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歸屬印度的孟加拉,後來為什麼卻成了伊斯蘭國家?


雲石你錯了,今晚再回答一個你自問自答的題。得罪你一下。雲石提的問題都不錯,但回答水平需要學習一個,

因為,孟加拉本來是佛教地區(現在孟加拉許多部落依然信佛教,或者把佛教,部落神,印度教混合在一起)。印度教征服了這個地區。但是沒多久穆斯林就打過來了。伊斯蘭教對於他們來說,是解放者。

再科普一個。在舊英屬印度,有三個穆斯林人口比例超過印度教的大地區。西旁遮普(如今的巴基斯坦),東孟加拉和南部的海得拉巴。海得拉巴其實也是一個分離主義比較嚴重的地區。歷史上長期是當地的土邦君主(清真的)統治。歷史上海得拉巴土邦的面積要大於英格蘭和蘇格蘭之和。而且有自己的貨幣,司法和外交體系,郵政系統和鐵路(劃重點)。

另外非常有趣的是,歷史上海得拉巴的統治者,包括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喬治亞人。

但為什麼海得拉巴沒有獨立?因為,並非邊地,或者說,政府力量較弱的地區。另外,西旁遮普獨立是因為西旁遮普有糧食。孟加拉自認為可以靠黃麻出口(然而失敗了,如今屬於失敗國家)。

另外,今天一窮二白的孟加拉,在200年前英國殖民以前,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孟加拉的貧困在於人口爆炸。另外,當年獨立的時候,黃麻生產的中心達卡和黃麻加工的中心加爾各答(英國人在加爾各答修建了全球第一的黃麻加工廠。當時英國人在孟買還有全球前幾的鋼鐵廠,水泥廠,不過現在都失敗了,慘淡經營)分屬孟加拉和印度。產業鏈崩了。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不過到今天,在印度絕大多數人信奉的都是印度教。而在印度東北角的孟加拉國,也比較特別,其國家文明體系是伊斯蘭 。

有關注云石君的朋友或許會了解到伊斯蘭鼎盛時期傳播範圍十分廣泛。但是,身處南亞次大陸東端,且與伊斯蘭世界國家的相距也較遠,再加上東、北、西三面均被印度包圍的孟加拉國,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不在印度文明的勢力範圍內,卻深受伊斯蘭文明的影響。怎麼會這樣?

位於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即雅魯藏布江的南亞部分)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的孟加拉國,僅14.7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人口卻有1.58億。

不用多數,河流衝擊的三角洲地區,自然是適合農耕。而其又是臨海國家,面朝孟加拉灣,使得其成為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不要看孟加拉國現在窮,在農耕時代,可是南亞次大陸富得流油的地方。

這麼一塊肥肉,印度文明卻沒能輻射到,反而成了伊斯蘭文明的地盤。

這又是因為啥?

不得不說的是,孟加拉曾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不過,因伊斯蘭文明發展迅猛,東進後基本覆蓋了中亞游牧民族。因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突厥游牧文明三番兩次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南亞次大陸,土著勢力自然不是游牧軍事的對手,戰勝後的游牧文明建立起了如德里蘇丹國、莫卧兒王朝等一系列伊斯蘭政權。自然而然,當權者會將伊斯蘭文明在印度大勢傳播,來鞏固自己的政權。

毫無疑問,突厥人的伊斯蘭文明絕不可能完全取代印度文明,因為印度文明的體量太大了。不過,在某些區域成功替代印度文明還是可以做到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恆河三角洲(孟加拉),是和恆河平原一起被認為是南亞次大陸含金量最高的地緣板塊。

說起印度河流域的伊斯蘭化,與中西亞伊斯蘭板塊直接毗鄰,再加上塔爾沙漠在印度河流域與恆河平原之間形成地緣屏障,導致伊斯蘭文明在該地區的影響超越了印度文明,這個可以理解。

但遠離中西亞的伊斯蘭核心區的孟加拉的伊斯蘭化,卻剖讓人驚訝。況且恆河是孟加拉與印度文明核心天然的聯繫通道,怎麼孟加拉也步了印度河流域的後塵了呢?

不過這畢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也不由我等改變歷史。如果你知道了定都於恆河平原上德里的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王朝都沒法將腳下的恆河流域伊斯蘭化,那位居東部的孟加拉伊斯蘭化好像也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不過,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接下來從孟加拉的地緣格局來為大家解惑。

孟加拉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東北邊緣地帶,西部與印度本部核心區恆河平原相毗鄰,北、東兩面雖也與印度接壤,不過卻是整個印度最邊緣閉塞的東北部內陸板塊。

看上去孟加拉遠離南亞次大陸上的中心位置,不過被印度三面環繞的事實擺在眼前,就算孟加拉被伊斯蘭化,但憑藉印度文明在南亞的整體優勢,還有翻盤的機會。

是這樣的嗎?

