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時間真的會讓你幸福嗎?
是的,真的會讓你更幸福。
全文畢(逃)
Reference: Whillans, Ashley V ; Dunn, Elizabeth W ; Smeets, Paul ; Bekkers, Rene ; Norton, Michael I, Buying time promotes happin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08 August 2017, Vol.114(32), pp.8523-8527
——就皮這一下,這是有趣小研究的分割線—————————————
你會為爭取更多的空閑時間而進行消費嗎?
當外賣配送、上門家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消費現象,在未來,人們或許很難感受被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困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為節省時間而進行的消費(spending for time-saving services)可以說是適應了人類「懶的天性」,把人們從日常瑣事解放出來,影響著人們對於生活的體驗。
來自Harvard、UBC、Maastricht University 和 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研究團隊在對美國、加拿大、丹麥以及荷蘭的受訪者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在不同的人群樣本中,研究者對被試是否有進行節省時間的消費,對生活的滿意程度,性別,每周工作時間等人口統計特徵,時間壓力等分別進行了測量。通過調查得出了初步的結論,為了節省時間進行的消費,能夠減緩人們的時間壓力(time stress),進而提高人們對於生活的滿意程度(life satisfaction)。
緊接著,研究者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操縱。在兩個連續的周末,研究者提供相同數額的金錢(40美元),要求同一個被試按照隨機的順序分別進行兩次不同的消費,其中一次為物質性消費(material purchase),另一次為節省時間的消費(time-saving services)。被試在早上9點收到轉賬的金額以及消費的要求(material vs. time-saving),當天進行消費並在下午5點通過電話完成問卷,最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消費的憑據回寄給調查者。
實驗結果表明,進行了節省時間消費後(對比物質性購買),人們有更多的積極情緒與更少的消極情緒,有更好的生活狀態(greater daily well-being)。這樣的效應由主觀感知的時間壓力作為中介變數進行解釋。
其背後的心理學機制,作者認為可以用擴張建構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進行解釋,節省時間消費能夠帶來積極的情緒,當人們將每天的積極情緒轉化為個人積極持續的狀態,自然就會成為Well being了。同時,這個研究也對社會支持理論中的「緩衝假說」(buffering hypothesis)進行了解釋。緩衝假說認為,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能夠幫助人們緩解壓力帶來的負面效應,而節省時間消費對時間壓力的減緩或許也可以作為社會支持的來源,幫助人們獲得更好的生活狀態。
選這篇文章有幾個原因吧。
首先,這篇文章在PNAS most read的榜單上兩三個月,我想可以說明研究者們更多開始關注happiness相關的研究。我個人非常喜歡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這個領域,感興趣的小夥伴推薦哈佛積極心理學的公開課和 Seligman的《真實的幸福》。
真實的幸福 (豆瓣)這篇文章的心理學機制其實不算很強,甚至我不覺得它說清楚了機制...我很贊同我的老師提過了一個觀點,科學研究也應該歡迎「Hello Kitty」式的研究。這些「小而美」的研究雖然有缺陷,但這並不妨礙它對於現實世界,對於人們生活具有深遠的意義。就像Hello Kitty,雖然沒有鼻子,但你依舊覺得它非常可愛一樣。
同時,關於如何使用OSF開放管理實驗數據以及進行預註冊(pre-register),文章提供了一套規範的做法。我感覺預註冊是建立在作者前期搜集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數據,發現了穩定的pattern之後的選擇。
在研究的初期,我自己經常會對研究者的樣本選擇產生疑問,有時還會鍥而不捨地問speaker= =。後來有經驗的研究者告訴我,一般來說樣本的代表性可以通過控制人口統計特徵等等手段進行解決。所以一般來說,challenge sample會給人一種不太專業的感覺(扶額)。回到文章,如果前期的pattern比較穩定,選擇pre-register是未來實驗發展的趨勢。這裡推薦專欄 Open Science Club,這個專欄可以說是國內推廣OSF的先驅了~
最後,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