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攝影趨勢之一 多重曝光
現代攝影趨勢之一 多重曝光
李洪運 2016年6月22日
一、 多重曝光的定義和分類
(一)多重曝光的定義
多重曝光(multipleexposure)狹義的定義是指源於膠片攝影中一種採用兩次或者更多次獨立曝光,然後將它們重疊起來,組成單一照片的技術方法。由於其中各次曝光的參數不同,因此最後的照片會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
而廣義的多重曝光定義則是指通過前期的拍攝或(和)後期的暗房技術把兩張照片的影像融合成一張複合照片的過程。
多重曝光是一種拍攝技法,也是一種後期暗房(包括Photoshop等數碼暗房)技術。把不同場景的影像分兩次或多次曝光(包括後期暗房技術)來表現一張照片難以表現的內容。
多重曝光技術一般用來拍攝雙影或多影照片。
多次曝光(一種特殊的多重曝光)技術的原理是在一幅膠片上拍攝幾個影像,讓一個被攝物體在畫面中出現多次,可以拍攝出魔術般無中生有的效果,這也正是它的獨具魅力之處,所以才吸引了很多人使用這種技法。
(二) 多重曝光的分類
1、單純多次曝光
在拍攝照片的過程中,相機可變換焦距多次曝光 ,攝物體都保持不動,對被攝物體不同時間或不同光線照射情況下進行多次曝光拍攝,這樣就可以突出被攝物體的層次感。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多次曝光技法,比較適合拍攝夜景。
三重奏 孫永攝 美能達X-700相機 三重曝光 閃光燈前加三種顏色的色片 人物背後布光,形成逆光效果。
作品《清風竹影》之一 攝影:石廣智
作品《清風竹影》三次曝光:
1、以側逆光下的竹子為主體,點測光,以F4光圈虛焦減1擋曝光;
2、以F8光圈,點測光,減2/3擋實焦曝光;
3、第三次曝光尤為重要。先把快門速度放慢,點測光、速度1/8秒減1擋曝光量、實焦,把三腳架上的雲台調松,然後一邊按快門,一邊晃動相機,使畫面產生風動感。這種方法操作難度較大,晃動的速度要與按快門的動作保持同步。
2、變換焦距多次曝光
對於花卉或者靜物的拍攝,可以採用變換焦距的方法進行兩次拍攝,一次使用實焦拍攝,一次使用虛焦拍攝。在實焦拍攝過程中可以曝光多些,而虛焦拍攝時則曝曝光少些。
作品:《梅之媚》花非花之一 攝影:石廣智
作品《梅之媚》兩次曝光:
1、先取一處梅花,鏡頭設為F4光圈,並使畫面虛焦,按花進行點測光並減1擋曝光。
2、選取另一處梅花作為主體,以F5.6光圈進行實焦調焦,按梅花的中間色調點測光,並減1/3擋曝光。 作品通過一虛一實的兩次影像疊加,以體現春天的氣息。多次曝光技術則是營造這種氛圍的手段。看得見的旋律 林慕潔攝 尼康F100相機 柯達膠片 六次曝光(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3、遮擋法多次曝光
所謂的遮擋法,就是先遮擋鏡頭的一半拍攝一次被攝物體,然後再遮擋鏡頭的另一半拍攝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攝物體,這樣遮擋法多次曝光 就可以將被攝物體同時曝光到一張底片上。
就遮擋法多重曝光而言,就是先遮擋鏡頭的一半拍攝一次被攝物體,然後再遮擋鏡頭的另一半拍攝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攝物體,這樣就可以將被攝物體同時曝光到一張
底片上。而遮擋法多重曝光的關鍵在於,兩次遮擋時候中間部分的銜接,若兩次遮擋中間間隙過大,可能中間部分曝光過度,若兩次遮擋中間重合太多,則會造成中間部
分曝光不足。以下為網路上常見的一張圖片,中間部分明顯曝光過度,顯得不太自然。
此類遮擋法多次曝光的拍攝關鍵在於:
A、利用白色背景拍攝一個人的形態
B、用樹枝,樹葉,或者用城市建築跟人形態進行多重曝光
4、疊加法多次曝光
《天鵝湖》三次曝光完成(1999年攝於福州)
攝影:石廣智
