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 條消息)如何糾正孩子在作業時粗心大意的壞習慣?是該採取獎懲措施嗎?

教育


這個問題其實蠻有意思的是:家長看到的是孩子粗心大意,然後往往通過威逼利誘,或者各種加強練習去試圖將孩子的粗心大意「殺滅掉」。但就我的感受來看,越是這樣的家長,他的孩子粗心的狀況會越發嚴重。

我在各種公共場合看到一些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我真的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家長單方面的情緒發泄使得孩子已經完全不是在思考如何學習和理解作業,而是儘快的完成和結束作業來擺脫父母的負面情緒的籠罩。但緊張和被父母一再的斥責打斷然後孩子很難去很好的完成作業,而且我相信長期的這樣的情況也導致了孩子本身學習的能力發展受到了阻滯。

我們會發現,孩子變成了一種,不管做不好,越管越來氣,越管越粗心的狀況。

其實,孩子的作業的練習,其實非常需要有人陪伴和指導的,這要做好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

首先,作為父母要明確一點。學習就是反覆試錯,在錯誤中慢慢成長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即使會做的題目,再做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一點需要反覆的提醒自己。要降低對於孩子過高的期盼,這是對於孩子是有益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談如何好好的陪伴孩子學習。

父母情緒的控制

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有學車的經歷。你會發現越是開不好車的學生,如果教官再嚴厲的訓斥或者嘲諷的話,並不會讓其因為被刺激而變得表現得更好,反而會因為緊張而表現得更為糟糕。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兒童呢?我相信很多家長所謂的孩子的粗心,很大一部分的感受就是來自於此。所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個水平很差的學員,你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夠讓你完全發揮出來呢?同樣的,孩子也是需要那樣的環境,一個寬容,放鬆,可以反覆犯錯而不會被斥責,並在需要的時候被告知正確的做法。

對於孩子的能力程度的了解

就我女兒的學習的感受來說。孩子很多時候會利用一些特別的答題技巧來回答對問題。但並不是了解了題目本身。像這種含有水分的成績在孩子的小學早期階段會大量存在。這是需要父母去發現並進行修補的。如果對於孩子這部分能力有錯誤的判斷的話,就會認為孩子學會了但是粗心做錯,但事實是孩子並沒有理解知識點本身。而只是利用答題技巧在以前答對了。

像這樣的情況還是需要家長要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觀察孩子的回答方法,當孩子考卷或者測試中的錯誤去分析一下孩子是否在理解上有錯誤。如果發現有,那就也要對同類型的題目即使答對了也要測試。並且要針對其特徵,讓她無法使用原先的答題技巧答對題目。

舉個我很早以前遇到的例子:

英語題目里有個將正確答案連線起來。

a.前面是一整句話,裡面出現了一個bee,然後後面答案裡面畫畫里有蜜蜂,孩子就將蜜蜂的畫和帶bee的這句話給連接起來了。

b.還是這道題,孩子題目裡面一個bear不認識。但保留到最後發現就剩這一個還沒連,就連起來了。

於是,這道題目其實含了兩個問題並沒有被解決。但是題目答對了。

解決方法:

a.就針對這個問題,句子裡面還是出現Bee,但說的事情和蜜蜂無關。

b.題目和答案非同數量連線,最後會有多兩個多餘的答案的。

這樣,兩種答題技巧孩子都無法使用了。而孩子真正的能力程度就暴露出來了。

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實在的學會,這對於未來的學習的發展其實是有好處的。同時,孩子出現這樣的錯誤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情。讓孩子學會越過這些困難,才是學習的價值所在。

父母日常言語的自我管理

我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會毫無忌諱的帶有藐視和輕蔑的情緒而自己渾然不覺。「我們家這個就是粗心。」「我們家就是懶,不用功。」而事實上這都是父母自己對於孩子的錯誤認知,但不斷的強化孩子對於自己的負面認知。而其實對於小學乃至初中的很多孩子來說。通過檢查找出錯誤這種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而學習的過程就是伴隨著犯錯的,錯了不怕,再練習就可以。但最怕的就是這種錯誤變成了父母口中如影隨形的人格特徵和性格特徵。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很不必要的傷害了。

