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何種自然語言更利於科學上的(或曰邏輯性的)思考,這是個偽命題嗎?

許久以前看過一個訪談,出處已經忘了,只記得提到一位日本科學工作者日常工作時總是以英文思考,而一旦切換回日文就很難進行;並引用另一些中國科學工作者的同類問題,得出英文更適合科學上的思考的結論。近日知乎關於語言演化的討論裡面,又有人提到英文比中文更精確云云,讓我再次想起這個很久以前的疑問,不知有關於這個問題的定性分析么?


我也習慣用英語思考數學。

這是因為英語是學術界通用語,討論、論文、報告都是用英語,接受和表達信息都是用英語,用英語思考可以省去翻譯的中間步驟。

我可以用漢語思考,但是會在術語上碰到問題。

知乎上我回答了很多數學題,定理表述 和 推導過程 都是漢語。大家可以看到,邏輯表達沒有任何問題。

唯一不得不用英語的,多是我不知道某術語的中文翻譯。可能中文翻譯不統一,或者尚未引進相關概念。

所以我不用漢語思考的原因,一是習慣,二是辭彙,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無關。這裡吐槽一下。漢語造詞能力其實很強,但是國外學術前沿的引進速度卻很慢,主要原因是專業翻譯人才奇缺:會翻譯的不懂專業,懂專業的不去翻譯。

成為學術通用語言,不說明英語比其他語言更適合邏輯思考。這就像法語成為外交語言,不說明法語更精確,只說明法國曾經國力強盛。

西方曾經的學術通用語言包括拉丁語、法語、德語、俄語、英語等。隨著學術界交流的增多,人們迫切需要一門通用語言來增加交流效率。由於美國的科技強盛,英語在競爭中勝出,僅此而已。這正是我一直強調的,語言適應社會環境

法語德語失去通用語的地位,並不代表他們的邏輯性降低。我現在研究過程中還經常需要讀笛卡爾的法語論文,諾伊曼的德語論文,並沒有覺得他們的邏輯性比英語差。甚至 Ansatz 這樣沒有英語對應的概念,還需保留德語。

學術語言和日常語言是有差別的。

學術界所使用的英語,與日常使用的自然英語,是不同的。同樣,學術界的法語、德語、漢語,也和日常語言區別很大。

學術語言以日常辭彙為載體表達邏輯形式,這個過程中對辭彙的內涵做了重新約定,比如 almost everywhere 幾乎處處 almost surely 幾乎肯定;並且創立了許多日常語言罕見的句型和固定結構,比如 there exists a ... such that ... 存在……使得……,if and only if 當且僅當,with out loss of generality不失一般性,等等。注意以上英語能表達的,漢語也行。

因此只要一門語言的擴展性和造詞能力,可以把邏輯形式對應到自然語言的辭彙中,這門語言就可以用作科學邏輯思考。而這樣的對應,在漢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中,顯然是存在的。

因此,題目中所提到的訪談,所用的事實沒有問題,最後的結論,是偽命題

==== 開眼界時間 ====

如果要說文言文沒有邏輯,推薦閱讀 @殷守甫 的這個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55580/answer/14874412

另外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算額,日本古時廟門口掛的數學題。

所用的語言接近文言,其中定理在現在看來都非常強悍,比如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panese_theorem_for_cyclic_polygons

一些資料 http://www.wasan.jp/ http://www.sangaku.info/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gaku


表什麼樣的畫框有利於畫面構圖?

假如語言形式和邏輯相互獨立的話,那麼自然語言對邏輯思考便無影響了。

我們來看一個邏輯上的歧義句,或說一言兩輯的情況:

所有人都喜歡某人。

一號理解:

邏輯語:?甲[人(甲) → ?y[人(乙) ∧ 喜歡(甲, 乙)]]

漢語:對於所有甲都系這樣滴:只要有它這麼一個人,就有另外一個人,是他喜歡的。

人話:每位屌絲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蒼老師。

二號理解:

邏輯語:?乙[person(乙) ∧ ?甲[person(甲) → 喜歡(甲, 乙)]]

漢語:有一個乙系這樣滴:它是一個人,且只要有另一個人,那個人就會喜歡他。

人話:有一位女神,被所有屌絲膜拜。

而英語中的 Everyone loves someone. 也是同樣的。既可解為「多對多」,也可解為「多對一」。

顯然,在邏輯語中是沒有這樣的歧義的。這是因為「所有」這一概念的適用範圍是確定的。因此便可保證一種邏輯對應一種邏輯語形式。

這對所有已知自然語都是一樣的。(否則語義學家們該上街遊行了)

可見,邏輯(形式邏輯,準確地說)與語言形式是相互獨立的。

當然,你也可以假設那層邏輯語其實是所有語言共享的,假設語言至少分兩層。那麼以上實例至少說明,其中有一層上面邏輯意義明確(對於所有語言皆如此),另一層上面會出現邏輯混亂。


= =+ 肯定有差異 不過關於語言的差異(諒解,本人沒學過超過3門國外的自然語言,也非語言學家)就不敢亂說了

但我主觀上認為

1:相關語言人口基數越多的自然語言 - 容易被優化和發展(無論那種語言一開始是怎樣的,後面都會因為使用的人數增加得到更多的優化和局部淘汰改變的機會)(演化看)

2:哲學理念越先進的種族相關的語言,越容易被優化(正向看)

3:現代化程度越高的種族語言,應該能側面證明它是「較為優秀」的,或者至少不會「明顯阻礙發展」(逆向看)

= =+ 求噴 想到啥我再補充


推薦閱讀:

人類有限的壽命會成為知識發展的終極障礙嗎?
1個很玄的故事,1個淺顯的道理:有1個和尚叫無名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什麼樣的人為鏡,明得失,明的是什麼得失?
腦子裡不停的在和自己對話 ,無法專註當下,怎麼辦?
怎樣理解黃宗羲的「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TAG:思考 | 語言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