在畫面的某些區域預先留出位置,在預留區域內多次曝光,也可以形成一種極富表現力的效果。拍攝的過程中相機的位置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動。這裡我們以相機位置固定的方法拍攝一個人物在多個位置的多張照片,然後把它們合成到一起。
佳能1-DX照相機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就在於全新的多重曝光拍攝功能,以前的單反相機只是把多重像重疊,這些新的照相機讓攝像師更加操作自如。這意味著奧運會上,攝像師們以14幀每秒的速度完成出難以置信的高速多重曝光拍攝,撲捉運動員出色的精彩瞬間。
EOS 5D MarkIII多次曝光功能有4種模式,多次曝光次數可以實現2-9次,有加法、平均、明亮、黑暗4種圖像重合方式。其中,「加法」模式是像膠片相機一樣,簡單地將多張圖像重合,而這個過程中不進行曝光控制,所以合成後的照片比合成前的照片要更亮,也就是說曝光會增加;「平均」模式在進行合成同時時控制照片亮度,根據多次曝光拍攝的張數而自動進行負曝光補償,也就是減少曝光,最後將合成的照片調整為合適的曝光。當然,選擇「加法」或「平均」這兩種模式,還可通過改變焦點位置的方式,得到柔焦的合成效果。另外「明亮」和「黑暗」兩種模式是將基礎圖像與合成在上面的圖像相比較後,只合成明亮或較暗的部分,這兩種模式適合在想要強調主體輪廓的情況下使用。
5、重疊法多次曝光
重疊法多次曝光:即用兩張完全不同的圖像分別進行曝光合成
宛平風雲錄鄭慶祥攝(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抒情之疊—鄭慶祥
我想要把自己的意圖,甚至遐想、情感等融入藝術攝影的拍攝之中。這幅作品則是我採取多次曝光技術,將雄偉壯觀的宛平城樓與天空中的飛雲融為一體,直接拍攝而成的。旨在進一步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通過創意形成了一幅亂雲飛渡的單色調悲慘景象,而又以不失宛平城的真實建築風貌。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七七事變」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痛,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正是我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6、最後,就是通過數碼暗房使用圖像處理軟體後期製作的多重曝光,這是藉助電腦在數字暗房中應用圖像處理軟體,把前期拍攝的單次曝光的單幅或者多幅圖像疊合在一幅畫面里,從而形成多重曝光的效果。使用圖像處理軟體後期製作、合成的多重曝光圖像。
這是發展潛力最大,幾乎還未開發的數碼攝影后期多重曝光,是攝影園地內少有也最具備開發潛力的處女地,當然由於涉及的Photoshop等圖像製作軟體後期知識面太廣、太深、太難,要從容駕馭它對於今天的攝影家幾乎完全沒有可能,所以難度極大。
展望余書寶攝 後期複製、疊加、減淡影調合成多重曝光效果(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楓梁春立攝(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動疊靜B後期動感—梁春立
我按照紅葉點測光,以有些發白的天空為背景拍攝了一張相片,後期再利用PS適當調整反差,讓天空純白,紅葉曝光準確。再進行楓葉色彩的調整,選擇菜單「調整」—「可選顏色」,選擇紅色界面,調整滑塊,直至楓葉的色彩合適為止。一幅《楓》的作品就算完成一半兒了。但還缺乏深秋寒風的意境,又後期製作了動感效果。先複製圖層,再在濾鏡中選擇「模糊」—「動感模糊」進行調整,自左上向右下調整動感模糊的角度,約水平25度角。根據風力的大小感覺,調整滑塊,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調整完成後,再將該圖層的透明度高速到40%--60%之間。最後合併圖層。
隨風搖曳郭正翔攝(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動疊靜C無規則晃動—郭正翔
