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一個信仰佛教的人放棄信仰呢?

是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她25,信教3年,大概在一個月之後我們會有大概一個星期的見面時間,在這之前我想好好準備。最好是有成功經驗,,謝謝了大家

看到大家的答案都是在問為什麼,那我補充一下:因為覺得她不開心,信仰教人行善,可七情六慾不好么,矛盾么?我不懂佛教教義,但我看她不開心,人活一世,我想讓她看一下更多的選擇

———————————————————————————————————————————29日更新:29條答案和大家的評論都細細讀過了,不論是鼓勵還是提醒,想對大家說聲感謝,就像給某位知友朋友的回復里說的——

一個月之後我會好好做個傾聽者,所有她經歷的事到時候聊聊就能知道,我不確定自己到時候還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到時候還會想要勸說她放棄佛教,其實經過和知友的聊天我已經修正了自己的某些觀點。怎麼說呢,探討的過程中才能清楚事情本身,也能清楚自己的想法本身,所以其實我本就是本著可能會挨罵的想法來提了這個問題,感謝大家都寫了那麼多,我都細細讀過了,謝謝大家


謝瑤

不過我很疑惑,為什麼邀我?

我在知乎的發言都是維護佛教的言論吧。

就像我在題目評論里問你的,她信仰佛教和她不開心之間有因果關係嗎?你是如何建立這個因果關係的?

這是其一。

然後,你的朋友是心智不全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嗎?如果不是,為什麼你要來做照亮她人生的明燈呢?你是那種渾身散發魅力與智慧之光的(男)女神嗎?你有有錢花、隨便花這兩種花讓她擁有嗎?如果答案都不是肯定的,我在想為什麼你辣么肯定你的生活態度才是對的而你朋友的就是錯的呢?

這是其二。

而就我自己的經驗,做一個佛教徒,正信的佛教徒,只會讓自己平和輕悅,而不會不開心。就像我在前面說的,你判斷她是因為學佛而不開心,這點很值得懷疑。

當然,如果你的朋友陷入一心求死以便死後往生極樂;認為做功德遠勝於修行等情況,那就是學偏了。學佛學偏還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下,她需要的是善知識,而不是其他。

這是其三

其四、嗯,其實我不該多說,只是,朋友之間應該相互理解,不能碰到自己不理解的情況就想要對方改變來適合己方,這並不是很好的、朋友之間該有的態度。


我是學佛的,以我的見識來看,有個辦法短期之內對很多人可能很有效,長期沒法兒保證。

給她錢花,很多很多的錢花。

大部分人都扛不住這個。

沒開玩笑。


世上人與人之間的事,就難在開誠布公的坦露心扉上。比如,好朋友有嫌隙了,肯第一個低頭去取和嗎?可能會想:我先低頭,豈不弱了氣勢?萬一對方並不領情,我顏面何存?牽絆太多,猜疑也多,事情也越複雜。

我們說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那麼,交流最困難也最簡單。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你去問她,不開心的地方是什麼?你細細密密的問,以聆聽者的姿態,沒有人會是冷鐵。

當然,也得講究方法。首要一條不要預設立場。比方你說「七情六慾有什麼不好」,便是先設好的立場,這不是去聆聽,而是試圖改變。這很好,你們倆有友情,你關心她。但是後果很可能是她領受了你的好意,卻不會聽你勸告。

她「信教三年」,那麼輪迴之苦她不可能不清楚的,七情六慾的苦,她不可能不清楚的。「人活一世」,你是這樣認為,但她未必是這麼想。你看她不開心,我看她不是因為信佛教而不開心。原因太多了,除她外,外人不一定盡知。我也會有不開心,因為我能意識到佛關於人痛苦的講述是正確的,是真理,但是我依舊做不到佛法的教誨。但這並不代表是佛法帶給我的不開心。有個笑話,一煙民看到電視上吸煙者的肺臟圖片很害怕,說「嚇死我了,趕緊抽根煙壓壓驚」。指出吸煙有害健康,並不是讓煙民不開心的原因。

良藥,苦口。


看這個問題的描述,題主似乎有私心。所謂「七情六慾有什麼不好」,很有點像要試圖說服對方與你同享情慾的感覺;如果是普通朋友,似乎不大會把對朋友的關心放在這個著眼點上,畢竟是比較私人的領域。

再看這個問題的描述,題主估計很難如願。一個人有信仰,煩得了她的事情會比普通凡夫少很多,而她還會在你面前表現得讓你覺得她不開心——很抱歉我用了這麼繞的一個句子,請題主想一想,很可能你就是她不開心的源由。

你沒有走進她的內心,你不懂她。甚至,上面很多答案也好、評論也好,你都沒有看懂。大家用各種方法建議你找對癥結(針對她的不開心),對症下藥(而不是揪著她的信仰,佛教是無辜的啊),你都沒有領會到點子上。你的私心蒙了眼睛,這個姑娘,我看你是追不到了。。。


你自己不不懂佛教教義,就要朋友去放棄佛教信仰;這是很困難的。

打個比方,你不懂科學,因為覺得從事科研研究的朋友日子過得很傻逼,就要朋友去放棄對科學的追求。

這靠譜么?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最好的方式,是你自己去把佛教給摸透了,然後把其中不妥之處指給你朋友看;當你了解得比她更深,你的言語自然會有說服力。

了解佛教,建議從這本書開始:正信的佛教_佛學頻道


題主你邀請一大群熱愛佛教的佛教徒來回答你這問題,你還能期待什麼別的回答嗎?這群人是天天在知乎上宣揚佛教有多好的,你現在讓他們教你怎麼讓一個信了三年佛的佛教徒不信佛?你是不是(消音)啊?!!


