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畫家富畫家

「藝術家」這個詞一出來,大家的腦內是否映出了一幅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景象?瘦長的身影在枯黃的油燈下顫顫巍巍地拿著一隻畫筆,四面白牆間只有凌亂的畫具與畫作...你還別當真了!這不過是梵高傳之類的藝術野史給我們造成的錯覺!



阿基里斯與龜

我曾經看過一部印象頗為深刻的日本電影《阿基里斯與龜》。這是一部展現一個執著到接近變態的畫家的一生的故事。

主人公真知壽的父親在公司倒閉後與藝妓徇情、繼母自殺、身邊的朋友因事故意外死亡的情節。真知壽瘋狂地痴迷著繪畫,卻始終無法獲得評論界的肯定、畫商也看不上眼,在面臨窮困潦倒,親臨親生女兒的死亡之後,似乎最後的瘋狂才剛剛開始。。。。說實話,老陳我簡直看不下去了。

《阿基里斯與龜》是一部由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導演的,北野武 、樋口可南子、柳憂憐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本片的片名來自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的著名論證「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

導演用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論」,象徵了藝術界那些又勤奮又優秀的「阿基里斯」們,往往發展得不如某些看上去不那麼「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暗喻了藝術領域似乎除了天才的創作能力外,也需要一些別的能力的參與。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繼續前面談到的話題:藝術究竟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

換句話,藝術家追求的是虛無縹緲的感受還是需要系統化地致富呢?

在藝術的領域內,我們似乎常常能夠聽到關於「窮畫家」的故事。「藝術家」這個詞一出來,大家的腦內是否映出了一幅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景象?瘦長的身影在枯黃的油燈下顫顫巍巍地拿著一隻畫筆,四面白牆間只有凌亂的畫具與畫作...你還別當真了!這不過是梵高傳之類的藝術野史給我們造成的錯覺!

《阿基里斯與龜》為我們展示了這一種故事的人生。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真正成功的藝術家,往往都是名利雙收的。


案例一:帶畫筆的商人--邁克斯菲爾德.派黎思

20世紀美國最有名的插圖畫家邁克斯菲爾德。派黎思就被稱為帶畫筆的商人。作為市場的寵兒,他畫過書籍插畫、雜誌封面、廣告月曆、海報、壁畫……

在1920年代,作為當時最有名的藝術家,幾乎每四個美國家庭中,就有一家擁有他的畫作的複製品。他一生創作的作品數量僅為八百七十餘幅,這在當時來講並不算是高產。而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畫家,完全是因為在和出版商、印刷商打交道時極為精明。

派黎思似乎也很樂於公開自己的生財之道:畫完一幅畫之後,他先是將一次性使用權轉讓給客戶,然後又將使用權轉讓給掛曆出版商、賀卡出版商或者藝術印刷品出版商,同時提取版稅。最後,他才將原作出售給收藏家或鑒賞家。換句話說,一幅繪畫作品被出讓了三次或者四次,有時甚至是五次。

派黎思津津樂道於這樣的事實:「其他的插畫家只把他們的畫賣一次。」以「真主的花園」為例,派黎思在完成此畫後的七年中獲得了超過十萬美元的版稅,他最後又把原作賣了一萬美元——當時買一幢房子也只需要五千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此畫在1997年的拍賣價格為430萬美元。

圖為真主的花園

案例二:世界首富畫家--達米恩·赫斯特

根據國際超富人群財富研究公司Wealth –X的數據,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是目前全世界最富有的藝術家。

大衛·崔在2007年曾受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委託為Facebook的辦公室創作壁畫。其報酬是Facebook的股票而非現金。當Facebook2012年上市時這些股票為這位塗鴉藝術家帶來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赫斯特在2008年時創造了歷史。當時他越過畫廊,成為當世藝術家中首位通過蘇富比直接拍賣整個展覽的藝術家。整個拍賣賣出了1.98億美元。目前赫斯特和凈資產預計高達3.5億美元,遠超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賈斯培·瓊斯和威爾士肖像畫家安德魯·維卡里。後兩者以2.1億美元的凈資產並列第二位。

根據Wealth X的排名,美國藝術家傑夫·昆斯和韓裔美籍藝術家大衛·崔並列第四位。兩人的凈資產都為約1億美元。


我們再反觀歷史,看看大藝術家們有幾個是窮鬼。

達芬奇中年之後名氣太大,闊的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法國那幫宮廷畫家如布歇等,西班牙的委拉斯凱茲等,北方畫派魯本斯那些交遊貴族的畫家,都很富裕。

莫奈因為是印象派中前期最代表的人物,中年後日子也很好過,買下個花園過了一輩子小資生活。

莫奈的花園,位於巴黎外的吉維尼小鎮上。1883年畫家莫奈乘火車經過這裡的時候,被這裡的寧靜和美麗所吸引,決定在此定居,直至1926年逝世。整個花園幾乎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來到這裡,你自然會明白為何莫奈畫中那麼喜愛用溫暖的色彩了。也明白只有小資的生活才能搞出莫奈般高雅的藝術。