為了營造風中舞動的真實效果,我使用了一次慢快門速度、一次高快門速度。第一次慢門減少曝光4檔,速度1/20秒,在按快門拍攝同時移動並無規則抖動、晃動相機。如果用正常曝光則會白成一片。無規則晃動相機是為了讓風的效果更為真實。第二次用高速快門正常曝光,以凝固住清晰的影像。由於是疊加,其實把兩個步驟反過來用效果也是一樣的。
雷峰日食黎武揚攝(轉拍自《大眾攝影》2011.3)
連續之疊—黎武揚
日全食百年難遇,我想到了數碼後期疊加模仿多次曝光效果,分階段地連續表現其變化過程。使用三腳架、300mm以上鏡頭、自製減光濾鏡。首先了解整個日全食初虧至復圓準確時間,精確到分或秒,提前選好地方,建議找有地方標誌性建築物作前景,在傍晚拍一張素材,例如西湖雷峰塔。初虧至食既、生光至復圓必須用減光濾鏡,以防灼傷眼睛。光圈宜F5.6—8,用點測光測太陽,每分鐘拍幾張。到了太陽成一條細縫時,鑽石環馬上會出現,這時拿走減光濾鏡,將光圈調至F11以上,小光圈可以帶出鑽石環的星光,用點測光測亮位,建議用包圍曝光,到了生光後套上減光濾鏡再拍,直至復圓。
二、 膠片時代的多重曝光
在膠片時代,多重曝光並不流行。而且主要為在遮擋式多重曝光和重疊式多重曝光。
由於資料太少,僅找到著名攝影大師何藩的幾幅膠片時代的老作品,但足以能說明問題了。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看到膠片時代多重攝影的基本狀態。
何藩 中國的攝影大師,光影已經被他玩到極致了!下面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張多重曝光的照片
1937
8月8日
出生於上海
1948 勿忘我 ForgetMe Not
後來
何藩在父母的鼓勵下
帶著這張詩情畫意的相片
參加了美術比賽
竟贏得了冠軍
自此奠定了何藩攝影中
古典唯美的意境
1952 施工 Construction1954 靠近陰影 Approaching shadow當年,何藩
在銅鑼灣的英皇書院看到一面白牆
他就思考加入一些元素構圖
於是找了表親站在角落拍攝
然後在暗房裡加工出三角陰影效果
從「決定瞬間」到設計構圖
從被動的「等」到主動的「做」
這就為何藩之後出任導演打下了基礎
1955 老街萬花筒 Twins Alley後期暗房多重曝光的作品
三、 當前數碼攝影多重曝光的狀況
(一) 石廣智三次榮獲金像獎打開了中國攝影的潘多拉魔盒
五屆金像獎作品 石廣智攝 《花非花》系列第六屆金像獎作品
《清風竹影》系列
第七屆金像獎作品《櫥窗里的風景》系列
(二)但數碼多重攝影走到石廣智這兒基本停步了,路是乎已經走完了。其他人也拿不出更好的作品,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大師」們的誤導。
而石廣智也不止一次的重申,它的多重攝影是相機直出的,後期只是在Photoshop上做了非常少的影調色彩調整,而且還振振有詞地給出了每張照片的拍攝參數和過程。
比如對清風竹影的這張作品媒體是這麼解釋的:
《清風竹影》系列之一 石廣智攝
相關之疊—石廣智
我是使用120膠片單反相機用反轉片拍攝的,首先選取一處竹竿局部作為畫面主體,以機內平均測光後,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16)進行第一次曝光。再將鏡頭對竹林高處一局部竹葉取景並對天空點測光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8)第二次曝光完成。通過兩次曝光把竹竿與竹葉融合在一幅畫面上。竹葉疊加時所處的畫面位置是關鍵,畫面的布局、結構要合理,可反覆多拍幾張,從中擇優。
剪影效果的竹葉與欠一擋曝光的竹竿既有著直接相關的聯繫,又因為不同的視覺效果與日常之所見拉開了距離,美便由此產生。
對以上解釋初看有理,但實際操作至今沒有人能拍攝出相應的結果。
(三)當然多重攝影對於當前攝影,特別是數碼時代的當前攝影意義巨大,絕不只限於攝影本身。
有太多的專業攝影師早已把他當成繼續在攝影江湖闖蕩的獨門暗器,其技能又豈可輕易示人。情有可言,因為這也許是他們手中唯一的法寶了。