為啥放棄?


莊子里講: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倏和忽為了報答混沌的恩德,見混沌沒有七竅,就每天幫他鑿一個。鑿完混沌就死了。

同理,佛教徒都認為諸漏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有情緒,所以要練到平和才能脫離痛苦。你現在覺得你朋友沒有情緒是痛苦的,以己度人,這不是跟倏忽一樣嗎?


題主的眼光只有「人活一世」。眼界不如她,又如何能給她更多的選擇?

殺人性命雖然嚴重,但跟讓人退失道心一比,都微不足道了。

題主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可笑又可怕,損人不利己。


一位出家師父因為父母身體不好,自己又是獨子,就想還俗回家照顧老人。有位老居士聞訊後就去勸說。 老居士:師父,我怎麼聽大家在議論說您想要還俗? 師父:是啊,風聲傳的還挺快。我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沒人照顧。 老居士:師父,您要安心修行,俗話說:一人得道,九族生天。父母的事會有佛菩薩管的。 師父:我還俗了也一樣安心修行,自己能盡心的事,就不勞佛菩薩了! 老居士:師父,您要聽勸,您還俗了名聲可就臭了! 師父:我還俗屬於「信仰自由,佛陀許可,符合法律」,怎麼會名聲臭了呢? 老居士:您出家受了眾生四年的米糧供養,還俗了怎麼還得起? 師父:我出家後四點起床,晨鐘暮鼓,掃灑守護,忙前忙後,深夜入睡,負責過齋堂、客堂、流通處,每天工作都超過十六個小時。每月寺里發給我的二百元單資我也都放回到功德箱里了,至今身無分文,怎麼還有米糧還不起呢? 老居士:您還俗了我們大家都鄙視您! 師父:我還俗又不是退道心,您幹嘛要鄙視我呢,我起碼還有勇氣出家四年,你連一天也沒出家,有什麼資格鄙視我呢? 老居士:還俗的和尚就是叛徒、佛門敗類! 師父:泰國、緬甸等南傳佛教的國家,男人出過家才算成人,因此全國幾乎每個男人都是還俗和尚,難道他們都是「叛徒、佛門敗類」? 老居士:您還俗就對不起我們這幾年對你的恭敬! 師父:我出家做個好和尚,你應該恭敬;我還俗做個好居士,會恭敬你。 老居士:反正您還俗了我們大家會很傷心! 師父:我做和尚,您的修行也要靠自己;我還俗了,也不會障礙您的修行。在寺院,我們是同修;回到家裡,我們還是同修。我有我的現實情況,父母老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現在先盡孝,父母百年後我再出家為佛陀盡忠。走自己的路,忙自己的事,盡自己的則,您的好心我領了,您就別再勸了! 老居士很生氣,甩袖而去,在外面散播了很多師父的負能量。 師父回家和父母商量還俗的事,父母說:「師父,你就好好安心修行弘法吧,我們老倆有退休金,能照顧好自己。你選擇了出家的路,就要好好走下去,不要回頭,世間很苦,沒有正事。我們死後,房子和存款都留給你,你老了無依無靠,留點錢給你,我們也好放心!」於是,師父放棄了還俗的打算。 就還俗這件事來說,做說客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就愛歪樓,不要問我為什麼,任性。


告訴你的朋友她信的不是佛,因為信佛不是讓人斷了七情六慾,而是放下心中的苦,放下心中的依賴,放下幻象,看清實相


朋友之間重要的是尊重彼此,而不是改變對方。


那你就試著去了解一下佛教是怎麼回事吧。等你一個月里了解清楚了,你就能勸她了


不要這樣做。

不開心不是佛教的過失。只注重今生的開心,也並非智慧的選擇。


佛言 七情六慾的背後也是痛苦


根據中國的宗教政策:

1、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2、公民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

3、公民有曾經信仰過這種宗教,如今不繼續信仰的自由。

只要不是邪教,你為什麼要讓對方改? 你有什麼權利讓對方改?


修行佛法的目標就是「離苦得樂」。別用你的感受替代她的感受。


君不見無數美女遊玩自拍照都是美美的,可署文卻多半是天氣糟糕心情不好,東西難吃心情不好,飛機晚點心情不好,半夜拉肚子心情不好,大姨媽怎麼還沒來心情不好~~~~~於是你確定她真的是不開心,還是看到你不開心了?


無法給你提供有用的建議,也不清楚改變對她來說是好還是壞,但想說,若她知道有這樣關心她的朋友,她一定會感到開心的,祝你和她都好運


給她男人,讓她動心的男人,正處於花季雨季的她,如何不會心動

信佛必有因,或男女私情,或家庭遭遇,或工作失意,或無聊透頂

知其因,方可斷其信

對症下藥,善莫大焉

阿彌托福


有信仰不是好事么?現在的國人就是沒信仰了,所以唯利益至上。


推薦閱讀:

我說我信仰馬克思,師兄竟然嘲笑我,我該怎麼回擊?
上帝是否允許基督教徒信仰佛教?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去教會聚會?
時過境遷,大家現在是怎麼看待當年勃失敗的那篇「幾個解釋」呢?
寺廟裡經常看到有錢人,到底他們是有錢後信的佛還是信佛後才有的錢?

TAG:教育 | 信仰 | 女性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