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新時代——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九十九周年

歷史車輪驚人地滾動,那場偉大的革命,居然已經過去了九十九年。

那場革命,不僅受到全世界資產階級的一致攻擊,更是受到了昔日同志的指責。「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普列漢諾夫、令人尊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卡爾·考茨基、俄國革命的前輩維·伊·查蘇利奇、頭腦靈光的馬爾托夫,無一不在此列。不過,實踐的成功使千萬句指責都變得蒼白無力。歷史給了列寧主義機會,而以列寧主義為指導的布爾什維克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關於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老布爾什維克們已經給出了嚴謹的回答。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成為國際主要矛盾,並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資產階級的軟弱,與工人階級在特殊國情下形成的革命堅定性,加上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俄國的工人階級成功地組織成為階級,完成了永不能抹殺的偉大成就。這個成就,無論資產階級傳聲筒如何詆毀它、謾罵它,無論列寧的後繼者如何曲解它、利用它,終究無法從勞動人民中擦除它的光輝,俄羅斯一千七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已鮮有斯大林的塑像,但列寧、蘇聯和共產主義的標誌仍隨處可見;列寧的軀體仍被安放於紅場的肅穆陵墓之中。這已經是最明顯不過的明證。

列寧主義正是在這樣的革命實踐中誕生。它依照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實踐上的改造。無產階級革命沒有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同時勝利,而是在最落後的帝國主義國家俄國、且只在俄國取得了勝利;領導革命的不是一個實行單純民主的黨,而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民主集中制的黨;「實行突然襲擊的時代,由自覺的少數人帶領著不自覺的群眾實現革命的時代」[i]並沒有過去,而恰恰是成功的方法;當孟什維克還在抱著歷史發展階段公式,為俄羅斯發展資本主義而論證時,社會主義革命卻已勝利了。

雖然波蘭、東德、朝鮮的共產黨政權產生於蘇聯紅軍的刺刀下,但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原則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中國得到了驗證。列寧主義,在這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列寧毫無疑問是列寧主義最重要的創始人,但這位全世界共產主義者的偉大導師實際上只是完成了列寧主義中「無產階級如何奪取政權」的部分(從歷史上看,只是完成了在帝國主義時代落後國家無產階級如何奪取政權的部分),而如何建設政權的部分,病魔和自然規律卻未能允許他的大腦繼續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服務。儘管如此,他在那樣短暫的幾年執政之內,看到了未來的道路。讓每一個廚娘都懂得如何管理國家的目標,雖被此後的實踐否定,但又在新時代慢慢復活。

列寧逝世後,歷史和實踐選擇了朱加什維利和他的理論主張,卻把革命與批判的武器交給了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一方面將蘇聯由手推車的國家變成了大機器的國家,一方面讓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中國和蘇聯成為彼此矛盾不斷的「紅色孤島」。共產主義成為了一種「地域性的存在」,成為一種「地方的、籠罩著迷信氣氛的『狀態』」,而此後,蘇聯東歐的劇變,南斯拉夫的解體,阿爾巴尼亞的變色,中國的改革開放,均驗證了「交往的任何擴大都會消滅地域性的共產主義」這個預言。[ii]歷史否定了朱加什維利和他的原則,不過特權官僚的垮台與資本主義的復辟,也同樣否定了托洛茨基。列寧主義-無論是實踐的一面還是批判的一面-似乎都已經宣告失敗了。

不可否認,列寧主義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列寧主義對於帝國主義時代的判斷,已經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建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越發廣泛的國際合作、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民族政治獨立與政治解放與世界殖民體系的解體、民族資產階級服從於「國際總資產階級」利益、核武器的發明等大量事實宣告終結了。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

這樣的事實,似乎都在向共產主義者——具體地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闡述一個事實:馬列主義真的過時了,你們這些聰明的先生們,應該放棄這些「激進」的想法,重新稱呼自己為「社會主義者」。可是,過去的共產主義實踐,只是馬列主義的一部分。而這些資產階級的吹鼓手卻把頭轉過去,不看馬列主義的另一部分,不看如今的事實,正是在驗證著馬列主義中更多十分關鍵的論述。

在這個全球化的新時代,勞動人民的迷惘恰恰反映了理論進步的需求。或許,這個時候,共產主義者是時候回到馬克思、恩格斯、盧森堡、列寧、托洛茨基的著作中去,回到書房去,把注意力移向那些似乎被此前的實踐「否定」了的理論主張中去,移向列寧的晚年,移向十月革命的國際主義一面去了。

所有覺悟的同志們,讓我們一起,用我們各自的方式,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i]恩格斯《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

[ii]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推薦閱讀:

請問知乎鍵政圈和女裝圈的重合度是不是很高?為什麼?
a站的文章區的言論怎麼越來越左了?知乎的朋友怎麼看?
什麼是左派小清新,該如何評價左派小清新?
俄羅斯共產黨該如何應對黨員高齡化以避免淪為類似於台灣新黨那樣無足輕重的角色?

TAG:左派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