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學者該如何讀一本佛經?

佛教


初學者該怎麼讀一本佛經,我覺的看 @延壽門下 的答案就可以了。

然後,我還想說幾句閑話。

佛陀為什麼說我們是顛倒眾生?因為我們將外境和我,執為實有,而實際上外境和實我並無自性,只是因執而有,其性為空。

而修行修的是什麼?就是將這外境和有實我的認知,實證到外境實我皆非實有。這就是佛教的修行的目的。

而通過什麼來修?不出聞思修三慧的修行。聞即是多聞正法,這裡的正法指的是佛法。思即如理思維正法。修即指的正確的聞佛法,正確的如理作意思維即是修行,當然也包括了止觀。

聞思和止觀是不能偏廢的。現在我們網上許多人學佛說要實修。這點當然沒有錯。但是如果實修只是指如何修止觀,那我想說這不對。止觀是共法,佛教修道教修現在西方的靈性學一樣的修。而佛法的止觀不同之處在於以佛法為指導,而如果不明佛法,不看佛經,又如何修?當然只是修身養性,未嘗不可。

而聞思的薰修,是一直以來佛陀在佛經中,所強調的。在唯識中看來更是如此。為什麼?我們之所以會執外境為實,執有實我,是因為我們無始時來每日每夜的薰習。我們可以仔細的觀察,我們的每個念頭,都建立在諸法實有的基礎上。而佛法的聞思的薰修就是要轉換這個慣性。觀察這一切,並無實有,觀察這一切都是虛妄。如入楞伽說: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這種慣性,無始時來,一直束縛著我們,讓我們不得自由,讓我們流浪生死,不得出離。所以唯識才說,你不於日夜中薰習,諸法的空性非實有,那麼永遠不可能出離。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止觀就能證的聖果,止觀是入道的增上品,止觀是為了更好的觀察到我法的空性,如果不加上二六時中的,如理思維作意,單純以為止觀可以證道,只怕很難。若以為止觀就是修行,那更不易於是大繆。

所以說,什麼是我認識到的修行,即是三觀的改造。將實有認知轉為非實有。而怎麼去轉換,就是在日夜的生活中,一點點的去觀察,去認識這個世界的非實有性,去薰習。從每一個觀念開始。還要強調一句,我並不是指修止觀不重要。而是必須要有佛教的正理的指導下去修。


讀佛經跟讀其他書籍差別不大,首先你要識的字,其次你要懂古漢語(當然現在很多白話文了,都可以唄。不行就古文白話對照看唄。)

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就可以開始讀啦,怎麼讀呢,選什麼佛經呢?

我個人覺得選神馬經沒什麼所謂啦,多看多讀,各種講解神馬都看,混混三年下來這個問題就自然不存在了。

最重要的,不懂的概念查詞典,弄清楚邏輯關聯關係,如果你有哲學史基礎就更好啦,沒有也沒所謂,多花點時間而已。

最後最後,多想多想多想。


謝邀!

拿起一本佛經,不帶注釋的那種。讀原文,如果遇到不知道意思的生詞,可查一下佛教詞典,僅限於查最基礎的詞義,詞典里多餘的引申解釋無視。不要查句義!也就是說知道詞義、熟悉佛經的語法就可以了,接下來佛經說的意思,要自己去揣摩理解!這個過程就叫做「專心聽法,繫念思惟「,注意這個」思惟「的」惟「是豎心旁的、不是絞絲旁的,也就是重在用心而不在用腦。取一段佛說反覆用心觀察思惟,如果覺得完全摸不清意思(不要輕易放棄),就進入下一段或者換一本佛經(必須是佛經、其他人寫的什麼暫時一概不碰)。總會有一段佛經你會共鳴、並且能展轉深入擴大的!思惟其義,然後內內外外普遍觀察,直到看清所有事物都是這個意義!此時便能看見法光明,見到法光明後不久就能知道什麼是解脫道了!

這個過程快慢因人而已,快的話半天就契合了,慢的話10幾年吧,反正就像鑽木取火、精進不息的話智慧火是一定會摩擦出來的。智慧光明一旦生起後,五陰煩惱就能被照破了。

初學者建議經常列印幾頁佛經帶在身上,有空就去沒什麼人的公園、山林、墓地等清凈地方,走走坐坐、讀誦思惟,這就叫」經行「。

在見道之後就容易了,方向不再迷失,按照經義受持奉行就可以了。而後證到一切法空的時候,就自己坐菩提道場了!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一個妙字講了90天。

一個字講仨月,您確定您能一上來讀懂一本「經」?!

先看點兒好消化的吧,

趙朴初老居士的《佛教常識問答》,南公懷瑾大居士的《答青壯年學佛者》

延參法師的微博,學誠法師的博客。

甚至於看看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再回過頭來看佛經,那都大有裨益啊……

為啥大乘佛法能在中國生根發芽並且枝繁葉茂,因為中國有文化。

所以禪宗能興盛,凈土能弘揚……

人的學習,智慧的成長,文化是根兒……

真心建議,不妨初學佛時,尋一尋自己文化的根罷……


just 讀 it。不懂多看幾遍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從最短的《心經》開始。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二)第106-110集 正光老師開示《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除了以上鏈接和《心經宗通》一書,別家對於心經似是而非的解釋,不看也罷。

南無佛法僧


走心


佛經的法門是一個字』空『。理解這個只需要讀心經和金剛經。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仔細理解。心經和金剛經不僅僅是佛經,而是佛教的以』空『和』相『為基石的世界觀。即使你不是佛教徒,你也比大部分死讀佛經的佛教徒要強。


推薦閱讀:

如何用佛法理解事與願違?
為什麼學佛被當成異類?
列舉一下善事有哪些?
如果後世出現DNA完全一樣的人,是不是輪迴?
佛緣能主動求得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