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度已經是地區大國,但為什麼還有種姓制度?

印度是個民主國家,畢竟是個聯邦制國家,而且起碼政府不會強拆居民的房子,有法律,但為什麼種姓制度依然存在?


行政效率太低,改革推不到基層。。

印度政府是不能強拆,然而能強拆的人要多少有多少。印度弱的只是國家機器,社會上的強者可要多少有多少。

說白了,印度是一個披著現代國家外衣的前現代國家。。。。。。。

為什麼種姓制度殘餘厲害?因為行政低效,改革推不動。。。。

能維繫一個十三億人社會不崩潰本身已經很不容易了,這種情況下改革是很難的,表面上的改和實際上改得動又是不一樣的。

印度改革之所以浮於表面,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有效的現代行政系統,去推進實質性社會改革。又由於意識形態問題,也沒有其他十億級人口國家的經驗可以借鑒。

而印度的體量,又決定了它每走一步,面前都可能是萬丈深淵。。。。。。

印度是個大國,大國有一個天生的問題即行政系統佔用過多社會資源,這個問題是不以道德和意識形態為轉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打個比方說明一下:假如一個人能管十個人的話,那麼一百個人是十個人管嗎?

————不,是十一個人。。。。。。

管一千人就是一百一十一個人,以此類推,人數越多,管理者占的比例越大。即使極端清廉高效,行政效率百分之百,仍然會出現規模越大,管理者佔用社會資源越多的問題。

而現實的情況比理論更糟糕,管理者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後,管理效率會隨著層級下降。比如說一個管一萬人的管理者,其管理指令到達最基層需要經過四級,等到達第四級被管理者時,到底還能起多大作用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到這時候就會出現兩種應對策略。

第一種是接受現實,也就是封建。各級管理者僅管理各自的下一級,不進行越級管理。其弊端是各級組織僅有間接聯繫,在組織內難以有效推動具體的行政指令。在組織間博弈中如同一盤散沙,就是一塊肥肉。用某黃姓歷史學家的理論,這種情況叫無法數字化管理。

第二種策略就是集權式管理,把工作拆分,比如說處理某種工作需要10%的社會管理勞動,那就任命專人負責一百個人的工作。這就是最基層的鄉鎮和街道行政組織不健全的原因,他們是不需要條塊管理的。

然而新的問題來了,你可以用一個人管一百個人10%的事,卻仍然要用十比一的比例去管這些人。也就是在此之上,仍要按十比一配置行政人員。

更大的問題是原有的10個人是裁不掉的,不可能改由10個負責10%的人去管理100個人,因為這意味著對基層完全放棄管理。一個人管100個人10%的事,精力上是如此,然而現實中會變成一個人管一百個人,十個這樣的人天天扯皮,這是根本無法有效管理的。

現實就會變成在原有10%的管理者比例之上,每個條塊再增加1%的人。假設有十個條塊,一千個人需要的管理者為1+10+100+[(1+10)×10]=221個人。

一萬個人呢?————2221個管理者。

規模繼續上升後又會出現新問題,即對管理者的管理,假如有十萬個人,那麼基層管理者就有是一萬人,這已經是一個足以再建立一個條塊的數量了。。。。

也就是說在集權式管理中,所有的效率提升,都是建立在管理佔用社會資源比例上升的前提下的。社會規模越大,管理佔用的社會資源比例越大。人多到一定程度後還想保持高效管理,整個社會財富都要投到管理上了。

能在十億級人口的國家建立並維持一個能提供最基本秩序並不把社會吃垮的行政系統,已經是地獄難度了。如果還要要求這個系統高效,那簡直就是煉獄難度,無異於讓大象跟獵豹賽跑。。。。。

與跳蚤能一躍身高几百倍,而大象只能緩步前行的原因一樣。一頭大象,大部分肌肉都要消耗在支撐體重上。而一個大國,大量的資源都會消耗到維持行政上。。。。。。

中國古代官僚階級地位極端高,原因也在於此。因為以中國社會的體量,在資源分配中管理者必然吃掉最大一塊,否則連維持行政體系都做不到。

印度問題統而言之,就是集權度太低。而近現代國家,由於民主政治的需要(不集權,選總統和議員當擺設嗎?)。以及在國際博弈中不能當肥肉的需要,都是集權度相當高的。

比如中法這種一切集權到中央。還有英美這種與地方之間分清權利關係,按條塊集權到中央(別以為美國不集權,真不集權的話天天等著飛機撞大樓吧)。

這就是印度的問題,印度是繼續封建式管理半死不活?還是建立集權式現代國家制度?

