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上加亂,公投綁大選

(本文首發於觀察者網)

最近一直有熱心關注台灣的大陸網友,問我關於今年地方選舉的事,然而各政黨的選舉主軸與候選人都還未定,現在談選情,實在有些過早。寫了幾篇關於普選的弊病與改革的必要,有些讀者直言我是矯枉過正,更有人認為普選是直接體現民主的制度。有鑒於此,這次用另一種角度,談今年的普選將如何體現制度的「過枉」。

結論說在前頭,今年的台灣地方選舉,將使本島亂上加亂,因為公投綁選舉。

曾經的公投綁選舉

公投曾經做過六次,全都未達50%通過門檻。為何公投要與全島性的選舉一起舉辦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有利於政黨動員支持者;二、減少普選成本;三、確保公投之投票率不至於過低。

回顧扁馬兩代,馬英九時期是在野黨鬧事,陳水扁時代是執政黨鬧事,而在扁時期,公投綁選舉就是象徵性的歷史標籤。此六次為:

第一案與第二案:2004年陳水扁發動的「防禦性公投」,分為「強化國防」(投票率45.17%),「對等談判」(投票率45.12%)兩公投。時間點為2004年「總統」選舉日。

第三案與第四案:2008年1月,由時任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發動的「討黨產」(投票率26.34%),以及時任「財政部長」王建煊提出的「反貪腐」(投票率26.08%)兩公投。時間點為「立法委員」選舉日。

第五案與第六案:2008年3月,由時任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發動的「台灣入聯合國」(投票率35.82%),以及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提出的「務實返回聯合國」(投票率35.74%)兩公投。

部分台灣民眾曾抗議「入聯公投」

此六案都是無關民眾切身利益的政治議題,說穿了,就是兩大黨的選舉造勢活動,以議題打議題。而六案均未通過,也代表了這種務虛的投票活動,難以激起過半的選民參與,即便是與選舉同一日舉辦。

另外,根據「中選會」推估,舉辦一次全島性公投,需要8.57億元,若綁選舉,則只需要增加選舉經費1.45億元。成本考量之外,今年公投綁選舉的主因,是藍綠政黨的民意支持度都低,候選人也都不夠亮眼,執政黨聲勢低靡,在野黨也奄奄一息,選民因厭政而放棄投票的可能性大增,以致需要以公投活動做強心針。

藍綠共業,治理監督都失職

前兩次選舉的結果,是民進黨全面執政,國民黨全面潰敗,但做不到一年,民進黨就已顯露全面失政的窘境,國民黨則在對手的窘境里因循苟且,進退失據,以致同陷泥淖。今年選舉,各政黨都是在低谷求存的狀態,而選後也僅剩一年的時間準備2020年的執政選舉,故而此役是各政黨的存亡之戰,公投,則不但是為了讓這次的地方選舉增溫,其後續效應勢必也會延續到2020年。

時代力量黨由於與民進黨形同決裂,上次被禮讓的狀況不會再發生,故而早早決定要以發動公投來救自己選情,最近一連串死嗑民進黨政策的行為,就是在醞釀公投能量。已提出的兩案分別是:最低工資法,以及勞基法修法複決。

國民黨在政治明星蔣萬安宣布不選台北市長後,行情大壞,現在完全看不到可以幫忙升溫全島選情的戰將,反而由於候選人不夠強,以致小道消息不斷,到處有人放話力拱從未聲明參選的人。或是,呈現退休狀態的人想鹹魚翻身,欲擠掉原本聲勢還不錯的候選人,參選到底。或是,世仇的地方派系互相爭搶參選資格,甚至不惜退党參選。甚至,連初選民調都出現重大錯誤,以致影響所有參選者對初選機制不信任。

作為最大在野黨,國民黨在這兩年沒有章法的監督,以及不斷抱怨自己席次太少的哀鳴,已使得支持者離心離德。加上民進黨全面性地黨產追殺,地方拔樁,國民黨原本擅長的組織動員選舉戰術則不斷弱化,有點人望的藍營政治人物又紛紛表態避選,展望接下來的春夏秋季,也不得不訴諸公投,以圖重新凝聚民氣。

然則,公投乃議題戰,正是吳敦義最弱的一環,故而至今,雖知必然得發動公投,卻仍不敢貿然拋出公投題目。

民進黨內部的亂象,比起國民黨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外部,執政兩年,沒有一項拿得出來的政績,只有蠻幹所引發的社會負面觀感,已使得「蔡女皇」失去了大部分初當選時的人氣。

在內部,由於黨主席失民心,就要危及執政,黨內呈現了微妙的分裂對立。現在的蔡英文,深綠不滿她不敢「修憲」,淺綠不滿她無能於化解兩岸僵局,陳水扁鼓噪要組黨反蔡,溫和獨派一天到晚用民調修理她。更不用說,因為柯文哲的狼子野心,「女皇」挺之則黨離心,反之則位不保,呂秀蓮還冒出來要選台北市長給蔡難堪,賴清德又黃雀在後……糟心的事只有與日具增。

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國民黨的反擊始終難成氣候,使得在地方選舉上,民進黨內雖有齟齬,但仍握有執政優勢,以致形成了「雖然我不好,但也沒別人比較好」的惡業抵銷作用。若這種「黨黨皆爛泥」的僵局持續,對民進黨相對有利。