最後,我還是想說,絕大多數孩子其實各方面都不錯。但請父母務必做好自己的那部分。


作為一個從小被說粗心的孩子,這個題我還是有必要說說的。

從小學起,我的老師和家長一致給我的評語就是「聰明,但是粗心」,總是難的題答對了,卻在簡單題目翻車。一直到我工作之後,還在這個問題上面吃了不少苦頭,因為我的工作性質恰好是不允許出一點點錯的那一種,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神經緊繃卻頻頻克服不了自己的問題,直到我開始用心觀察身邊狀態穩定的同事,才慢慢總結出了一些原因,用在自己身上,效果很明顯。

首先,我們理解的那種一馬虎就搞錯了,這種真正的粗心其實是非常非常少的。如果常常粗心,那麼這裡肯定是有深層次的原因,需要家長仔細觀察。這個原因可能是心理原因,也可能是習慣原因,還可能是能力原因,需要對症下藥。

還是拿我自己打比方,其實小時候的孩子,成績如果不是太差,當家長在批評他粗心的時候,往往還伴隨著覺得他聰明,只是不小心做錯的這種意思。這和調皮的孩子都聰明一樣是種偏見。老師說粗心時也往往會說句但是很聰明,也許是種客套,但是在小孩子聽來,就會覺得粗心沒什麼大不了的,往往還有一種隱形的自豪感,產生一種「自己不過是粗心,只要不粗心了就能迎頭趕上」的錯覺。如果有這種心理,那麼家長一定要予以糾正,不是靠講道理,而是靠平靜的幫助他重視這件事,找出方法去改進。

在更多的時候,粗心可能是一種習慣,因為心理「沒什麼大不了」的影響,產生一種做到90分就夠了的做事習慣,而不會去仔細探究每一個細節,當發生問題時也容易以粗心為託詞輕鬆原諒自己,從而一犯再犯。我覺得這個需要家長和他共同盯一段時間的作業,幫助他來改進。比如說每天做完作業之後,家長批改一下,發現錯誤之後和他共同回想一下,當時是為什麼犯錯了,不能簡單的用一句粗心搪塞過去,要回想一下答題時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不會靠印象選的?還是沒看清題目?還是志得意滿看了一半就覺得肯定是XX一答結果錯了?這段時間千萬不要給他太大的心理壓力,就是平靜的幫助他摳細節,讓他從行為中感覺到「這很重要」。慢慢養成仔細的習慣。

最後就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其實粗心的真正原因多半是對某個問題理解的不深,不透,心裡又有點逃避,不想面對「自己其實不夠懂」這件事,所以以粗心為借口放棄了對深層次原因的探究,說到底其實是個能力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幫助他建立起對這件事的正確認識,不以卷面成績論英雄,讓他感覺到因為摳細節帶來的對問題更加深入理解後帶來的成就感。當嘗到了好處之後,這件事就會慢慢的讓他產生自發的動力來堅持,那個時候,也就是新的習慣養成和家長放手的時機了。

當然上面所有的一切都對家長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家長自己首先要放下虛榮心,沉下身子,充滿耐心,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親子關係,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家長自己都只是整天把「我孩子就是粗心,其實挺聰明」掛在嘴邊,那這些就都是白搭了。


不用改吧……我覺得初三/高三題海刷過來之後這個自然就好了。

當然,一定要確認是真的粗心而不是概念理解不清或者不懂導致的。


粗心不是病,好吧。為什麼你們看到「粗心」都覺得非得治呢?首先,我不認為有「粗心」這東西。漏做——原因在於你的習慣——你的錯誤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長期以來,你的思路不合邏輯。看似簡單的題目卻要錯,原因就是——其實你的能力欠缺一點。

改善的建議:

1)我建議你首先學習一下5S,可以百度。這是工廠里進行管理的初級手段,但是非常有效。通過整理整頓,你可以迅速提高管理自己的生活瑣事和學習任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你的思路會很清晰,符合邏輯。我發現,所謂『粗心「的學生基本上自我管理能力都不高,平時丟三落四的情況很常見,並且自己完全不認為這有啥問題。所以,我特別注意我家小豬平時的生活自理能力。這是相通的,明白嗎?

