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的翻譯魔芋是什麼原理,現有的科技可以解釋嗎?
如題,為什麼吃下就能懂任何語言
更新置頂:稍微聲明一下,這個答案雖然是抖機靈,但並不是為了抖而抖。我認為藤子創作的時候就沒有從科學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只是巧妙利用諧音達到幽默的效果。產生諧音的兩樣事物越是不相干,這種效果越好。
因此,從科幻的角度來看這些道具是行不通的。藤子·F·不二雄本人也坦率地承認,自己不是科幻漫畫家。他畫的道具並不總具有嚴謹的科學原理,科學只是他搭起的一個框架,幻想才是他在這個框架下真正想表現的東西。
對於時光機、任意門等道具,我會盡量上乾貨。但翻譯魔芋,恐怕真的不行……
對我抖機靈不爽的,不妨來看看我不抖機靈的答案和文章:
Shi mmer:紅鞋女孩背後的故事
《哆啦A夢》裡面的人類男主角野比大雄到底是個擁有什麼個性的人物?
大雄和靜香為什麼會在一起?
原答案:
原理非常簡單,根本不需要現有科技解釋,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比如,你吃了「髮菜」就可以「發財」,你吃了「蘋果」就能「平」安,你吃剩了「魚」就能年年有「余」……(怎麼都是吃的)
22世紀,人類對這種奇特的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大批以此為基礎的道具相繼問世:
- 翻譯魔芋(翻訳コンニャク,Honyaku Konnyaku):日語「翻譯」與「魔芋」音近。
- 冒險茶(アドベン茶,Adobencha):與日語「冒險」(アドベンチャー,Adobenchā)音同。
- 一寸帽子(いっすんぼうし,Issun Boushi),與日本民間故事《一寸法師》音同。
- 錢筆(円ピツ,En Pitsu),與日語「鉛筆」(鉛筆)音同。
- 誇張外套(オーバーオーバー,ōbā ōbā),日語「誇張」與「外套」音同。
- 隱身棒(かくれん棒,Kakuren Bou),與日語「捉迷藏」(かくれんぼ,Kakurenbo)音近。
- 定時傻瓜彈(時限バカ弾,Jigen Baka Dan),與日語「定時炸彈」(時限爆弾,Jigen Bakudan)音近。
- 狸貓機(タヌ機,Tanu Ki),與日語「狸貓」(たぬき)音同。
- 傳遞球棒(伝書バット,Densho Batto),與日語「傳信鴿」(伝書バト,Densho Bato)音近。
- 無視蟲(無視蟲,Mushi Mushi),日語「無視」與「蟲」音同。
還有一大堆貝殼:
- 溫暖貝(アタタ貝,Atatakai),與日語「溫暖的」(暖かい)音同。
- 運動貝(ウンドー貝,Undoukai),與日語「運動會」(運動會)音同。
- 彼此彼此貝(オタ貝,Ota Gai),與日語「彼此彼此」(お互い)音同。
- 自我介紹貝(ジコショー貝,Jikoshō Kai),與日語「自我介紹」(自己紹介)音同。
- 錯誤貝(マチ貝,Machi Gai),與日語「錯誤」(間違い)音同。
- 麻煩貝(ヤッ貝,Yak Kai),與日語「麻煩、難事」(厄介)音同。
- 努力貝(やり貝,Yari Gai),與日語「幹勁」(やり甲斐)音同。
那麼我們怎麼在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呢?
比如跟人聊天的時候,你可以藉此表達難以言傳的情感:
比如失眠的時候,你可以數數「水餃」,數著數著就餓了。
比如考試之前你可以不拜菩薩,拜拜李宗盛等等……
實際上就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哆啦A夢》中一語雙關的樂趣。大家看得開心就好了~
參考:
一語雙關的道具?zh.doraemon.wikia.com歡迎關註:
哆啦的小壁櫥——一起聊《哆啦》?zhuanlan.zhihu.com匿名反對高票抖機靈。
題主想的大概是自動化同聲傳譯一類的科技,目前確實實現不了,但能夠解釋。
人工智慧繼續發展,深度學習外語,掌握語音語法的本質,高級別的同傳系統是有很大希望誕生的,可以說是很開心了對不對。不過「吃下」魔芋就能聽、說外語這個設定,可以改成「植入」晶元之類的。《哆啦A夢》確實是一部科幻漫畫,設定一般不太嚴謹,但是腦洞普遍很實用。打開APP,然後把手機塞嘴裡。
我總覺得不能什麼事情都往科學上扯。。。
非要扯科技的話,可以認為翻譯魔芋是一大塊有機微型納米級甚至更小機械的集合體,這些物質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後部分被吸收進血液循環到腦部,進入語言中樞和記憶中樞修改人的記憶,至於時限,是因為魔芋這些有機質被細胞轉化為能量了。
反正就是扯嗎,時光機都能造出來,造點翻譯魔芋不是很正常嗎?翻譯魔芋
讓人類進入到一種量子獲取交流狀態的一種藥物。進入到那種狀態後,人類信息獲取表達方式將會轉變,將會直接從語音文筆中獲取基本量子所闡述的信息。據我現在的知識盡我最大能力給你把這個坑填平嘍。題主納米機器人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其實這果凍裡面是一大坨納米機器人,直接從口腔進入佔據聲帶和耳朵,把聽到的和說出去的快速實時翻譯。然後這個納米機器人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翻譯從來沒有被保存在記憶里的語言,我記得有一次劇場版翻譯的是魔法國家的遠古語言,這個得根據一種語言的根基來翻譯,據我所知(這個是有相關研究的,除了這句都是我瞎編的)人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對人的思考方式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且講不同語言的氣場都不一樣,我有一個美國盆友就說每次聽我和我媽打電話的時候總感覺在吵架,即使我心情很好一邊笑一邊聊天,他如果不看我臉,就覺得我在吵架,而且覺得中國人說話都是像在吵架……大概納米機器人這樣翻譯的吧,第一次編故事大家不要罵我啊。
谷歌好像有類似的東西
同聲傳譯的不太合理吧,畢竟在面對外星人的時候也能用,對未知語言也起作用,說明不單單是翻譯,科技解釋不來
吃下去的時候在喉嚨植入晶元 然後根據即將說出來的話在翻譯成別的語言 控制你的聲帶發聲....是這樣嗎......
我在想為什麼是魔芋,而不是年糕
無數軟體納米機器人,吃下去後附著在聲道附近,改變發音
你以為是魔芋,其實裡面藏著人工智慧晶元噠~
我只是個普通的初三狗 不太懂什麼腦電波什麼意念 但我看哆啦A夢時的三大規矩中第一條就是「永遠不要去質疑哆啦A夢裡的道具或用現實生活中的科技去解釋原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