但是,當公投手段被大量運用在選舉時,變數就多了。

公投就是切割選票,務求社會對立

從去年12月,公投法修正案三讀通過以後,公投綁選舉所可能產生的效應,就完全不同了,再者,公投題目與以往相較,也會產生質變。

觀察調降罷免門檻後的「黃國昌罷免案」可知,如果此案是與今年地方選舉綁在一起,結果可能相反,因為投票率會增加,以支持罷免的比例來看,罷免投票率只要增加10%,黃國昌就會被罷免成功。

同理,公投新法的門檻從選舉總數的1/2降到1/4,以往那六次公投,按現在標準其實也都通過了。也就是說,可能無效的公投,或許是假議題,但可能有效的公投,則是真議題,它使得政黨在利用公投操作選舉時,多了許多戰術上的顧慮。

以時代力量已經提出的公投題目來說,最低工資法,若訴求最低工資應為三萬,執政黨當然不樂見此公投成功,那國民黨呢?須知,當最低工資被強制訂為三萬時,不可避免的是大量失業潮,與物價上漲,國民黨是支持還是反對呢?此案又是否會加劇社會的仇富現象呢?必須說明的是,公投法明文規定涉及預算,租稅,薪俸,人事不得公投,故而此案成立的機會很小,但政黨據以操作的空間卻很大,因為這種題目很容易被選民理解,也很容易煽動激情。

再者,勞基法修法複決,形同不信任已改過兩次的「一例一休」政策,執政黨當然不會支持,但一直批判勞基法修法的國民黨呢?一個自有歷史以來就偏資方的政黨,一旦透過公投選邊站,也等於將資方推向民進黨,而對國民黨有既定」資方黨」印象的勞工團體,真會相信國民黨已成勞方黨了嗎?選民真的相信每天喊要拼經濟的國民黨,未來若重返執政,能偏勞方多一點嗎?

換言之,執政過的政黨,在勞基法的態度上,都有實務經驗與歷史包袱,如果這種公投案通過,將來誰執政都要承擔後果。時代力量是小黨而無執政包袱,當然可以盡情鼓動民粹,但可能會執政的政黨,必然不能這麼任性。

簡言之,政黨操作公投,必須自問,到底要的是什麼樣的票?

公投綁選舉的內部矛盾

現在政治觀察者咸認為今年的公投題目,多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也正因如此,反而會讓公投議題蓋過地方選舉議題與參選人,這是很合理的推測。在公投議題形成的政黨對決態勢下,首當其衝的是無黨籍參選人,小党參選人,會在藍綠兩大黨的擠壓下被淘汰。故而這會讓小黨與無黨籍參選人,被迫提早就公投議題與大黨合作。然而,如何與大黨合作,又能保有小黨的獨立性以求勝出,這就非常困難了。

再者,大党參選人必然要支持自己政黨發動的公投題目,因而被迫會多花一些時間與資源談公投,而擠壓了地方議題的空間,以致原本的地方選舉失焦,公眾反而更注目於全島性的議題。按以往的公投歷史可知,選民一旦被公投題目所切分,其他政見就相形不重要了,政黨用策略操作選舉,選民最後仍是看色彩投票,而不是看個別候選人的具體政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公投議題往往與地方議題是矛盾的。舉例,輿論撻伐的「前瞻基礎建設」,國民黨要不要提出公投否決之?明明知道從台灣整體的發展來看,前瞻建設債留子孫,只是執政黨綁樁的買票工具,但地方首長參選人敢要求市民,不要捷運嗎?簡單來說,地方選舉里的參選人,敢要求地方民眾犧牲地方利益,成全台灣整體的利益嗎?

類似「公投反地方」的例子也有不少,如「反空污」公投,是否是挺「重啟核四」呢?台中市長參選人可不可以為了解決自己城市的空污,要求重啟新北市的核四廠呢?類似的公投矛盾,勢必讓政黨不敢輕啟真正重要的公投,以免砸自己的腳,讓自己的地方參選人政見打架。

務實的公投已有諸多問題,務虛的公投則更不用提了,深綠台獨早已揚言要發動「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除此之外,各式「柔性去中」的公投勢必也會紛紛出籠,為地方選舉增添變數。我們乾脆這麼想吧,如果「東京奧運台灣正名運動」公投通過了,國民黨也在地方選舉上獲勝了,請問2020年選舉,國民黨是反對「台灣正名」呢?還是順應那1/4的民意?

此前分析普選之弊時,就曾談過這種制度最終產生了只有「少數的代表性」問題,如今新版公投更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未來」的顯例,公投綁選舉只是亂上加亂,更形惡化了民粹問題而已。

2008年選前,陳水扁硬推「入聯公投」,國民黨認為公投綁選舉會造成混亂,呼籲「拒領公投票」,遭扁回批「胡說八道」,大罵國民黨與大陸當局一樣反對台灣公民投票。當時由於門檻尚高,公投未過,再怎麼亂也只是亂一陣子而已,現在可不一樣了,當形形色色的公投一次通過時,吃虧的執政黨當然會再度修改公投法提高門檻,或是發動類似的公投反制,如此一來,台灣社會不亂也難。

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雁默:2018台灣地方大選系列zhuanlan.zhihu.com圖標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海豚公德不配位 蕭淑麗退黨參選
一個都不要跑,不敢參選就滾蛋
瞭解選舉模型,兼談台中市選情
老人回鍋參選,台灣選舉文化「老態龍鍾」
Practice Your Right to Vote for Our Better University

TAG:台灣 | 選舉 | 公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