但又話說回來,石廣智的《清風竹影》系列,有時利用在自然風動中竹子的搖曳,有時利用單腿腳架拍照時的自然晃動,多次曝光後對象在底片上形成虛實相間、亦真亦幻的影像,他同時還結合虛實焦點的變化,讓影像在疊加、動靜和虛實三重變化表現中展示。他的竹子,有的迷離,有的紛繁,有的優雅,有的華貴,有的輝煌,在變幻的自然光線下,很好地表現了竹子「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技。月光疏已密,風聲起複垂」的生命狀態,昂揚著蓬勃向上和躍動活潑的精神。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用這些手段所取得的效果是乎都是「純攝影」的(他也一直這麼說),和以往畫意式的竹子攝影有著根本的區別,具有攝影影像獨特的美感。而且,(是乎連他自己也覺得)他的這些攝影也是很難複製的,不可能出現時下某些風光攝影只要站准拍攝點,時間和曝光相似就可重複一樣的尷尬現象。因為對影像的每一次疊加處理,都是一次想像力的突破和對技術掌握程度的考驗。因而石廣智的竹子攝影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攝影。
我只能說石廣智自覺或不自覺打開了攝影的潘多拉魔盒,把中國數碼攝影帶入了全新的燦爛輝煌的多重攝影境界。
未來的攝影渴望精通拍攝前期和數碼處理後期的大師,一個嶄新的數碼攝影時代已經開始。
(四)伴隨著手機攝影和手機後期APP的興起和發展,一個絕對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網路圖片空間正在形成,網路多重曝光的圖片 ,無論在作品的創意構思和還是後期處理方法,與傳統的攝影相比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四、 傳統多重曝光的技術特點
多重曝光的技術特點
1、傳統的多重曝光是影像和影像的相互疊加,是最簡單的混合(即相當於在Photoshop中,對上下圖層的相應場景的恰當曝光圖片,採用不透明度滑塊,調整不同百分比的模式進行疊加)。
規律1:傳統多重曝光是兩張照片影像信息的簡單疊加。
2、傳統多重曝光每多曝光一次,照片就增亮一些。
這一點應當非常容易理解,因為重曝的過程就是不斷在膠片上「加亮」的過程。無窮次的曝光得到的將是一張真正白色的照片。
規律2: 傳統多重曝光的照片的每一點,都比相應場景單一曝光的單張照片要亮。即合成照片亮度只增不減。
3、傳統多重曝光的影像的疊加混合一般恰當曝光的前提下,總體趨勢是朝不斷降低影像反差和色彩鮮艷度的方向進行(同一張照片的分次減檔拍攝除外 ),且不可逆。
這一點也應當不難理解,因為如上所述,多重曝光的合成照片一次比一次亮,亮度只增不減,所以每次重曝都會使合成圖片的色階像素向右移動,即造成合成照片的反差只減不增。
而對色彩來說,降低反差就是降低色彩的鮮艷度。
規律3:傳統恰當多重曝光的總體趨勢是降低合成照片的影調和色彩的反差(同一張照片的分次減檔拍攝除外)。
下面是一張5重曝光的照片圖像和它的直方圖,由合成照片的色階圖可見:
A、 暗部像素點缺失,而缺失的範圍會越來越多,且不可逆。
B、 所有像素點都向中部靠攏(因為,使用的拍攝模式是自動增益,相當於傳統拍攝的分檔曝光,每次拍攝的曝光量都按恰當曝光量的1/5,連續5次曝光)
結論:傳統多重曝光這種圖像之間的混合只會簡單地重疊影像,而不會產生突變性的影調色調變化。不會產生比同一場景單一恰當曝光照片的更鮮艷靚麗的色彩(相反色彩鮮艷度還會降低)。
重複曝光後的照片,與單獨的同一場景的恰當曝光照片相比,色彩更暗淡,影調反差更小,通透性更差,照片整體發灰。
如果沒有數碼影像後期(PS)調整的配合,僅靠膠片直出(包括傳統膠片後期處理)是不可能得到諸如清風竹影之類影調明朗通透、色彩鮮艷靚麗的照片的。
這也就是膠片時代多重曝光不甚流行的根本原因。
4、傳統多重曝光受時域和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在更大的時域或空域頻繁進行。
五、數碼影像的重曝及理論突破及創新
