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式喜劇和推理的割裂感|《唐人街探案1》

電影最後揭曉真相的幾分鐘完全被震撼到了,整個案件是如此巧妙,更沒想到在最後的幾分鐘,劇情反轉,最無辜的小女孩才是最邪惡的策劃者,她說:「壞人都是這樣笑的嗎?」

她嘲弄男主的笑容既詭異又邪惡,整部電影變成了兩個高智商少年的對決。

電影最後一小部分和前面的風格完全不同,電影前面的部分太拖沓又有些粗糙,而揭曉真相部分乾淨利落,畫風轉變太快,割裂感太強。

同時,電影節奏控制得不好,劇情推進太緩慢,可鋪墊也不足,導致最後幾分鐘的高潮有些突然。雖然推理故事的高潮一般都在最後的真相時刻,但這種真相的「意外」應該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同樣是推理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的故事節奏感把握的就很好,有一種抽絲剝繭的感覺,層層遞進又層層反轉。

再對比推理懸疑電影的鼻祖《控方證人》,《控方證人》同樣把高潮安排在最後的幾分鐘,但揭曉真相前有足夠的鋪墊,核心的幾個人物,律師、殺人犯、妻子,三個人之間有足夠的戲份,充分進行了表現,那麼,在最後揭曉真相的時刻,電影的重心不會失衡,一步步推向高潮,正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那麼,對於《唐人街探案》,電影前面部分刪去半個小時,再增加小女孩和男孩的對手戲,在不暴露小女孩身份的情況下,充分展現人物,這樣電影的失衡感和割裂感就會降低很多。

這部電影的人物設定和許多推理作品一樣,由一對搭檔組成,像福爾摩斯和華生、柯南和毛利小五郎,一個智商爆表,一個是普通人,甚至有點愚蠢,而反派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這部電影融合了中國式的喜劇和西方的推理,所以會產生很強的割裂感,不過也算是不錯的嘗試。

電影開始時,一個少年兩次考刑警學校失敗,一個曼谷唐人街落魄的私人偵探在打麻將,少年來到曼谷找這個遠房表舅玩,兩個人卻意外捲入了一起黃金盜竊殺人案。

案件看起來證據確鑿,案發當天,只有王寶強飾演的偵探唐仁進出案發現場,而案發現場並沒有其它出入口,在旁人看來,唐仁是兇手無疑。

可只有觀眾和唐仁自己知道他不是兇手,我們就只能再深挖這個案件,尋找其它線索。

尋找線索當然要從當事人和案發現場著手。

比較精彩的一個情節就是,少年和偵探重演案發時的過程。

這個過程模仿舞台劇效果,聚光燈、靜止鏡頭,有些意思,終於找到了幾處破綻。

後來他們又去另一個現場,地下停車場。少年模仿福爾摩斯,趴在地上嗅車留下的氣味,發現是一輛運過海鮮的麵包車。

而從當事人身上發現的線索是,受害者常用一個照相機和常去的地方,咖啡館和酒吧。

終於,更多的人牽扯進來,他們離真相越來越近,可少年同樣犯了一個致命的疏忽――酒吧,這就導致少年也落入了那個小女孩的圈套。

這個酒吧是同性戀酒吧,這樣就推翻了少年全部的推論:受害者並沒有強姦小女孩,而小女孩利用養父除掉了受害者,那個受害者是她殺害的同學的父親,小女孩才是最後兇手。

這就是整個推理過程,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幹部分。

兩個主角的背景設定也很有意思。

少年沒有考上警校的原因是,面試官問他為什麼想當刑警,他回答說:我想實施一個完美的犯罪。

落魄偵探背井離鄉的原因是,結婚那天,他發現妻子和另一個男人上床了,他不能忍受別人的指指點點來到了泰國,他對少年說:別人都以為我在外面混的風生水起,其實,自己受的苦,只能自己咽下去。

有時候,電影和現實會驚人的相似,2015年這部電影上映,2016年,王寶強因老婆和經紀人出軌而離婚。如果王寶強回頭看這部電影,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感想。

這部電影也算有王寶強很強的個人風格,王寶強式的喜劇,但這部電影本可以更好,減少副線劇情,增加主角之間的戲份,增強鋪墊,減弱割裂感,控制故事節奏,更好的融合喜劇和推理。

期待《唐人街探案2》。


推薦閱讀:

去電影院支持李楊的《盲·道》,不是同情是責任
《唐探2》小唐和老秦攜手闖紐約,這次探案全面升級笑到停不下來

TAG:電影推薦 | 電影評分 | 王寶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