2)少做題。你以為做得多就熟能生巧了,是吧。沒用的。你沒有真正領會,做得越多,越瞎

3)粗心的心理原因是太認真,太緊張。也就是說,你太想不粗心,以致於給了自己反面的心理暗示。所以,該用心的時候,不要用腦子了。懂了么。


其實在大量練習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粗心大意問題。

人做越不熟練的東西的時候,越容易"粗心大意"。

我相信沒人會在一般情況下(非高壓情況)粗心大意的將1+1計算為3(就算有這類錯誤也一定是某個複雜計算的過程) 因為足夠熟練,就不會"粗心大意"。

我們高中老師總是瘋狂的給我們默寫化學方程式,她說要我們能達到,通過反射而不是大腦就能寫出常用化學方程式的地步才行(哭),就是為了解決所謂的粗心大意問題。

看錯題也好,計算錯也罷,不是因為不熟練,不敏感,就是因為壓力大,當然走神也是可能的。

但是走神問題,主觀能動性並不太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獎勵懲罰或比他根本沒意義。還是練,人的專心耐心也是練出來的。(文獻找不到也懶得找了……畢竟不是專業研究這些的,坐車手機打字而已)


一、孩子為什麼會粗心大意?

不感興趣?對於不感興趣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誰都會敷衍了事,結果做出來的結果肯定是錯誤一片的。

心理壓力?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擔負著很大的壓力去進行作業時,當然很難進入狀態,所以也就粗心大意了。

其實是注意力不集中。絕大多數孩子粗心大意原因的本質其實是注意力不集中,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孩子進行作業的時候會無法進入狀態,當然就會不感興趣,家長發現孩子連這麼簡單的作業都那麼馬馬虎虎,當然會很緊張、生氣,增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結果進入了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粗心,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

二、注意力不集中有啥不好的?

有人覺得粗心、注意力不集中沒什麼不好的。這是從心理成長的層面說的。因為一味地去糾正孩子粗心大意,反而會讓他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並且可能產生一些心理「癥狀」,比如@匿名用戶說被逼出了強迫症。注意力不集中到底有什麼壞處呢?我們來看一幅圖:

我們人腦的學習其實就是對信息的接受、處理然後決策輸出的過程,而你的輸入輸出能力就決定了你對知識把握的深度、廣度和全面性,不僅是體現在學齡孩子的學業成績,而且體現在你一生的發展。而大家可以看到,注意覺醒是信息輸入的第一步,也就是一個門檻,如果注意力出現了問題,信息連門都沒進,你的接受、處理和計劃執行還怎麼進行?

所以,注意力經常不集中的壞處就是整個人的認知力水平下降,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為什麼在牛頓眼中,蘋果能夠讓他想到萬有引力,而在我們眼中,蘋果就只是蘋果。是因為認知力水平的不同,而認知力提示的第一個門檻就是注意覺醒。

三、你的孩子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

1、大腦注意力的相關區域缺乏鍛煉。

與注意力相關的腦區是小腦和腦幹的區域。小腦與腦幹的發育與孩子小時候的肢體運動、精細動作、平衡訓練有關。那麼你就要去審視一下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是爬得比較少,沒有鍛煉到手指(肢體神經末端)的感覺,是不是很少進行精細動作的訓練,比如數豆子。是不是很少進行平衡訓練,比如跳繩。如果很少或者幾乎沒有,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不僅是對於學習、遊戲娛樂也一樣,不要看他一整天都在看動畫片或者遊戲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狀態,那種狀態只不過是單純的感官享受,基本不用投入注意力。

2、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集中注意力的經驗。

下面是我專欄父母趣學堂 - 知乎專欄文章:爸爸媽媽,這些情景,你的生活中有嗎?的一個情景:

5歲的孩子玩玩具玩了一整天,父母一會兒叫孩子喝水,一會兒叫孩子吃水果、吃飯,一會兒叫孩子別玩了。

那麼,當一個5歲之前孩子從來沒有認真進行一項任務,他的生活中充滿著被打擾的時候,他還能夠有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嗎?比如我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例子,在家裡學習的時候媽媽經常就開門進來拿水給我,拿水果給我,叫我出來休息一下……導致我現在進行一項任務10分鐘左右就忍不住停下來幹些其他事情,我現在能控制的只有把「其他事情」盡量縮減成擦一擦臉,但是每隔10分鐘那種要停下來干別的事情的思維模式將陪伴一生了。

所以,盡量少地去打擾你的孩子,孩子越小,越需要不被打擾。

四、如何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改掉馬虎的習慣?

