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入職哈佛!這個大臉研究員,是如何被哈佛看上的?

1月31日,高曉松在微博上發了條狀態,宣布正式入職哈佛成為研究員,並立志「在哈佛認真做點研究,努力做一個較好的知識分子」。

在哈佛的官網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高曉松的職位信息↓↓

在信息欄中可以看出,高曉松這次是入職哈佛著名的東亞語言與文學系(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azations)。

哈佛東亞語言與文學系,是哈佛著名的大文科院系,主要研究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在內的東亞文學、佛教史、電影和文化歷史發展。

雖然擔任的研究員一職在國外大學屬於初級職位,但高曉松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入職第一天,就興沖沖地泡在哈佛圖書館裡,沉浸在賽珍珠、林語堂的文獻研究中。

如果你還不知道賽珍珠是誰,我們在這裡科普下:

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旅華作家,曾隨傳教士父親長期居住在江蘇鎮江、南京等地,與中國淵源頗深。

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於1932年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並在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也曾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

高曉松的這則消息也在微博上炸開了鍋。有網友調侃說:哈佛:這是我見過臉最大的一個研究生。

還有網友是如此花式「盛讚」的---

在眾多評論中,有一條這樣的回復被點贊了100多次:一個一流詞曲家,二流歌手,三流導演,通過努力成為了哈佛研究員,多麼勵志的故事。

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高曉松到底有什麼實力,可以成為娛樂圈首位哈佛學者?

北京大院子弟

高曉松成長於北京大院,家中長輩都是中國科學界的扛鼎大牛,曾自嘲:在我們家,不是碩士學位那都是文盲。

來看一下:

外公:張維,深圳大學的創辦者,中國工程院的雙院士

外婆:陸士嘉,流體力學家,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

父親:高立人,清華大學教授

母親:張克群,著名的建築學家,師從梁思成

從小,清華園便是他們家的後花園。和他們家住在一個大院的,都是開國大將或是國家級院士。

據說小時候遇到什麼問題不會了,父母就寫個小紙條,讓去問誰誰誰。

浸染在「談笑有鴻儒」的環境中,再加上天賦過人,高曉松走的是資優生的標準路子。

少年讀於全國數一數二的中學北京四中,高考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

然而,在清華讀了三年雷達專業後,高曉松卻發現自己不適合當科學家,便毅然從清華退學,放棄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清華文憑。

校園民謠音樂人

退學之後,高曉松就踏上了叛逆的文藝之路,不顧父母勸阻,四處流浪,去海南駐唱。

合作不快,打道回府,回京路費不夠,便在廈門大學停留半年,和這裡的流浪藝術家切磋音樂技藝。在此,校園民謠的火種被點燃。

回到北京後,他千辛萬苦拉到老狼、蔣濤、田京山、趙偉四人,組成了一支叫「青銅器」的校園搖滾樂隊。

他們一起奠定了90年代校園民謠的主基調。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青春無悔》《戀戀風塵》淺吟低唱著那時大學生或明媚、或憂傷的純凈青春;訴說真情、浪漫、迷惘和沉思。

隔著時間的風塵,如今聽來依舊有舊時光溫暖的味道,好似回到了那白衣飄飄的淳樸年代。

當然除了音樂之外,高曉松還嘗試過導演、製片人的角色,拍過《那時花開》《大武生》等電影。

但總體來說,高曉松的電影反應平平,遠沒有音樂引發共鳴。他的事業被貼上了高開低走的標籤,幾年之間,似乎在娛樂圈沉寂了一般。

囹圄中痛思人生

正如墨菲定律所說:

If anything can go wrong,it will.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那麼它總會發生。

