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們從未知道那天所見的花的名字

7月,正式入職成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

這是設想中的。

被分配到了初中教一年級的新生,這是意料外的。

之前的實習和聽課都是在兩所高中,自己一直以來的求職意向也是高中語文教師,但是沒奈何人事處的安排,在爭取未果的情況下,只能接受。

9月,開學。

新教材的第一篇文章是初中語文經典篇目,朱自清的《春》。為了上好這一篇,我逐句逐段地講解,從東風為何講到文段中的比喻排比,從蜜蜂蝴蝶講到紅杏枝頭春意鬧。關於這第一課,我的內心未必不是忐忑的——怕擴展太多,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學生無法抓住重點吸收,又怕講太死板流於參考書的泛泛之談。

然而問題還是出現了。

在講完【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之後,我隨口問了一句,你們都見過這些花吧。

回應我的,卻是大多數人的否定與搖頭。

那一刻,我拿著書站在教室中,恍然有種登台忘詞的獃滯感——所以,當我講解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比喻之妙,【花裡帶著甜味兒】的通感,【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的想像,對於他們來說,這些也只不過是書上的一段文字,莫名的一些修辭,語文老師的一次自high。

我嘴上笑著說,你們真是不注意觀察生活啊,心裡卻不知道該如何繼續這場充滿隔離感的教學。

他們真的沒有見過這些花嗎?

或許是的,因為在城市中,觀賞性高的櫻花樹,海棠,紅葉李,迎春花大多已經替換掉了實用性為主的桃花杏花梨花,他們花枝繁盛,春意濃厚,更有城市感。

或許不是的,在公園,在小區,在老家,或許還留有那麼幾株桃樹梨樹,在修建整齊的灌木叢中,在每年的春天,按時受命開花。但對於我的學生們來說,那些不過是花而已,他們就該在春天開花,在冬天落葉,就該在那個角落裝飾綠化。

他們從未知道那天所見的花的名字。

在《春》的最後一節課,我放棄了去分析最後那三句經典結尾妙處的教學設計,我用ppt展示了一節課的圖片。

我找來了一朵桃花圖片,一樹桃花的圖片。

我問他們,為什麼桃花明明是粉色,朱自清卻說它【紅的像火呢?】

他們答不上來。

我展示了西藏林芝桃花節的圖片——漫山遍野的古桃樹在春天開得燦爛似火。

他們回應我的是一聲驚呼。

我說,你們看,這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開得那麼盛大美麗,彷彿有種燎原勢,其實我們古人形容春天有一句經典的話,叫做【山青花欲燃】(杜甫)。我猜,朱自清當時看到的桃花也有這樣燃燒般的美麗,所以他說,紅的像火。

其實我並不知道朱自清看到了什麼。

他們有人點頭。

關於梨花,我又用了同樣的展示步驟,只不過,最後一張照片上的地點是我的家鄉,一個每年三月都有梨花節的小城,一個自稱雪梨之鄉的地方。

關於杏花,我發現了一個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事情。網上所找出的近景杏花圖片大多是近乎白色,並沒有明顯的粉色。那麼【粉的像霞】怎麼解釋呢?

難道再來一遍因為是一大片所以就像晚霞這種牽強的解釋嗎……

隨後我在網上搜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據搜韻網資料《廣群芳譜·第二十五卷·花譜·杏花》記載,【杏,樹大,花多,根最淺,以大石壓根則花盛。葉似梅差大,色微紅,圓而有尖。花二月開,未開色純紅,開時色白微??紅,至落則純白矣。花五齣,其六齣者必雙仁,有毒。千葉者不結實。】

杏花會變色,含苞未開時為紅,開時白微帶紅,花盛將落之時為純白。

原來如此。

我配上了伊犁杏花溝的圖片,為他們講了這種解釋。

最後,又為他們展示了課文中提到的【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中的【蓑】與【笠】,雖然他們真的不太可能見到這兩樣東西了。

8月底,開學前,年級要求主課老師提供一張照片和一句話,製作每個班門口的開學展板。我想了想,說,那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吧。

他們下一次再見到桃花杏花梨花,他們還會認得嗎?

我不知道。

或許這一課,真的應該放到春季學期去教學吧。


推薦閱讀:

教育對貧困地區如此重要,為什麼國家不提高偏遠地區教師的待遇等硬實力來吸引人才用以改善教育?
怎樣才能讓熊孩子們乖乖聽話?
什麼是「少年心」?
一篇看懂義大利瑞吉歐教育
要不是為了孩子,我們早就離婚了,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