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cell=Pixel?|圖像細胞的造物主 名和晃平

學習雕塑出身的名和晃平可以說是日本當代青年藝術家的代表人物。2000年起相繼在京都大阪和東京舉行個人展,2007年首次在米蘭開個展,通過SCAI的推動Pixcell系列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隨即2008年在北京和巴塞羅那也舉行了個人展。2009年,創立了合作創作平台SANDWICH。

受到日本傳統廟宇,佛像等宗教藝術和英國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影響,名和晃平認為雕塑是觀念載體的形體,而作品的質感是製作時優先考量的要素。於是他將新興技術與材料應用於雕塑,同時利用信息載體與主觀感受產生的曖昧關係,使觀看者體驗到其作品中物質的、化學的刺激和人的感覺相互融合的過程。每一件作品都能帶給人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


1.SANDWICH

SANDWICH是一個坐落於京都市伏見區宇治川沿岸的,以舊三明治工廠改裝而成的持續變化的創作平台。以名和晃平為代表的藝術家團隊在此聚集,展開了一系列的合作。同時在這裡也歡迎各地的青年藝術家們進行滯在創作,在相互影響下做著刺激且有意義的藝術項目。

近年來,名和晃平的全部作品都在這裡完成,工作室目前同時進行著50個涵蓋了設計和建築的項目,如2020年東京奧運會東京大篷車(CaravanTokyo)文化項目、倫敦藝術項目「She Inspires Art」等。

2.作品介紹

2015年,名和晃平在上海的個人展MOVEMENT.里展出了MOMENT,DIRECTION,TRANS和PIXCELL等系列的作品。

其中PixCell系列應該是最為人熟知的,他將picture+cell組合成了這個新詞,表面意為圖像細胞,發 音則類似顯示器世界裡組成圖像的基本單元「像素」(Pixel)。甚至有人因為這個系列的作品將名和晃平稱為像素玻璃藝術家。實際上名和晃平認為單純的像素無法給予人視覺和觸覺的雙重感受,但他希望稜鏡可以從「 細胞」的層面去捕捉具有生命感的即時圖像,最終形成視覺、觸覺和知覺的集合體。

他擅長利用3d技術和互聯網結合,展現物體不同的細節與外形。而細胞的概念貫穿於他的大部分系列。PixCell系列是將計算機屏幕收集到的特定物體的圖像標識為合適的圖案,然後通過互聯網獲取物理對象並將其封裝在球形細胞層中。每個表面紋理和其細節都在這個過程中被塑封進透明球體里。呈現出來的作品不光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還具有重複性和不同的深度。

比如這件著名的PixCell-Deer。表面附著了無數玻璃氣泡的鹿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光照下看都放大顯現出了當中的鹿標本的細節,而整體來看這個標本在我們面前卻不真實存在。藝術家將無數的玻璃球作為媒介,在我們的眼睛與鹿標本之間建立了由3d視覺效應所產生的幻象。豐富的觀看體驗正好與真實和幻象的主題相印,視線停留的同時,觀看的深度和連續性也得到延展。

我第一次親眼看到的名和晃平的作品是在2014年「THE MIRROR - Hold the Mirror up to nature - 」的群展上。當時展出了MOMENT系列和CATALYST系列。

MOMENT系列利用移動滴墨繪畫裝置從一個端點到另一個端點持續的擺動,在畫布上產生了多樣的直線,曲線以及渦線。這些線條由於裝置內被送進的氣壓,裝置本身與畫布的距離,圓周運動的速度,裝置本身的動作等各種物理條件而產生無限的變化。在畫布上呈現出來的作為視覺性刺激出現的鐘擺運動的「軌跡」則給人一種空間性與時間性的感覺。而由藝術家本人控制的畫布則是一個與規律運動相對的自由體。

MOMENT系列的創作初衷是藝術家思考如何不藉助外力(指計算機或其他高科技技術的介入),直接通過轉換畫布角度和自己雙手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的運動軌跡。感受重力對事物的影響,並由此發現自然的流動性。

其實DIRECTION系列也是如此。藝術家沿著垂直的畫布傾斜15度,滴上顏料。一邊遵循重力,一邊繼續移動顏料而使其產生軌跡。將點、線、面的關係發展成動態運動,使顏料移動的速度、方向、重力等成為空間中存在的可見的「力量」。

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將自然性與人為限制合二為一。乍一看,作品中整齊並列在一起的線條呈現出一種規律美。再仔細觀察每一條線,起點(終點)各不相同,線條粗細也有區分,甚至由顏料與畫布摩擦產生的細小筆觸也不盡相同。通過對創作過程的了解與作品展現出的和諧感,觀看者是否也聯想到了哲學中自然與自由的課題呢。

3.藝術合作

在經濟導向性藝術的大潮流中,名和晃平將時尚,設計,建築,音樂等作為其擴展與合作的方向。

在2015年的上海個展中,名和晃平與比利時舞蹈藝術家達米安·賈萊特(Dminen Jalet)合作完成的影像作品Vessel中展現了一個「無頭身體」的藝術標誌。這個項目是從2014年開始策劃的,2016年曾在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巡迴表演展出。2017年11月3日,在上海的個展《VESSEL》主要呈現了一件長達 24 米的大型裝置作品。作品的創作靈感起源並拓展自此前的那次合作。

在2015年的上海個展中,名和晃平與比利時舞蹈藝術家達米安·賈萊特(Dminen Jalet)合作完成的影像作品Vessel中展現了一個「無頭身體」的藝術標誌。這個項目是從2014年開始策劃的,2016年曾在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巡迴表演展出。2017年11月3日,在上海的個展《VESSEL》主要呈現了一件長達 24 米的大型裝置作品。作品的創作靈感起源並拓展自此前的那次合作。

Vessel裝置作品透過標誌性的「無頭身體」在表演中的組合與連結,闡釋了「生命與死亡」,「液化」,以及「消溶」的概念,帶給觀眾難忘的視覺體驗與記憶。作品從表演者的身體形態中抽取元素,轉化為一組隱沒性象徵的雕塑群像。與此前的表演相異的是,這組裝置將不同的時間節點並置,將具象化的身體轉換為抽象性的剪影,結合聲音的環繞,透過群像展現出了數個精粹的瞬間。藝術家使用碳化硅粉末等特殊材料由雕塑表面延伸至20餘米長的雕塑底座,與整體裝置展示結合,遊走於動靜之間的震撼效果也將拓寬觀眾的視覺體驗。

名和晃平與川久保玲曾多冊合作,圖為名和晃平為COMME des GAR?ONS 2012春夏時裝秀設計的配飾。

英國切爾西的Comme des Gar?ons旗艦店重新裝修,名和晃平為其製作了數個金色的樹形雕塑。

2011年與音樂人柚子合作,為他們製作了專輯「2-NI-」的封面。在同年的演唱會「YUZU ARENA TOUR 2011 2-NI-」上,名和晃平也為他們製作了三個巨型雕塑作為舞台背景。

名和晃平作為70年代青年藝術家的代表,一方面在日本傳統文化的引導下作品充滿了生與死,物質與精神、微觀與宏觀之間的對比與思索,另一方面在各種新興技術文化興起的當下,作品與人的感官如何相結合產生火花也是他的課題之一。


-END- ?原創文章

日本藝術留學?一期一會

日本藝術留學?藝術小站

推薦閱讀:

TAG:現代藝術 | 裝置藝術 | 美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