(一) 數碼影像重曝的定義
數碼影像的多重曝光:是指用Photoshp等圖像處理軟體對不同圖層的影像,按照選定的圖層混合處理模式及不透明度進行影像疊加融合而生成新圖像的過程。
(二) 打破多重數碼影像曝光的瓶頸 關鍵在於觀念該更新
1、 數碼影像的後期調整,Photoshop等圖片調整軟體的運用,給數碼影像時代的多重曝光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僅就Photoshop而言,它的圖層混合疊加功能就有27種,即數碼圖片時代的重曝有多達27種不同的模式。這27種不同的重曝模式(圖層疊加混合模式)功能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傳統多重曝光的所有缺陷,使得數碼圖片的多重曝光功能得到顛覆性和革命性的拓展,使傳統膠片時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而且這27種圖層疊加混合功能還可用不透明度和填充不透明度兩個滑塊進行不同百分比的疊加混合調節,基本已準確到原調整量級的1%。
所以,正如劉寬新老師所言:在數碼影像時代,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的。
聯想現在的許多一再標榜自己的照片是直出的所謂「大師」,比如那些聲稱不進行PS就可以拍攝出真正的七彩丹霞地貌的「大師」,和僅用膠片多重拍攝而不用PS或不「過度」PS就能得到鮮艷靚麗圖片的「大師」們,我們只有無語。
而縱觀當前數不勝數的攝影比賽的獲獎圖片,有相當多的都是屬於特別打眼球的,PS嚴重過度(銳化過度、色彩過飽和或色彩嚴重失真)的產物。
在數碼影像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對Photoshop之類的工具不僅不應當排斥,而是更應當認真的學習和使用,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因為它代表的是新時代的新事物,新工具,拒絕它無異於拒絕這個時代,不懂PS將無法在今後真正的攝影圈立足,除非你拍攝的所有片子都有專人替你處理。
所以打破多重曝光瓶頸的第一道門檻,就在從思想觀念上真正轉換對PS的認識,認認真真地學好用好PS。
2、 數碼圖片時代多重曝光觀念的更新
在傳統膠片時代,多重曝光的功能是基於兩張照片的相互混合疊加而發展起來的,即先用一種既定的光圈快門拍攝第一張準備疊加的照片,再用另既定的一種光圈快門拍攝(也可以和第一張相同)第二張照片,二者在相機的膠片上直接疊加混合,便得到了一張雙重曝光的照片。
這種疊加混合拍攝的對象都是拍攝場景的影像,所以本質上它是影像和影像的組合,是一種雙影或多影的照片。
而在數碼圖片時代,這種影像和影像組合的多重曝光觀念必須改變,因為我們是在更加強大的電腦上,用同樣更加強大的Photoshop等軟體,來進行模擬的多重曝光,這樣傳統的影像和影像疊加混合的重曝模式已經制約了我們拍攝思路的進一步拓展的可能。
而實際上我們拍攝的也已經可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照片,而是僅僅作為記錄影像場景的資料片,這樣的資料片早也早已不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照片使用。
而對於經常用Photoshop調整照片的人來說,這些資料片往往被作為一種獨特的光影、色彩場景使用。
把它定義為特定的光影、色彩場景資料極大拓寬了我們拍攝的概念和時空,擺脫了傳統構圖、構成、配色等因素的制約,拓寬了拍攝的思路和角度。
光影時空場景本身已經沒有了好壞優劣之分,哪怕一張拍廢拍虛的照片,往往是一種傑出的光影場景,可派大用場。
六 數碼影像的重曝實踐
我們從最簡單的影調色調的改變開始
(一)用選擇的光影場景片對需要調整影調的圖片進行調整
現在我們先把下圖作為 我們要調整的圖片
而把去色以後的藍天白雲圖作為我們的光影場景
我們將用它來改造原圖片的光影場景