美國作家海明威生活也非常闊綽,除了華麗的居室外,日常生活的用度也盡顯大師風采。

海明威故居[1] 位於哈瓦那老城區東南方向15公里左右的聖佛朗西斯科·德帕拉區(San Francisco de Paula)的郊區,莊園的名字叫Finca de Vigia(比西亞莊園)。室內陳設精美很多名牌的傢具。

畢加索這樣的大咖就別提日子有多舒服了。作為20世紀最傑出的天才畫家之首畢加索的豪華生活也是為世人矚目的。

畢加索的奢華別墅名為Mas de Notre-Dame du Vie(名字緣由當地的小教堂),佔地800多平米,位於法國迷人小城穆冉(Mougins)的寧靜居民區,與影城戛納的海灣僅幾步之遙,彷彿畢加索生前的另一不朽的立體式巨作。

看了那麼多,你終於知道一個藝術家要想有好的作品,物質基礎是必備的。如果窮得連泡麵都吃不上,你還談得上藝術情懷?所以,19世紀法國印象派的大藝術家高更早就想明白這個問題,他曾經說過:

?Art

can be regarded as a means leading from geist to sense, and finally

surpass the sense itself.。」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藝術可以作為一種由感性通向理性、超越理性本身的途徑。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藝術家首先要有感性,這是原動力和起點,但是不能感情泛濫不受控制,需要在濃烈的感情中加入理性的控制。

如果你說藝術是感性的,這不對,因為你絕對沒有精神病人感性,可是精神病人不是藝術家,因為他們不可理喻。所以藝術的感性需要理性的規劃,可是如果完全理性化,效率化和功利化了,藝術就變得索然無味,藝術家自己就會改行。所以藝術不過是一杯雞尾酒,恰到好處的味道是調出來的。


雕塑家羅丹在有妻子的情況下還和自己的學生卡蜜兒出軌,當時女方只有19歲。結果熱戀10年以後,羅丹無法頂住社會壓力,以及為了自己的名譽和卡蜜兒斷絕了關係。而卡蜜兒則無法從陰影里走出來,42歲就瘋了。一直在精神病院住到79歲才去世。羅丹的行為回歸了理性,成就了羅丹的一生,而卡蜜兒則沒有那樣幸運,泛濫的情緒毀滅了她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天賦。

PS: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卡氏的藝術才華並不亞於羅丹,如果她能理性一點,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是這樣,說不定藝術史都要改寫。1988年法國根據此橋段拍攝的同名電影 《羅丹的情人》。我看完以後,感覺就兩個字:不值。


村上隆,上世紀60年代以後出生的日本藝術家中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在日本不僅是一位受到廣泛的喜愛的藝術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自從2003年有一幅作品被以六千八百萬日元交易以來,他的作品就被形容是「日本人單件藝術作品的史上最高價」。

2008年,他的一座公仔作品,標價5億日圓,創下同商品的天價紀錄。2008年《時代》

雜誌評選出的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中,村上隆是唯一的視覺藝術家。他的作品靈感大多

來自日本傳統漫畫,創作材質珍貴,色彩艷麗,並且常常有性和暴力的展示.

這些可不是什麼普通的黃色手辦。這些可是價值連城的春上大師的「藝術品」,砸壞一件我就是當牛做馬一輩子都配不起。

在春上大叔還沒有成名的時候,過著又窮又酷的屌絲生活。買麵包吃的錢都沒有。終於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什麼才是藝術的價值,開始嘗試炒作,包裝自己的作品,終於成名。他將自己的「藝術商業經」寫成了一本《藝術戰鬥論》,並以此規律包裝自己的學生,並使其成功出道。

用村上隆的話來概括藝術創作的本質即是說:我是正在做生意的藝術家。


中學時代讀過哲學家伊拉斯謨在《愚人頌》中的一句名言:

賢者受理性支配,而愚者則受感性所左右

那些真正成功的藝術家,靠的是理性而非單純的感性。從某種層面上講,成功的藝術家和商人一樣需要考琢磨客戶心理,需要考慮市場動向。

同是偉大的藝術家,梵高一生窮困潦倒,而畢加索名利雙收,藝術之外的人生智慧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所以做藝術,真不是隨心所欲。首先,得有物質基礎,其次,要有理性思維。

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最後,我們再讓自己的藝術神經有點瘋。你只看著錢,只看著經濟和社會效益,你又做不了藝術家。所以成功的藝術家還需要在某些層面上超越理性的思維限制。

理性永遠只是一種調節力,並非本身就是創造力。真正的創造始終以幻想為前提。但是你不能因為自己靈感來了就上街裸奔。

所以當你再看到誰在鼓吹那些在寒風中孤高而偉大的梵高們,我勸你擦亮眼睛看看真正的生活。雖然不止眼前的苟且,但是詩和遠方的田野是在苟且之後才有資格談起的。

==========

更多繪畫理論、教程資源,歡迎關注我的

公眾號 :CG加油站

推薦閱讀:

畫家李雨 富貴風流拔等倫 百花低首拜芳塵
實拍798藝術區:畫廊變餐廳一聽可樂8塊,肖像畫師生意慘淡

TAG:畫家 | 理性 | 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