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提問技巧及方式總結(一)——思考、重申與簡化問題

在這篇文章的開頭,還請各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什麼?

通過向被提問對象提出問題以獲取:(新聞)事實材料以及對方就某問題所持的觀點。

在開始前,請各位再思考以下的幾個問題。

思考

請各位回憶:

① 在以往的會議中,你是否達到了你的目的?

——你清楚你在會議次元中所有行為的目的嗎?

② 對方給出的回答是否真實可信?

——真實性應當如何衡量?當我們在談對某個問題的想法時究竟在談些什麼?

③ 對方回答本身的價值是否能夠充實你的新聞報道?

——長篇大論對我的新聞報道一定有用嗎?看似到位的回答是否果真如此?

請各位再思考:

① 我準備的問題是否足夠簡明扼要?

——有人問黃藥師:「黃老邪,你這島南邊是海,向西是光禿禿的岩石,東面北面都是花樹,五色繽紛,不見盡頭,直看得人頭暈眼花!這島上鬱鬱蔥蔥,一團綠、一團紅、一團黃、一團紫,端的是繁花似錦哪!竹林內有座竹枝搭成的涼亭,亭上橫額在月光下看得分明,是「積翠亭」三字,竹亭之側還並肩生著兩棵大松樹,枝幹虯盤,只怕已是數百年的古樹.蒼松翠竹,清幽無比哇!好你個黃老邪!老實招來,這寶島兒造價幾何?

這樣的問題價值大嗎?

啰嗦空泛的問題毫無必要。

② 問題設置得是否合理?

——有人問劉邦:季公者,隆準而龍顏也,美須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汝乃天驕,人傑也,關中何不讓與吾?」

(季公高鼻梁兒,生就一副龍的容貌,還有一臉漂亮的鬍鬚啊。他仁厚愛人,喜歡施捨,心胸豁達。他平素具有干大事業的氣度,不幹平常人家生產勞作的事。你既是天之驕子,人中豪傑,關中不如讓於我吧?)

這樣的問題合理嗎?

不從實際出發,只為了提問而提問的問題是應當捨棄的。

③ 問題的內容是什麼?

——《產經新聞》記者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關於你在1月30日對』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報告的表態,你提到如果有贊同報告內容的記者請舉手,但是《產經新聞》的記者當天沒有參加記者會,現在我表示同意報告的內容,因為我們親身經歷過報告中提到的一些情況,我們此前也表示希望中方有所改進。這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立場。」

這段話的目的是什麼?

④ 我的問題是否還遺漏了什麼?

——在準備問題時要儘可能地作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工作完成後不妨回頭再看看有無任何遺漏的地方。

⑤ 我應當選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提問?

——對比「我是殺人犯嗎?」與「我難道還能是殺人犯?」,體會所選方式不同所帶來的情感與語氣上的差異。

重申與簡化問題

正如句子的閱讀性會隨著長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對問題而言,越簡潔易懂,越能增加回答者給出想要的答案的概率。

在開始講述提問的方式前,讓我們先看看通常被提問者會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不完整地回答問題,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提出問題。

被提問者不完整地回答問題的原因可能有:

A. 沒有理解問題;

B. 在說話的過程中無意間/有意地偏離了主題;

C. 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但仍期望一試;

D. 不想回答這一問題;

E. 答非所問,例如回答的內容其實是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換而言之,為了提出優質的問題以達到我們想要達成的目的,就需要我們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儘可能地避免讓回答者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

例如:針對對方沒有理解問題的情況,不妨適當簡化問題,或是再次追問同樣的問題;

針對回答偏離主題的情況,不妨再次強調問題的主幹部分以達到期望的效果;

……

事實上,大部分導致被提問者無法完整回答提問的問題都能通過簡化問題以及重申問題得到解決:簡化問題使得提問者的意圖清晰明了,而重申問題有助於再次加深被提問者對問題的印象,也迫使被提問者不得不面對問題。

在(二)中我們將接著談談提問的技巧。

推薦閱讀:

TAG:模擬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