壞事情發生在2011年5月9日,高曉松參加完《大武生》的活動,回去時,等不及代駕,醉駕被捕。

儘管他的辯護律師說,血樣傳遞過程中存在程序瑕疵,本可以成為一個有力的辯護點,爭取寬大處理。

但高曉松誠懇認錯,主動放棄了律師為其辯護,選擇承擔酒駕的最高量刑:六個月的刑拘。

然而,這段苦澀的監獄時光,反而給了他冷靜思考的機會。

遠離名利場,他看清了少年成名的自己曾經多膨脹、多自負。

他說:我在裡面回想從前的生活,經常把臉埋在褥子里說,我以前怎麼是這樣一個人? 所以活該還債。

清苦之中,他開始重拾少年熱情,讀書、寫作、翻譯、教獄友寫詩。

這位大臉大叔一邊搖著扇子,一邊侃天說地。

他的故事總是伏延千里,縱橫交織。

他喜歡講歷史,擅講歐洲大航海時代、講地理決定論、講歐洲中世紀騎士團、講大國崛起的各個瞬間,講民國白衣飄飄的年代,講大學的意義。

他口中的歷史不再枯燥,更添了幾分趣味、幾分中西對照的清晰、幾分悲天憫人的愁傷和哀嘆。

他擅講人物故事。對象可能是肱骨重臣,可能是妄人列傳,也可能是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小人物。他講過的人物有法國太陽王、時代開創者拿破崙、晚清重臣、也有自家二叔的故事、甚至還有陳誠家的司機……

理工科出身的他,偶爾也講科技新貴、講各種繁複的科學原理,講未來趨勢,講人工智慧。

總之,他的節目中總有小驚喜,不僅角度刁鑽、思維嚴謹、還有大段大段的典籍引用。

除了做脫口秀,他還去《奇葩說》,和馬東、蔡康永和那些奇葩辯手們一起群雄激辯,駁斥彼此。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高曉松成為了當仁不讓的知識網紅。

在顏值負到海平面以下幾千里的情況下,靠才思和智慧,硬生生地收割了幾千萬迷妹。

阿里的國際化招牌

聰明的人,興趣只是兼職事業。

除了每周錄製脫口秀節目之外,高曉松在阿里巴巴還有分正式的工作:阿里文娛戰略委員會主席。

工作內容就是發揮個人影響力和人脈,為阿里文娛開拓市場。

所以,高曉松變身為Xiaosong Gao,開始頻頻出現在大洋彼岸,利用20多年作為音樂人、製片人積攢下來的人脈,為阿里大文娛搖旗吶喊。

於是我們聽到了高曉松那一口京味英文,看到了他如何向外國人講解中美娛樂圈區別。

高曉松全英文採訪:

在這段採訪中,一向不怯場的高曉松居然有點小緊張,也實在是破天荒。

高曉松也有和比爾·蓋茨全英文訪談,一起談論全球化、談未來世界的發展。一起看視頻:

雜·書舘的守門人

接近五十知天命的年紀,高曉松不願僅僅做個互聯網時代的網紅和阿里戰略主席。

商業活動之外,他重拾讀書人的樂趣,在北京京郊馬泉營附近開了間雜·書舘。

在這間書館的經營上,高曉松完全收起了嬉笑怒罵的玩笑腔,全然一顆赤誠之心。

這間書館不同於商業圖書館,收納的書籍多為珍貴絕版書,有線裝明清古籍,民國期刊圖書,西文圖書、名人信札。

而且,這間免費提供茶水、水果、酸奶的圖書館完全免費向公眾開放。

作為館長的高曉松,在一次座談會上這樣概括開辦這間書館的初衷: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需要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民間存在著很強大的東西,不要把它埋沒了。它已經很古老,已經放了很久很久,我們要走出顧影自憐的歷史研究,讓它變成一種悲天憫人的東西,而不是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掌握的東西。

在2017年新年之際,高曉松還親自為雜書館寫序,表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的儒者決心。

這篇半古文體的序言中,高曉松洋洋洒洒幾百字,提到了時局、開館初衷、浪子班頭時光、國運沉淪的歷史,

以及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拳拳之心,頗有古人賢者的情懷。

而如今,高曉松終於入職哈佛,在追逐詩和遠方的路上又邁了一步。

也祝願這個哈佛史上最大臉的研究員,能在大洋彼岸以夢為馬、盡情潑灑文青才思,在知天命的年紀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

關於高曉松,你還知道哪些故事?留言區見!

本文轉載自滬江英語


推薦閱讀:

TAG:職場 |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 高曉松 |