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珠海大劇院迎來竣工後首演,珠海新地標備受矚目

【關注公眾號馬良行MAHOOOO(id:cn-mlhang),滿足你對建築的所有好奇】

立於海濱的珠海大劇院,在我看來,是最天然的和諧。我有一種感覺,她們好像已經在這裡存在了好久,只差這次真實賦形的寄韻。

——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謝小凡

近日,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設計的珠海大劇院迎來了竣工後的隆重首演,她將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首個集高雅藝術殿堂、市民休閑場所和旅遊觀光勝地於一體的城市地標性景觀,全面提升珠海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價值。

一座劇院,可以奠定一座城市的文化基調,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珠海大劇院恰到好處的表達出珠海——這座被譽為中國浪漫之城的文化與情懷,成為當之無愧的「珠海新地標」。

珠海市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30多年來一直沒有一座展示城市文化的大劇院。2007年,在經濟繁榮的背景下,珠海市決定在城市中心區海濱的野狸島填海區域建設珠海大劇院,並進行了國際方案徵集。「日月貝」獲競賽方案第一名,但由於種種原因,方案設計一直未能順利推進。

2009年底,經過認真考察和選擇,珠海市政府決定委託BIAD承擔實施方案設計和建築工程設計,由BIAD董事長、總建築師朱小地擔任實施方案總建築師,並與馬瀧、金國紅、侯郁、欒波、黃河等青年建築師以及各專業優秀設計資源組成豪華設計團隊,開始了為期6年的設計工作。

一、立意 CONCEPT

設計團隊認真分析原中標的「日月貝」方案,認為要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回到珠海大劇院的建築本體上來討論,在當代的設計語境下提升珠海大劇院的建築品質。

設計團隊意識到珠海與天、海、地的共生互融的格局是非常獨特、珍貴的,實施方案的設計靈感產生於「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聯想,由此展開建築與環境對話的探索。

地理位置

在「大海之上,蒼穹之下」創造出具有延伸性和包容性的時空意向就是在於消解建築的凝固這一古老概念上,雖然這種更為當代的幻象對於現代主義的觀念有所挑戰,但畢竟是指向未來的趨勢。建築的妙趣,就是在於拓展與限制之下誕生的希望,而每一次藝術創作賦予物化形態都是在冒犯既有的標準和形態。

設計團隊認為必須重構中標方案立意,在回應珠海城市集體心智和心理景觀期許的同時,以提純的方法突顯建築的視覺效果,讓建築呈現漂浮於「大海」之上、掩映於「仙島」之間的神奇景觀。

為此,設計團隊深入研究項目所在的填海區與野狸島的空間關係,確定建築不同的控制高度;分析與情侶路南北段不同城市視角,珠江入海口不同的海上觀景視角,確定建築的朝向、進而明確定位;模擬不同方位太陽光線對劇場建築的影響,根據建築的光影變化落實體型設計;結合BIAD多年來劇場設計的經驗、技術與研究成果,對建築功能進行重新梳理。為珠海大劇院與自然景觀、城市景觀建立對話語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方案 PLAN

經過大量研究分析,在按照業主要求保留兩組仿貝形建築基本意向的條件下,設計師重新進行了實施方案的設計。

概念草圖

早期模型照片

一是重塑建築與場地的關係,將地形高度從海邊到場地中央逐漸升起,將劇場的輔助功能整合於地景之下。從海上望去,兩組仿貝形建築突出醒目、純粹凝練。重塑後的場地形態完整統一,不僅實現了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對話,也為觀眾與建築的良性互動奠定了基礎;

二是使較大的仿貝形建築獨立面對大海的方向,從海上、特別是即將建成的港珠澳大橋方向可以觀賞到完整而明確的圓形建築輪廓,而在城市方向又可看到兩組不同大小的」仿貝形的建築,突出了層次的變化和造型的複雜性;

夜景(照片由珠海城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三是將大小兩組仿貝形建築旋轉90度,重新進行平面布局,將休息廳、觀眾廳、主舞台和後舞台依次布置在仿貝形的空間中,仿貝形體量不是單純的裝飾造型,而成為包容和控制整個建築的核心主體;同時,劇場各功能與其空間形成契合關係,讓建築造型的特徵始終伴隨著觀眾活動的空間而存在;

剖面模型照片

四是使用玻璃幕牆和穿孔鋁板組成複合建築表皮,使建築內外部形成了通透的空間效果,白天室外的陽光與夜晚室內的燈光都可以充分地擴散。並使建築造型產生消隱的可能性,在建築輪廓線的附近隨著鋼結構桿件細化,建築的形象逐漸「融化」在海天之中,增加了大劇院的飄渺、神聖之感,賦予建築更加豐富的想像空間和更加多元的文化意境;

從室內看玻璃幕牆與穿孔鋁板

從室外看複合建築表皮

五是仿貝形建築採用鋼結構體系,不僅能高效承擔建築荷載,還在豎向桁架的鋼結構內部形成了極具變幻趣味的可利用空間。桁架內部置入功能必須的樓梯、扶梯等交通設施,可以讓觀眾在到達各個標高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建築層次豐富的空間特點。

