十年里,這種合作已經招募並訓練了大量護林員來對抗偷獵者。他們通過接種疫苗、產前檢查、計劃生育建議以及蚊帳來阻止攜帶瘧疾的蚊子傳播,以促進居住在公園附近的人們的健康。他們建造了四所學校,每年招收2500多名兒童,以幫助他們了解如何不再將野生動物僅僅視為肉類的來源。達斯金說:「這是為了灌輸一種所有權意識,並使保護型社會經濟成為可能。」

加伊諾也稱:「武裝衝突的性質及其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有著不可思議的多樣性,沒有一種萬能的解決方案。」但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受戰爭蹂躪的保護區不一定是保護失敗的原因,我們忽視了這些地區對野生動物以及那些依賴健康生態系統的脆弱人群造成的危害。」

網易科學金手指召集令:如果你是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心理、軍事、動物、植物、天文、地理等等領域的研究者、學生、愛好者,有一顆為普羅百姓「普及科學」的心,並有一顆能講好故事的邏輯,和寫出故事的筆杆子,那就快來吧!

您的稿件將會在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科技、網易科學人官方微博微信上露出,讓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您的稿件如果被選中率較高,將被招募為網易科學金手指,長期為我們供稿,我們也將會以稿費形式回饋給您。

歡迎您的加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網易科技-科學欄目組長期招募科普寫手,投稿、資訊及聯繫郵箱:wangyikexueren@163.com


推薦閱讀:

於建嶸:【雜記】鄧儀的困惑
睡前消息【18-02-12】科技新聞打底

TAG:戰爭 | 動物 | 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