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覃》探秘
葛覃
葛之覃兮,施(yì)於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jiē)。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yì)是濩(huò),為絺(chī)為綌(xì),服之無斁(yì)。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先貼上兩段白話文譯文: 譯文一: 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那繁茂的葉子一片青青。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鶯,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成熟的葉子繁茂蔥蔥。把它割回來煮在鍋中,織成細布和粗布,穿著它真是十分舒服。我虛心請教我的老師,老師教給我為婦的技藝。教給我用灰水清除內衣的油膩,教我用清水洗濯弄髒的外衣。該洗不洗的能打點清楚,洗完回家探望父母。譯文二: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
黃鸝上下在飛翔,飛落棲息灌木上,鳴叫婉轉聲清麗。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做衣穿著不厭棄。告訴女管家心理話,說我心想回娘家。快去把內衣和外衣都洗乾淨。能洗和不能洗的分清楚,我要回娘家去看父母。
文中可以看得出一個忙碌的女子身影,在葛草蔓延的季節里,採摘回來捶打蒸煮,織成細布粗布,製成衣服。先看看什麼是葛藤,這是一種草質藤本植物,7-8月開花,葛藤遇熱是皮就變軟,很容易分離出纖維,為了增加強度,用手搓拈之後形成細繩,可以織布。據文獻記載,周代時,專門設有「掌葛」的官員,負責管理葛的種植和紡織。自此以後,葛布的生產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黃葛篇》中也有女子采葛織布制衣的過程,「黃葛生洛溪,黃花自綿冪。青煙萬條長,繚繞幾百尺。閨人費素手,采緝作絺綌。縫為絕國衣,遠寄日南客。蒼梧大火落,暑服莫輕擲。此物雖過時,是妾手中跡。」 所以,采葛織布制衣基本上古代女子的必備技能。那這是什麼季節里發生的故事呢? 葛衣就是葛布製作的衣服,多在夏季穿戴。粗布葛衣叫「綌」,細布葛衣稱「絺」。《韓非子·五蠹》中有提及「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葛草萋萋莫莫,長滿山谷的時候,正是春末夏初的季節,至此,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發生在春夏之交季節的故事。葛藤製衣,要先搓線,找到葛藤之後,先要用刀劈開,把皮去掉,保留緊貼外皮的那一層,經過煮和曬,剝出纖維,完全乾燥後,開始搓線。這個「搓線」的過程漫長而又辛苦。雖然春秋時期已有紡車,但是產量是很低的,所以製成一件衣服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文中的「言告師氏」中的「師氏」到底是誰?從古至今,學者們不斷爭議,一說教會女子女工的女教習,一說姓師的婆母,一說家庭的女管家。
我更偏向於是女教習,《禮記?昏義》中有提到古代女子的一個風俗, 「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室;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工。教成祭之。 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結婚前的三個月,由專門的女教習來教授各種女子的必備技能,師氏就是這一職務得稱謂。當然,普通人家的少女是不可能有這種待遇的,能有師氏教導之待遇的只能是貴族女性。
詩中寫萋萋和莫莫,那種快活的心情溢於言表,也只有貴族女子,才不需要總是親手製作衣服,那麼偶爾這樣親手制衣,才會體會這是一種樂趣。長年負責一家老少衣物,甚至需要織布補貼家用的女子大概不會有這種雀躍的心情。
一群美妙少女,她們一邊割著葛藤,一邊唱著歡快的歌,婉轉的歌聲和黃雀的鳴叫匯成一片,晶瑩的汗珠掛在她們鮮潔的額頭。滿山溝的綠,滿山溝的風,聚落的黃雀,瓦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像鳥又像風的少女的身子的動感的起伏,如同山間明媚生動的畫。終於要回家了,在回家之前,該做些什麼呢?洗洗內衣,再洗洗外褂吧,能洗的是什麼,不能洗的是什麼,都一一安排好。在茂盛的葛藤里,抬起頭來,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了,只有回家的時候,我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女兒。在父母的膝下,舒展成漫坡的瑩碧的藤葉。
推薦閱讀:
※飛鳥集精選 - 006
※飛鳥集精選 - 003
※飛鳥集精選 - 128
※飛鳥集精選 - 063
※飛鳥集精選 - 071
TAG:詩歌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