室內交通實景照片

由此,珠海大劇院的設計得到充分合理的優化,順利通過了珠海市有關部門的審批,為開展建築設計和工程施工創造了條件。此後,設計團隊又為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海韻廣場規劃設計等環節進行創作,並向珠海市相關領導進行專項彙報,獲得高度認可,使項目的整體設計日臻完善。

三、設計 DESIGN

珠海大劇院包括一座1550座觀眾席的歌劇廳和一座550座觀眾席的多功能廳,總建築面積59000平方米。兩座劇場分別位於兩座大小不同的仿貝型建築中,建築高度分別為90米和60米。兩座建築成「八」字型向大海展開,在海韻廣場的入口處形成軸線交匯。

一層平面圖

劇場有一個共用的入口大廳,巨大的雨棚從門廳上房出挑18米,利於觀眾疏散。

當觀眾走進珠海大劇院,充滿流暢曲線的空間在疏密的光影變化中依次展開,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歌劇廳前廳實景照片

兩座劇場擁有各自的交通體系,觀眾可以方便地來到6米標高的休息廳,一覽建築恢弘的內部空間。鋼結構內側放射形的線條輕盈、挺拔,展示著這座音樂殿堂高貴而典雅的氣質。近似圓形的觀眾廳位於中央位置,觀眾從不同高度進入其中,並在過程中獲得再次欣賞室內空間的體驗。

歌劇廳前廳實景照片

歌劇廳頂層咖啡廳實景照片

觀眾廳內部穹頂海天一色,頂部星光熠熠、璀璨奪目,四周變幻的帷幕呈現多重藍色的交響,逐漸過渡到淺黃色的坐席與地面,如同置身於夜空、沙灘中。

歌劇廳實景照片

歌劇廳樓座區實景照片

多功能廳實景照片

為獲得一個既渾厚又挺拔的建築外形,仿貝型的剖面為上部筆直、底部圓潤的拋物線型輪廓,兩面則是一個橢圓曲面,這個複雜的形體可使底部的面積和容量擴張、上部形成收分,充分滿足實用功能的要求。隨著工程建設的逐步完成,一座美輪美奐的、與城市和自然融為一體的珠海大劇院慢慢地展露在世人面前。

四、技術 TECHNOLOGY

作為設計總承包單位,BIAD設計團隊通過參數化設計技術,在三維的空間中完成了建築結構、支撐體系內外多層表皮的複雜設計和材料加工數據,確保了珠海大劇院建築造型的高質量完成。在建築聲學設計、光線設計、舞台機械等方面利用BIM技術完成,包括對舞台的面光、耳光、追光的角度和投射面進行即時的模擬。

三維參數化設計圖

BIM系統綜合分析模擬歌劇廳

鋼結構體系使建築的室內空間呈現出精巧、疏朗、富有韻律的效果。同時滿足100年的使用年限要求,並按照珠海城市建築的地震設防烈度提高1度,即抗震烈度8度進行抗震設計。

抗震效果虛擬測算圖

充分考慮到珠海當地的自然條件,經二次複核,幕牆按18級風的標準加固,抗颱風能力比其他同類型海邊建築高50%。穿孔鋁板起到遮陽的作用,可控制室內的熱輻射,並具有更好的耐腐蝕性,達到綠色節能的標準。

風洞實驗虛擬測算圖

風洞模型實驗照片

為了帶給觀眾一流的視聽享受,BIAD與馬歇爾·戴聲學公司深入合作,嚴格按照建築聲學的原理設計施工,對天花板、牆面、地板、舞台、門、座椅等形態、材質逐一推敲,在大劇場和小劇場內,即使不使用擴音設備,依然能讓最後一排觀眾清晰的聽到聲音,實現了美學與視聽的完滿結合。

聲音清晰度分布

珠海歌劇院的設計是理性升華與崇高精神的結晶。這種升華出自對音樂的感悟,體現出城市文化藝術靈魂的交響。奏響起的是遠古而來的夢幻與神往,是天籟之聲,是宇宙蒼穹的迴音和共鳴。給人靈魂以滋養,給人視野以遼闊,給人聽覺以色彩,給人生以博愛。

—— 珠海市古元美術館館長 包澤偉

鳴謝:

珠海市人民政府

珠海城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中營都市與建築設計中心

馬歇爾戴聲學股份有限公司

Kunkel Consulting Asia Ltd

Speirs and Major Associates Limited

日本GK Sekki公司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北緯華元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大地幕牆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洪濤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裝智能建築顧問有限公司

北京優雅士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深圳市潤合天澤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樂華色彩顧問公司

登錄Mahoooo.com,滿足你對建築的所有好奇!

相關資料和圖片源於BIAD,轉載請聯繫馬小良授權。


推薦閱讀:

爬蟲-ISSUU受歡迎的千份作品集(依點贊數)
不確定性生長——傳統
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
2016年十個最有趣的「非」建築

TAG: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