將該光影場景圖片複製到原圖片上/圖層混合模式為柔光,原圖片的影調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而如果我們把下圖作為改造原圖的光影場景
設置 圖層混合模式:亮光 不透明度 50%,則達到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圖片
當然還可以改造光影場景 高斯模糊 我們又得到柔和得多的效果圖片
光影場景的變化是無窮的,所以被改造圖片的效果同樣也是無窮的。
這就極大地拓寬了我們對任何一張需要進行影調調整圖片的實際掌控能力。
請記住:這些影調的變化不是用簡單的傳統的Photoshop色階、曲線等工具直接調整出來的,我們在其中加入了另一影像場景的新的元素和基因,因而用它調整出來的圖片自然也含有這種額外的元素和基因,因而它蘊含著另外一種特殊的美。
(二)用選擇的色彩場景對需要調整影調的圖片進行調整
同樣我們選擇要調整的圖片為
選擇色彩場景為
選擇 圖層混合模式:柔光
當然也可以用色相/飽和度對色彩場景進行色彩調整,從而達到改變原圖片色彩的目的
而且這些色彩的變化也是以另一張色彩場景圖片為基準的,它也加入了另一影像色彩場景的新的基因和元素,調整出來的圖片自然也含有這種特定基因和元素,也是一張特殊的多影圖片。這也是原圖片用其他方式Photoshop工具(比如曲線)無法直接調整出來的。
請記住:一張灰度照片本身就是一特定的光影場景,而一幅彩色圖像則是紅綠藍三基色光影場景的混合。
(三)用選擇的影像場景對需要調整影調的圖片增加雜訊
同樣我們選擇要調整的圖片為
原圖片的背景過曝非常難看,我們用重曝的方法為它增加雜訊。
選擇影像場景為
選擇 圖層混合模式:變暗 不透明度36%
我們得到了一張有聲有色,早春桃紅江水綠,非常有意境的圖片
用重曝給不太美的圖片進行添加另一光影場景的改造,比傳統的摳圖法要自然、柔和。而遇到那些無法摳圖的場景時,這種方法更是遊刃有餘。
而如果選擇影像場景為
選擇 圖層混合模式:正片疊底 不透明度100%
我們得的效果或許更有現代氣息
(四)用選擇的影像場景對需要調整影調的圖片增加線條
線條是所有繪畫和影像作品的基礎和靈魂,用重曝的方法給圖片添加線條也許會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們選擇要調整的圖片為
選擇影像場景為
濾鏡/風格化/浮雕效果
選擇 圖層混合模式:強光
這樣我們用重曝的方法,把影像場景中的非常漂亮的樹桿枝條的浮雕效果,成功地移植到了靚麗的色彩場景圖片上,把一幅春天氣息的意境傳達給了大家。
(五)用Photoshop精確合成多重曝光照片
原圖片1/3次計算選擇極暗區域/設置白色背景
Alpha3通道圖像為:
1、 激活Alpha3通道/複製該通道半透明圖層
3、打開圖片2與圖片1 正常 不透明度65%
選擇圖片2的中高光區域/新建該半透明圖層 置於其上
4、打開圖片3
用計算選出高光部分 計算參數 圖片3 灰通道
圖片3 紅通道
正片疊底
/色階加強/得到Alpha通道圖像4/激活Alpha通道
新建該半透明圖層置於其上 圖層混合模式 強光
5、建立色相 飽和度調整圖層/適當提高飽和度
6、結果
7、得到的圖片就非常漂亮且具備極高質量。PSD文件1.26G
(六 )分別用四張不同場景圖片拼貼合成得到的漂亮多重曝光的圖片
1、 背景圖片
2、 場景1圖片
3、選取場景1圖片中亮部選區/半透明圖層
圖層混合模式:正常
4、 打開場景2圖片
5、選取場景2圖片暗部選區/半透明圖層
圖層混合模式:正常
6、打開場景3圖片
7、選取場景3圖片中間調選區/半透明圖層
圖層混合模式:正常
8、蓋印/進入Camera RAW調整
9、調整參數
10、結果圖
(七) 那些不可思議、風馬牛不相及的光影場景碰撞出的璀璨奪目的智慧火花
例1 碰撞的奇蹟
1、這是第一幅一點都不起眼,也不符合所有構圖、構成理論、一點都不漂亮,甚至有些醜陋的場景圖片
2、這更是一幅幾乎醜陋到極點的場景圖片,光影條件更糟糕,甚至是一幅不合格的圖片
3 、然而當他們以亮光的圖層混合模式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說實話你是不是驚呆了。
3、 這能不是奇蹟嗎?
