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3周|從橡木桶到葡萄酒,你知道要等待多少年嗎?

攝於詩密拉菲酒庄

我是老衲,這是我在波爾多學習葡萄酒的第3周。這周,我參訪了一家Medoc地區的百年制桶廠,一家Graves產區擁有制桶車間的土豪酒庄。

1 | Chateau Smith Haut Lafitte

史密斯拉菲特酒庄/ 又名詩密拉菲酒庄

從塔樓上拍到的莊園內景緻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知道這家酒庄的時候,鬧了一個很多人都似曾相識的笑話:「哇,Lafitte!這拉菲挺好喝的!」

是的,因為波爾多的拉菲酒庄實在太有名,很多人第一次看到Smith Haut Lafitte的時候都會在大腦中猶豫幾秒鐘,Lafitte,這到底跟拉菲有沒有關係呢?事實上,兩家酒庄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Lafitte,Lafite,在法語中都有「小山丘」的意思,中文翻譯為「拉菲」,所以法國有很多家中文譯名帶有「拉菲」倆字的酒庄可能都只是跟曾經的地形有關而已。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錯誤使我對這家酒庄印象深刻,後來更是由於對歐緹麗Caudalie產品的喜歡而了解到了兩家的淵源,所以Smith Haut Lafitte成了我在波爾多參訪的第一家酒庄。

想來也是天公作美,原本一直不停歇的雨從這一天起居然就停了。泥土裡還有清晨下過的雨水的味道,看著久違的陽光逐漸灑滿剛剛經歷過pruning的葡萄園,心情真是好極了。

剛剛修剪完的葡萄藤

single guyot

參訪從10點開始,從接待中心出發參觀的第一個點是酒庄自己的制桶車間。因為前兩天剛剛參訪過另一家規模很大的半自動化橡木桶工廠,這次看到僅有二十來平米的小車間,著實有點驚訝。

制桶車間一隅

從森林中的一棵200-250年的樹,變成能製作橡木桶的douelles(規整木條),至少要在室外受風水雨淋日晒達2年以上,這種暫時無法變現的固定資產對於一家酒庄來說,會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Jean-Luc是這個制桶工作室唯一的手藝人,一天能做2-3個橡木桶,一年500-550個的產量,大概覆蓋了酒庄80%-90%的需求。當聽到接待人員口中說出這句「我們也會把用過的舊桶出售給其他酒庄」,能感覺她語氣中那種底氣十足的自豪感。

Master Cooper(制桶師) Jean-Luc

這個制桶車間在塔樓的一樓,沿著旋轉扶梯往上,就能登上莊園最中心的一座小塔樓,360度觀看葡萄園的景緻。我不禁為這座重建的16世紀塔樓拍手稱讚,不知樓下那位做著桶的手藝人會不會經常爬上樓來眺望這環繞的美景呢?雖無萬畝良田,但72公頃的葡萄園也是夠看的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710312251121664

離開塔樓,又先後參觀了壓榨發酵車間,以及紅白葡萄酒的酒窖。

據說這裡可以放下一千餘個橡木桶

坐落在Graves(格拉夫)產區的這家酒庄,極佳地呈現了當地的風土特色。這裡的風土與加龍河的誕生息息相關。該產區地勢較為平坦,土壤以沙子和砂礫層為主,摻雜鵝卵石、石塊、沖積土和輕質黏土。這裡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石子。

不知道為何,突然想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句詩

而這種獨特的土壤結構為葡萄酒帶來了獨特的煙熏味道。當我剛看完土質回頭去品嘗酒庄白葡萄酒的時候,那種鹹鹹的帶有強烈礦物感和煙熏的味道一下子就變得特別明顯。當然,這濃烈的味道也是來自於橡木桶中的發酵和陳年,以及適當的Batonnage(攪桶,即攪動酒桶中沉睡的酒泥使其與酒的接觸最大化)。相比於年產量12萬瓶的正牌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因為較少的年產量以及獨特的味道,似乎更顯得珍貴難得。

在品酒室意外看到了現任莊主(這人可曾經是法國的滑雪冠軍)的老年份酒珍藏。

不知道味道如何?

最老的這瓶1878年,因為換過新瓶所以看起來比較新。

這次因為天氣還有點冷就沒有去旁邊的Caudalie度假村,等開春了找個時間再去體驗一下有名的葡萄主題SPA以及莊園內的米其林餐廳。

參訪指南地址:33650 Bordeaux Martillac, France預約:visites@smith-haut-lafitte.com 電話:+33(0)557831122

2 | Tonnellerie Nadalié

制桶廠

風裡雨里等待時間所帶來的變化

橡木桶的製作過程比我想像中要複雜得多,不過實在懶得把過程寫下來了,就找了個視頻,幾乎把我們當天參觀的內容都覆蓋到了。因為視頻中的註解是西班牙語的(我也很納悶),我就用中文簡單配了個音,有興趣的可以一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710091987177472

參訪指南地址:99 rue Lafont 33290 LUDON-MEDOC預約:info@nadalie.fr電話:+33 (0) 5 57 10 02 02

下周見!

我是老衲,做過法院的公務員,參加過廚藝大賽,做過美食編輯。 去年開始在香港學葡萄酒,現在在法國波爾多接著學酒。 學藝不精,但還是因為熱愛而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學習。對酒當歌,人生又有幾何。


推薦閱讀:

TAG:葡萄酒 | 酒庄 | 手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