如果要建立集權制度,中國模式又不能借鑒的前提下,那麼到底要建立什麼樣的集權制度?印度能承擔試錯的成本嗎?

別忘了,印度的半死不活式管理,其實已經是地獄難度了。改革稍有不慎,可是真會下地獄的。。。。。。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為什麼還不是法制社會,不是民主社會呢? 一個國家大不大,強不強與它具有什麼制度沒有必然的關係。

簡單說,種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就好比中國農村的宗法社會一樣。中國農村的宗法制度是被共產黨用暴力連根拔掉的;印度進行的是改良,但上千年傳承的文化制度是很難通過改良而發生徹底轉變。

另外,我不認為印度是民主制度。

————————————————————————————————————————

補充:

種姓制度本身是印度教輪迴觀念和種姓思想的制度實現。我們知道,什麼東西一旦扯上宗教就很難改變了,更不用說政教合一了。種姓制度大概說就是把人分為4個種姓,每個種姓的社會地位、權力逐階下降,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另外在四種姓之下還有一個階層:賤民,完全類似奴隸的存在,而且賤民無論如何輪迴都是賤民。這個制度的好處與壞處一目了然。好處就是如果能夠洗腦成果,非常有利於少數的高種姓人群統治龐大的低種姓人群,讓低種姓人群將命運的改變完全寄託於來世的輪迴,放棄今生的抗爭;壞處就是上下層之間的流通渠道完全隔絕,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僵死的社會。

這個種姓制度是外部入侵者雅利安人創立的,以後所有的入侵者都是自動成為種姓制度中的第二種姓剎帝利。後繼入侵者發現種姓制度非常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所以都維護加固這種制度。印度這片土地是片神奇的土地,只要定居這裡的人,戰鬥力就刷刷往下掉(所以說印度人民愛好和平啊)。由於印度人民戰鬥力弱,整個印度被征服征服再征服,種姓制度維持了上千年,種姓制度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種姓思想已經深入絕大多數印度人民的心中。低種姓的被洗腦甘於今世處境,寄望輪迴轉世;高種姓人群本身就是利益既得者,讓他們自己革自己的命,可能嗎?!

——————————————————————————————————————

2013-12-31 10:58:49更新:上文最後一段是有問題的,最近看歷史書,發現莫卧兒王朝統治印度時期打算推廣伊斯蘭教,剷除印度教的,但最終失敗了;而且有的文章說即使印度的伊斯蘭教也印度教化了,伊斯蘭教徒都按照種姓的不同被區別看待。是否真如此,尚需繼續尋找例證。如果當真,只能說傳統和文化的力量實在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了。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所以要說起印度的社會問題,總要從宗教說起。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宗教也眾多,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立的婆羅門教,公元8世紀左右,商羯羅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義,發展成為印度教。該教綜合了多種信仰,非常複雜。

印度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的地位最高,其餘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種姓制度界限森嚴,異常牢固,自形成以後就沒怎麼變過。

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大約是在吠陀時代晚期形成的,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制度與印度教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種姓制度是在婆羅門教的基礎上建立的,婆羅門教以此來統治人民。種姓制度規定最高種姓是僧侶貴族第二種姓才是世俗權利者,所以印度歷史上長期處於神權高於王權狀態中。婆羅門教是印度教的前身,印度教從婆羅門教中吸收了包括梵我合一,輪迴觀,種姓制度等主要思想,並且雜糅了佛教以及其他學派思想。印度教作為印度的主要宗教,並且有些佔全國

83%人口的信徒,對印度的社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其影響超過於國家政策。

總之,印度教只要還對印度有重大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就不會消失。

至於印度的法律效力如何,是不是還存在強拆,我手上沒有可信的材料,但是就印度低種姓的孩子還沒有上學機會,雖然印度很早就有過相關保證義務教育的法律來說,似乎不太可能。

看了白晉中同學的答案,他基本上回答了歷史上種姓制度為什麼得到鞏固和維護。但我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下我的答案。如今的種姓制度是造成印度內部分裂矛盾的根源,並且已十分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國家政府和有遠見的民族資產階級也在試圖改變這一狀況。但是我上面說過,印度教對印度的影響是超過世俗權利,以至於國家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在短時期內改變什麼。我設想印度的種姓制度的改變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首先印度的生產力還比較低,許多印度平民仍生活在溫飽線上,所以更不要談精神解放。我相信當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有改變。(事實上印度歷史上種姓制度的內容確實有過改變)其次,種姓制度一直制約著生產力發展和印度人的精神解放。所以這個過程一定是極其漫長的。但對此我還是抱有樂觀態度。