百度搜索,你可以找到很多方法。重要的不是用什麼方法,關鍵是你是否堅持去做,是否能夠有能力讓孩子喜歡上這些訓練,並且按照一定的頻率去堅持。我在這裡推薦一個比較權威和有趣的方法:舒爾特方格。

讓孩子坐端正,頭不能動,從數1開始計時,數到最後一個數字,邊數邊要用手指點,記錄完成的時間。有心的父母可以自己製作,列印出來製作成一個本子,給孩子天天練習,如果沒有時間,手機APP貌似也有一些類似的遊戲,下載下來和孩子一起玩。初中以上的學生5*5能在15秒內優秀,小學高年級是25秒,低年級是30秒。學齡前4*4是25秒優秀,小學低年級是16秒。評估進步的方法不是每次練多幾次時間快了就算進步,而是每次第一次做的時間對比。比如9月份孩子每次第一次做的時間平均25秒,12月份孩子每次第一次做的時間平均20秒,那就是進步。


謝邀。

「粗心大意」指的是本來會的、懂的題卻「一不小心」做錯了。

某種程度上是「過度自信」和「不細心」的結果,獎懲制並不能解決這兩個「性格弱點」,但可以通過訓練來糾正。

「不細心」可以通過大量的做題訓練獲取對題目的敏銳感覺,增加做題成功率。

「過度自信」的改變方式就是「做完記得檢查」,雖然這樣的小孩在考試時未必做得到,但在家中家長可以嘗試訓練他,同時也應該告訴他「謙虛」的重要性。


不過現在想來,也沒什麼大不了了。。。。更新的分割線。。。我想起了悲慘的三年級,因為上學比大家早,注意力就不怎麼集中,數學就怎麼也跟不上,記得當時主要是解應用題,我又愛粗心,我媽就買了厚厚一本題集每天放學回家盯著我做,只要是粗心犯的錯,我媽就罰我,她就用手指掐著我身上的肉使勁兒擰,身上也就青一片紫一片,後來把這個毛病也終於改了過來。當時年紀小,不覺得什麼,可是隨著長大,感受也就五味雜陳。儘管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可小孩子會長大,更重要的是人是有記憶的。


以我國現階段學生作業題目的難度和陷阱、繞彎之多,就成年人去做都很容易錯了,何況是孩子,別要求太高,ta只是個孩紙!


我只說一句,朋友。不要讓規矩細節磨滅了孩子的天賦。


以自身上學經驗來看,其實,粗心大意,是個很大的借口和幌子。如果一個問題真正的認識全面且透徹了,是不會粗心大意的,比如你再粗心也不會算錯1+1=?。很多東西不是知道怎麼做就可以做對,我們習慣於把那些會但是沒做對的,稱之為粗心。這是對自身存在深入問題和對待問題沒有深入理解的一種偷懶行為。對於孩子經常犯這種錯誤,按照我上學時候的經驗,建議不要把粗心大意歸為做錯題的理由,讓孩子試圖找出更深入的理由,也迫使他進一步全面的思考。適當的獎懲措施,也是誘導他進一步思考為出發點。這樣長期的深入全面的思考,讓孩子熟悉自己經常掉入的陷阱,以後自然會減少這種錯誤。


不要培養他們一心一意的習慣!!!現代社會要求的是分配注意力,一心多用才是正確的習慣


不要動手!!不要動手!!不要動手!!!!!!

不要說什麼打了你才記得住 這種有些家庭認為天生神力 一代傳一代的話

因為有些人是只記得住你打了他的


很多時候粗心大意是孩子閱讀困難症的表現。


有意思,不錯哦!


小時候寫數學應用題經常抄錯條件里的數字

經常點錯小數點

英語常常忘記複數s

出門也會不時丟東西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題主說的粗心

但是

我真的

深!受!其!害!

家長對我的教育無非是罰一罰訓一訓

我是被那種「我本可以做得更好」的挫敗感治好的

其實也不是治好 偶爾犯一犯

但是 真的要改掉。。。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