面對這樣的數碼影像重曝碰撞帶給我們的驚喜。兩張毫不起眼,甚至有些醜陋的場景圖片在數碼影像重曝的碰撞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例2 智慧的碰撞
1、 這也是一種很平很普通的照片
2、 這更是一張拍虛拍廢了的照片
3、 然而當它們碰撞時會得到什麼結果呢?
圖層混合模式:差值 不透明度 86%
圖層混合模式:強光 不透明度 30%
是不是化腐朽為神奇更有意境了呢?
例 3 奇特的碰撞
這是一張雖然調整過但仍然十分單薄的圖片
這次選擇的光影場景,是不是特別奇葩。
圖層混合模式: 疊加 不透明度:62%
進入CameraRAW稍加調整
色相飽和度稍加調整
命名為:奇特的碰撞
例四 清新的碰撞
這張照片總覺得缺少什麼,不夠清新
這樣的場景你認可嗎?
圖層混合模式:濾色 不透明度:65%
好像脫胎換骨了
重曝中雖然增加了雜訊,但模特的臉部細節卻更精彩,這也許就是雜訊的貢獻吧。事實上人們早就發現,太「乾淨」的畫面並不漂亮,而帶有少許「雜訊」的圖畫則更具備含蓄、柔和、豐腴的美。
100%截圖
例5 : 草叢中的美麗
用手機 隨手拍攝的草叢裡的世界,不美,但很奇特
選擇這樣的場景你認可嗎
選擇圖層混合模式:強光 不透明度 65%
進入CameraRAW 稍加調整
稍稍調整色相飽和度
命名為:草叢中的美麗 你認可嗎?
效果圖
例 六 得到的是令人震撼的碰撞結果
原圖是這樣的
場景圖是這樣的
差值混合
其實下面這些不同光影場景碰撞也是夠刺激的
(八)其他數碼影像重曝圖片
以下圖片都是用手機拍攝和手機APP處理的
七 結論:
請切記,真正忘記一切關於構圖、構成、配色等經典理論,無論是拍攝前期,還是製作後期。
而且不是一般的忘記,是真正從意識深處改變多年養成的思維習慣,徹徹底底地忘記那些制約我們創新思維發展的窒銬,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脫離傳統,真正步入創新的初始軌道。
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從最原始的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的光怪陸離的景象中,去吸取有別於傳統經典影像的數碼影像信息。得到那些傳統經典影像也從來不屑一顧,當然也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嶄新的光影場景,享受那些不可思議、風馬牛不相及的光影場景碰撞出的璀璨奪目的智慧火花,創造出數碼影像時代當之無愧的藝術精品。
當然這裡說的忘記傳統,並不等於拒絕傳統。而是要像武俠小說中的張無忌那樣,放浪形骸、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化別長為己用。
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邊學邊忘,融匯於心,把別門派的武功化為自身的積累。這樣才能創新,才能發展,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大家,才能為中華攝影文化的崛起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人的人性弱點就是惰性太強,八股文的中華文化傳統和中華文化意識至今仍在牢牢地禁錮著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什麼都要有條條框框,都要師出有門,都要有「規矩」,否則就是離經叛道,唯獨就是沒有自己,從來就不敢相信自己,更不敢假設自己就是大師。
正是這樣的思維束縛了中國攝影的發展,這也就是我們這些年來四處找尋,渴望突破的最大的瓶頸。
因此創新就從真正忘記傳統開始吧。
推薦閱讀:
※看到的那些字(四)
※HDR=畫面失真?本文教你HDR的正確使用方式
※晨起小拍,風雨中感謝有你一路相伴
※追溯英雄時代 · 遠征游牧之心白湖友誼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