至於實現形式,這很難確定,我有兩個設想,一是印度教內部改革或教派分裂,二是印度教影響力降低。就我而言,認為第一種比較可能實現。


首先,印度的地區大國地位主要是由其人口決定的,作為世界上人口名義第二大(實際第一大)國,成為地區性大國是理所當然的,但請注意,地區大國不等於地區強國,中國從秦漢至今一直是世界大國,但並沒有一直是世界強國。

其次,種姓制度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在印度歷史上綿延數百年,如此根深蒂固的東西想要去除是很難的,君不見發達如美國,種族歧視亦是見怪不怪的現象,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任何消退的跡象。

最後我想說,印度所謂的民主,更多的是建立在愚昧的基礎上。作為一個50%以上民眾在戶外大小便的國度,跟它的國民談民主簡直是對牛談情。我認為天朝專制式的統治更適合起點低的發展中國家,因為令行禁止的行政方式擁有更好的效率,一群連字都不識幾個的人坐在一起討論國家發展方針得是一件多麼累人的事呀!


中國也是地區性大國,為什麼還有戶籍制度。

大國與否跟這些有什麼關係?


插一點話。

印度有民主制度,而無民主社會。但沒有這樣的民主制度又不行,首先印度教主張順其自然(換句話說就是順從),而印度的伊斯蘭教有印度教罩著,其實也逃不出這個框框。我一個老師經常去印度辦事,和很多印度人有交流,他在課上就說:有一些印度人來到中國,看到四通八達的地鐵,感嘆中國人竟然那麼牛逼;老師問他們,難道你們印度就修不起嗎?印度人說,我們不是修不起,而是大多數印度人不願意,因為他們覺得一修地鐵就要到處挖坑封路,嚴重影響他們的出行;曾經印度某市政府做過民意調查,幾乎所有人都填反對。這個事例就很好的說明,印度搞了千百年種姓,卻幾乎沒有人站起來反抗的重要原因。

當然印度並不是沒有人敢站起來,比如毛派武裝,但是大多數印度人,哪怕是低種姓都不會待見他們,因為他們除了殺人放火,不會給他們帶來一點好處。你可以說印度人懶,也可以說印度人見識短(見識短這一點我還挺認同)。所以說印度的宗教傳統其實很好的維護了印度社會的穩定,支撐著印度民族走到了今天。

另一方面,印度是很典型的農耕社會,其統治基礎是存在於廣大農村的各種基層聚落,現階段就算是城市居民,那也是從農村裡延伸出來的。印度民族也是很典型的「大雜居、小聚居」,但印度的民族構成要比中國要「雜」的多,印度最大的本土語言印地語——而全國的母語人口卻只佔總人口40%左右,而其他的語言多如牛毛,文字都不盡相同(漢語有那麼多方言但至少文字都一樣吧)。那又是什麼讓民族關係如此複雜、社會制度又如此「落後野蠻」的印度,成長到現在仍舊保持著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呢?——那就是宗教,幾乎每個這樣的小聚落都是以神廟或是清真寺中心維繫起來的,長期以來,這些大大小小的宗教機構支配著印度基層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印度被很多民族征服過,突厥人也好,英國人也好,都曾經試圖打破過這樣的社會結構,但是他們最後都發現——還是維持現狀最好。突厥人帶來了伊斯蘭教、歐洲人帶來了基督教,最後都被印度教同化了。你給他們談愛國、談民主都沒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一切都不變。利用民主制度保持這成千上萬個傳統的基層小社會,反而有利於國家穩定。

印度要是搞專制強權的話,統治者可能有兩種選擇:

要麼效仿海灣國家,繼續維護傳統制度,回到莫卧兒時代,那還不如不搞呢。

要麼效仿老薩老卡,依靠強權打破傳統制度,那麼印度宗教給予千百年來穩定的階級關係、民族關係就會頃刻間土崩瓦解,血流成河是一定避免不了的,很可能會比今天的中東還慘。而這恰恰是這些「見識短」的印度人最不願意看到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印度的這種狀況會改變嗎?我認為會,但是很難。首先不改變印度的農耕社會就不行,而且還得按照印度的傳統——順其自然的改變,其實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就已經在做出這種改變了,但看看那些連電都用不上的偏遠農村,就知道這條路還是很遙遠的。