從地緣格局上看,孟加拉雖被印度三面包圍,但印度的東北部與印度本部相隔甚遠,邊緣化最直接的反映便是貧窮落後。再看看孟加拉的東北部與東亞毗鄰,漢藏文明輻射地區,相較之下,印度文明在當地的影響力就顯得弱小,也因此,一直是印度分裂主義傾向最強的地區。這樣的地緣環境下,孟加拉自然可以不把印度文明放在眼裡。

再說說孟加拉國西部,雖有大片領土與印度相鄰,不過承接印度文明輻射的天然通道十分狹窄。

與孟加拉國西南邊界接壤的,是印屬西孟加拉邦的主體部分——以加爾各答為核心的東恆河三角洲,三角洲以西則是德干高原。

地理上看,恆河北受喜馬拉雅山脈壓制,南遇德干高原阻擋,呈東西走向,到西孟加拉邦地區,德干高原已經消失,恆河流入孟加拉灣。

因德干高原,阻擋了恆河平原大範圍的向西孟加拉邦地區投射地緣影響力,恆河流經西孟加拉邦時河道自西向南發生大轉折,使恆河三角洲脫離恆河平原的東西向地緣主軸,成為獨立的地緣板塊。這樣就導致了,西孟加拉邦擁有和孟加拉國一樣的主體民族,即孟加拉族人。

而恆河三角洲主體部分被伊斯蘭化後,一脈相承的西恆河三角洲同樣會受到伊斯蘭文明的侵襲。

在世界範圍內伊斯蘭文明實力上雖然更有優勢,但是在南亞,以恆河下游三角洲為核心的伊斯蘭文明與以恆河中游平原為核心的印度文明相較起來還是處於下風。畢竟,西孟加拉邦是三角洲地區中距恆河平原最近的一部分而已,恆河本部在體量和地緣關係上更佔優勢,在與孟加拉的地緣角力中,東恆河三角洲仍在印度文明旗下。

而作為孟加拉板塊的一部分,西孟在印度文明旗下。不過,人都需要歸宿感,西孟也是孟加拉族人,印度文明想以西孟為中間人進而去影響孟加拉的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若拋開東恆河三角洲後,印度文明再向東進,也就是喜馬拉雅與其之間的狹長地帶。這原本就沒有多少優勢的狹隘的通道,也嚴重影響到恆河平原本部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如此一來,借這個地帶去支持印度文明掌控佔據恆河三角洲主體部分的孟加拉更是不可能的。

孟加拉在地緣格局上相對獨立,再加上本身板塊的地緣實力也不賴,印度文明在此地被削弱也不足為奇。因此,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王朝的統治者推行伊斯蘭化時,同化這塊邊緣地區遠比同化京畿地區的恆河平原更加容易。

因伊斯蘭文明的影響,也使孟加拉有抗拒印度文明的底氣。伊斯蘭文明通過兩種途徑來施加對印度的影響。突厥系游牧勢力從西北帶入的陸路影響,阿拉伯商人帶來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

中世紀時期,中國——阿拉伯海上絲綢之路興起,阿拉伯商人大舉東進,控制了北印度洋航線,並將文明傳播到東方。

阿拉伯文明是中世紀人類海洋文明的代表,其體量和發達程度是印度文明無法相提並論的。再加上在政治上印度文明的分裂屬性,也使得其很難抗拒阿拉伯文明的入侵。

那個時候,距離也許是問題,也使得阿拉伯勢力很難統治印度,不過,卻不能阻止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沿海低地建立一系列據點。

再看看孟加拉,它是河是進入南亞次大陸內部的天然通道,恆河口的地緣經濟價值擺在眼前,阿拉伯商人是聞著錢的味道來的,怎麼會輕易放過?

當然,阿拉伯商人控制不了孟加拉。但掌控海上貿易的阿拉伯商人,可以借經濟優勢,來宣傳其文化,以此來保障孟加拉的伊斯蘭化。

再來看看英國,也是伊斯蘭在孟加拉的壯大的幫手。

英國憑藉其文明發展水平的高度領先征服了印度。不過,在地緣關係上,英國與南亞次大陸隔著十萬八千里。再加上印度文明的龐大體量,英國人要憑一己之力統治印度,所付出的代價自然不少。英國人一合計,找個人邦他們管理印度才是性價比最高之策。

英國人細想,什麼人最合適?印度教這個主體文明體系,不行,搞不好他們合夥起來反抗。英國人將目標鎖定在伊斯蘭教、錫克教這些南亞次大陸的少數派。

英國人也站隊了,南亞次大陸的伊斯蘭勢力在英殖時代依然保持了對印度文明的政治經濟優勢,而到了孟加拉,就該地區的伊斯蘭勢力一發不可收拾,徹底壓倒了當地的印度文明。

孟加拉本就是僅次於恆河平原、印度河流域的南亞第三大次級地緣板塊,且地緣結構相對獨立,千年來,加上突厥、阿拉伯、英國,三大外來勢力的有意扶植,最終使孟加拉在被印度文明包圍的環境中,生生成為伊斯蘭文明的地盤。

伊斯蘭化的結果,就是英國在二戰後實行印巴分治時,孟加拉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東巴基斯坦)。

對這樣的結果,印度當然是不滿意的。所以後來第三次印巴戰爭時,印度趁機將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的版圖中撕裂出來,成為獨立的巴基斯坦國。

這下,問題就來了。既然當時印度已經掌控了孟加拉,為什麼不直接把它吞併呢?

非不想爾,實不能爾。印度人倒是想,但現實中的困難,迫使他們不得不打消這一心思。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36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雲石兄這就和你自問自答一個道理,分裂是必然的,就和你無法成為大V一個道理


孟加拉國以前的名字叫東巴基斯坦,是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前的一部分。


這有什麼奇怪的?那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呢,它位處東南亞之南之東,不照樣也是伊斯蘭國家。


推薦閱讀:

TAG:印度 | 國際政治 | 印度文化 | 孟加拉 | 南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