你還以為印度是什麼民主天堂呢,印度之所以民主不是因為印度人素質高,而是因為地方利益盤根錯節,沒有足夠強大的中央政權來專制,民主的外衣那是順便披上的。

強拆房子是有點不好,不過不拆房子蓋新樓哪來錢改造城區,又怎麼修路。中國政府這不好那不好,起碼把路修了提供了不少基礎設施。以前上課看老師的幻燈片,印度孟買到德里(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的路還不如中國的普通國道。城市裡平民窟叫一個髒亂差,有機會你自己看看去吧。

種姓制度就是社會統治階級為了維持社會不平等設計的一套機制,和中國的戶口,歐洲的移民問題,美觀的種族問題本質上如出一轍。在保守排外上,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當然,精英統治下的印度政府也在努力廢除種姓制度,促進不同種姓的交流,為低種姓的人提供一些額外的優惠。就像中國政府試點改革戶口制度一樣,受到社會既得利益群體的反對,有進展,但仍然困難重重。


印度沒強拆?去看看BBC的紀錄片吧


民主制度不等同於民主社會,種姓制度本質是什麼?吃人的制度、奴役的制度。所謂的民主制度不過是喊喊口號而已,對著PPT吹牛逼,印度人先把浮誇風解決了再談民主社會!


因為沒有文革或類似文革的東西,也不敢文革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為什麼還有槍擊案?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歷史的留存,在民主國家裡,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種姓制度如今在印度已經弱化,並且進一步在加速弱化中,可以預見的未來,高低姓種的區別將和中國人的姓氏一樣,只是個符號而已。


我印象中,印度是有強拆的,比如紀錄片里說的。就連美國,我記得也是有的,這個是從國外論壇上看的。

當然,嚴重程度跟當年的中國相比哪個嚴重就不知道了。不過不同國家的發展進度不同。


因為貧富差距。

在中國,這叫階級。

在美國,這叫種族。

在印度,這叫種姓。

另外,「印度是個民主國家,畢竟是個聯邦制國家,而且起碼政府不會強拆居民的房子,有法律。「。呵呵


不是種性不行…主要是南亞這個地區不行…

你把朝鮮扔南亞都是(維護地區穩定的中流砥柱)


宋宜昌老師說過這個話題種姓制度的產生,是當時統治階級的一種手段。至今都管用


22號那天在房上掃雪,和我叔講印度的種姓制度,那場景也許有點奇怪[em]e250[/em]

關於印度種姓制度的存在,我分析是這樣的:印度這片土地從很早就經受雅利安人征服,征服之後原住民及囚犯戰俘淪為奴隸,併產生了最早的種姓制度。而當時這種制度在古代史上並不鮮見。

印度這片土地在歷史上多次被入侵者征服,奇怪的是征服之後,印度並沒有改變這種落後的制度,而是延續並完善,先後出現瓦爾那、闍提制度。即使今天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是個社會難題,這種延續也說明了種姓制度的頑固性。

我之前看過一張早期的印度貴族的照片,相片內容是幾個歐洲人(大概是英國人)和一個印度家庭打網球的聚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竟是很和諧。我想從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印度高級種姓壓迫低級種姓的事實在少量外國人的衝擊下難以改變,而且這些追逐資本的人也無意打破現狀,甚至還有助於穩定現狀,和高級種姓的人聯手壓迫低級種姓。

從這樣一張照片信息,也許可以向前推。儘管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諸多弊端,但是在遇到外族入侵時卻能有效的避免更多暴力事件的產生,也避免了外族對整個制度的破壞。當外族發現兵不血刃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和地位時,他們也就無意做出改變了。

印度處於中國地區之外的世界的邊緣,這一片土地雖能免於大規模的混亂,而又不免會遭受入侵者的征服。事實上這種制度的穩定存在,也破壞了這個地區自發向前發展的動力,只能在被迫情況下與其他地區接軌。


中國已經是地區性大國了,但為什麼還有計劃生育?


推薦閱讀:

為何佛教信徒女性居多?
有這麼一群人,口口聲聲不過「中國年」,卻坦然自若的享受春節補貼,餐飲補助?
基督教和佛教可以一起信嗎?
怎樣成為飛天拉麵神教的教徒?
想問問大家對科技和宗教之前的聯繫和矛盾?

TAG:印度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